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 我家書柜里有一個透明的玻璃盒,里面擺放著媽媽給我的鵝蛋。</p><p> 1972年9月的一天,我收到媽媽的來信,從信中得知媽媽準備國慶節放假期間來北京看望我,從此我激動的心情就再也難以平靜,天天翹首以待。</p><p> 兩年前,我考入了中國解放軍軍樂團的學員隊。沉重的綠皮火車把不滿15歲的我帶到了北京,迎接我的是陌生的院子、陌生的小伙伴………就像突然間來到夢幻般的世界里,讓我既興奮好奇又感到寂寞孤獨。</p><p> 最難熬是新兵生活:下部隊鍛煉三個多月,不分晝夜都有嚴格苛刻的軍事訓練,最恐怖的是要在寒風凜冽的深夜里,獨自持槍在大山深處站崗,我的小戰友們因此留下了許多讓老兵恥笑的話題;赴山西“五七干校”鍛煉兩個多月,天天都是搬磚、運土、蓋房等超越負荷的體力勞動,我因保護滿是血泡的手指而戴了兩天的手套,居然被班務會上批判為“小資產階級思想”并做出“深刻檢查”;還有雷打不動、教條主義的“天天讀”(政治學習)和我當時幾乎一竅不通的專業學習和訓練。</p><p> 在那些日子里我特別強烈地懷念入伍前曾經熟悉的一切:放學了可以與同學結伴打鬧著回家,在家里可以有爸爸媽媽和親人們的關心和疼愛,節假日可以串親戚、與弟弟妹妹一起玩耍……說實話,在當新兵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有哭的沖動。</p><p> 入伍兩年了,我長大了不少,也開始慢慢地習慣了我周圍的一切,可揮之不去的依然還是寂寞和孤獨!特別是節假日的時候,看到那些戰友外出看望親朋好友,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因為我在北京沒有一個親人和熟悉的朋友可去,只能自己待在宿舍里洗洗衣服、寫寫家信,此時我就會特別地想家,當然最想的就是我親愛的媽媽。</p><p> 兒行千里路,母親心相隨。1972年的國慶節那天,我終于在北京火車站接到了日夜想念的媽媽,我撫摸著媽媽的手,也看見她眼睛里閃爍著喜悅的淚花。媽媽的大提兜里裝滿了我愛吃的食物:有皮薄酥脆、清香蜜甜的高密大蜜棗,有韌而不硬、十里聞香的高密石磨火燒,有肥而不膩、爛而不散的高密燒雞……當然還有媽媽肯定不會忘記帶的、我特別喜愛的咸蛋!</p><p> 我天生的就特別喜歡吃蛋,不管是雞蛋、鴨蛋還是鵝蛋,當然我最喜歡吃的還是腌制的咸蛋,它柔嫩細膩的蛋白雖略顯寡味但卻十分咸美,再配上一個饅頭和一碗白粥,立刻就會覺得米面的香味有了層次感,最令我饞涎欲滴的是那金燦燦流著紅油的蛋黃,吃起來有沙沙的口感,那香醇豐厚的美味更是奪人心魂、回味無窮!</p><p> 媽媽到京的那天晚上,我約來了幾位要好的小伙伴們一起分享著媽媽帶給我的美食,大家有說有笑,吃的津津有味……但我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沒舍得把咸蛋拿出來,我吝嗇的把它們全部留給了自己。</p><p> 又能和媽媽在一起過節,我不再寂寞和孤獨。幾天的假期我陪媽媽游公園看名勝,每一刻都過的很充實,感到無比幸福,仿佛又回到溫暖的童年。</p><p> 可是快樂時光總是短暫的,媽媽就要離開北京回去上班了。媽媽提前給了我一個約定:分別時不許哭,“穿著軍裝就是大人了,不要讓人家笑話”!可是在車站的站臺上與媽媽揮手說再見時,想到又要很長時間看不到最疼愛我的媽媽了,想到自己又要繼續忍受寂寞和孤獨了,我還是傷心地哭了,媽媽在緩緩啟動的列車上也忍不住抽泣起來,她強裝笑容的臉上掛滿了淚水。</p> <p> 媽媽帶給我的那包咸蛋里有鴨蛋也有鵝蛋,總共有十幾枚之多。媽媽離京后,我開始隔一天取一枚咸蛋帶到食堂吃早餐時享用,我希望有咸蛋吃的美妙日子多延長一些。那些咸蛋中有一枚個頭最大的鵝蛋,它不僅外表細膩光滑,而且富態豐盈,我盤算著要把它留到最后再吃。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這枚留到了最后的鵝蛋我幾次拿起來又放下,捧在手中左看右看還是舍不得吃。</p><p> 12月初的一天,我又一次捧起了這枚鵝蛋,睹物思人,突然間我眼前好像浮現出了媽媽慈祥和藹的笑容,許多往事不斷地涌上心頭: </p><p> 我從小就不喜歡吃肉,特別是天生抗拒吃肥肉。