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錦巖塔,辰溪古八景之一,建于萬歷年間,毀于文革中期,復建三年有余,聞之初成,心向往之,今攜妻同游,十里相見,巍峨于塔灣之上,不懼路爛、彎多、坡陡,至塔下,方知整個工程僅完成二分之一,盡管雨后朦朧,但難掩磅礴氣勢!</p><p> 萬歷三十九年(1611),曹知縣通過他人在縣城傳言,說某月某日在城西錦雞山上建寶塔,有飛沙走石的奇觀,百姓屆時可前來一睹為快。此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城鄉。那日到了,四鄉百姓來到錦雞山下,只見放著一堆堆方磚,縣衙差役要他們帶一塊上山好坐。奇觀出現了,錦雞山人頭攢動,密密麻麻,蔚為壯觀,成千上萬的百姓,人人手拿方磚,沒多久,那些建筑材料全部到了山頂。之后,百姓發現被“騙”了,但他們沒有責怪曹知縣。因為曹知縣自四年前調來辰溪后,“為政廉恕,任事勤敏”,政績突出,他將縣城的土城墻改為石城墻;疏浚玉帶河—雙溪,鑿水井、修壩堰、建碾坊,還首立文昌閣、纂輯縣志,深受百姓愛戴,口碑極佳。這一次是為了修建寶塔,百姓岀點力,也是應該的。沒幾個月,錦巖塔建好了。塔身建七級(層),塔內石級可旋行登塔樓頂層。巍峨凌空的寶塔四周建有晴雨廊檐、正殿偏堂、廂房伙廚以專供塔內的住持和游人居住、歇息。一座恢宏別致的精工雕鏤的繪畫山門牌坊,矗立在寶塔的正東方,上書“紫氣東來”四字,金光閃閃。錦巖塔落成時,曹知縣登上塔樓頂層,遙望江天水色,群峰拱列,此刻又正值紅日東升,霞蔚滿天。這位出身歲貢的南直隸當涂(今安徽當涂)人,抑制不住喜悅,用皖南話即興賦詩:“天開圖畫鳳城西,佳氣氤氳冠五溪。金柱巍峨凌月窟,瓊巒拱列壯云梯。百年文運催天馬,萬古清流抱錦雞。此日落成堪紀勝,曲江雁塔聽留題。”曹知縣希望辰溪縣政通人和,文運昌盛。 自此以后,錦巖塔不僅成為辰溪縣的標志性建筑和一道靚麗的風景,更是辰溪人民精神家園中的“圖騰”。曹知縣擢升雷州府同知離辰之后,辰溪百姓在錦巖塔左側建了“曹公祠 ”,祠內為其塑像。不久,曹公的女兒路過辰溪,參觀曹公祠,見其父像栩栩如生,視為寶貝,便懇求邑人允許將塑像帶走。之后,邑人復塑如初。 </p><p> 歲月悠悠,錦巖塔遭受風雨的侵蝕和雷電的摧殘。清朝以來,補葺復修多次。康熙年間為雷震裂,雍正四年(1726)邑人重修。乾隆四十七(1782)年教諭程澤蘭同邑紳復修。嘉慶年間,本邑紳士補葺維修,將塔身用白堊涂飾,自此成為“白塔”,更為耀眼奪目。難怪湘西鳳凰人沈從文于民國早年站在浦市碼頭向東南望去,“可以看見遠山上一個白塔,尖尖的向透藍天空矗著”。抗日戰爭時期,錦雞山后側的海軍魚雷倉庫發生火災,造成100多枚魚雷冋時爆炸,將錦巖塔震成“斜塔”。可惜,20世紀70年代,因修軍工企業“紅合廠”需大量的磚,錦巖塔被炸毀。“轟然倒下的/不是明朝的建筑物/而是辰溪人的精神家園”,辰溪人對錦巖塔“耿耿于懷”,三十多年后的2005年,曾著手復修錦巖塔, 繪出了設計圖紙,在社會上開展了募捐,但歸于夭折。又過了十多年,復修錦巖塔重啟動工,一座巍峨煥然的錦巖塔將再次矗立在世人面前。</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香港
|
盐山县|
辉县市|
张家港市|
厦门市|
广宗县|
苍山县|
阜新|
宁河县|
深圳市|
田阳县|
绿春县|
合水县|
广西|
寻甸|
长泰县|
连平县|
四川省|
贡觉县|
镇远县|
陇川县|
甘肃省|
和硕县|
泾阳县|
荔浦县|
柳州市|
鄂州市|
嘉祥县|
海兴县|
阿勒泰市|
舟曲县|
措勤县|
象州县|
南汇区|
喀喇沁旗|
内丘县|
海口市|
调兵山市|
文安县|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