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知青歲月(八)》, ~~回憶青春的腳步, 作者:包慧珍 編輯:樹 林, 圖片:老照片(部分網(wǎng)絡(luò))

樹林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三十七年彈指間,悠悠歲月注心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上山下鄉(xiāng)蹉跎月,春來冬去如夢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風(fēng)霜雨雪何所懼,不履艱辛那知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青春雖逝老來福,眷戀知青情意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人的一生中應(yīng)該有太多太多值得回憶的往事,對我來說,刻骨銘心的還是那段知青歲月。社會發(fā)展,時代更迭,知青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最難忘的符號。從公元1973年到2020年,47年的時光轉(zhuǎn)瞬即逝,我們這一代人已經(jīng)青春不再,容顏老去,退休之后留給我的只有那一段青春的回憶。正像歌中唱的那樣:</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時光悄悄的過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留下的只有回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回頭看看我的兄弟姐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都已過了甲子的年紀(j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青春漸漸的老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剩下的只有追憶……</b></p> <p><b> 一、下鄉(xiāng)時的那些事兒 </b></p><p> 想起四十七年前上山下鄉(xiāng)時的情景,真的令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呀!那時雖然生活艱苦、勞動繁重、苦悶難耐,但是不知怎么總是經(jīng)常留戀身邊這些人,品評、咀嚼種種農(nóng)活里的個中滋味,回味和同學(xué)們在一起風(fēng)雨同舟的往事,品評接受“再教育”時與社員同甘共苦的樂趣。因為畢竟勞動是創(chuàng)造一切的源泉。我懂得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有在艱苦生活中去磨練,只有靠勞動去創(chuàng)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小棉褲大愛心</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患難彰顯情意濃,棉褲雖小愛心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同為天涯淪落人,千針萬線系真情。</b></p><p class="ql-block"> 一步邁出學(xué)校的大門,便跨入到社會的洪流之中。我們這些17、8歲的懵懂青年,懷揣著各自夢想,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隨著全國上山下鄉(xiāng)的大潮,我和同學(xué)們背著鋪蓋卷,乘坐兩掛大馬車來到根河第一生產(chǎn)隊、小三隊知青點(diǎn)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來到小三隊沒幾天時間新鮮感和熱情散盡,迎接我們的是那周而復(fù)始單調(diào)、艱苦、清貧的勞動生活。但是,知青們在勞動中結(jié)成友情至今令人難以忘懷。特別是那次為一名五歲的孩子做棉褲的事兒,當(dāng)時被傳為佳話。那是我們下鄉(xiāng)后第一個深秋季節(jié),地里的秋菜收獲已經(jīng)接近尾聲。根河的第一場雪已下過,氣溫在驟降,山野大地披上了銀白色的冬裝。每天和我們這些知青早出晚歸在田里干活的小瞿,她是南方人和丈夫離婚后,為了維持生計,通過熟人介紹來生產(chǎn)隊賺工分。小瞿帶著一名5歲男孩~牛牛,平時她去勞動,牛牛就在院子里撒歡地玩,小三隊里沒有人不認(rèn)識牛牛的。那時候女同學(xué)張麗娟、蔣秀琪在食堂為大伙做飯,與這孩子接觸的多一些,見牛牛這孩子天真無邪、聰明伶俐,非常喜歡牛牛,她倆經(jīng)常給牛牛一些好吃的東西。不知道是牛牛主動的還是有誰鼓動的,牛牛看到張麗娟就"媽媽、媽媽"的一個勁地叫,可把麗娟羞澀了好一陣子呢!</p> <p>  同學(xué)曲東紅看到天氣越來越冷,牛牛在院子里玩還穿著一件單褲,孩子冷的瑟瑟發(fā)抖。