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b></p><p><br></p><p>夏天最不愿看到的事,還是接二連三的發生了。</p><p><br></p><p>痛心之余,決定寫下這篇“救命”文章。</p><p><br></p><p>時間追溯到6月21日,重慶米心鎮發生了一場悲劇。 </p><p><br></p><p>當天,8個小學生趁著周末,相約到童家壩涪江河去玩水。</p><p><br></p><p>雖然是在淺灘玩耍,但是沒過幾分鐘,一個孩子便意外失足落水。剩下的小朋友,一個個慌忙前去施救。</p><p><br></p><p>最終,8個孩子猝然離世! </p><p><br></p><p>瞬間,7個家庭如墜冰窟!(其中有對是姐弟)。</p><p><br></p><p>無法想象,孩子們在冰冷的河水中,歷經怎樣的掙扎;痛失愛子的父母今后又要忍受多少暗夜,才能走出人生陰影。</p><p><br></p> <p>更殘酷的現實是,孩童溺亡事故,從過去到今天,從未停止。</p><p><br></p><p>端午節假期,安徽臨泉,兩名少年在魚塘中不幸溺亡。</p><p><br></p><p>當時5人閑逛到某村一處魚塘,其中一人跳入水中,他拿著長桿測量水深,還回頭對岸上的伙伴說:“我看看水有多深。”</p><p><br></p><p>沒等到同伴下水,他便陷入危險,同伴跳下去救援,結果雙雙沉入水底。</p><p><br></p><p>前兩天,溫州3名少年溺亡。</p><p><br></p><p>當時只有兩人下水,不久便出現身體不適,另一個孩子進行施救,最終也沒上來!</p><p><br></p> <p><b>溺亡,已是少年兒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暑假是其“作案”的高發期。</b></p><p><br></p><p>據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的統計,每年約有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兒童占56.04%,溺水已是我國兒童意外致死的第一原因。</p><p><br></p><p>而這些孩子中,很多都是同伴落水,自己下水救人反溺亡。</p><p><br></p><p>孩子,千萬不要貪圖一時愉快玩水了,更別盲目地下水救人了。</p><p><br></p><p>你是個孩子,只有先保護自己,才有機會為施救朋友。</p><p><br></p><p>作為父母,對孩子的監督必不可少。</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為何溺水的死亡率這么高?</b></p><p><br></p><p><b>因為溺亡的速度遠超乎你的想象:只需20~60秒,眨眼功夫,人就沉下去了。</b></p><p><br></p><p>除了救援時間短、施救難度大之外,溺水的跡象還很難覺察。</p><p><br></p> <p>人一旦溺水,真的能在水中揮舞手臂,大聲呼救?</p><p><br></p> <p>下沉時,真的還能拉住他人,張大嘴巴,還能口吐泡泡?</p><p><br></p> <p>抑或是行救的人,真的能為溺水者“水中送氣”?</p><p><br></p><p>很遺憾地告訴你:<b>與電影情節表現的掙扎、呼叫不同,現實中的溺水遠遠沒這么戲劇性。</b></p><p><br></p><p>因為溺水跡象難以覺察,所以只要大意分心,孩子可能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p><p><br></p><p>本月26日,廣東一對夫妻帶著6歲兒子在公園水域游泳。</p><p><br></p><p>孩子爸爸為兒子戴上泳圈和安全繩,兩人游到離岸邊三十多米的江中后,爸爸便游離了兒子。</p><p><br></p> <p>當孩子獨自在江中游動時,卻從游泳圈以及安全繩中脫出底。</p><p><br></p><p>待到夫妻二人發現兒子不見,孩子早已墜入4米深的水底。</p><p><br></p><p>父親跪地痛哭,歇斯底里地喊著“兒子”“兒子”!</p><p><br></p> <p>幾年前,在福州,一位寶媽也因大意失去了女兒。</p><p><br></p><p>她曾帶兩個孩子到嬰幼兒館游泳,期間店鋪員工暫時離開并告知了她。</p><p><br></p><p>然而,這位母親并未將員工的話放心上。</p><p><br></p><p>隨后,她便轉身玩手機。</p><p><br></p><p>“無人”看護的女嬰,救生圈翻了,一頭扎進水里。</p><p><br></p><p>期間,兒子試圖用游泳圈救女嬰,幾番撕扯母親衣服,卻被母親甩開手。</p><p><br></p><p>漸漸地,女嬰掙扎的動作越來越小......</p><p><br></p><p>而母親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直至悲劇發生。</p><p><br></p><p>但凡她回了一次頭,女兒也不會在自己眼皮底下活活喪命。</p><p><br></p><p>所以,對于溺水者而言,沒聽到呼救,絕不代表他沒危險;有人看孩子,也不等于有人看著孩子。</p><p><br></p><p><b>為人父母,哪怕一分鐘沒看好孩子,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b></p><p><br></p><p><b>父母一定要多長點心,別讓“怪獸”抓走孩子!