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以前長江邊長大的孩子,一定少不了白色的、松軟的記憶,那是長江邊隨處可見可去的沙灘。沙灘不像卵石磧壩,形成需要很多條件,要去需要走上一段路。沙灘可大可小,小的數十平方米,足夠一伙小屁孩玩上幾小時,大的上萬平方米,一個班的同學可以任其撒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2003年,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家鄉江邊的沙灘就只能成為夢中的樂園。近年,由于消落帶淤積和穩定,江邊新的自然草灘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真是上帝關上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這扇窗,無疑是長江邊才專享的都市之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這些大大小小的草灘(草壩)給蝸居城市的帶來意外的驚喜。雖然現在有到處可去的人工草坪,但養眼的自然碧綠,濱水的高低野草,任意穿行的泥土小徑,遠不是那如流水線般生產的人工草坪能夠給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我想,現在江邊長大的孩子,童年的家鄉一定會少不了綠色的,清新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不同于沙灘是孩子們的專屬,草灘則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草見草長。相扶散步的老人,是否在回味數十年前的城郊鄉間;親密攜手的情侶,也許在效仿某個電影鏡頭;攜帶孩子的上班族,這里可能是最能放松心情的樂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span></p> <p>一組沙灘的記憶。</p> <p>“筑塘塘兒”、“修大米廠”、“坐洋船”、“堆寶塔”、“挖沙燕”,懂得了這些沙壩玩意兒的,一定是兒時小伙伴。</p> <p>2003年4月萬州大溪江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在每年四五月為應對長江干流汛期騰庫泄水,到九十月開始蓄水,庫區水位在145米至175米區間,大致是秋冬漲,春夏降,這與2003年庫區蓄水前長江水位春夏漲,秋冬降正好相反。這也許正好迎合了植物春生夏長的自然規律,在消落帶展現出勃勃生機。</span></p> <p>踏青尋幽思故,我們就從原環城路出發!</p><p>欣賞江邊草灘視野最好,最方便,最成片的莫過于原環城路地塊。這一原長二百余米,寬百余米的老城遺址,本就是一塊伸向江心的臺地,經過十余年的庫區漲落塑造,形成岸邊高,三面低的半圓形緩坡臺地。</p> <p class="ql-block">剛退水不久。</p> <p>2004年的環城路,水位139米。</p> <p class="ql-block">小草陸續跟進,“草色遙看近卻無”。</p> <p>鋪滿嫩綠。</p> <p>2004年的環城路、北山一帶。濱江路正在填建。(拍攝于太白巖)</p> <p>濱水草灘也是白鶴的樂土。</p> <p>濱江路外的水泥構建護坡,如今也是野草的地盤。</p> <p>十多年前城區兩岸新建庫岸消落帶護坡,護坡構件似無統一規定。唯有原一馬路沿線用的帶孔的水泥構件,為野生草本提供了生長環境,也為人為美化護坡提供可能。</p> <p>兩岸類似格桑花或波斯菊,是有關部門人工播撒的種子,且逐年增加面積。為庫區江邊增色加靚,值得點贊!</p> <p>原一馬路兩層橋到柑子園一帶。</p> <p>原一馬路柑子園一帶。</p> <p>淹沒前的柑子園到鐘鼓樓一帶。</p><p>(圖片來自網絡)</p> <p>原一馬路鐘鼓樓一帶。</p> <p>2002年鐘鼓樓集中倉庫。</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原一馬路煉油廠遺址。小車可達河邊草灘,紅砂磧濱水公園建成后,私家車才無法到達這片草地。</p> <p>音樂廣場外江邊。</p><p>一直感到很惋惜,當初音樂廣場為什么不取名鐘鼓樓廣場?長江上下跑船的、做生意的、旅行的,有幾個不知道“萬縣有個鐘鼓樓,半截伸到云里頭”。</p> <p>原一馬路電機廠和電池廠一帶。</p> <p>原電池廠。</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長江二橋俯瞰原石油站和煉油廠,現已辟為紅砂磧濱江公園。</p> <p>原石油站。</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從長江二橋過江,來到南岸濱江。</p><p>萬州南岸消落帶,南濱路外,原來就是大片田野,自然地貌保存較好,也為形成規模草灘提供可能。</p><p><br></p> <p>岑公洞上游外面。</p> <p>2003年5月北岸看岑公洞,周邊就是大片草灘的前身。</p> <p>原江南魚種場遺址。本來是網格狀的魚池,經過十余年沉淀,現在是一馬平川的草原。</p> <p>江南成片草灘,原址就是陳家壩到魚種場一帶,海拔在一百五十多米。</p> <p>當年的魚種場。</p><p>(圖片來自海關展示)</p> <p>沿南濱路,來到沱口一帶,原初三中、江東廠、江陵廠原址。</p> <p>從長江大橋過江,又來到北濱路。</p><p>明鏡灘灣區。萬源紙廠和碳素廠舊址,現待建中的北濱公園地址。</p> <p>大河溝外面。</p> <p>大河溝外邊。還可尋找原來碼頭和倉庫遺址。</p> <p>駟馬橋上游。</p> <p>填土之前的駟馬橋。</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原西山路一帶。