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8月14日我們由立陶宛入境拉脫維亞,拉脫維亞位于波羅的海西部,與俄羅斯接壤,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p><p>我們首先去隆黛爾宮參觀,隆黛爾宮是拉脫維亞最華麗的龐大宮殿,也是境內十大著名景點之首。隆黛爾宮曾是庫爾蘭公爵的夏宮,與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夏宮、冬宮一樣,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大宮殿建筑。</p> <p>宮殿內部的各個展室,雕塑部分是來自柏林名師Johann Michael Graff的杰作;壁畫部分則是出自意大利畫家Francesco Martini和Carlo Zucchi兩人的手筆,共同于1765至1768年間合力打造完成。</p> <p>黃金廳是整座宮殿中最華麗的地方,是公爵的金鑾殿也是舉辦官方盛會的場所。 Francesco Martini 和 Carlo Zucchi透過天花板的壁畫歌功頌德,將畢隆公爵描繪成完美的典型;雙色大理石墻面上,是出自Johann Michael Graff手筆的金色灰泥雕塑。盡管整體的裝置不離建筑師Rastrellis的風格基調,但大廳裝飾是屬于柏林和波次坦宮殿的洛可可風格,不同的螺旋特征表現在墻板上的音樂、繪畫、建筑、園藝、狩獵、漁牧等題材的浮雕上。</p> <p>在黃金廳的旁邊,有一間較小的房間(The Porcelain Cabinet),里面擺放著34個的東方瓷器花瓶,非常素雅,和黃金廳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p> <p>拱形的瓷器墻(The Oval Porcelain Cabinet)上擺放了從中國和日本收集來的青花瓷器,共45個。</p> <p>白廳是整個宮殿中最大的房間,原設計作為禮拜堂,后來成為舉行舞會和音樂會的廳堂。繁復的灰泥浮雕突顯了純白空間的精致華麗,大廳前后兩端是象征水、火、土、空氣四大要素的浮雕;門楣上的22幅浮雕,描繪著狩獵、畜牧、農耕及收成等四季的田園風光。</p> <p>大畫廊(The Grand Gallery)作為宴會廳,工作人員共花費了14年恢復天花板上的壁畫,是主要參觀的地方之一。</p> <p>接待室(the Reception Room)的天花板上以維納斯和她心愛的阿多尼斯的神話故事為主。黑漆的木制家具由著名的法國宮廷柜制造商制造,是所有藏品中最有價值的一件。</p> <p>玫瑰屋(The Rose Room)以春天、花卉和植物為主題,天花板上繪有色彩艷麗的花神和侍女。墻壁全為粉紅色,21串精雕細琢的玫瑰花環從四面懸垂下來,輔以銀飾裝點,線條流暢明快,每個細部都打磨得異常光滑。</p> <p>州長肖像屋(The room with governors` portraits)以展示庫爾蘭地區歷史上有關的統治者畫像為主。房間角落的爐子是保留下來的舊時火爐之一。</p> <p>荷蘭沙龍(Dutch Salon)內的重點為繪畫,主要由荷蘭大師在18世紀創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倫勃朗。房間里還展示了兩把彼得公爵(Duke Peter)捐給教會殉的椅子。</p> <p>意大利沙龍(The Italian Salon)反映了公爵對意大利的熱愛,他在那里度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甚至在博洛尼亞藝術學術界設立了一個獎學金。房間里還留有八個原來的瓷磚灶之一。</p> <p>公爵的公寓(The Duke`s state apartments)是整座宮殿建筑的中心,共有10間客房,多數以綠色為主調。其中,5間保存有當時的橡木地板,4間為新古典主義風格,5間繪有精美的天花板壁畫,4間擁有白色天花板裝飾。</p> <p>公爵的臥室(The Duke`s Bedroom)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凡爾賽特色的床榻,天花板上的繪畫可以追溯到1740年,地板鋪設于1739年。</p> <p>大理石廳是公爵家族的餐廳,整個天花板、墻壁都是用大理石板裝飾。彼得畢龍公爵夫婦和女兒們的半身像以偏藍色調的墻面為背景立于大廳四周,餐桌上展示著訂制于柏林的瓷器餐具,天花板雕飾非常別致的灰藍花彩裝飾,顏色柔美細膩婉約,和玫瑰廳有異曲同工之妙。