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老六</p><p>制作/從芹</p> <p> 探秘古村</p><p> 老六</p><p> </p><p>一、探秘</p><p>南石溝村地處縣城東北,古代曾被叫過三槐村、石龍村。村莊北頭有個水庫,是浚河支流,村名l因此改叫“南水溝”。因村莊地里盛產奇石,后來老百姓說順了嘴,把“南水溝”叫成了“南石溝”。</p><p>一河之隔,北面有個村叫北石溝,村名也是這么來的。</p><p>你還別說,南石溝這個村名還真貼切。村北有一條大溝,老百姓管叫“龍王溝”,而龍王溝里怪石密布,特別是有一塊長長的奇石,酷似龍形,神韻非凡。</p><p>一石一溝,渾然天成。這個千年的古村,承載著無數的文人夢。沒有了文人,即使山水也還在,不會有山水的詩情畫意,更不會有山水的人文意義!</p><p>探秘古村,我來也!</p> <p> </p><p>二、道觀</p><p>很久以前,南石溝村北有座道觀,當地人口中尊稱為“三遷龍仙觀”。道觀是有歷史的,也很出名,這些史書上都有記載。據說,道觀選址時,出現了很多奇異之事。正殿的大立柱不是安不正,就是安不住,歷經了三次安放,最后落在了如今龍王溝東頭的龍王潭邊。</p><p>龍泉道觀整天香火不斷,尤其是在正月里,道觀里法事相連,道觀門前更是熱鬧非凡,燒香許愿的人絡繹不絕。 </p><p>這是一座道觀,弘大無比,一副畫卷徐徐打開——</p><p>這是某年正月末的一天,一位名叫永亮的法師正在做著法事。一個紫黑的大香爐香霧繚繞,周圍是一雙雙虔誠的目光。好一個永亮,只見他手持兩把小鐵叉,依次擲向空中,接著用雙手依次接回。如此反復,動作嫻熟,功夫著實了得。小叉鋒利無比,圍觀的人瞪大了眼睛。</p><p>三遷龍仙觀盛名遠播,傳承著道家文化。道觀占地四畝,雖然不大,但設計精巧,殿舍齊整。走進道觀里,但見正殿雄奇高大,西面是奶奶殿、娘娘殿,東面是關爺殿、神馬殿。據史料記載,正殿內,老君圣像中坐,西拱張道陵,東侍關尹喜,一派教祖氣象。道觀院里有十二顆銀杏樹,高大挺拔,氣勢掠人,年齡都已過千歲了。每年盛果期,銀杏樹滿眼金黃,染得道觀鮮艷無比,當地老百姓稱他們是十二顆月明珠。</p><p>道觀內有一個天然的石龜,駁著一座大石碑,龜的目光始終仰視著西南,似乎有好多的話要說。</p><p>如今,龜安在,仍目視著西南方。</p><p>走出道觀不遠,便是“龍王堂子”,里面放著一尊龍王,栩栩如生。因道觀鄰近浚河,多有潮汛。當地田地多生奇石,石上為薄土,地因此常旱。旱年,人們來此求雨祁福,十分靈驗。</p><p>一座觀,藏著一個故事,一個傳奇。</p> <p>石溝中橋</p> <p>龍王堂子現貌</p> <p>三遷泉觀原址改為石溝小學舊址</p> <p>三、石人林</p><p>從道觀走出百米開外便是彭家屋,這里有座葛將軍陵園,當地人叫“石人林”。</p><p>歷史記載,陵園門前,但見兩個石人高大威嚴,形象逼真,怒目對立著。石人旁分別是立著的石龍石馬等生肖石刻,他們陪伴著葛將軍。</p><p>陵園后面有5座石碑,依次排列著,上面鐫刻將軍戎馬一生的壯烈詩篇。而陵園下面是一座宮殿,里面陪葬品不少,多為兵器,尤以一把鋒利無比的名劍為貴。將軍戰績赫赫,卻客死他鄉,他的英雄氣概廣為世人敬仰。</p><p>監管筑陵的為一武將,是葛將軍的部下,他把對將軍的無比思念化作一道道保險和機關。誰敢擅入其中,迎接他的將是毒氣噴出,利器出動.也正是因為地道機關重要、這才擋住了無數的盜墓者。此墓得以保全至今、只是藏于地下。