記得一次吃午飯,爸爸很不高興地批評我的“熊毛病”,威逼我吃下了手指甲大的一塊肥肉,沒有想到瞬間我就嘔吐了起來,嚇得爸爸媽媽驚慌失措,平日溫和忍讓的媽媽竟一反常態狠狠斥責了威嚴的爸爸;1960年自然災害時,國民生活極度困難,幾乎家家都餓肚子,為了能讓我們孩子們多吃點糧食,媽媽一直在吃野菜、樹葉,導致全身浮腫落下終身病根;文革中父親工資凍結,家庭生活十分拮據,全家8口人(包括姥姥姥爺)僅靠媽媽38元的工資支撐,媽媽居然舍得用2元錢買了一支最昂貴的的竹笛來滿足我學吹歌的要求;炎熱的深夜我連續不斷地要為“走資派”的爸爸抄寫“檢討書”,(造反派認為我爸爸寫的字不標準。)媽媽始終陪伴著我,一把大蒲扇為我驅蚊扇涼;有一次我獨自留守在家,玩耍時不小心被馬車轅干砸在胸口上昏死過去,多虧食堂的師傅伯伯及時發現后抱我到衛生院搶救,第二天媽媽回家后摟著我哭成了淚人………</p><p> 我又想象著媽媽來北京前為我準備這些食物的過程:她肯定是早早就把要帶給我的東西用筆記錄在一張張紙上,再一點點地去逐個落實。我愛吃的這些咸蛋,一定是媽媽特別精心挑選出來的:要最新鮮的蛋、要咸淡適中的蛋、要油頭最好的蛋、要個頭最大的蛋,媽媽在認真準備著,她那慈愛的心里肯定也裝滿了幸福………。</p><p> 想到這些我猛然醒悟:這枚鵝蛋絕對不能再吃了!我應該把它好好保留下來,它是我千里之外可以直接感觸媽媽愛的物件啊!在這枚鵝蛋的身上留存著媽媽撫摸過的手跡,留存著媽媽傳遞過的溫度,留存著媽媽身上散發出的味道,更留存著媽媽對兒子傾注的深情!</p><p> 我立即找來了紅色鉛筆,鄭重地在雪白的蛋殼上記下了日期,我又跑到營區的小賣部買來了一條嶄新的毛巾,我小心翼翼地用毛巾把這枚鵝蛋包好,最后頗有儀式感地把它收藏在我桌子的抽屜里。從此之后我就有了媽媽陪伴著我的感覺,再也不覺得寂寞和孤獨了,每當想念媽媽的時候,我都會打開抽屜看一看這枚鵝蛋。</p><p> </p><p> </p> <p>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時間匆匆像陣風,當年那個風華正茂、剛剛踏入社會的少年,如今也已變成了一個滿頭白發、離開工作崗位的退休干部。</p><p> 媽媽送我的鵝蛋現在早已經自然風干,48年的歲月讓雪白的鵝蛋變成了灰白色,它的外殼雖然還是保護的完好無損,但也已開始出現了少量的斑點和粉末,當年我用紅色鉛筆記錄下的日期也已模糊的若隱若現。</p><p>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枚鵝蛋對我更顯得彌足珍貴!它已不再是概念意義上的鵝蛋——它的味道變成了我永久的回味,它的記憶也鐫刻上了兒子對媽媽的深情摯愛,它的內涵價值與日俱增,它的聯想意義在不斷升華!現在這枚鵝蛋無疑是我家愛不忍釋 、奉為至寶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 今天(7月8日)是媽媽的忌日,親愛的媽媽離開我已經整整24年了。望著家中書柜上的這枚鵝蛋,一股熱流又涌上心頭,痛心的回憶中還有一絲想念媽媽的幸福。淚一滴,愛十分,媽媽永遠活在我心中、永遠陪伴在我身旁。</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8日</p> <p class="ql-block">(發表于2020年7月11日《人民政協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浦县|
祁阳县|
嘉祥县|
上犹县|
特克斯县|
赤壁市|
屯门区|
连江县|
遂平县|
临沧市|
昌宁县|
泽普县|
襄垣县|
金坛市|
沂水县|
平乐县|
百色市|
舞阳县|
麻城市|
芷江|
洮南市|
盘锦市|
临泉县|
肇源县|
逊克县|
闻喜县|
旅游|
克拉玛依市|
房产|
中宁县|
革吉县|
江安县|
柘城县|
德清县|
马鞍山市|
牙克石市|
邮箱|
老河口市|
襄樊市|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