</p> <p>祖波夫房(The Zubovs` room)內擺放有1800年左右從俄國圣彼得堡帶來的新古典主義家具,房間內的畫像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和祖波夫王子。</p> <p>公爵第二讀書室(The second study of the Duke)繪有裝飾性壁畫,原來的19世紀壁爐已經被毀,現為重建而成。</p> <p>宮殿歷史展(The Palace Construction History)在西翼的地下室,展出了宮殿各個時代的歷史文物,包括考古出土文物、歸檔文件和老照片。</p> <p>后花園更是如植物園般品種豐富,千姿百態。每年傳統的游園會及特色表演,更讓游客仿若走進了中世紀貴族的迷醉生活。</p> <p>后花園是在1736和1740之間建造的,后于1975開始重新修整。花園的面積相當龐大,草木種類也極為豐富,想要游遍每一個角落著實需要很多時間。</p> <p>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是波羅的海最大的港口城市。歷史學家考證里加是由德國商人雇傭兵與十字軍在12世紀后期抵達此地所奠基的,德國商人在1158年建立與波羅的人貿易的前哨站,里加 1941被蘇聯占領,之后被希特勒奪回收編為軸心國。1945年被蘇聯重新占領,戰后收歸為華沙條約國。蘇聯解體后拉脫維亞獨立并加入歐盟和北約。</p> <p>游覽于里加古城,感受著里加老城的怡然古韻和中世紀建筑。這里歷史古跡和建筑保存如此完好,無不感嘆里加老城是建筑藝術上的杰作。</p> <p>里維廣場位于老城的中央位置,花花草草點綴的廣場,周邊圍繞著酒巴、咖啡館、餐廳,是個熱鬧的地方。</p> <p>拉脫維亞建筑設計的精髓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多體現的則是生活情趣,采取人性化與自然的設計。</p> <p>里加幾乎所有的建筑都盛行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風格呈現自然流暢、婀娜多姿,唯美精致。</p> <p>市政廳廣場建于13世紀,曾是手工業者交易、集會和城市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廣場和歷史建筑在二戰中被毀后,如今里加市政廳廣場已經被完全重建。市政廳廣場是由博物館、教堂、公共設施包圍,例如,里加市議會,它位于重建的市政廳大樓。附近還有拉脫維亞被占時期博物館,廣場上還有各種餐館和商店。</p> <p>這是十月革命當中的拉脫維亞紅色步兵像。十月革命期間,這支主要由產業工人組成的拉脫維亞部隊,是布爾什維克所控制的一支勁旅,曾集體榮獲蘇聯早期的最高軍事榮譽紅旗勛章。蘇聯解體后此雕像是否保留?爭議的結果把雕像后面的紅色士兵紀念館改為被占領博物館(The Museum of the Occupation of Latvia),記錄被納粹德國和前蘇聯占領的歷史,由此可見政治家的智慧。</p> <p>黑頭宮是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筑,最早建于1334年,屬于黑頭兄弟會,這是一個在里加的德國未婚商人組建的行會。16、17世紀,它被改建成了文藝復興式的建筑,從1580年到1886年,陸續增加了許多裝飾。這座建筑在1941年6月28日遭到德國飛機轟炸,成為廢墟,其殘余部分于1948年被蘇聯政府拆除。目前的建筑重建于1995年到1999年。</p> <p>羅蘭雕像立于廣場的中央,羅蘭騎士是歷史上一位公正的法官,從14世紀時,羅蘭雕像大量出現在歐洲,被視為公平、正義和自由的象征。里加的這尊羅蘭雕像最初建于1896年,二戰時市政廳廣場上的建筑受到重創,唯獨這尊雕像幸存下來。現在廣場上見到的這座雕像是2000年重建市政廳廣場后的復制品,原雕像部分受損,現存于圣彼得教堂中。他手持的劍把標志了里加的幾何中心。</p> <p>黑頭兄弟會信奉黑人守護神圣摩里西斯(St Mauritius)。門框右側是黑頭兄弟會的標志。山墻上的天文鐘和各種雕塑,使宮殿更顯奢華。屋頂裝飾也非常精致,有1334~1999年標記。</p> <p>位于里加中心的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3世紀,而巴洛克式的鐘樓則建于17世紀,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木質教堂鐘樓。鐘樓曾被燒毀過,被震倒過,塔頂甚至還掉下過......后來在1973年重建時改為金屬結構,高度為123.25米,成了俯瞰里加全城的最好地點。</p> <p>教堂墻邊,一座有趣的雕塑:不萊梅的音樂家,取材于格林童話。