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五章 蟠嶺山經濟</p><p> 蟠嶺山有一種叫熟石的石頭(一種砂巖石,與青石不同,青石能燒石灰),以前老百姓只用于蓋房子,好的能用來做磨煎餅糊的磨盤。七十年代中后期,山東鋁廠水泥廠能用這些砂巖來燒水泥了,村里便在山上開了石料廠,鋁廠用日本進口的自卸車(村民都叫大白車)過來運石料,村里就有了經濟收入。</p><p> 文化大革命結束,改革開放開始了,史家村里逐步有了12馬力的小拖拉機,隨著周邊磚瓦廠的建立,能燒缸瓦的黏土有了用途,蟠嶺山主要資源就是黏土,有關系的就開始拉黏土賣錢了。鄧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經濟是基礎,吃好飯,提高生活水平在史家村同樣是硬道理。更多的拖拉機開始向蟠嶺山征戰了,村里坐地收錢,老百姓也增加了收入,小拖拉機發展迅速,大多數家庭都買了拖拉機,我結婚的時侯就是幾個叔伯兄弟用的拖拉機,去魯家汽車站把我的老婆及娘家人接來的。</p><p>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用于拉黏土的小拖拉機最多時近二百輛,標準載重一噸多的拖拉機能裝到三、四噸黏土,早期靠人工挖掘裝車,后來用上了裝載機挖掘機,運黏土的小拖拉機,逐步換成了效率更高的自卸大貨車,加快了對蟠嶺山的挖掘速度。自卸大貨車發展到了一百多輛,成為運輸黏土的主力,但小拖拉機為史家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經歷過那個時期的史家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p><p> 看到羅村、大窎橋、東官、聶村、瓦村等很多村辦磚瓦廠掙了錢,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史家村開始辦瓦廠了,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有了經濟效益,村里有了穩定的收入,后又陸續建設小陶瓷、建筑陶瓷廠等企業。 </p><p> 八、九十年代的鄉鎮企業是很紅火的,那時基本上是賣方市場,只要質量沒有大的問題,產品的銷路是不愁的,羅村鎮有幾個村莊發展的相當不錯,磚瓦廠、水泥廠、陶瓷廠、紡織絨線廠,還有電器、化工、機械等,當然最多的還是磚瓦、陶瓷建材方面的,有的村莊規劃建設的,在那時可說是很不錯的,史家村做的并不算好,道路沒有多大改善,村莊規劃建設緩慢。近十幾年羅村鎮相對我市的發達鄉鎮來說,前進的步伐變慢了,但史家村最近幾年的變化卻是很大的。</p><p> 改革開放深入,大量外資,先進技術進入中國,工業發展迅速,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產品變成了買方市場。很多國營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倒閉,鄉鎮企業發展也遇到困難,國家政策有了新的調整,很多國有集體企業被個人控股,大多數鄉鎮村辦企業都逐步私有化。</p><p> 無論政策怎么調整,企業不管公有私有,改革開放這幾十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農村大都變成了磚瓦房,家庭好的蓋起二層小別墅,村莊好的更建成了堪比城市的現代化樓房。近一、二十年,大城市不用說,就看看咱淄川、周村、張店都是成片的高樓大廈,中國的經濟都成了房地產主導都的經濟發展了。對于這些發展,咱史家村的人可說是更有切身體會的,也是做出巨大貢獻的,近的村西頭的瓦廠,建筑陶瓷廠,仿古建材廠,稍遠點的淄川建材城,建筑陶瓷廠遍布了羅村、南定、灃水、雙楊等許多鄉鎮,咱淄川區是全國的建材之鄉,為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建設發揮著巨大作用。</p><p> 這些年犧牲最大的還是我們的蟠嶺山,看看現在的蟠嶺山,也只能是一個地名了,這幾十年來,不但把整個山峰有用的黏土運走了,還挖出一個個幾十米的深坑,夏天雨水大了會有積水,現在能繼續開采的地方很少了,小拖拉機早不見蹤影了,村里處處停滿的自卸大貨車也不多了,102省道橫穿的那個大坑,因無人繼續開采,水已很深變成南北近二百米長的大水塘了。</p><p><br></p><p>第六章 蟠嶺山故事(一)</p><p> 蟠嶺山在老一輩的記憶中,更是美麗的綠水青山,也有很多的故事和傳說。在此僅把我了解的一段故事寫一下,故事的內容主要說的是我的爺爺他們,與蟠嶺山民間自發的一段抗日故事。</p><p> 我們王家在史家村算是大家族了,近四代排輩詩書繼慶,我爺爺叫王詩紅,是詩字輩,他親兄弟五個排行老四,叔伯兄弟也不少。現詩字輩只剩兩人,書字輩(不含女輩)不到十人,我們繼字輩是中堅力量,兄弟姐妹們挺多,具體多少也沒有詳細的統計,再往下一輩(新時代不分男女了)就更多了。國家經濟開放,人才物資流通,我們家族已有很多在外邊發展了,像我三大爺家的兄弟們,做的規模都很大了,二哥王繼侖是山東政聯集團、政聯裝飾材料城、濟南國際汽配城的董事長。