</p> <p>2001年的西山路,唯有高大的西山公寓現在還可以看到。</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原西山路與二馬路結合部一帶。</p> <p>原二馬路的終點,西山路的起點處。</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2004年5月西山路到鞍子壩一帶。</p> <p>原二馬路百貨大樓到百步梯一帶,遺址依稀可見,成為最受市民青睞的連片草灘。</p> <p>原萬縣港的大灣港區,現在這一段北濱路依然可辨。</p><p>(圖片來自網絡)</p> <p>來辨辨是原二馬路哪些老建筑?</p> <p>原萬縣港客運碼頭。</p><p>(圖片來自城建檔案館)</p> <p>這一帶應該是原糖酒大樓、寶元堂和美味春的地盤。</p> <p>在建時期的新客運碼頭。圖片上的石梯可不是十七碼頭大梯子,是鹽店巷下段。</p> <p>這段二馬路新華書店到百步梯的水泥路,沒有人刻意維護清洗,頑強的保留至今。</p> <p>2003年5月的二馬路。拍攝位置正在上圖水泥路,只是時間要倒推17年。</p> <p>原二馬路老銀行大樓和醫藥站一帶。</p> <p>初夏的江邊,游人如織。</p> <p>走過原萬安大橋,沿三馬路向西走。</p><p><br></p> <p>原公瓦溪溪口,現在是釣友的好去處。</p> <p>原三馬路東段。</p> <p>天仙湖,原易家莊到關塘口一帶。</p> <p>2004年,拆遷中的易家莊。到沙河的公路這一段現在還依稀可見。</p> <p>天仙湖廣場外。</p> <p>天生城上看原三馬路、營盤一帶。天仙湖廣場正在填土中。</p><p>拍于2004年9月。</p> <p>原新大橋遺址。</p> <p>關塘口到萬一橋一帶。拍攝于2008年10月,新大橋垮塌之前。</p> <p>原易家莊一帶,這一大片綠地是原汽車49隊、果酒廠、預制場的地盤。</p> <p>2004年,拆遷中的關塘口川糧車隊。筆者曾在這里工作和度過二十多年的光陰。</p> <p>這次尋芳思故的旅程,起始于萬州古城環城路,順時針沿一馬路,過長江二橋,沿南岸江邊上溯到長江大橋,再沿江途徑明鏡灘、駟馬橋、勝利路、三馬路、營盤、止步于沙河。</p> <p>開始拆遷的沙河一帶。</p><p>(圖片來自于網絡)</p> <p>穿行于草叢小徑,大部分是游人踏出。草叢本沒有路,年復一年,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且草長路不變。</p> <p>走的人少了,路就不明顯。</p> <p>市政部門迎合市民需求,在175以下新筑親水步道。</p> <p>河邊小草,完全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也往往會不盡人意。一種俗稱“貓爪刺”,的草本植物近年來在消落帶瘋長,天仙湖一帶率先受害,現在北濱路下游一帶也逐漸顯現。(圖中草叢突出部分)</p> <p>這種草最受歡迎!初期如青青麥苗,后期又有柔韌枝冠,孩子們最受歡迎的“斗雞草”。</p> <p>狗尾草,最受小孩童喜歡的野草。</p><p>許多叫不出名的花草,要在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發芽、生長、結籽,然后就等秋水上漲,期待明年春天再次輪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每年春夏之交,水位下降,兩岸被野草漸次染綠,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江邊人的專享。一年一度的青青河邊草,留住了孩子們的笑聲,年青人的倩影,老年人的鄉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青青河邊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悠悠故園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秋冬潤于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春夏展芳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平湖鑲翡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鬧市添勝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鶯飛草長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最撫凡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友情告知: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為筆者拍攝。2010年以前的圖片均作黑白處理,以示新舊比對。圖片地點說明,為筆者自己記憶,難免有誤,如能指正,不勝感激!</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黔南|
建阳市|
普安县|
玉溪市|
镇平县|
娄烦县|
广州市|
永济市|
兴安县|
万宁市|
瓮安县|
伊金霍洛旗|
商南县|
布尔津县|
手游|
榆社县|
鄂托克前旗|
天镇县|
堆龙德庆县|
融水|
屯门区|
阜康市|
广西|
牟定县|
丹巴县|
自治县|
青铜峡市|
吕梁市|
景谷|
额敏县|
温泉县|
诸城市|
牡丹江市|
葫芦岛市|
肇源县|
开远市|
遵化市|
岳普湖县|
东兴市|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