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沂蒙山之子》

魚蝶

<p>  我的父親王鳳和出生在1925年12月1日,山東臨沂費縣人。我是王鳳和的小兒子王愛國,出生在1965年11月15日。小時候剛剛懂事時,我印象中的父親很少回家。</p><p> 1963年,父親由40軍120師359團擬任團長改任為120師后勤部第四任后勤部長,歷時八年。這八年,120師業績滿滿,內蒙古國防施工三年,興城望海攔海造田兩年,黑龍江開荒鐵力農場兩年。身為后勤部長的父親全力以赴,來去匆匆,孩子們很難看到他。我對父親的第一印象是有點嚴肅、有點怕。那時候,吉普車一進院按聲嗽叭,我就知道是爸爸回來了,馬上跑出去迎接他。陪他回來的公務員叔叔跨著手槍,我一定要他摘下來擺弄幾下空槍才過癮,然后坐到吉普車的駕駛員位置上轉轉方向盤、按幾聲嗽叭,有機會還會跟著司機叔叔溜上一圈威風地過下車癮。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帶我打獵。他槍法很準,每次打獵都有收獲,山雞,山兔,沙半雞什么的。他打鳥彈無虛發,讓我和妹妹都看呆了。我上初中后,他很關注我的學習情況,成績不好時,我就要接受他比較嚴厲的教育,但很少挨打。</p><p> 小時候還有兩件印象深刻的事,讓我對父親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一是經常聽到大家對他的為人和工作能力的好評與認可;二是他一回家,吃上媽媽隨便做的四個菜,花生米,雞蛋炒辣椒,炒木耳,炒黃花菜什么的,喝點小酒,高興了就會講講戰爭年代的事情。父親最愛吃的菜是干辣椒大蔥炒雞蛋。父親小時候家境貧寒,缺衣少糧的他8歲就到地主家干活求生了,先后給十個地主家干活,受盡了凌辱,一直到19周歲參加八路軍。有一次,地主家來了客人,炒了一大盤子干辣椒大蔥炒雞蛋,在廚房忙活的父親看見后饞壞了,夢想著什么時候自己也能吃上幾口,從這一天起,這道菜在他心里牢牢地扎下根。他在朝鮮戰場當教導員時,生活待遇是吃中灶,就曾讓炊事員炒這道菜吃。后來,每當他吃上這道菜,必須美美地喝上兩杯、講兩個故事,這道菜成為伴隨他一生精典記憶的一道菜。吃飯的時候父親要求我們碗里不能剩一粒米,不許浪費糧食。他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不許搞特殊化,對自己則要求得更嚴。他當部長期間,辦了四個農場,修了一個水庫,與干部戰士一起勞動、同甘共苦,受到廣泛贊揚。農場獲得了豐收,使全師干部、戰士、家屬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部隊開始有了經濟底子。身為后勤部長的父親有條件吃的、用的好一點,可是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從來不搞特殊化,與干部戰士同吃大鍋飯,以身做則,艱苦樸素,無怨無悔,在干部戰士中樹立了良好口碑。父親的原則性之強從這下面件事中也可以看出。有一年冬天老兵復員時,爸爸的公務員面臨入黨、提干、學開車等問題來到家里哭鼻子,爸爸態度溫和但又堅持原則,明確表示讓他服從組織安排。我母親擔任過家屬委員會主任,經常幫助有困難的部隊干部家屬。母親小時候上過學,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她和父親共同養育了我們五個子女。父親參加內蒙古國防施工那三年,在家時間非常少,母親每天上班,還要照顧我們五個孩子,所有家事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相當辛苦,但只要爸爸一回家,母親必給父親端上一盤干辣椒大蔥炒雞蛋的菜。&nbsp;&nbsp;</p><p> 對戰爭充滿好奇的我們,有時也會讓父親講講他在戰爭年代打仗的故事,我們本能地喜歡聽,每次聽了都有熱血沸騰的感覺。小時候,父親經常帶我們去師醫院洗溫泉,我倆共在一個小單間,他身上多處負傷留下的疤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父親是從山東沂蒙山革命老區走出來的老兵,于1945年8月參軍,編入魯中軍區警三旅,六個月后入黨。