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炎帝神農與棗陽‖張承明</i></b></p><p><br></p><p> 炎帝是與黃帝齊名的華夏人文始祖,是農業、醫藥、商業、建筑業等行業的鼻祖,古有南炎北黃之說。據史料記載,炎帝神農出生于今隨州厲山,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漢水、長江、淮水流域,中心活動區域是以隨棗走廊為核心的漢水流域。據傳神農從隨州厲山,到過神農架采藥,并征戰四方,但長期居住在棗陽雕龍碑聚落都邑,這從專家們考古論證中得到了確認。</p><p><br></p><p> 炎帝神農所處的時代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地處隨棗走廊的雕龍碑即是此時代的古人類聚落文化遺址。當時人們已把火運用到生活生產之中,已從穴居改為筑房而居,已從原始漁獵時代轉向原始農耕時代。在這一轉變時期,炎帝神農起著關鍵性作用。</p><p><br></p><p> 《白虎通義》記載:“古之人民皆食獸禽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勞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謂神農也”。那時,人口已生育繁多,可是地上的走獸越打越少,天上的飛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難以果腹。怎樣才能解決人們的吃食問題?神農氏苦苦思索解決的辦法。</p> <p> 據《拾遺記》載“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于是他教人們“烈山澤而焚之”,用火燒山澤的草木荊棘,耕種谷物,神農開創了農耕時代。地處漢水流域的棗陽雕龍碑遺址,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有關專家研討會定位為新石器時代“雕龍碑文化”,是處于神農時代最先進的古人類文化形態。</p><p><br></p><p> 傳說,神農在漢水流域教人們植五谷、嘗百草的過程中,一天來到距離其誕生地隨州厲山僅60多公里的棗陽雕龍碑,看到這里山林與平原接壤,沙河(浕水)與黃河交匯,山青水秀,古木參天,茂林修竹,鳥語花香,花果遍野,禽畜隱現,魚翔河塘,環境優美,風物豐庶,適宜于漁獵、稼穡、居住和繁衍生息。于是,神農就居住在這個地方。</p><p><br></p><p> 他帶領人們漁獵的同時,主要教人們打制石質勞動工具,拓荒墾地,種植五谷;教人們制作彩色陶器用于飲食和裝飾,陶灶陶缽蒸煮食物,把多余的活獵物圈養備用,用陶器貯藏余谷,用陶甕葬亡嬰,如《資治通鑒外紀》載“神農氏作陶冶斤斧”。還教人們建房而居,遮風擋雨,進退有所,即《路史》載,神農“相土停居,令人知所避趨”。</p> <p> 在雕龍碑,他改進了以往架樹桿蓋草房容易被風雨腐蝕摧毀的作法,借鑒陶器防水防風的優點,先分別用泥把房墻、房頂糊好曬干,再用柴火燒成陶房,一套房內隔成數間,房門用推拉形式,地面用混合土砸實硬化。人們紛紛效仿造房,族聚而居,這里漸漸形成了聚落都邑,即雕龍碑聚落都邑。</p><p><br></p><p> 從地理位置上看,隨州和棗陽的北面,從東到西走向是桐柏山山脈,其南面從東到西走向是大洪山山脈,在這兩個山脈之間形成了一條近二百公里長的天然通道走廊,即史稱的隨棗走廊,是古時人們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棗陽雕龍碑是從厲山到神農架等地的必經之通道,自然和生存條件很優越,選擇在這里居住和建造聚落都邑是順理成章的。棗陽至今流傳著許多關于神農的神話傳說,還有神農嶺、神農谷、藥王廟、曬藥臺、手足石印等。</p><p><br></p><p> 從考古發掘看,雕龍碑古文化遺址是保存完整的距今6000多年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氏族聚落遺址,出土了不同時期的房屋基址、窯穴、豎穴墓、陶甕葬,有大量斧、鏟、刀、錛、鑿、耠、犁、鐮、镢等石質生產工具,以及缽、碗、盤、盆、壺、瓶、缸、灶、甕、鼎等黑、紅、灰三種顏色的陶器生活用品和裝飾品。</p> <p> 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住房的建筑,屋內設計巧妙,布局和諧,一般一套房屋隔成七室,有公共活動室(客廳)、臥室、貯藏室、烹煮食物室等,每個房間門都裝有木質結構推拉門;已經使用了類似石灰、水泥的建筑材料;墻壁和房頂殘體都是泥筑火燒而成,呈火紅色,質地堅硬,抗風雨抗壓力強;墻內有插木材的方孔,屋內儲藏有碳化的谷物顆粒,屋外有豢養禽畜的房圈,地面也進行了硬化,表明雕龍碑人在長期定居生活中,已積累了相當高的房屋建筑技術。</p><p><br></p><p> 神農教人們制作種植五谷的石質生產工具及收獲儲藏、豢養禽畜、加工飲食等方面的器具這里都有。墓穴都集中分布在一處,未成年人死后用陶甕棺埋葬;先民們的房屋基址集中分布在另一處,排列有序。房屋基址的規格有大有小,質量有優有次,表明建筑年代有先后、檔次有高低之分,據說那最大的一套房屋就是炎帝神農辦公和居住的地方。</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作者介紹</i></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 </i></b>張承明,網名江山多嬌,中華辭賦家聯合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襄陽知名文化學者。</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一座城文學現接受并發表各位友友有質量的美文,把這一隅文學清純發揚光大】</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簡介</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創建者:入城</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里關著風和月</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里住著詩與遠方</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里宣導美與健康</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里有永恒的神話與愛戀</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不老</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與你桑田白首</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座城在等你</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歡迎大家來閱讀</i></b></p> <p>本期特約主編:張承明</p><p>主編:盤勝林 惠隨琳 葉傳河</p><p>投稿電話:15072267879微信同號</p><p>收稿郵箱:249111309@qq.com</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凤翔县|
库尔勒市|
旬阳县|
延川县|
巨鹿县|
商城县|
朔州市|
海宁市|
清徐县|
吉林市|
崇礼县|
洞口县|
寿光市|
乐清市|
四子王旗|
敖汉旗|
永仁县|
蕲春县|
汝阳县|
佳木斯市|
安国市|
文山县|
昌乐县|
股票|
营山县|
兴国县|
望都县|
宜城市|
阳曲县|
米林县|
湖口县|
收藏|
顺昌县|
岳普湖县|
普定县|
扎兰屯市|
荆门市|
疏勒县|
卫辉市|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