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西南油氣田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有9個項目部,2個運行班組,其中運行時間最長的,歷史最久的就是輪南項目組。員工都說,輪南項目組是整個西南油氣田塔里木分公司的根,而在輪南項目組,設備維護是整個項目組的魂。</p><p> 輪南項目組是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的第一個項目組,員工人數最多的時候有一百五十多人,從在崗人數來講也是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最大的項目組,其中設備維護員工最多的時候五十多人,設備維護又是輪南項目組最大的班組。為什么人多?因為重要。</p><p> 輪南項目組承擔著塔里木油田第一座大型天然氣處理站的生產運行,設備維護工作。這個站有大型燃氣壓縮機組18臺,機泵上百臺,壓力容器四百余臺,廠站規模在整個塔里木油田都屬少有。這些設備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18臺大型天然氣壓縮機,這18臺壓縮機都是進口設備,在20世紀90年代,輪南處理站建站時期,都屬于當時最先進的機器。就像人一樣,這些洋設備來到大新疆,產生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為此,塔里木油田多方尋找專業維護隊伍,希望能醫治這些洋設備的水土不服。</p><p> 1994年,川西南天然氣服務中心也就是現在的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前身,開始入駐塔里木,這支專業的天然氣生產維護隊伍在當時的輪南天然氣站掀起了一陣“戰天斗地”的熱血場面。當時的天然氣站運行模式是18臺壓縮機要全部運轉,這就給設備維護戴上了緊箍咒,稍有異常就得立馬出動。當時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可是這只有十幾個人的維護隊伍硬是迎難而上,連續奮戰依然精神奕奕,他們憑借著屢敗屢戰、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諸多困難、排除了一個又一個故障、創造出了一項又一項發明。多年的創新、沉淀使得維修技術越來越成熟、維修設備越來越先進、裝置設備也越來越穩定、員工綜合素質提升越來越顯著,維護班組的存在,也是為輪南天然氣處理站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是在二十年來的平穩運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p><p> 老師傅們常會說一句玩笑話“你住過茅草房嗎?漏風漏雨掉渣渣的那種?”,對于出身在新時代的我們來說,估計是沒機會了,但是卻能想象出那個時期的艱辛。但是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p><p> </p> <p> <b style="font-size: 20px;">頭角崢嶸 誨人不倦</b> 現任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安全生產辦公室副主任張鳳林,是最早來到輪南天然氣站的設備工程師,當時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艱難的工作環境,這位看起文質彬彬的四川人沒有退縮。建站初期,國外廠家故意刁難,提供資料不全。張主任白天現場處理設備故障,晚上查找各種資料,弄清設備結構原理,故障原因。就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環境下,硬生生建立了一整套適應“洋設備”的維護保養管理體系,打破了國外壟斷,形成了輪南維護的核心技術。現在的張主任是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設備故障處理的一張王牌,無論哪個項目組有復雜棘手的設備故障需要處理,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張主任,也許你會覺得夸張,但這就是事實,無論什么設備故障,只要張主任出手,基本上都會“藥到病除”。</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學無止境 不進則退</b> 現任的設備工程師李茂,也是張鳳林主任的徒弟,扎根塔里木已有二十多個年頭,現在認識他的人都會親切的叫他一聲“李老師”,之所以稱之為老師,除了他教育出一個又一個的優秀“學子”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專業技能和鉆研精神。