父親一參軍就在一連機槍班當了一年半的機槍手;機槍一響,馬翻人仰,這個職業用殺敵無數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份。父親的首仗是解放山東臨沂,之后是圍剿當地惡霸王洪九。1945年11月,父親隨部隊在山東龍口上船,在海上漂泊了七天七夜到達東北,在大連皮口登陸,開始了解放戰爭之征程。</p><p> 1946年7月底,父親所在部隊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3縱9師26團。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四保臨江期間,三縱在長白山一帶御敵,堅持南滿斗爭。當時,環境惡劣,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指戰員們吃不飽、穿不暖,部隊減員嚴重,最多一個連150人減到剩40多人,過年每個戰士只能發八兩高糧米,見不到油、鹽、肉。當地老百姓生活也極度困難,都是流著眼淚過的年。面對困境,干部戰士的思想產生了動搖,士氣低落。陳云同志到東北了解情況,穩定了部隊情緒,明確了要敢同敵人打大仗,變被動為主動的作戰方向。和所有的戰友一起,父親度過了從山東到東北后一段最艱苦的時光,正是他們的無畏堅守和奮勇出擊,才使得四保臨江得以成功,而四保臨江的勝利為我四野軍隊決勝東北戰場奠定了基礎。</p><p> 1947年5月,夏季攻勢開始,父親時任3縱9師26團1營2排5班班長。359團在打下山城鎮后,遂與3縱7師19團一起,被調去配合4縱10師繼續攻打尚未攻下的梅河口。父親他們打了一夜,第二天稍作休息,父親走出碉堡準備去機槍班聯系機槍為接下來的沖鋒做準備,誰知剛走沒多久,一顆子彈飛來,直接打中父親的右肩窩,鮮血透過棉衣流到雪地上,班里的戰士見狀趕緊用救急包為父親做了包扎,又把父親送到隔著一條小河的團包扎所,在那里做了消毒、止血等處置。休息了一個多小時后,父親自覺沒啥危險了,便提出回連隊,他說:我是班長,輕傷不下火線。在父親的迫切要求下,團包扎所派人把父親送回小河對岸,回連路上遇見了副營長于連和,他尋問了一下情況,沒讓父親回連里,說讓父親再養幾天傷,先和營通訊班一起行動。就這樣,父親和營部的人一起行軍、一起吃飯,十幾天后傷勢好轉回到班里。1947年6月,父親被提拔為2排副排長,11月升任排長。</p> <p>  1948年1月,父親所在部隊改稱為東北野戰軍3縱9師26團,父親被派到26團1營機炮連當副指導員。攻打錦州前,父親所在的26團全團干部集訓,吃飯時發現有繳獲的國民黨飛機空投食物,聽四川兵介紹叫榨菜,那是父親第一次吃到好吃的榨菜。 </p><p> 1948年10月遼沈戰役時,父親是3縱9師26團1營1連副連長,有一天,在胡家窩棚附近,父親正帶領一個加強排偵察敵情,他們在半山腰上發現廖耀湘兵團近萬人的國民黨兵在向總部撤退,父親一面派人向營部匯報,一面果斷下令阻擊。全排包括兩門小鋼炮在內的輕重武器一起開火,打的敵人鬼哭狼嚎,四處逃竄。狹路相逢勇者勝!在戰爭年代,父親就是這樣敢打仗、主動找仗打、從真槍實戰中獲取經驗的。 </p><p> 收繳戰利品是一件提高士氣、鼓舞人心的事。錦州解放打掃戰場時,父親收繳了一箱全新二十支德國駁克槍,還有幾箱子彈,團首長的警衛員聽說后紛紛跑過來請領,每個人一支槍二十發子彈發放完畢后,父親自己也請領了一支。收繳的國民黨美式軍大衣穿在父親身上顯得很神氣。父親還收繳過一支派克金筆,團政治處王寶瑢主任聽說后立刻寫了張紙條,派警衛員過來請領,隨后這支繳獲的金筆在王寶瑢主任手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p><p> 1948年11月,父親所在部隊改稱為人民解放軍第40軍120師359團。遼沈戰役后,父親隨大部隊入關參加平津戰役。1948年12月13日黃昏,359團1營1連奉命趕到北京南郊馬駒橋鎮,正想打聽鎮內情況時,看見兩位農民路過,便讓這兩位農民帶路進鎮。當隊伍最前面的尖刀班走到一院子的大門前時,那兩位農民喊了一聲“打”,隨即掏出槍將帶領尖刀班探路的二排副排長于明華的肩膀打傷,然后借著夜幕轉身逃離了。