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 李小六</p> <p>我的軍人父親李覺先</p> <p>81年的春節,我與父母在一起合影留念,</p> <p> 父親李覺先,1969年2月從武漢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任上平調至武漢軍區炮兵第二師任政委。</p> <p> 文革期間,到處造反有理,地方派系斗爭嚴重,企業的生產形勢混亂,國家的經濟狀況堪憂。當時武漢最大的企業武漢鋼鐵公司,因為沒有河南省平頂山礦務局生產的煤而面臨停產,沒有鋼材,60多家軍工企業也開不了工,當時正值中蘇兩國關系嚴重惡化,兩國軍隊在珍寶島的沖突一觸即發,部隊急需軍用物資供應。情況反映到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進行協調,在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兼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和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劉建勛等領導的召見談話后,父親還沒有到炮二師上任,就直接去了平頂山,負責礦務局的三支兩軍領導工作。父親指揮若定,剛毅果斷,勇于擔當,組織和團結廣大干部和工人群眾,積極化解矛盾,迎難而上,全部13個礦井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汗水,圓滿完成了恢復煤炭生產的光榮任務,保證了武漢鋼鐵公司等企業的正常運營。</p> <p>父親于1941年春天加入新四軍</p> <p>1951年初的父親</p> <p>1955年父親被授予中校軍銜</p> <p>1960年父親晉升為上校軍銜</p> <p>1976年8月武漢軍區楊得志司令員、孔慶德副司令員和炮二師部分干部在炮場,前排左五是父親。</p> <p>1976年8月陪同武漢軍區楊得志司令員在炮二師炮場視察工作,右一是父親。</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8月陪同武漢軍區楊得志司令員在炮二師視察工作聽取匯報,右一是父親。</span></p> <p> 父親在炮二師任職10個年頭,是歷任政委當中時間最長的,并擔任了兩屆的師黨委書記。期間1975年8月4日至8日,臺風挾著狂風暴雨導致附近的板橋水庫等約60座大小水庫相繼潰決,洪水瘋狂漫流,導致河南、安徽兩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傷亡慘重,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線也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8天,影響運輸48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8月7日接到上級下達的搶險救災命令后,父親立即帶領30團3營等廣大官兵奔赴板橋水庫、遂平縣開展救援行動。當晚又馬不停蹄地趕赴薄山水庫,在水庫即將漫壩的危急時刻,父親和800多名官兵,躍入洶涌澎湃的洪水中,挑土筑堤,迎著惡浪苦戰40多個小時,堵住了防浪墻滲水,并在壩頂筑起了兩米的高子堤,確保了水庫不漫壩、不潰壩,此時廣大官兵已經連續奮戰了三天兩夜。隨后父親臨危受命,擔任了駐馬店地區駐軍抗洪搶險指揮部的指揮長,統一指揮駐馬店地區的各路駐軍,由于他指揮得當,調動及時,官兵搶險英勇,挽救了大批災民的的生命,保住了大批財產的安全,父親因此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和人大副委員長烏蘭夫為團長的中央慰問團的接見和表彰。炮二師30團3營也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救災愛民模范營”光榮稱號,全營榮立集體一等功。1976年8月武漢軍區楊得志司令員親自到師部大院召開表彰大會并頒發立功旌旗,這是炮二師有史以來營級規模以上的最高榮譽,也是建國以來全軍少有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6年8月炮二師30團3營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救災愛民模范營”光榮稱號,全營榮立集體一等功,圖為命名大會現場。</span></p> <p> 父親1923年出生于現在武漢市的郊縣農村,當時家道尚好,讀過私塾,12歲那年父母和弟妹相繼染重疾去世,他成了孤兒,家境也一落千丈。父親回憶說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因為窮困食不果腹,村子里的人家里有點剩飯都會給他吃。后來他到表兄家去打小長工,伺候全家老小、挑水、放牛、喂牛,什么事都要做,表兄起初答應他一年到頭給一塊大洋工錢,父親干了四年,4塊大洋表兄一塊都沒有給。</p> <p>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日本人占領了武漢,到處燒殺搶掠,父親生活的村子也沒能幸免。隨著國民黨軍隊的撤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組織逐步填補了廣大地區。在叔叔的指引下,1939年12月12日父親在牛棚里入了黨,并加入了縣大隊手槍隊,擔任偵察員,與日偽武裝開展斗爭,轉戰于長江流域,鄂豫皖大別山區。</p> <p> 一天父親他們到一個村子里的老百姓家借宿,因叛徒告密,第二天天色蒙蒙亮日本鬼子就包圍了他們,這時候屋內還是漆黑的,外面看不清里面,父親機敏的透過大門門縫發現外面已有兩個日本鬼子埋伏在大門的兩側,兩把三八大蓋刺刀對著大門,父親當機立斷帶領大家從側門沖了出去,及時脫離了危險。</p><p>1940年秋天日本鬼子在湖北省蘄春縣茅山鎮抓獲了我方的一名紅軍干部,關在牢里嚴刑拷打,生命垂危,上級命令要千方百計的救人。