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鼓浪嶼原英國領事館舊址,位于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鹿礁路14、16號。1840年6月,英帝國主義發動了鴉片戰爭,廈門被迫成為通商口岸,鼓浪嶼被英國殖民者占據。1843年11月,英國在廈門設立領事事務所,派紀布里為首任廈門領事,此為廈門歷史上第一個外國領事館。1844年11月,阿禮國成為英國駐廈門第二任領事,他選址鼓浪嶼鹿礁頂建造了兩幢辦公樓(即今址,均為兩層紅磚樓),并設有監獄。后又于1847年在鼓浪嶼漳州路臨海岸處(今漳州路5號)建了一座領事公館(初為兩層,1870年翻建改為一層),供領事館領事居住,時人稱為"大領事樓"。英國領事人居住在鼓浪嶼,辦公卻一直強占廈門島的興泉永道衙署(今公園南路2號)達二十年之久,到清同治二年(1863年)才遷到鼓浪嶼辦公。1870年,英國又在鼓浪嶼田尾路6號建造了一座領事公館,供領事館副領事居住,時人稱為"小領事樓","小領事樓"今已無存。1878年,英國駐廈領事事務所升格為英國駐廈領事館,時領區兼管閩南、閩西地區。1936年,英國駐廈領事館再升格為英國駐廈總領事館,該總領事館曾經代領過意大利、丹麥、挪威、西班牙等國家的領事。1941年12月,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鼓浪嶼被日軍攻占,英國領事館被日軍封閉。1945年8月抗戰結束后復辦。1949年又停辦。從1843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里,英國殖民者在此策劃組織了諸多侵略掠奪中國的陰謀,尤其是直接參與販賣華工的罪惡勾當。</p> <p> 新中國成立后,鼓浪嶼英國領事館一度空置。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廈門工業設計院搬入該舊址辦公,后不幸發生火災,館樓被燒毀。1998年,外交部在原址重建該兩幢館樓,基本保持原有西式風格,但加高至三層的紅磚樓。其重建的館樓占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四角出磚入石,結構方正嚴謹,落地門窗,均配有百葉調節光線。2003年,作為鼓浪嶼景區管委會機關辦公場所。2015年,改辟為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墨江|
阆中市|
包头市|
普定县|
安义县|
蕲春县|
五峰|
长丰县|
梧州市|
隆子县|
廊坊市|
嘉荫县|
乐陵市|
龙州县|
仁寿县|
隆子县|
铜梁县|
甘孜县|
毕节市|
黄石市|
屏山县|
桐梓县|
嵩明县|
泗水县|
黎川县|
宁海县|
灯塔市|
出国|
南陵县|
博野县|
顺平县|
梓潼县|
溆浦县|
分宜县|
绥江县|
都昌县|
柯坪县|
隆昌县|
江源县|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