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出發不需要理由。<br>可是,當我們背上行囊、走向遠方時,<br>不管你是隨心而來、還是任性而去,<br>都有著別人不可理喻的緣由。<br>或許是去尋找那神往的圣地,<br>或許是來觀賞這美麗的風景。<br><br>揮手出門,只為梅里雪山的神秘,<br>登車西行,更因卡瓦格博的圣潔。<br>我就想去梅里走一走。<br><br>梅里,一個神秘且具有太多意義的地方。<br><br><div>梅里的美,</div><div>最讓人感嘆的是朝陽照耀下十三峰放射出的金色光芒。</div><div>所以,聞名遐邇的“日照金山”便讓人趨之若鶩…<br>我去了,</div><div>難道是為看一眼昭示著好運和吉祥的景色?<br><br><div>梅里的戀,</div><div>當年在以梅里命名的合唱團中,曾是那樣的期盼詠嘆這守護家園的皚皚遠山。但是,至今仍無緣為你放聲高歌…<br>我來了,</div><div>難道是想在雪山下吟頌一首流露崇敬心聲的贊歌?<br><br></div><div>梅里的情,</div><div>那場突如其來的山難將一位朋友的容顏永遠印在了潔白的冰雪中。因此,梅里便有了令人噓唏不已的思與戀…<br>我到了,</div><div>難道是來祭拜這座不可侵擾的神圣山峰?<br></div></div> <p>飛來寺對面梅里的余暉</p> 朝陽映照神女峰 日照金山 日照金山實錄 <b><font color="#ed2308">卡瓦格博/梅里雪山</font></b><br>卡瓦格博峰,位于云南德欽縣和西藏察隅縣交界處,怒山山脈中段,海拔6740米。<br>人們常將卡瓦格博峰和南北兩側數十座山峰組成的龐大雪山群稱為“梅里雪山”,而當地的藏民則將其稱之為“太子雪山”。<br> <b><font color="#ed2308">梅里北坡徒步</font></b><br>在梅里雪山群的北側,由東向西依次排列著來日貢卡(6300米)、奶日頂卡(6379米)、芒框臘卡(6040米)、以及被稱為獅子座神山的卡瓦格博Ⅱ峰(6509米)等山峰。<br>梅里北坡徒步線路(NMT)以德欽縣佛山鄉亞貢村為起點,沿梅里北坡山麓徒步環行。<br>這條被人們稱之為坡均徒步線的這段梅里北坡徒步線,據稱是山川河流美景堪比尼泊爾EBC的終極之路。<br>約五十公里的徒步線,行程累計爬升約4650米,累計下降5600米,最高海拔處5220米。途中可遠觀來日貢卡、奶日頂卡、芒框臘卡和卡瓦格博Ⅱ峰等山峰的美景,也可與雪山冰川近距離接觸。<br> <p>借圖一張,謹謝雪線之上。</p> <b><font color="#ed2308">昆明 - 麗江 - 香格里拉 - 德欽飛來寺 </font></b>(海拔3400m)<br>熟悉的領隊和隊友,乘坐同一輛列車北上。<br>盡管已經進入雨季,但晴朗天空里飄動的云彩,悄然靈動、隨意變幻地潑寫著云之南的頌歌。<br>大理的風花雪月、麗江的玉龍夜色…<br>行李裝車,一行十二人沿214國道,經拉市海、哈巴雪山觀景臺、過虎跳峽到香格里拉,再過金沙江第一灣、奔子欄,然后直上著名的白馬雪山4292埡口觀景臺。<br>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明顯的氣候分區,雨霧朦朧與艷陽晴空交替在德欽山谷和白馬雪山兩側輪換。<div>雪山、婀娜秀美;杜鵑、滿山怒放!<br>從觀景臺往北,經德欽住飛來寺<遇見梅里>精品客棧。<div>客棧對面,是梅里雪山永不謝幕、絕不重樣的風景大片。