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邱鐵鑫 刁成林</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歷程中,有一支特殊而神圣的鐵路建設隊伍是中華兒女永遠不會遺忘的,即便這支隊伍建制僅有35年,但他們的光輝事跡和創造的偉大精神卻始終激勵著一代代新中國的建設者們為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而不懈奮斗,他們就是感天動地的鐵道兵。</span></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鐵道兵精神的形成歷程</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8年7月,為適應大規模作戰需要,鐵道兵應運而生。在“一切為了前線勝利”的口號鼓舞下,鐵道兵堅決貫徹落實“解放軍打到哪里,鐵路就修復到哪里”的戰斗要求,勝利完成戰時鐵路搶修、搶建任務,為人民解放軍順利渡江南下、進軍西北、解放全中國提供了鐵路運輸保障。新中國成立后,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這支部隊先后參與了河西走廊的包蘭鐵路、高寒林區的嫩林鐵路、穿越“地質博物館”的成昆鐵路、聯接三線的襄渝鐵路、穿越天山的南疆鐵路、雪山高原的青藏鐵路西格段等重要鐵路干支線的建設,為新中國的鐵路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1984年元旦,鐵道兵服從改革大局,揮淚別軍旗,并入鐵道部,勇闖市場,自謀發展,實現了兵改工的偉大轉變,鐵道兵番號從此成為了歷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建制的35年里,鐵道兵部隊在戰時擔負搶修、搶建鐵路的戰斗任務,是保障鐵路運輸暢通的骨干力量。新中國成立后,他們又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除了參加新中國鐵路建設工程外,還在國防工程、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引灤入津等特殊建設工程中建功立業。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在這段光輝的歲月里,鐵道兵日以繼夜地奮斗在崇山峻嶺中,報效國家,造福人民,締造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創造了具有深刻內涵的鐵道兵精神。對此,葉劍英題詞寫道:“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堅持這一革命精神,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鐵道兵精神的深刻內涵</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愛國主義是鐵道兵精神的內核</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鐵道兵是一支在戰火中誕生、筑路中成長的鐵道工程技術部隊,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津浦鐵路搶修中,鐵道兵戰士以“多扛一根枕木,多打一顆道釘,就是多消滅一個敵人”為信念,夜以繼日趕修線路,保障了渡江作戰的兵員和物資的運輸。在朝鮮戰場上,鐵道兵戰士高呼“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硬是用血肉之軀打造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鐵道兵戰士更是秉持“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穿梭于西南群山中、鏖戰在巴山蜀水間、揮師入高寒禁區里,毫無怨言地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這一系列偉大功績將鐵道兵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艱苦奮斗、志在四方是鐵道兵精神的表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艱苦奮斗是鐵道兵精神的具體表征之一,也是鐵道兵最重要的特征。無論承擔什么樣的工程任務,鐵道兵戰士都任勞任怨、勤奮工作;不管生活多么艱苦,他們都勇往直前、爭創一流。周恩來曾贊揚道:鐵道兵發揚解放軍光榮傳統,傳承艱苦奮斗、勤儉修路的革命精神。志在四方是鐵道兵戰士心中崇高偉大的愿景,也是鐵道兵精神的重要表征。面對艱巨而繁重的筑路任務,廣大鐵道兵戰士胸懷“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志氣,敢于挑戰、勇挑重擔,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在中國的版圖上鋪就出四通八達的鋼鐵“經緯線”。據統計,從50年代到80年代初,鐵道兵為國家建設鐵路干支線52條,共計12593公里,約占這一時期全國新建鐵路總數的三分之一。</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攻堅克難是鐵道兵精神的底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攻堅克難是鐵道兵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各項工程任務的精神底蘊。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由于物質匱乏、裝備陳舊、技術落后等條件地制約,想要在幅員遼闊、地貌復雜的中國大地大規模修建鐵路,其工程建設難度之大、挑戰之多、任務之重,可想而知。但鐵道兵戰士秉承攻堅克難品質,不畏艱難、砥礪前行,勝利完成了建設任務。在修建成昆鐵路時,面對復雜艱巨的工程任務,鐵道兵戰士喊出了“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鉆,險山惡水聽調遣,英雄面前無難關”的豪邁誓言,在所謂“不能修路”的西南“禁區”勝利地鋪上了鋼鐵大道。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從東北大小興安嶺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云貴、青藏高原,從長城內外到天山南北,到處都留下了鐵道兵戰士的足跡,灑下了鐵道兵戰士的血汗。