雞貓狗驢,四個流浪動物團結友愛,齊心協力的動人故事,給人以啟迪。這是德國不萊梅市贈送給友好城市-里加的紀念品,為德國雕塑家Gerhand Marchs于1951年創作。</p> <p>由市政廳廣場,穿過熱鬧的集市,街道兩邊林立著許多咖啡廳、酒吧及商店,櫥窗里的藝術品琳瑯滿目,使人目不暇接。</p> <p>紀念碑廣場上的自由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拉脫維亞獨立戰爭(1918 年-1920 年)期間陣亡的軍人而興建,是拉脫維亞的自由、獨立和主權的重要象征。獨立自由紀念碑建于1931-1935年,是拉脫維亞人民精神力量和自由與獨立理想的象征,位于里加市中心,是里加標志性建筑。花崗石底座碑高42米,碑上刻有“祖國與自由”字樣。銅制碑頂的婦女是自由的象征,她手中的三顆金星代表拉脫維亞的三個歷史與文化區:維德澤姆、拉特加列和庫爾澤姆。</p> <p>紀念碑的創作者是拉脫維亞一位著名的雕塑家。自由紀念碑前的廣場里是里加舉行公眾和官方典禮的主要地點。</p> <p>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是拉脫維亞最著名的文化中心。前身是建于1863年的新古典風格建筑,由圣彼得堡建筑-師路登維戈·波斯特德(Ludwig Bohnstedt)負責建造,之前是德語城市劇院。在后來的一百多年里進行了多次翻新。2001年,歌劇院又附加了一個可容納300人的現代音樂廳。為里加帶來了許多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家。</p> <p>拉脫維亞的建筑風格可以說簡約而不簡單,注重天然,而又不失高雅。一些建筑的色澤自然、淡雅閑適、渾然天成是它們的個性魅力。大街上,隨時都可駐足一處盡情地觀賞著唯美的建筑。</p> <p>圖片上圓形建筑是早年的軍火庫,現在人們稱它為“火藥塔",墻面的千瘡百孔為戰爭所遺留,現在改建成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館藏中完好保留了許多二戰中的史料和兵器裝備以至好幾米長的魚雷實物。</p> <p>這座建筑的山型墻上畫滿了拉脫維亞各個城市的市徽,新穎獨特。</p> <p>瑞典門建于1689年,是里加惟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門。當年建立此門是為了紀念北方戰爭時期瑞典軍隊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氣概。</p> <p>城門的對面依舊保留著當年瑞典軍隊駐扎的營房,現在則成為各式各樣的商家店鋪。</p> <p>里加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城墻,外面還擺放著當年所用的大炮,也許是多年風雨的侵蝕,黑漆漆的炮身已是銹跡斑斑,依舊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那段歷史。</p> <p>路邊的一家酒吧,內部裝飾是用廢舊摩托車和汽車,創意獨特,很有時代感。</p> <p>里加的圣雅各布羅馬天主教主座教堂,始建于1225年,數百年來教堂多次易主,最終于1922年回歸天主教會。</p> <p>三兄弟屋是里加城中最著名的中世紀民宅。這三棟樓房中,右側的這棟白色房子稍微靠里一些,它建于15世紀,是拉脫維亞目前最古老的民居,它有著典型的山形墻立面,另外它的窗戶特別小,因為當時窗戶越大稅越重;中間的黃色建筑是在1646年重新修建過的,受到荷蘭文藝復興風格的影響;而左邊最窄的那棟綠色建筑則最年輕,它建于18世紀。現在這幾棟樓是拉脫維亞建筑博物館。</p> <p>老城區承載著這個城市、甚至國家的歷史,興衰榮辱、毀滅與重建,都刻在老城的每一棟建筑的一磚一石上。</p> <p>國立拉脫維亞美術館是拉脫維亞規模最大的美術館,美術館收藏有52,000多件藝術品,反映了波羅的海地區和拉脫維亞自18世紀中期至今的藝術發展。美術館還收藏了俄羅斯自16世紀至20世紀上半期的藝術品。博物館建筑修建于1905年。是波羅的海地區第一座博物館專用建筑(右下圖)、拉脫維亞銀行(右上圖)。</p> <p>多姆教堂也稱圓頂教堂,建于13世紀,歷史上曾經數次改建。這座哥特式的建筑,不論墻還是塔都是越往上越玲瓏,裝飾也越多,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塵頂,整個教堂處處展示著向上的沖力,這種強烈的向上動勢是教會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在教堂頂端上有一個生鐵鑄成的公雞,雞身一面金色、一面黑色。