我們這才知道,原來這兩位是國民黨的便衣探子。經打聽老百姓得知,鎮東頭一座大廟里駐有幾十名國民黨兵和一些當地的地方武裝,了解到情況后,一連制定了作戰計劃,讓時任副連長的父親帶一部分兵力從正面進攻,連長李瑞年帶一部分兵力從側面進攻。指揮大廟兵力的是國民黨軍一個副連長,他槍法挺準,專瞄指揮員打。做為我方指揮員的父親被他用卡賓槍瞄準擊中,子彈擊破父親頭側方的顳骨,當即滿頭滿臉血,這次戰斗的總指揮,團參謀長李林一見狀,親自指揮連衛生員戰斗英雄鄭和珠給父親包扎。父親撤下后,李瑞年連長接替父親繼續指揮正面進攻、組織爆破,那個國民黨副連長繼續瞄準指揮員,戰斗英雄李瑞年連長不幸頭部中彈倒地犧牲。之后二排長閻洪禮上來接替指揮,戰斗中受了重傷,而衛生員鄭和珠機智靈活,使爆破獲得成功,廟里的敵人隨即被攻克,二排長閻洪禮戰后也被記了一大功。駐守在鎮邊壕溝里的敵人在我軍的強有力宣傳下,一看大勢不好,敵連長帶頭繳械投降了。戰斗結束后,父親來到河北玉田醫院療傷,玉田醫院是當時三個野戰醫院中中等傷情傷員療傷之地。1949年1月,傷愈后的父親被派到359團機炮連任連長。</p><p> 1949年9月,衡寶戰役打響,父親時任359團1營1連指導員。359團1營的任務是與國民黨白崇禧第7軍一部在湖南衡陽西南方向爭奪招寶山占據有利地形,御敵南逃。南方的天氣很熱,每個人都汗流浹背。負責搶奪山頭的1營3連在三連長王洪喜的指揮下七奪七失,戰斗持續了一天無果,戰士們非常疲勞。營長顧炳和和教導員韓相榮命令一連替換三連,重新組織攻打山頭,奪回制高點。父親先是仔細觀察了戰場地形,隨即和在團里作訓股當參謀剛下連的王富海連長商量了一下,馬上命令二排長侯樹全帶領二排組織進攻,同時令其配上兩挺輕機槍和充足的手榴彈。侯樹全帶領二排英勇奮戰一舉攻下山頭奪取了勝利,打死打傷30多敵人,我方傷亡16人。犧牲的兩名戰士中,有一名叫蘭明臣,是父親最喜歡的戰士,湖南人,在我軍南下途中入伍,行軍打仗非常勇敢,以至于父親至今想起還是記憶猶新。戰斗結束后,二排被師里命名為“英雄鋼鐵排”,集體立大功一次,侯樹全排長提升為副連長。作為指揮這次作戰的指導員,父親對此倍感光榮。部隊打仗過程中,團里下發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大家聽罷,頓時歡欣鼓舞,終于有了人民的新中國了,從此以后可以當家做主人了,許多人激動得流下了淚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級給父親他們每個人發了一塊光洋,第一次發錢,大家高興得不得了。</p><p> 1950年海南島戰役期間,父親所在的120師359團來到廣西北海接防119師356團駐防潿洲島,父親時任40軍120師359團1營1連指導員。有一天,父親帶領一連分乘兩艘船出海訓練, 誰曾想忽然間天氣變臉,狂風暴雨降至海面。父親所乘的船因船尾拖的那艘救護小船進水,使大船失去平衡,險些造成翻船,幸好隨船而去的船老大經驗豐富,見狀趕緊割斷了攬蠅,才救下一船人的性命;而另外一艘載有兩個排的船,因桅桿被狂風打斷,在海上漂浮了七天七夜,一直漂到越南海域,后來被北海漁民發現了給拖了回來。看見音訊全無又化險為夷的戰士們回來,父親緊握戰士們的手,高興得笑出聲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1953年5月15日在三八線板門店101高地</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與359團1營營長張永海(右)合影</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攝影:志愿軍政治部宣傳干事陳平)</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359團1營在101高地召開黨委會,志愿軍政治部宣傳干事陳平(前右二)參加</span></p> <p>  1950年下半年朝鮮戰爭爆發后,40軍接到抗美援朝新任務。父親隨部隊從北海走到廣州,從廣州坐了八天八夜的悶罐火車,來到丹東休整待命。1950年10月19日,父親隨大部隊入朝。