其他各家有做工搞企業的,有做生意經營的也不錯,也有些年輕的后輩在外學習深造,從政或創業拼搏,在中國夢的新時代,希望他們有更好的前景,光宗耀祖,為我們史家村增光添彩。由于家族人多,大家各在西東忙于事業,平時很少見面,除有大事需要相聚,或節日上墳祭祖有時遇到,再就是大年初一各家拜年能碰到一起了。</p><p> 我印象中的爺爺是個和藹可親的人,那時在村里算是有點文化的,毛筆字寫的也挺好,在我出生并與他一起住到成年的老家,大門口、東屋外墻,小胡同里都有爺爺題寫過的詩句。</p><p> 煎餅在很早就是山東地區主要食物,短篇小說之王,洪山鎮蒲家莊的蒲松齡在三百多年前,就寫了煎餅賦的文章。七、八十年代以前,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煎餅咸菜,吃個白面饅頭就算過節了,我們四隊還好一點,但我在上初中、高中時,回到家還是經常要推磨磨煎餅糊子的,記得稍早點還要推碾子(相當現在電磨)磨糧食的,四隊有兩個,以前那個在張篤賢房子處,后來這個在馬志俊老家南邊,但石磨是那個年代每個家庭的必須品,是那時家里的重要資產。我爺爺與蟠嶺山更有緣,爺爺會石匠,年輕時能用蟠嶺山的石頭做磨盤,頭腦可算靈活的了,文革時期也能背著錘子、鏨子等到附近村莊修理石磨,掙口吃的,多少也有點收入,他背著背包走鄉串戶的身影,現仍有不少人會想起的。</p><p> 1936年4月,由我們羅村鎮河東村張榮修領導發起的紅槍會,勇猛頑強,不怕刀槍,因而得名鐵板會。最多影響到三十多個村莊,會員有一千多人。</p><p> 抗日戰爭開始后,淄川群眾抗日情緒高漲,張榮修公開打出抗日的旗號,鐵板會便很快蔓延淄川全境,廣大農村、礦山的青年大部分加入了鐵板會。</p><p> 1937年初冬,馬尚鐵板會李鏡玉率領100多名會員襲擊周村日軍失利,張榮修便令所屬各村會員攻打周村。由于日軍加強了戒備,鐵板會的大隊人馬剛靠近周村車站,便遭到了日軍的襲擊。鐵板會死傷200多人。周村一仗雖遭慘敗,但群眾的抗日情緒卻非常高漲,更加踴躍參加鐵板會。</p><p> 鐵板會攻打周村對日軍震動很大。日軍占領淄川后,便對鐵板會進行招撫,授意高厚齋派人到河東村勸降。鐵板會堅決反對投降,并將3名勸降人員扣押。駐博山的日軍中隊長岡奇,便派駐洪山日軍大前大隊和魯大公司礦警糾察隊偷襲河東村。</p> <p class="ql-block">第七章 蟠嶺山故事(二)</p><p class="ql-block"> 河東村民全被圍在村里,死傷慘重。周圍20多個村的會員聽到槍聲紛紛前來增援,并向日軍發起多次沖鋒,都被日軍打退。雙方激戰一天,鐵板會傷亡很大。此次河東慘案,遇難者300多人,河東村有數戶被日軍殺絕。此后,日軍對鐵板會肆意報復,先后偷襲了楊寨、龍泉莊,對群眾進行集體屠殺,僅楊寨一村就被殺害138人。在殘酷鎮壓下,鐵板會自行解散。</p><p class="ql-block"> 鐵板會的興起,也影響到與河東村僅五里之隔的史家村。那個年代興早婚早育,爺爺雖有了我大姑、父親、二姑等幾個孩子,但也是二十六、七歲的壯年,他與我的表大爺孫明進等史家村的許多熱血青年都積極參加了鐵板會的抗日活動,史家村也有很多人在抗日活動中獻出了生命,其中就有我爺爺的親兄弟(我的五爺爺),爺爺的親侄子(我的大爺,書字輩排行老大)。在日本鬼子的后續清剿中,我爺爺也與一些鐵板會員,被敵人抓捕押解到洪山,有些會員還被投入北大井(1935年發生透水事故后廢棄)淹死了,爺爺命大僥幸逃脫了敵人的鎮壓。</p><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害死的史家人就更多了,同一時期,在華塢嶺煤礦,日本鬼子因丟失一根井繩,便把六個工人打死,用火焚燒后埋到井里。其中也有我爺爺的親侄子(我的二大爺,書字輩排行老二),我村李世長的父親,李維亮的爺爺等。</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蟠嶺區區長白光標(曾用名白懷標等),羅村千峪村人,解放后調任上海,1984年從上海外經貿局黨委書記崗位離休,那時他就常住在我三爺爺(王詩保)家,領導蟠嶺地區群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開展斗爭,史家就是蟠嶺區的辦公地。我爺爺與我的三爺爺,都在白光標的領導下為黨開展工作,屬于地下工作者,國民黨反動派到處抓捕白光標,對我爺爺也有懷疑,我爺爺被敵人綁到半路(東大道的皮狐窩崖)后被人機智救下。我的三爺爺更是被抓去反綁吊到樹上,受到了國民黨的迫害,被救出后不久病故,時值壯年剛過四十來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章 勝利前進</p><p class="ql-block"> 敵人的殘暴更激發起人民的反抗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取得了勝利。但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有多少英雄先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淄博地區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我知道的在大埠山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安葬的就有著名的抗日一馬三司令,他們是周村北旺村的。