曲東紅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有天晚上在宿舍里跟幾個女同學(xué)說:這孩子多可憐,媽媽南方人不會做棉褲,我們幾個給孩子做一條棉褲怎么樣?同學(xué)們聽到曲東紅的倡議都表示贊同。說干就干大家分工合作,籌備好棉花、布料、針、線、里、面等物品。第二天晚上,曲東紅親自裁剪,我們幾個女同學(xué)在昏暗的油燈下,絮棉花、貼里子、針線活,一條小棉褲當(dāng)天晚上就做成了。第二天一早急不可待的叫牛牛試一試,這一穿竟然非常合身,既柔軟又舒適,牛牛高興的直蹦。牛牛的媽媽小瞿,看到我們幾個女知青的善意行為,她感動的流出了熱淚。她說:"你們這幾個小妹妹才17、8歲的年齡,在家里都不會做針線活,為了我的孩子竟然做成了溫暖、舒適的棉褲,謝謝你們的愛心!隊里的很多老社員對知青的行為大加贊賞,<b>都說:“棉褲雖小,愛心可貴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吃馬肉餡包子</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偶遇食堂包子宴,老馬肉餡真香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家母得知吃馬肉,怒氣沖沖將我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元朝領(lǐng)袖鐵木真,征服世界馬為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馬是朋友不可辱,不吃馬肉保尊嚴(yán)。</b></p><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的第一年,小三隊的食堂是由兩個女社員做飯,給我們打飯不夠量不說,土豆、白菜洗不干凈,菜湯里黑黑的,泥沙俱下,碗里飄著幾滴“后老婆油”。旗里下來幾名檢查工作“知青辦”的干部,開會的時候身為婦女隊長的老同學(xué)~曲東紅,代表知青仗義執(zhí)言向領(lǐng)導(dǎo)多次反映知青們的生活狀況,后來食堂換了女知青張麗娟、蔣秀琪為大家做一日三餐,情況發(fā)生了大改觀。雖然菜依然是土豆、白菜湯,飯還是玉米面窩窩頭、大碴子、高粱米,但是衛(wèi)生、口感大不一樣,量也足了。但是,大伙就是太饞,想吃肉吃不到。</p> <p>  記得有一次,隊里一匹干活的老馬在拉木頭的時候,不慎被"窩死"(牲口老了沒人可憐哪!)。大隊領(lǐng)導(dǎo)破天荒地把死馬肉,割了一部分拉到小三隊交給食堂。聽到要吃馬肉餡包子的消息,知青和社員一陣高興。食堂的師傅吃飯之前宣布,每人不得超過四個(其實(shí)3個管飽)。這頓馬肉餡包子,是我有生以來吃的最香的包子,甚至有一段時間老是期盼著,隊里啥時候再“窩死”一匹馬或牛呀!多年后也曾多次吃馬肉餡的包子,但是,怎么品嘗也吃不出在小三隊時的那種又香又美的味道。吃完馬肉餡包子不久,有個機(jī)會回家跟老媽說起馬肉餡包子如何如何好吃,媽媽一聽頓時臉色驟變,大罵我一頓<b>說:“我們蒙古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祖先成吉思汗曾經(jīng)騎馬征服世界列強(qiáng),馬是我們蒙古民族的驕傲,是我們蒙古民族的好朋友!你怎么忍心吃“好朋友”的肉呢?”</b></p><p> 通過老媽的那一次現(xiàn)場教誨,作為蒙古族的后代 ,從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惦記吃馬肉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編草簾打柈子</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寒冬臘月鋸燒材,烈日炎炎把地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起早貪黑修地球,披星戴月秋收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菜窖陰暗多潮濕,席地而坐編草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多虧年輕火力旺,輪到現(xiàn)在定玩完。</b></p><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的頭一年冬天異常寒冷,男知青都山上干活去了, 我和同學(xué)曲東紅、張麗娟、趙勛、李云杰等幾個女知青留守在小三隊,每天在院子里鋸木頭打柈子。那是剛過完年,外面氣溫低的有零下四十多度,冒著白煙。我們幾個同學(xué)分成幾伙去鋸木頭,因為隊里的宿舍、食堂、菜窖從早到晚都需要用木材取暖,所以我們的任務(wù)就得必須保證隊里的燒柴。那時我和趙勛用一把“大肚子鋸”在鋸架子上鋸木頭,鋸?fù)旰筮€得用大斧子將鋸下的“圓咕?!迸蓧K碼一米高,五米長的木頭垛,這樣便于檢尺。林區(qū)的極端氣溫零下四十幾度,在外面即使你不停地干活也抵御不住凍手凍腳的疼痛。同學(xué)趙勛為了趕超進(jìn)度、完成一天的活計,把一根枝楞拔翹的樹根碼在柈子垛里,以此充數(shù)。