<br></div></div> 在昆明至麗江途中,動車上觀賞大理蒼山洱海的最佳位置 大理的云 麗江的云 <p>金沙江灣的云</p> 哈巴雪山觀景臺上 途中看到的白馬雪山 白馬雪山觀景臺外滿山的杜鵑 214國道上著名的2492觀景臺 214國道上著名的2492觀景臺 <font color="#ed2308"><b>飛來寺 - 亞貢村 - 竹林營地</b></font>(海拔3450m)<br>早早起身出門,有幸看到清晨的朝陽將金色灑在了峻峭的神女峰上,而山腰飄動的云霧更讓山峰顯得無比嫵媚迷人。<br>清晨乘車從飛來寺出發,沿214國道一路下至瀾滄江邊。過紅星橋后,坡陡彎急、爬升1000多米才能抵達亞貢村的掛壁公路,足以讓心理素質不好的司機望而卻步。<br>站在位于瀾滄江之上徒步起點亞貢村的小廣場,抬頭即可遙看到梅里雪山群峰中仿佛一尊臥獅般鎮守在梅里神山北面、海拔6509米的第二高峰獅子座神山,即卡瓦格博Ⅱ峰。<br>整理裝備馱包交由馬幫馱運后,隨領隊出發沿平緩的山路橫切進入原始森林。<div>崎嶇山路掩映在茂密的叢林中,爬升為主的山路沿河而上,河谷中不時可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雪山。</div><div>再經過幾段坡腳就是湍急河流的碎石坡,徒步第一天扎營的竹林營地便在眼前。<br>大片的竹林,為當天晚餐和第二天的餐桌上多了鮮嫩的涼拌竹筍、美味的火腿炒筍尖,而圍火燒熟的野生竹筍讓眾人胃口大開。<br>密密麻麻的野竹林里,帳篷中伴著河水的響聲入睡,這是第一天徒步的結束。<br>行程約9公里,徒步六小時。<br></div> 雨季里難得的日照金山 遠眺徒步起點-亞貢村 從亞貢村遠望到的卡瓦格博II峰 峽谷、河流、森林、藍天、白云... 來自云南本地的隊友走上了北坡徒步的第一程 途中沿河而上,不時需要跨越湍急的河流 還要穿越這樣的碎石陡坡 竹林營地的愜意 篝火永遠是露營不變的主題 <font color="#ed2308"><b>竹林營地 -- 坡均營地</b></font>(海拔4120m)<br>早飯后,繼續沿河流向雪山前行。<br>腳步隨著海拔的上升逐漸緩慢下來,樹根盤錯的山路上喘息聲也逐漸粗重起來。<br>跟隨騾馬腳印在森林中的一段激劇攀爬后,跨過途經幾處雪地的碎石山路,芒框臘卡峰張開雙臂擁抱前來朝拜的徒步者。<br>高海拔地區的稀有花草,也在用盛開的姿態迎接著我們。<br>爬上山坡后,便是第二天的宿營地,坡均營地。<br>營地位于冰川側磧堤之上,是當地藏民世代進山采藥、吃住于此而形成的采集營地,藏語意為“神仙居住的谷底”。 <br>坡均營地上,我們與梅里雪山北坡的來日貢卡、奶日頂卡、芒框臘卡三座雪山正面相對,隔谷相望的奶日頂卡冰川一覽無余。<br>一條巨大的冰舌垂下,這是因來日貢卡、奶日頂卡兩座雪山北坡冰川匯集而成,被稱為奶日頂卡冰川。<br>雪山冰川、藍天白云,變幻無窮的氣候,此時風起、彼時雨落,既有悄然露出的陽光微風,也有忽然飄至的雨滴濃霧。<br>夜幕降臨之前,陰晴轉變間又看到了金山一角。<br>為驅趕高山寒冷點燃的篝火,再次響起了藏民純真的歌聲。<br>行程約7公里,徒步五小時。<br> 收拾行裝后準備離開竹林營地 再次沿河而上 叢林山路旁的河流 河谷中看到的卡瓦格博Ⅱ峰 遠觀 近看 隊旗隨影不離 前往坡均營地途中觀景臺上的合影 向上 向上 坡均冰川就在眼前 轉彎后便可看到坡均宿營地 坡均營地上的露營地 <p>坡均的湖</p> 坡均的棚 坡均的人 坡均的牛 坡均的樹 坡均的花 坡均的云 歌唱卡瓦格博的民謠 <font color="#ed2308"><b>坡均營地 - 次丁埡口 - 坡將上方營地 </b></font>(海拔4450m)<div>一夜的小雨,清晨滿山的云霧,儼然是一幅黑白梅里寫意山色。