從10月25日我40軍打響第一槍后不久,志愿軍便開始了全面追擊。120師在40軍右翼向南推進,期間,美24師與我軍在坪洞、龜項洞、忠店山互有攻防,在對峙之后,西線敵人除留部分兵力扼守清川江北岸灘頭陣地外,其主力全部撒至清川江以南。11月4日拂曉,359團團主力奉命繼續追擊。一天一宿,不吃飯不休息,戰士們憑借毅力行進了一百多里路。5日拂曉,天降小雨,部隊趕到寧邊西以外城洞附近時,在兵困馬乏的情況下,團里通知連隊生火做飯,這時接到偵察排的情報:美軍24師19團已棄城而逃,正向南過九龍江經龍淵洞向安州撤退。團里決定馬上動身繼續追擊。戰士們冒著越下越大的雨跑步前進。已經連續十晝夜行軍作戰,因體能耗盡,有戰士跑著跑著就倒下了,再也沒能站起來。帶著輕武器狠命追趕的戰士們,一直追至九龍江邊,11月的朝鮮,天氣已經很冷了,政委馬順天二話沒說,率先跳入冰冷的水中,這好比無言的命令,戰士們緊跟著政委,在敵偵察機的俯視下極速趟過寒流。全團用了一個半小時,冒雨跑步行軍了20公里,到達預定地點,這是120師入朝以來第一次白晝追擊作戰。三營長張鳳玉帶領八連前衛連直插龍淵洞,迅速占領了公路兩側的制高點,將山下公路上美軍的輜重車隊截擊,活捉七名美軍,一名為少校情報科長。美24師19團得知情況后立即組織一個營的兵力回援,在四輛坦克的掩護下,向三營陣地發起進攻,被七、九連頑強擊退。與此同時,一營和二營對該敵實施圍殲。經過兩小時激戰,美24師19團1營一個加強連被我全殲。此戰,我方取得了擊斃擊傷美軍100多人、俘虜美軍100多人的戰績。在此次追擊作戰過程中,身為指導員的父親小指被子彈擊中,一連連長侯樹全,這位在抗美援朝出國前剛剛提為連長,一位機智勇敢的指揮員,在父親撤下后不幸中彈犧牲。然而一連的戰士們,在失去兩位主官的情況下,斗志絲毫不減,直至戰斗結束。</p><p> 父親從戰場下來后回到國內養傷。1951年春節過后,父親傷愈,隨即二次入朝,但他的小指已失去功能、留下終生傷殘。1951年5月,父親被提升為一營副教導員,1952年8月被提升為一營教導員。之后司令部有過讓父親改任營長的想法,但團政治處堅持讓父親做教導員,故職務變動一事未成。五次戰役后,120師359團始終堅守在陣地的最前沿。1952年7月,為配合板門店談判,揭露美軍一直抵賴的入侵朝鮮的事實,359團團長李林一受命于師長劉振華,先后下令讓團偵察股和一營抓幾個俘虜回來。之前劉振華師長與鄧岳副軍長曾專程到朝中談判代表團駐地開城拜見中方代表團團長、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團偵察排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抓了五個俘虜回來。一營接到任務后,父親和張永海營長商量了一下,把抓俘虜的任務交給了三連長李富貴,李富貴連長把任務交給了三排。三排在中立地帶我方區域抓了四個俘虜,二死一傷,活捉了一個,負傷的那位美國兵被帶回到我方陣地一連管轄區時咽了氣,一連長王振華看見該美國兵身上的美式軍裝很漂亮,想留下來自己穿,電話請示到營部,父親回話說:不能動俘虜身上任何東西,否則就予以撤職。活捉帶回來的那位美軍俘虜,父親親自做了審問,當時師里派了翻譯過來。1953年年初,120師接受志愿軍總部的命令,隨46軍在三八線板門店往東一線執行一期陣地防御任務,359團1營2連3排7班的02號陣地距美軍陣地僅200米遠。父親所在的營部設置在101高地。1953年7月父親隨大部隊回國。</p><p> 從朝鮮回國后,經營部書記介紹,父親結識了該營部書記秦皇島老家的一位親戚,即比父親小九歲的母親魏淑琴。父親隨營部書記去了一次秦皇島,與母親見面。他們一見傾心,幾個月后,母親只身來部隊,1954年6月,他們順利結婚。到這個時候,部隊干部的結婚條件已經從團職放寬至營職了。</p><p> 父親工作認真,做事嚴謹,一輩子沒挨過批評,只有一次挨批評還是批評錯了。那是1954年年初,上級傳達說蘇聯軍事顧問要到部隊指導訓練,讓大家抓緊訓練,做好準備。傳聞,蘇聯軍事顧問脾氣較大、經常訓人,所以當時干部戰士都對此事的態度都不積極。有一天,軍、師首長在團里沒接到通知的情況下來團里檢查,359團當時是減編團,其他領導有事都不在,來檢查的領導們遇到父親時,時任一營教導員的父親正在辦公室,鄧岳軍長以為是團里有意躲避蘇聯軍事顧問,便在會上批評了父親。