</p><p>走出三遷龍泉觀有一座半邊月牙橋、再往遠走,便會看到了九頂蓮花山,蓮花山由二十四畝鐮刀灣鑲嵌著,他們組成了一幅美侖美奐的畫。</p><p>不能表達此時的心境,只緣身在畫面中。</p><p><br></p> <p>二十四頁鐵板橋</p> <p> </p><p>四、鐵板橋</p><p>這些,都是歷史的記載,如今雖不見一景一物,但還有他們的蹤影和痕跡。</p><p>讓人欣慰的是,當地人口口相傳的二十四頁鐵板橋依然健在。</p><p>二十四頁鐵板橋不是鐵橋,是一座人工建造的石橋,4個橋礅用大石堆砌,橋面四縱六橫,24塊巨石緊排著、巨石歷經幾百年,仍親密無間,生機呈現。</p><p>時間回溯到明朝,遙想那時,2噸多的巨石是如何抬上并安放的?勞動者多智慧,這個工程是何等的壯觀與艱難呀!</p><p>如今,橋墩仍堅實無比,橋面卻布滿了滄桑,人們用水泥給他凈了面,橋得以沿用至今,方便了往來的兩個村的人。橋南頭的下面,臨近水堰處,有一眼泉,里面有水,但井久不清理已尋不見清澈。據村民講,這口井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南石溝一帶,這樣的深井有9眼。</p> <p>橋以加護欄</p> <p> </p><p>泉子因為挖得深,常年有水,水甘甜無比,泉水也被當地人稱為“圣水”。</p><p>石橋兩側,是一望無垠的溝,龍王溝是其中延伸到浚河的一段,溝又長又寬又深。在橋北頭,一棵平柳橫出了橋面,而它的根早已深深扎進了石縫里。仿佛,古樹要給這段歷史留下無言的注腳。</p><p>據孫家寨的張大爺回憶說,這棵平柳當地人叫小燕,因為平柳結出的果子形如燕子,生動惹人。過去,龍王溝有水,石板下水流潺潺,婦女順手就能洗菜洗衣,而孩童們早已在溝里縱橫飛躍、游來游去了。</p><p>這座神奇的橋給當地人帶來福澤,雖然沒有護欄,也有人從橋面不慎滑落下去。溝底雖巨石成列,摔落者卻都能安然無事,頗為神奇。</p> <p>這個轆轤不一般</p> <p> </p><p>在北橋墩西側有一個方眼,似有一物放置在里面,仔細觀察發現是一個巨大的轆轤,豎立著,堵住了一個石方眼。這個轆轤非比尋常,大氣有形,絕非一般農戶家所有。</p><p>有一位老者道出了這個轆轤的來歷。原來,這個轆轤是大地主家的物件,是南石溝大地主李琢家的。至于為什么用轆轤堵住了石眼,卻無從考究了。</p> <p>加了蓋的大門井</p> <p><br></p><p>探秘古村,搜尋古村文化,我在傾聽中被感動著,在發現中思考著。我在想,個性化的文化傳承常常不能久遠,而大眾化的表述又容易失去自我。在個性化和大眾化之間,村莊在等待、徘徊、沉浸,而我堅持,發現,保護,整理,推廣,期待著渲染與破層。</p><p>無論是悲情、榮光,還是隱晦,無聲,我都坦然接受。</p> <p>斷了三截的古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兴安盟|
延长县|
开封市|
中超|
光泽县|
喀喇|
大方县|
顺平县|
辉县市|
甘肃省|
神池县|
新沂市|
邓州市|
县级市|
苍南县|
隆安县|
娄底市|
湛江市|
武穴市|
永平县|
深水埗区|
庐江县|
资中县|
阿巴嘎旗|
临安市|
大城县|
景谷|
台东县|
剑河县|
东山县|
德江县|
丹阳市|
凤台县|
侯马市|
田东县|
井冈山市|
江津市|
昭苏县|
遂昌县|
灌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