隊里王會計來檢尺看到后就笑著說:"看你們碼的柈子,穿蓑衣戴草帽都能鉆過去"。王會計當(dāng)時那種豁達(dá)、玩笑的批評,把我和趙勛都逗樂了。時至今日回想起來,還禁不住啞然失笑呢!</p> <p> 我們下鄉(xiāng)的第一生產(chǎn)隊、小三隊的破菜窖,雖然早已年久失修,也能夠儲存十幾萬斤的土豆、白菜、大頭菜。但是,每年由于溫度控制的不利,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腐爛、變質(zhì)的情況,每年冬季都會有很多社員、知青在陰暗潮濕的菜窖里,挑腐爛的土豆、白菜,以防止傳染更多的蔬菜。我們女知青當(dāng)然是隊里最好的勞動力了。</p><p> 菜窖的菜挑的差不多,我們還得在菜窖里編草簾子,因為沒有其它閑置的空間,只能在菜窖里干活。草簾子是保護(hù)地里蔬菜必不可少的防寒保暖的"衣服"。各種蔬菜席子、大棚、育苗都會有用草簾子。做草簾子的草是一種叫“屈針草”的植物,莖桿挺實(shí),枝葉茂密,非常適合做草簾子。剛開始沒經(jīng)驗、笨手笨腳的不會編。跟隨著老社員沒用多長時間就都學(xué)會了。菜窖里常年不見陽光,陰暗潮濕,每天坐在土地上干活,晚上睡覺脫下棉褲都能感覺到濕漉漉的。第二天穿上棉褲繼續(xù)昨日的營生。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很多女同學(xué)患上了不好治愈的疾病~痔瘡,給我們后來的生活代來諸多的不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土地的~春種秋收</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夜色蒙蒙田地間,人影綽綽牛馬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哈腰撅腚栽幼苗,春種場面也壯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金秋時節(jié)盼豐收,一身塵土一身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汗噙黑土莊稼旺,沒有勤勞那有甜。</b></p><p class="ql-block"> 大頭菜是高寒林區(qū)主要秋菜之一,大面積的人工栽值,真累啊!下鄉(xiāng)的第二年六月初,為了提高大頭菜秧苗的成活率,隊里動員全體知青、社員全部在凌晨三點(diǎn)多鐘就吹哨起床,因為栽種的地塊離住地還有段路程,所以必須早起。東方魚肚、天色蒙蒙,我還睡意朦朧、深一腳淺一腳走在小路上,跟著大家迷迷糊糊來到地頭。此時天色微明,站在一眼望不到邊黑黑的、長長的壟溝中,秧苗、水車一</p> <p>到,我們就開始干活,栽苗培土,擔(dān)水澆苗,跟在老社員的后面一株一株地坐水種。那個時候才能夠<b>真正的理解:“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钡牡览?lt;/b>。連續(xù)幾天的“坐水種”每天回到了知青點(diǎn),腰疼的上床鋪都費(fèi)勁,腰都直不起來了。</p><p> 秋菜在收獲前,經(jīng)過多次的田間管理,鏟地、施肥、噴灑農(nóng)藥。秋分一過寒露來臨,林區(qū)的氣候瞬息萬變,全大隊的社員、知青全部投入到秋收的繁忙之中,準(zhǔn)備在晴好的幾天時間里,完成秋收任務(wù)。為搶時間 每天都會在太陽沒露出笑臉之前就下地。大家頂著秋寒,依然走在一眼望不到頭的壟溝里,用砍刀收獲著蔬菜。壟臺上蔬菜葉子上的露水早已把褲子打的濕了大半截,渾身冷的瑟瑟發(fā)抖。等到太陽升起來,才能夠逐漸緩解寒冷的侵蝕。估計現(xiàn)在的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就應(yīng)該和那時的艱難困苦不無關(guān)系。</p> <p> 吃過晚飯,我們回到小三隊知青點(diǎn)的女宿舍,宿舍的房屋破舊、低矮潮濕,大家擁擠地住小桿鋪成的簡易、高低不平的大通鋪上。勞累了一天的姑娘們,在沒有電燈、沒有音樂、寂寞難耐的黑屋子里,有人已經(jīng)鉆進(jìn)被窩,有人在昏暗的油燈下看書,這時候我為了調(diào)解一下沉悶、無聊的氣氛,時不時的借著微弱煤油燈的光亮,用手、臉做出各種詭異的圖影反射在墻壁上,這時候同學(xué)們的注意力集中地看著我的手、看著我的臉、看著墻壁上變幻的圖案,她們都開心地咯咯咯地笑起來!然后才逐漸地各自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有時候夜里肚子餓了,同學(xué)拿出來從家里帶來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著、說笑著!那個場景想起來就像發(fā)生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卸火車扛草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卸車背草走跳板,人來人往不怠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硬著頭皮腿打顫,不服輸勁為那般?