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今天講“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給大家澄清一些誤區,講一些真實的歷史。我們現在改革開放20多年,可以說在戰爭題材上也比較開放,但是不管怎么開放,給大家總是有這么一個印象:我們共產黨、解放軍的形象曾經塑造了兩個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的石光榮,一個是《亮劍》中的李云龍,這其實是文人寫的軍人,不是真正的解放軍。如果解放軍的將領都像石光榮和李云龍這樣滿口的粗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過國民黨嗎?國民黨將領許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是留過洋的,而且人家一開會的時候都是軍裝筆挺、將星閃耀。咱們解放軍的干部開會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著煙袋,什么樣的都有,這么土里土氣的共軍怎么能把國民黨打的落花流水,這里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錄,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戰爭,幾乎沒有一個服氣的,像胡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18師的師長,在華東戰場幾次跟粟裕較量,在淮海戰場上只身逃脫。最后胡璉打勝的一仗就是金門。胡璉說共產黨打仗是人海戰術,前面一群老百姓拿著手榴彈往陣地上沖,我們能忍心開槍嗎?我很負責任的對大家說,我查遍了解放戰爭的檔案,可以說解決戰爭重要戰役的檔案我都看了,但是沒有看到一個戰例解放軍是這么打仗的。胡璉可能是一種誤解,因為我們解放軍當時裝備、服裝肯定不如國民黨軍,有很多戰士是裝不上正規軍裝的,所以胡璉的這種說法沒有根據。</p><p><br></p><p>另外,我對國民黨沒有那么深的成見,我還是能比較客觀地看國民黨的戰爭檔案??春笪矣幸粋€感覺,蔣介石不像是我們書里描寫的樣子,專橫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狹隘。</p> <p>我看了蔣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產黨決戰幾年中他一系列的講話、決策,我發現他的想法大多數都是對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預感到東北守不住,于是讓衛立煌把東北的精銳部隊全部撤到關內,應該說蔣介石當年的這個決策是對的——如果衛立煌把60萬部隊及早撤到關內來,那么解放戰爭要打多少年還說不定。第二個重大戰略決策是,在衛立煌守不住的時候,蔣介石做傅作義的工作,讓他放棄北平天津,把華北的50多萬精兵撤到長江以南。結果傅作義也沒有答應,如果他按照蔣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們的平津戰役也找不到戰機了,不能在黃河以北殲滅國民黨軍的主力,那我們國家說不定真要出現南北朝劃江而治的局面。但是蔣介石兩大決策都沒執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國民黨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盤算。衛立煌想,蔣介石一貫嫁禍于人,萬一出現問題,他到時候把責任推給我我就完了。傅作義想,我本來是華北人,華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個地方軍政的長官怎能沒有根基。蔣介石的種種決策都是因為下面的扯皮、推諉不得以實現,所以蔣介石才越來越著急上火。</p><p><br></p><p>蔣介石在戰略上是有預見性的。在1949年2月蔣介石已經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員把上海銀行里所有的黃金、白銀、銀元轉移到臺灣,而且從那時候就開始修舟山機場,準備把國民黨大批的官員、難民撤到臺灣。解放軍還沒渡江之前蔣介石已經料到這一步了,所以他能從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宮博物院的國寶運到臺灣。但是蔣介石最終還是失敗了,把大陸丟了。在過去我們把蔣介石的失敗都說成是腐敗——國民黨腐敗、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的人、真正在戰場上的人心里明白,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較量,容不得雙方有半點的猶豫,更別說腐敗了,所以在戰場上,無論是國共雙方都是真刀真槍的較量。如果要說一次兩次戰役的成敗或許有偶然因素,但是整個戰爭的失敗是不會偶然的,還是有許多必然的因素。這就是今天我想給各位讀者解釋的事情。</p> <p>我們正規的歷史里對毛澤東同志過去達到了歌頌和迷信的程度。我們的歷史上寫到,抗日戰爭結束之后中國共產黨為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和國民黨展開了較量,是不是說抗戰一勝利共產黨就想跟國民黨爭天下?現在越來越多的歷史披露出來,尤其是《胡喬木回憶毛澤東》這本書出版以后,還有《毛澤東傳》的出版,讓這段歷史基本上清楚了,沒有疑問了。在抗戰剛結束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并沒有打算跟蔣介石爭天下,而是希望在國民政府里擁有一席之地,因為抗戰剛結束的時候蔣介石的個人威望達到了頂點,他是中國抗戰的領袖。而且根據共產黨當時的實力,雖然有了一億人口的根據地、90萬人的軍隊,但是相比國民黨還是差得遠,所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就是希望跟蔣介石談出一個和平來。當時雙十談判協定規定給共產黨提供幾條,一個是華北五省的主席由共產黨擔任,另外全國軍隊縮編成100師,共產黨可以占20師的配額。毛澤東對這個結果是相當滿意的,回到延安跟胡喬木和中央負責人說,蔣介石并不反共。當時中共中央確實想和國民黨搞聯合政府,毛澤東曾一度想把首府從延安遷到淮陰,淮陰離南京比較近,去開會很方便。但是蔣介石積20年的反共經驗,是絕對容不下共產黨的,所以當雙十協定要實施的時候國民黨不斷向共產黨施加壓力,并且派遣大軍從大后方源源不斷地向華北、東北擴張。</p><p> </p> <p>中共當時要跟蔣介石爭奪內地是不容易的,但當時東北是一塊空白,國共雙方在那兒都沒有基礎,于是共產黨就占著地利之先,十萬大軍挺進東北。這一下蔣介石非常著急,因為東北是中國的工業基地,蔣介石必然要占這塊地方,所以蔣介石派了緬甸遠征軍最精銳的部隊在杜聿明的指揮下開赴東北。解放軍十萬大軍闖東北,林彪指揮的部隊可以說是五湖四海,哪個根據地的人都有。毛澤東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蔣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國民黨打贏了你就得承認我在東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輸了再說。國民黨對四平這一戰也是非常重視的。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衛戰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間真刀真槍的第一戰。我們的東北民主聯軍當時是各地的部隊集合起來的,林彪當時到了那兒以后這個也不認識那個也不熟悉,可以說是倉促打了這一場正規戰。國民黨進東北的口號是“接收東北主權”,所以這些軍隊進去以后士氣也是相當高,四平這一戰林彪因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揮也不協調,守了一個月最后敗了。林彪當時是最難受的一段時間,兵敗如山倒,退過松花江,就剩下哈爾濱、北滿那一塊地方。蔣介石四平這一仗打贏之后,下定決心非要消滅共產黨不可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河县|
黔南|
威远县|
武山县|
玉树县|
大姚县|
孟津县|
芜湖县|
青铜峡市|
大方县|
胶南市|
保亭|
临武县|
兴隆县|
湖南省|
平谷区|
汤阴县|
拉萨市|
兰西县|
潜江市|
九龙城区|
绍兴市|
甘洛县|
乐亭县|
广丰县|
沽源县|
南澳县|
香河县|
惠来县|
双江|
景德镇市|
榆社县|
来凤县|
琼海市|
无极县|
潮州市|
攀枝花市|
珲春市|
浦县|
工布江达县|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