原益都四區抗日民主政府區長,我的外祖父金清順,1936年入黨,1940年7月抗戰犧牲,年僅22歲,他的頭顱被敵人掛在金嶺鎮大街上示眾,一年后我的外祖母也被敵人折磨致死,現我外祖父的英靈安葬在淄川革命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史家村有很多先輩光榮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光榮犧牲的,且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定為革命烈士,頒發烈士證的,就有我們村現任村書記張篤森的大爺張世英,已故老書記孫吉明的父親孫迎文,老黨員李永軍的父親等八個烈士(下不一一提名介紹),還有犧牲后因無后人沒有頒發證明的。在戰爭中因抗敵獻出生命,如我的五爺爺、大爺等民間人士也不少,在戰亂中被敵人害死的如我的二大爺等普通老百姓就更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爺爺做為史家村的一員,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在解放戰爭中也為我們黨做了不少工作,雖經歷戰亂遭遇了一些危險,但他還是幸運的(我的那四個爺爺去世的都很早),祖國解放后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子孫滿堂嘗到了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有一個幸福的晚年,1987年去世,享年80歲,那時在村里就是長壽的了。 </p><p class="ql-block"> 在此,祝史家村為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犧牲的革命烈士,英靈長存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祝史家村積極投身抗戰獻出生命的先輩們英靈長存永垂不朽! </p><p class="ql-block"> 祝在戰亂中被敵人殘酷害死的普通老百姓逝者安息!</p><p class="ql-block"> 和平年代,為了史家村的建設和發展,為史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人在辛勤操勞,是他們的默默奉獻,有了我們史家村的今天。我在外工作,雖非常關心家鄉建設,逢年過節也經常回家 ,但深感盡力太少,借此短文,向做出貢獻的歷屆村領導及眾多父老鄉親,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致以崇高的敬禮。</p><p class="ql-block"> 青松翠柏綠草茵茵的蟠嶺山,為了祖國的發展犧牲了自己,但人民不會就此止步,現史家村大部分都住上了現代化樓房,周圍的道路已四通八達,再過幾年,東北五里處也將建設民航機場。蟠嶺山已被規劃成淄川新材料工業園,并初具規模,史家村規劃為二級居住用地,村莊規模也會擴大,村民生活將邁入城鎮化,村北就是上千畝生態大公園,隨著淄川新材料工業園的發展,蟠嶺山周邊也會建設的更漂亮。</p><p class="ql-block">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依法治國,為人民謀幸福,偉大祖國進入中國夢的新時代。相信在這片風水寶地上的史家村,在有遠見更有魄力的村委帶領下,緊跟時代潮流高質量發展,我們史家人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福常住史家父老鄉親,在外工作生活的史家人,關心熱愛史家村的所有人們,學業有成!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生活快樂!闔家幸福!</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 王繼軍</p> <p>一九九九年修族譜</p> <p>我爺爺王詩紅是二十二世</p> <p>父母勤勞善良,家庭和睦幸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龙川县|
白山市|
讷河市|
贵港市|
泰宁县|
宣恩县|
衡山县|
淳化县|
龙江县|
乳源|
当阳市|
泸定县|
大理市|
嘉义市|
托克逊县|
湖北省|
翁源县|
宜城市|
黄骅市|
开封县|
海盐县|
舞阳县|
松桃|
宜君县|
甘孜县|
民权县|
漾濞|
涟源市|
盱眙县|
彰化县|
惠安县|
白朗县|
郸城县|
同心县|
美姑县|
翼城县|
敦煌市|
三门峡市|
台东县|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