</b></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林區(qū),全鎮(zhèn)子上也沒有幾輛機(jī)動車。那時候我們生產(chǎn)隊的運(yùn)輸力量基本全靠馬車、牛車去干。由于隊里的生畜多,秋季儲存的草料不夠用,每年都須從外地購買干草(草個子)來滿足生畜的飼養(yǎng)。記的1973年冬天,元旦剛過,大隊就來人通知我去物資局三角線那里卸火車。車站規(guī)定在三角線卸火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卸完。我到那里一看生產(chǎn)隊的幾掛馬車,都已經(jīng)在火車旁邊</p> <p>  等待裝貨,60噸的車皮裝滿了"草個子"(喂牛馬的草)。卸車的人來了十幾個,其中只有幾名女知青?;疖囓囅浯蜷_,跳板搭上,肩頭再扛上百十來斤的草個子,第一次扛這個大家伙,還是負(fù)重走在高高的、顫顫巍巍的挑板之上,說實(shí)話,心中真有些膽怯。但是,那時候年輕氣盛,正是17、8歲的年齡,不能夠叫別人瞧不起咱女知青。肩扛草個子,走在跳板上,不能夠走的慢了,如果慢下來后面的人就走不過去了,卸完了一車草回到家我的脖子都累的抬不起頭了。后來這樣的火車我又卸過兩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 知青與籃球的緣份</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初入球場在校園,籃球賽場訓(xùn)練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技術(shù)扎實(shí)打基礎(chǔ),巾幗不輸男子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豆蒄年華耐回味,風(fēng)華正茂憶當(dāng)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四十七年轉(zhuǎn)瞬逝,知青歲月最留戀。</b></p> <p> 說起打籃球,我還與它有著不解之緣吶!話還得從根河一中上學(xué)的時候說起。1970年夏季,學(xué)校成立籃球隊(男隊女隊),我和同學(xué)馬英被夏志勇老師選中,進(jìn)入根河中學(xué)女子籃球隊。記得我們一個球隊的男同學(xué)還有:范亞修、田野、姜德等人。在學(xué)校我們接受了夏志勇老師比較嚴(yán)格、正規(guī)的體能、技術(shù)的全面基礎(chǔ)訓(xùn)練。每天除了上文化課之外,其余時間,清晨、下午第二節(jié)后在“一中”的操場上都能夠看到我們揮汗如雨、汗流浹背的訓(xùn)練身影。那個時候真年輕??!生龍活虎、精力充沛連續(xù)打兩、三場球也不感覺疲勞,夏老師率領(lǐng)著我們這支學(xué)生球隊去滿洲里、牙克石等地參加比賽,學(xué)生時代值得留戀、難以忘懷呀!</p> <p> 1972年高中畢業(yè)后,我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知識青年”的稱謂。在生產(chǎn)隊接受再教育期間,翌年根河鎮(zhèn)組建男女籃球隊,第一生產(chǎn)隊里女知青有我和馬英,男知青有鄂志忠、梁振友,被臨時抽出參加了根河鎮(zhèn)的籃球隊。第二生產(chǎn)隊抽來打球的同學(xué)還有范亞修、田野等人。我們這些知青能夠從生產(chǎn)隊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被抽出參加旗里的籃球比賽,生產(chǎn)隊還給記工分,我們就別提多高興了。球隊訓(xùn)練、比賽,一日三餐在根河林業(yè)局的“大眾食堂” 用餐。那個時候生產(chǎn)隊的伙食除了玉米面窩窩頭就是大碴子、高粱米,沒有細(xì)糧。打球期間白面饃饃隨便吃,伙食比在生產(chǎn)隊的好多了!這樣一對比感覺一個多月的球賽太短暫了。</p>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根河鎮(zhèn)的男女球隊,在額左旗的七鎮(zhèn)一鄉(xiāng)中每年都是常勝將軍、無往而不勝。女隊里我和馬英都是主力隊員,馬英擺中鋒,我打左前鋒,賽場上我們配合默契、投球準(zhǔn)確,賽場下我倆還是無話不說的閨蜜,我們的友誼一直延伸至今。賽季結(jié)束我們依然還要回到“小三隊”知青點(diǎn),迎接生產(chǎn)隊最勞累的秋收挑戰(zhà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籃球帶來的快樂</b></p><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份我們這屆同學(xué)下鄉(xiāng)剛剛來到小三隊,隊長徐炳坤每天不鞠言笑,就知道早出晚歸叫知青們?nèi)サ乩锔苫睿砩铣藢W(xué)習(xí)毛主席語錄,要不就是開憶苦思甜會,其它什么娛樂活動都沒有。時間不長上面的領(lǐng)導(dǎo)來檢查知青工作,我們向領(lǐng)導(dǎo)們建議為知青在小三隊的院子中建個籃球場,既可以打籃球????