這只公雞也叫風信雞,有辯別風向的作用,當金色一面對著城市時表示順風,海上的航只可以進港,反之船不能進港。</p> <p>多姆教堂的管風琴由德國著名的管風琴制造大師E.F. Walcker于1882年開始建造,1884年1月31日對公眾進行首演,這座由長度從高達10米到小至8厘米不等,直徑粗細從4-50厘米各異的6768只音管,以及四個手鍵盤和一個腳鍵盤組成的巨大管風琴,曾為當時的管風琴之最。一個世紀之后的1983年曾有荷蘭Flentrop管風琴制造廠進行全面的修復。最近又按照原貌將管風琴恢復成最初金碧輝煌的模樣。</p> <p>這棟黃色的建筑是貓之屋(Kaku Nams),建于1909年,它因為屋頂上的兩只貓的雕塑而得名,。據說,貓屋的主人曾經是德國商業行會的會員,由于生活不檢點被行會開除了。出于泄憤,這個家伙就在行會的對面蓋了這座黃色小樓,并在樓頂上弄了一只黑貓的小雕塑,并將貓尾朝天,“后庭”朝向行會的大樓,以黑貓這種侮辱性的姿勢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商業行會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舉動,于是就不停地抗議這種侮辱行為,最后,這場爭執在法院的介入下得以調解。行會和貓屋主人達成協議,保留這棟建筑,但必須改變貓的朝向,將貓頭對向行會。今天,當年的貓屋主人和行會都不復存在了,隨著這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流逝,留給人們的則是一座匠心獨具的建筑和可以津津樂道的話題。</p> <p>穿梭在街頭巷尾,八百年的歷史在這里處處留下它的蹤跡。</p> <p>路邊的一組人物雕塑,形象生動,造型逼真。</p> <p>擁有800座新藝術建筑特色的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人類世界文化遺產”的評語中,特別提到里加的阿爾伯特新藝術時期的建筑,“無論量與質,皆堪稱歐洲之最”。</p> <p>阿爾伯特大街4號建筑(建于1904年),出于俄羅斯著名的建筑師愛森斯坦(Mikhail Eisenstein,1867-1921)的設計。據說這是一棟最典雅和最折衷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筑物,有翅膀的獅子和美女頭浮雕象征著保護神。</p> <p>2014年投資3億美元的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在道加瓦河右岸完工,成為里加引以為榮的新地標。被命名為“光之城堡”的新圖書館由拉脫維亞籍著名建筑師古納·柏克茲(Gunnar Birkerts)領銜設計,外形酷似一座“不對稱的玻璃山”,大面積的透明玻璃與不銹鋼墻體、曲折的屋頂,頗具現代主義風格(圖左)</p> <p>新老建筑交融的國家中心與歷史古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不到兩小時的時間,把古城的主要景點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以老城為主的歷史中心則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特別是新藝術街曼妙地裝飾與雕刻令其錦上添花。穿行期間可深刻地體會到中古時代的氛圍。</p> <p>走上大橋,觀看新城、老城在夕陽下的景色美不勝收。</p> <p>我們今晚入住在里加新城的酒店,辦好入住手續之后,馬上到河邊,從新城這邊隔河看到紅頂白塔的里加城堡,曾經的利沃尼亞騎士團城堡,現在是拉脫維亞總統官邸。</p> <p>有一篇文章, 叫“春天就去這里吧, 歐洲最美的景區”是這么介紹拉脫維亞的:拉脫維亞的里加 ,一提到銘記于歐洲歷史的里加,就會想到古典樂、典雅、歷史建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广南县|
德昌县|
高陵县|
肥西县|
柏乡县|
金门县|
丹凤县|
抚顺市|
旅游|
德惠市|
洛浦县|
西平县|
石河子市|
兴和县|
托克逊县|
嘉峪关市|
宁夏|
SHOW|
贺兰县|
吉木萨尔县|
盘山县|
晋江市|
成武县|
平舆县|
桦甸市|
SHOW|
衡水市|
宁武县|
龙井市|
莲花县|
安丘市|
宁国市|
宝清县|
盘山县|
拉孜县|
庆城县|
荣昌县|
邛崃市|
宣城市|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