</b></p><p><br></p><p><b>別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3</b></p><p><br></p><p>許多人因為對水的“無知”,導致孩子錯失生存機會。</p><p><br></p><p>但是否因溺水的跡象很平靜,溺水者就只能被忽視,活活等死?</p><p><br></p><p>其實不然。</p><p><br></p> <p>如果孩子游泳時出現這些狀況,很可能已經溺水:</p><p><br></p><p><b>頭傾斜低于水面,嘴巴在水面上下浮動;嘴張開,頭向后仰;眼神空洞,無法聚焦或雙眼緊閉;頭發遮住面部、額頭或眼睛;</b></p><p><br></p><p><b>沒有踩水動作,身體直立于水中;呼吸急促或痙攣;身體垂直,像在爬一個隱形的梯子。</b></p><p><br></p><p><b>有其中任意表現,請立刻施救并撥打120。</b></p><p><br></p><p><b>時間就是生命,溺水30秒是拯救的黃金時間,期間還有急救4分鐘的機會!</b></p><p><br></p><p>如果溺水超過8分鐘,別說孩子,成年人也很難救回來。</p><p><br></p> <p>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會用“土方”行救。</p><p><br></p><p>流傳最廣的是“倒背法”,但它卻是門偽科學。因為控水會導致胃內物排除,增加誤吸風險。拖延救治不說,還會增加死亡幾率!</p><p><br></p><p>同時,非專業者也切忌盲目做人工呼吸。</p><p><br></p><p>那父母該怎么做?</p><p><br></p><p><b>先檢查孩子是否有心跳,觀察腹部的呼吸起伏。</b></p><p><br></p><p><b>如果沒有,迅速撥打急救電話,并對其保暖,立刻進行心肺復蘇。</b></p><p><br></p><p><b>第一步,先讓溺水者平躺,盡量讓腳比頭高,更容易使肺部積水流出。</b></p><p><br></p> <p><b>第二步,檢查溺水者口腔。清除口鼻雜物,并把舌頭拉出,避免堵住呼吸道。</b></p><p><br></p><p><b>第三步,跪在溺水者右側,人工呼吸,用手包住溺水者的嘴吹氣。吹到胸部隆起。</b></p><p><br></p><p><b>如果還無呼吸,再進行胸外按壓。</b></p><p><br></p><p><b>先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按照30:2的比例持續交替進行。</b></p><p><br></p><p><b>注意要按在胸部正中和乳頭連線的垂直交接處,同時使用AED(體外自動除顫器)。</b></p> <p><b>最后將扶起來拍背,直到溺水者吐出積水。</b></p><p><br></p><p><b>待到溺水者恢復呼吸后,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治療。</b></p> <p>除了施救,生活中也有必要教孩子緊急自救。</p><p><br></p><p><b>首先是保持冷靜;然后頭往后仰,讓嘴鼻露出水面,呈仰泳姿態;最后深吸氣,淺吐氣,保持浮力。</b></p><p><br></p><p>你可能會說落水了還怎么鎮定?</p><p><br></p><p>去年,湖南一個小女孩落水,她頭枕書包教科書般的自救方式讓人驚嘆。</p><p><br></p> <p>原因是她的父母曾教導她:<b>落水后亂動會加速下沉。</b></p><p><br></p><p>所以她極力保持鎮定,把浮起的書包枕在頭下,放松身體。</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b></p><p><br></p><p>減少兒童溺亡,是學校,社會及家長不可避免的責任,絕不能讓這頭猛獸偷襲,沖破生命防御線的堤壩。</p><p><br></p><p><b>作為監護人,暑期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多,切記將“監護”二字落到實處。</b></p><p><br></p><p>每年暑假,學校必定三令五申禁止孩子玩水,遠離頭號殺手。</p><p><br></p><p>別讓自己簽署的那份“安全承諾書”變成廢紙;別等到悲劇發生,再抱頭痛哭為時已晚! </p><p><br></p><p>分享朋友圈,多個人看到,可能就多拯救一個家庭。</p><p><br></p><p>珍惜孩子的生命,讓我們與悲劇絕緣!</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FQjFY04nDnZR_Vy4XHN7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乐县|
卢氏县|
辛集市|
荆州市|
巴青县|
商河县|
罗平县|
滦平县|
蕲春县|
丰宁|
永安市|
孝感市|
丹寨县|
廊坊市|
奉化市|
灌南县|
太湖县|
扬州市|
沙洋县|
咸丰县|
鄢陵县|
阳信县|
保康县|
佳木斯市|
赞皇县|
渭南市|
盐亭县|
尼勒克县|
景德镇市|
祁门县|
桦甸市|
澳门|
修水县|
敦化市|
德化县|
甘南县|
吉隆县|
濮阳市|
新疆|
金阳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