又可以當(dāng)晾曬場,一舉兩得!領(lǐng)導(dǎo)聽后當(dāng)時就拍板答應(yīng)幫助建籃球場。沒幾天功夫簡易的籃球架就矗立在小三隊的院子中央,地面稍加平整,鎮(zhèn)上給買來了籃球,收工后男女知青在院子里玩起籃球比賽。根河的夏天屬于長日照時區(qū),晚上九點(diǎn)多天還亮著。記得有下屆的高建剛、鄂志忠、敖文等同學(xué)都在一起玩,玩到天黑才戀戀不舍地回去休息。籃球場的建成,為知青點(diǎn)的知青們枯燥無味、寂寞無聊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和生活色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緣于對籃球的熱愛</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山下鄉(xiāng)已三年,身邊知青回家轉(zhuǎn)。</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孤獨(dú)彷徨守寂寞,盼望何時展翅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命運(yùn)之神關(guān)照俺,籃球命運(yùn)緊相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闊別沃土小三隊,跨入母校上講壇。</b></p><p class="ql-block"> 時間來到了1975年,已經(jīng)是我畢業(yè)、下鄉(xiāng)后的第四個年頭。全國幾千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潮流,幾乎涉及到中國的每個家庭。知青問題早已引起中央領(lǐng)導(dǎo)的高度重視,知青返鄉(xiāng)回城已在全國各個角落全面展開。我們這個內(nèi)蒙古的偏僻小鎮(zhèn)也不例外。</p> <p> 在生產(chǎn)隊勞動中,看到朝夕相處的伙伴們先后都招工、抽調(diào)、借用、選拔上學(xué),先后離開了生產(chǎn)隊,心中不免有些急躁、空虛、沮喪,心情降到了最低點(diǎn)。有時候就暗自埋怨自己,誰讓自己的成份不好了,誰讓自己沒有一個“好爸爸”了,怨天尤人埋怨老天對自己不公。很多的時候就開導(dǎo)自己,路還長著呢!機(jī)會會有的!應(yīng)該為伙伴們的離開祝福呀!</p><p> 嘿嘿!天無絕人之路呀!偶然一個機(jī)會,教育局需要選拔一名身體素質(zhì)好、有基礎(chǔ)、會打籃球的女知青,到根河一中任體育老師。上級部門在根河幾個生產(chǎn)隊中挑選,我就無可爭辯地成為了第一侯選人,因為七十年代的林區(qū)唯有籃球????是受百姓特別關(guān)注和擁護(hù)的賽事項目(那時沒有別的娛樂),我又是女籃中的主力隊員有點(diǎn)小名氣,順理成章被教育局選中。我從上山下鄉(xiāng)最基層的小三隊,抽調(diào)到根河一中,成為一名普通而又光榮人民教師。真沒想到走出校門才幾年的一名青蔥學(xué)生,重新跨入校門成為母校的一名教師。我感恩幾年來下鄉(xiāng)在生產(chǎn)隊風(fēng)里雨里的艱苦磨礪,也感恩在生產(chǎn)隊同學(xué)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使我們共渡難關(guān)。教師是我一生中值得驕傲的職業(yè),一直到退休。</p> <p class="ql-block">  時光真如彈指一揮間,一晃47年過去了,我們從17歲的花季少年,現(xiàn)已步入花甲暮年,即將跨入“奔七”的行列。我時常懷念曾經(jīng)的歲月,特別懷念那段“知青歲月”,因為那是一段我們手挽手、肩并肩共同走過來的青春時光,那是一段我們共同經(jīng)歷的“命運(yùn)交響曲”,有時候回想起來也時常感恩走過的那一段坎坷的人生之旅。如果沒有或者缺少這段“知青歲月”,那么我就不會懂得生活的艱辛,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熱愛生活、品味人生!</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同學(xué),雖然我們都容顏漸老,但是一定要保留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0年7月 包慧珍于海拉爾</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织金县| 蓬安县| 辉县市| 友谊县| 兴城市| 贵阳市| 虎林市| 雷州市| 喀喇沁旗| 福贡县| 大新县| 木里| 金堂县| 周宁县| 桂林市| 孟村| 长春市| 太仓市| 漯河市| 雷波县| 会宁县| 苍南县| 沾化县| 沁源县| 海林市| 南靖县| 金乡县| 宜都市| 彭州市| 泗水县| 孝义市| 交城县| 祥云县| 峨眉山市| 靖安县| 永城市| 十堰市| 迁西县| 新和县|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