會后,父親把自己正和團組織股長開會研究人員調配問題的實情向鄭志士師長做了詳細匯報,師長又跟軍長做了解釋,一場誤會算是解除。</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60年11月畢業于南京軍事學院合成指揮系。(后排左二為父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1954年“十一”過后,父親去北鎮40軍政工干部教導大隊學習,118師副政委馮愷被抽調出來在那里負責。1955年2月,父親被師里以359團副團長的身份選調去沈陽軍區五八速成中學學習文化課。1958年6月,已回到軍干部部幫忙的父親又被軍里推薦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校指揮系深造,當時軍里五名候選人只錄取了他一人。一年后,該院校與南京軍事學院合并。1960年那年,父親和其他在校學員一起利用周日休息時間參加了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的勞動。1960年11月底,學習期滿兩年半的父親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軍事學院合成系畢業,回到了離開六年多之久的40軍120師359團,再一次任副團長一職。與他同期的學員有: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張萬年上將、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傅全友上將、國防大學校長朱敦法上將等。</p><p> 1961年,軍隊進行了大規模減編,40軍據此成立了轉業“教導大隊”,將一些資歷高職務沒上去的老同志集中在359團營房所在地,做轉業前的準備工作,張烈團長和父親在此負責。很多38年、39年等入伍的營連級老同志,在部隊經歷了血與火的青春生涯,對部隊很有感情,不愿離開。面對比自己資歷老的這些老同志,父親深感工作不易。但因為形勢和大環境的需要,這些老同志還是服從了組織安排。同年,在師參謀長彭連明的組織下,父親參與了120師師史的撰寫,歷時數月。</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71年6月7日,以錦州市工交部部長的身份,隨同外交部人員陪阿爾巴尼亞外賓參觀興城望海攔海工程。該工程是40軍以120師為主與興城縣政府共同完成的軍民共建大型項目。(前排左三為父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span></p> <p>  1962年,40軍組織開荒種糧,準備實現自給自足。120師359團的團長和政委帶部分人員在大連小平島參加40軍組織的國防施工,父親帶領減編后的兩個營留在部隊種糧,取得了大好收成,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1963年,邢維邦為120師師長、馮愷為師政委,父親升職為120師后勤部長,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后勤工作。在多處建立農場組織種糧,還組織打漁隊偶爾出海捕魚、捉蝦,使120師實現了自給自足。1968年沈陽軍區組織正團級以上的干部去北京,父親他們受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等重要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p><p> 1976年唐山大地震,部隊去抗震救災,時任120師副參謀長的父親在師里留守值班時,接到軍區副政委李伯秋下達任務的電話,便迅速啟程,和運輸科長趙秀德一起,趕到因連下大雨而發大水的六股河,組織被河水攔截的救災車隊過河。在請來綏中和興城地方政府共20臺拖拉機幫忙不見成效,只有綏中那臺大型拖拉機100號能拖動陷在河水里的車,而被堵截的車輛已排成長隊的情況下,父親及時疏導大部分車輛行往建昌上游繞過河,保證了沈陽軍區抗震救災車輛及時抵達災區。