有一次ZTY310機組轉速不正常,李老師帶隊處理,翻看查閱了許多資料,來來回回調試了幾十遍,但就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后來李老師在機組前足足坐了三天,判斷出是調速器出了故障。后來經過拆檢,原來是調速器里面的卡簧松動,導致調速器故障,回裝后大家都聚在機組前等待試機,當機組轉動那一刻,大家笑了,李老師也笑了。“放棄學習就是放棄自己”,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李茂完成了由徒弟轉向老師的華麗變身。</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絕不服老,說干就干</b> “老曹,你把叉車開到裝瓶間,叉幾桶防凍液到5#機”“老曹,增壓機要補油了,一會叉兩桶7801過來”“老曹,開叉車來趟練兵房,幫忙叉一下鐵板”“收到”……。如果你打開對講機,你就會時不時得聽到各種喊老曹的指令,而他卻只會回一句簡短的“收到”。他叫曹國清,一個快六十的老漢,臉龐黝黑,個頭不高,老是掛著一副笑瞇瞇的面容,總是讓人感覺到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他也是最早一批來到處理站的,現在是40萬90萬裝置的一名叉車工,別看他頭發已有小部分的灰白,但他的身手可是一點也不遲緩,機組修保時常常看到他拿著扳手上下其手,動作流利。如果只看他工作,你絕對想不到他會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他常對同事說:別看我歲數大了,但我的心可還停留在二十多歲,如果不是身體硬件開始走下坡路,我絕對還要去搞機修,每當拿起扳手維修機組,我總能想象出當年我們幾個大小伙子赤著膀子,干的熱火朝天的場景,累是累了點,但是每當排除完故障機組轉動時大家發自內心的那種喜悅感真的讓人倍感榮光。</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群英薈萃,人才濟濟</b> 古有群雄涿鹿、英雄輩出的典故,如今盛世雖無古時英雄,卻也不乏人才精英。輪南處理站有著二十多年的光輝歷史,就在這短短二十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廠站里就踴躍出一個又一個的優秀人物。塔里木油氣工程分公司副經理蒲勇、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四川省級工匠唐軍、西南油氣田技能專家馬庭紅、輪南處理站項目經理龍劍、輪南輕烴項目經理肖剛,向清林等等都是輪南維護培養的優秀人才。他們繼承者輪南維護精神,也不斷發展著輪南維護精神,二十多年的使命,跨越千里的堅守,多次的人員變換,改變的是新面孔,不變的是初心。</p><p><br></p> <p> 也許,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設備維護只能算是一項工作任務,而對于這些曾一次又一次征服洋設備的輪南維護人來說,設備維護、故障處理的工作就是一種享受。也許,用不了多久,這批洋設備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這些老師傅們也會逐一退場,但是,他們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寶貴經驗將會在歷史存檔,永不退場。</p><p> 你見過北方冬天里的赤裸上身依然大汗淋漓的壯漢嗎?你見過滿身油污依然自信昂揚的青年嗎?你見過連夜奮戰依然時刻準備搶維修的集體嗎?他們就是創造了無數奇跡,奪得無數榮譽的輪南處理站設備維護班組。這群人,來自千里之外的天府之國四川,秉承著川軍“吃苦耐勞,團結奮進,英勇頑強的精神”,在輪南處理站扛起了一面鮮紅的旗幟。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說過:“狹路相逢勇者勝,逢敵必亮劍,哪怕是輸,我們也要用盡全力制敵人于死地”,這段話是這部電視劇的精髓所在,是體現中國軍人不屈不撓、英勇頑強;若能將話中的敵人變成設備的話,我想就能運用在這支百折不撓的輪南維護身上,他們留下來的除了過硬的技能、核心的技術,出苦耐勞的品質,最關鍵的就是這種精神的傳承,永不磨滅的“輪南維護精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寿阳县|
启东市|
阿坝县|
汨罗市|
泰来县|
天柱县|
宜兴市|
永仁县|
克什克腾旗|
鄂托克旗|
出国|
长沙县|
贵南县|
瑞金市|
黎平县|
聂拉木县|
新绛县|
左权县|
天祝|
建湖县|
随州市|
雷山县|
新丰县|
礼泉县|
科尔|
南和县|
赣榆县|
太原市|
鸡西市|
大厂|
娄烦县|
麻栗坡县|
合水县|
奎屯市|
阜平县|
女性|
盈江县|
武城县|
巴东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