<br>離開營地經廢棄牧場后,在滿眼的碎石間,小心翼翼地攀爬只見山石、不見路徑的陡峭山坡。<br>從谷底到埡口,一路由低到高的變換視角回望,山谷對面的奶日頂卡冰川氣勢凌厲、咄咄逼人。<br>在陡峭幾乎無法立腳的山路上,能近距離地看清雪山和冰川的完整樣貌,得到梅里北坡徒步獨有的體驗,雖然大家都消耗了不小的體力。<br>但只要抬眼一望,我們都會被這亙古又流動的景象牢牢攫住,理解藏民的崇敬—“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因為那只是它統領整個自然界極其微小的一部分”。<br>翻閱次丁埡口的途中看不到樹木,眼前只有無盡的曲折碎石小道,只有迂回斜切向上達到4400米的小平臺,涉過在山水間因雪水形成的河流后,沿山脊爬完漫長的山石坡,你才能翻過海拔4770米的次丁埡口。<br>次丁埡口,是徒步路線中僅有的三個可接收到電信網絡信號的地方。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把埡口作為途中的休整地,任性地傳遞和接收著與外界隔絕兩天的信息。<br>陰霾的天氣,無法回看并與壯美的三座雪山告別。<br>短暫休息后,從埡口“z”字型急速下降300多米后,坡將牛場營地的扎營地越來越近。<br>與坡均遙相呼應的坡將,藏語的含義是“神仙居住的高地”。<br>海拔4450米的坡將上方營地北面,便是滇藏交界的5200埡口。<br>今天的營地不再擁擠,寬敞的草坪讓我們在雪山美景有了自己的奢侈雪山饕餮記。<br>夜幕降臨時,有了拍攝營地帳篷燈光與下弦月相互呼應的時間和空間。<br>行程約6公里,徒步六小時。<br></div> 坡均的晨霧 晨霧中的坡均地標 經過一段陡峭、無路可循碎石坡后向次丁埡口進發 回頭滿眼都是氣勢無比的云霧 戀戀不舍 因來日貢卡、奶日頂卡兩座雪山北坡冰川匯集而成的奶日頂卡冰川,登高回看巨大的冰川... 4500米處的團隊合影 高原紫色 來自昆明的領隊與隊友 高原紫色 我愛藍天白云下的梅里 向次丁埡口進發 爬山這段費力的碎石坡便是次丁埡口 次丁埡口處的表情 埡口下降后坡將營地外地的全家福 難得的晴空,皎潔的明月與彩色的帳篷 <font color="#ed2308"><b>坡將上方營地 - 滇藏界埡口 </b></font>(海拔5220m)- <font color="#ed2308"><b>坡將下方營地</b></font>(海拔4300m)<div>晴朗的早晨,包括在為大家烹制早餐的兩位領隊,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走出帳篷拍攝晴空下難得看到的日照金山。<br>今天,海拔5200米的滇藏埡口是這次整個徒步行程中一個最大的難點。除海拔高反外,營地出發不久后的陡直爬升,以及從海拔4700m后的數段雪地和無路可循的艱險碎石滑坡埡口地段,是對我們每個人體力、耐力、海拔適應能力的終極考驗。<br>接近埡口,卡瓦格博Ⅱ峰逐漸露出視野,奶日頂卡冰川也會再次展現眼前。<br>但今天天空烏云密布,無法如愿一覽梅里北坡風景,而不遠處的卡瓦格博Ⅱ峰也戴上了白色的面紗。埡口一側的西藏木孔雪山,竟然也羞羞答答躲藏在白霧之后。<br>好在山脊下的雙湖清晰可見,不時從西藏發來的歡迎短信,也為登上埡口的人們帶來欣喜和歡樂。