</p><p> 父親打了八年仗,當了八年后勤部長,又當了八年師司令部副參謀長。曾于1971年短暫擔任綏中縣委書記,隨即又被派往錦州市工交部擔任四年工交部長。1979年年初,軍區干部部劉東恩部長到120師考核干部,看了父親的檔案后他找父親談話:你是南京軍事學院畢業的專科生,準備提你做師參謀長。父親說:我從軍事學院畢業回來這么多年了,也沒正式參加和組織過部隊的訓練演習,現在年紀也大了,不太適合部隊建設需要了,希望領導能批準自己到地方工作。于是,父親于當年轉業到沈陽城建局,任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無論是軍事工作,還是政治工作,亦或后勤工作,父親都是指哪打哪,樣樣鉆研、樣樣精通。他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尊重他人,任勞任怨,高風亮節,不計名利,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各項任務。在我心中,父親的形象無比高大,他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不是英雄的英雄。我們今日的和平大廈,是他們那代人用青春、熱血和生命打下的地基。身經百戰的父親經常講起當年犧牲了的那么多的好戰友,他說自己還活著,能過上了幸福生活,就已經很知足了。</p> <p>  如今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父親,依舊精神飽滿地生活著,每日關注新聞,閑暇時侍弄自家院地。做為一個時代的親歷者,父親非常愿意把所見所聞分享給后代。他常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能忘本丟掉初心。日前,《〈遍地英雄〉——王鳳和訪談錄》一書,在父親的緊密配合下,正在計劃出版中。2019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播出四大戰役《平津戰役》之清明祭“懷念戰友”,父親講述了馬駒橋戰斗,深切懷念英雄連長李瑞年;2019年9月28日中央一臺黃金時間播出建國70周年大型紀錄片《祖國在召喚》第一集“使命”,父親講述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等經歷;2020年7月12日中央電視臺國防頻道抗美援朝紀錄片攝制組采訪了父親,而后,新華社和中央四臺《國家記憶》欄目組等新聞部門,在2020年抗美援朝70周年來臨之際也分別采訪了父親,父親記憶猶新地講述著抗美援朝的經歷,隨記憶浮出的,不僅僅是戰爭往事,更是父親對戰友的懷念和對初心的追憶。講中國故事,宣傳中國精神,為黨和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正是父親今日所思所想。一生中從沒整過別人也沒挨過別人整的父親,用他的友善、智勇和豁達影響著我們下一代,我為自己有這樣一個父親深感自豪,我愛我的父親。</p><p><br></p><p><br></p><p><br></p><p> 2020年7月</p><p><br></p><p> 初稿:王愛國 特邀改稿:苗波</p><p><br></p>

父親

師團

連長

部隊

年月日

戰士

團營

團里

組織

干部戰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恩施市| 濮阳县| 梁平县| 乌审旗| 潜江市| 银川市| 蒙山县| 夹江县| 萨迦县| 房产| 普宁市| 灌阳县| 永登县| 夏河县| 长阳| 莆田市| 依兰县| 临江市| 牙克石市| 山东省| 榆树市| 阜新市| 沁源县| 手机| 西贡区| 武功县| 双柏县| 西昌市| 忻城县| 莆田市| 黄大仙区| 江门市| 乐陵市| 滁州市| 赤峰市| 高台县| 自治县| 青州市| 正蓝旗|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