</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集體英雄主義是鐵道兵精神的氣概</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德曾指出:鐵道兵部隊在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事業中,表現了偉大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在這支部隊里涌現出了以“登高英雄”楊連第、“硬骨頭戰士”張春玉、“雷鋒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等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以“楊連第連”“抗洪搶險模范連”“唐山抗震救災搶修突擊連”等為代表的一批先進集體。這些英雄模范和先進集體體現的就是英雄主義氣概。此外,這支隊伍還有千千萬萬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不計個人得失,以“勞動為榮,艱苦為榮,當鐵道兵光榮”,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為新中國的鐵路建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據不完全統計,35年里,“鐵道兵共有8314名官兵在戰斗、施工、工作中為國捐軀,還有59234名官兵負傷”,是和平年代中國犧牲較多的兵種之一。</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鐵道兵精神的時代價值</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時至今日,鐵道兵雖然已在解放軍序列中消失,但鐵道兵精神仍賡續綿延,并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相繼培育出了“大秦精神”“青藏鐵路精神”“高鐵工人精神”等,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弘揚鐵道兵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鐵道兵功勛卓著的35年歷史中,廣大鐵道兵戰士之所以能為了民主革命、國家建設奉獻自己的一切,歸根結底在于他們有著一顆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習近平同志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每一位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而奮斗的鐵道兵戰士都是最好的教科書,他們用生命和汗水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因此,弘揚鐵道兵精神,能夠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重要素材。通過講述鐵道兵的感人故事,宣揚其愛國主義精神,倡導大家向他們學習,把對祖國的愛融入日常、付諸行動,可以激發人們內心最深層的愛國情懷。這不光是鐵路行業的精神所需,更是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所需。</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弘揚鐵道兵精神,傳承艱苦奮斗作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鐵道兵的歷史就是一部為祖國鐵路建設事業而艱苦奮斗的歷史。戰爭年代,鐵道兵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勝利的完成了鐵路搶修、搶建任務,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戰爭;和平時期,鐵道兵保持和發揚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天當被、地當床,在新中國的鐵路發展歷程中不斷建立新的功勛。這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弘揚鐵道兵精神,就是傳承其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不僅能促進新時代社會風氣的良好轉變,還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精神支撐。</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弘揚鐵道兵精神,錘煉攻堅克難品質</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顧鐵道兵的光輝歷程,無論是移山填海修造鷹廈鐵路的英雄贊歌,還是一里一忠魂筑成成昆鐵路的悲壯史詩,亦或是三上高原奠基青藏鐵路的偉大壯舉,都充分彰顯了鐵道兵戰士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精神品質。正如《鐵道兵賦》所描繪的“敢忘熱血澆枕木,筋骨鍛鋼軌,死生以之,長歌當哭;競看鉦鼓催鳴鏑,兜鍪沖矢石,前仆后繼,遠望當歸。”這正是新時代推進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所需要的精神品質。弘揚鐵道兵精神,錘煉攻堅克難的品質,既能助力諸如川藏鐵路等“超級工程”的建設;又能為實施“交通強國”戰略、實現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的內在動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軍旗不在,軍魂長存。鐵道兵在新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創立的歷史功勛永不磨滅,形成的偉大精神永遠流傳!</span></p> <p><br></p><p>【作者簡介】邱鐵鑫,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刁成林,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該文轉載于鐵道兵公眾號。</span></p><p>【版權來自作者,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龙州县|
稷山县|
揭阳市|
马鞍山市|
闽清县|
九龙城区|
舟山市|
盐池县|
鞍山市|
旺苍县|
华阴市|
石城县|
峨边|
保靖县|
秀山|
乐安县|
武功县|
平乡县|
湟源县|
诏安县|
合作市|
遵化市|
依安县|
定安县|
肃宁县|
普格县|
宿州市|
宝应县|
会昌县|
邵阳市|
介休市|
桑日县|
洛浦县|
永寿县|
宁强县|
祥云县|
房产|
宝兴县|
井研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