<br>無法免俗的集體、結伴留影后,沿原路經原營地下至坡將下方營地。因為翻越埡口的路線過于險惡,而原先計劃扎營的達拉以古牧場營地(海拔4200m)無飲用水源故而改址。<br>返程途中,大家都小心翼翼以避免意外滑墜,抵達營地前突然的大雨,不僅放慢了返回的步伐,也著實讓為難了返回做飯的領隊兼大廚。<br>行程約8公里,徒步九小時。<br></div> 坡將營地上方的日照金山 坡將上方營地正前方的日出 河流之畔的坡將下方營地 今天的目標是5220滇藏埡口 4300處遙看5220的滇藏埡口 碎石路況 又見高原紫色 埡口就在上頭 只為美景 歇歇喘口氣 5220滇藏埡口上的冰湖 眺望西藏 今天上到埡口的團隊成員與協作美女 <font color="#ed2308"><b>坡將下方營地 - 達拉以古 - 齊將亞卡 - 亞貢 - 飛來寺</b></font><br>一夜的雨聲,伴隨我們度過了梅里北坡徒步露營的最后一個夜晚。<br>從營地出發后,爬上兩個坡度不小的盤山路,經過達拉以古牧場營地后的一段橫切,眼前豁然開朗,齊將亞卡牛棚平臺上或許能看梅里云海、或許可遠眺亞貢村莊。<br>沿樹林山路下山,再次進入植被豐富的原始叢林,甘甜可飲的溪流在林間流淌。<br>俗話說,望山跑死馬。而上山容易下山難,本身就意味著返回亞貢村的回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徒步結束需要沿河而下到河谷,而最終卻又要爬到山腰的亞貢村,大家必須在思想和體力上做好充分的準備。<br>告別一路同行的協作藏民,揮手與雪山冰川說再見。<br>如有機會,還想再來…<br> 亞卡牛棚上方的風景 亞卡牛棚上方的風景 回到亞貢 向一路不辭勞苦、歌舞相陪我們的藏民協作致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在野外,我們需要一支具有互助精神和協作行動的團隊。</b></font></h3> 魔鬼身材 淳樸強壯 笑容可掬 風趣詼諧 同心協力 老當益壯 身手不凡 母愛如水 心態未老 暫別梅里,我還會再來 每座山峰不論高低,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br>因此,我們對任何山峰需要懷有敬畏感和儀式感。<br><br><div>而每次去面對自己感到吃力時,請不要怠慢了自己無法估量的潛力。</div><div>踏踏實實地邁出每一步,即使緩慢小心但不要猶豫。<br><br></div><div>一步、一步,是為對話隨影不離的另一個自己。<br>一步、一步,是讓自己的生命中留下有意義的腳印。<br><br>只要有夢,總會腳在路上,<br>不怕無求,何懼身在地下,<br>因為召喚,所以心在云中...<br><br>世界太大、我們太小;<br>時光太長,歲月太短。<br>盡管我們無法確定自己能走多遠,但一定用心來走腳下的路…<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宁河县|
时尚|
瑞丽市|
葫芦岛市|
庆安县|
盐边县|
丹凤县|
泰州市|
南丰县|
蓝田县|
阿尔山市|
桂阳县|
浪卡子县|
邢台县|
宝清县|
漳浦县|
平潭县|
锡林郭勒盟|
德格县|
拉萨市|
广元市|
象州县|
绥宁县|
长沙市|
新昌县|
徐汇区|
和硕县|
清水县|
荔浦县|
周口市|
大冶市|
盐山县|
武威市|
枣庄市|
密云县|
德阳市|
阿拉善盟|
水富县|
安陆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