作為偵察員的父親,化妝成老百姓,想辦法住進了當地維持會長的家里,就近觀察鬼子的動向,尋找營救的機會。終于他和一個戰友看到一名日本鬼子獨自在江邊溜達,四周無人,就迅速撲上去活捉了鬼子,并利用這個日本鬼子換回了這名紅軍干部。 </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1950年父親和中南軍區的戰友們,后排右二是父親。</b></p> <p> 1941年1月“皖南事件”爆發后,中共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新四軍五師在湖北當地抗日游擊武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了,李先念擔任師長兼政委,父親在這個時候加入了新四軍五師,組織上看他機靈,又有些文化,就安排他做機要工作。</p><p>一次部隊與日本鬼子遭遇,一挺日本歪把子機槍封鎖了父親他們撤退的小橋,吐吐吐槍聲一直持續不斷,幾個戰友相繼倒下,父親冷靜地躲在小土堆后邊,心想日本人總會換子彈的,果然機槍聲停了,父親當過偵察員,身體和心理素質出眾,起身一個箭步就沖過了小橋,就勢翻滾進河邊的草叢中,此時日本人的機槍聲又響了,一些戰友卻沒有沖出來......</p> <p>1952年中南軍區第四屆機要工作會議,第三排左五是父親 。</p> <p>1963年炮兵學院地炮速成系畢業,前排左三是父親。</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62年參加全軍炮兵體育比賽的軍區炮兵代表隊,后排左五是父親。</span></p> <p> 日本人投降以后,1946年6月國共關系破裂,“中原突圍”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國民黨30多萬人的軍隊包圍了只有6萬多人的我中原軍區,其中包括父親所在的原新四軍五師。經過三路艱苦頑強的突圍作戰,父親他們這一路部隊勝利到達了延安外圍的陜南地區。父親回憶說部隊損失非常慘重,突圍時機要科里有八個人,到達陜南時就只剩下了他一個。</p><p> 一次敵人把我軍逼進叢山峻嶺中,形勢非常嚴峻,連續七晝夜遭遇到敵人的襲擊,在激戰中,部隊的電臺丟失了,同上級也失去聯系,大家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父親為了保住背在身上的密碼本,在請示領導之后,迅速將密碼本分發給警衛班的戰士們,一人一本,邊跑邊撕,撕的越快越好。本來機要員身上會帶著小瓶汽油,在萬不得已時可以澆油燒本,但追兵離的很近,一燒定會暴露目標。當看到戰士們處理掉密碼本以后,父親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想不論以后是被捕還是犧牲,我已經保住了黨的機密,盡到了一個機要人員的責任。 后來父親在新組建的陜南第三軍分區司令部擔任機要科科長。</p> <p> 1947年8月父親所在的部隊與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會師合并入第二野戰軍十二縱隊,父親因工作成績顯著,榮立大功一次;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的時候,父親跟隨中原局機要部門留守河南省開封市,1949年5月與南下的第四野戰軍匯合,6月父親隨四野司令部機關進駐武漢。</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解放后,父親擔任四野兼中南軍區司令部機要科科長,還南下廣州工作,大姐就是在廣州出生的。當中南軍區拆分成武漢軍區和廣州軍區后,父親申請回到了故鄉,擔任武漢軍區干部部機關學校干部處副處長;1963年2月組織上安排已是上校軍銜的父親到解放軍炮兵學院學習,后擔任武漢軍區炮兵處(正師級的大處)副處長,還到越南參加了援越抗美的斗爭。</span></p> <p> 父親到炮二師以后,團結和帶領一班人,始終堅持在全師廣泛開展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等各項工作,成績斐然。父親還常年深入基層,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始終保持了黨的艱苦樸素走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普通一兵的本色。</p> <p>1971年秋天軍委炮兵匡裕民副司令員到炮二師檢查軍事訓練工作,父親陪同。</p> <p>1971年秋天陪同匡裕民副司令員檢查戰備物資。</p> <p>父親和宋玉忠師長在確山打靶現場。</p> <p>在確山靶場觀看演習,右一是父親。</p> <p>1968年與武漢軍區炮兵戰友們,一排右一是范景明副司令員,左二是侯小風副政委,二排右三是父親。</p> <p>1967年與武漢軍區炮兵的戰友們在天安門城樓前,二排右二是王永勤參謀長,右一是父親。</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父親喜歡文體活動,在他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師里及時組建了籃球隊和文藝</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宣傳隊,在全國各地特招了許多運動員和文藝人才。</span>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豐富多彩的大院文體活動,深受廣大干部戰士和家屬的喜愛,也為那個年代單調乏味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和歡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確山駐地支農和群眾一起勞動,左二是父親。</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78年6月父親離開了炮二師,又回到武漢軍區炮兵擔任副政委。曾先后兩次到北京的解放軍政治學院高干班進修學習,因為他人不便說明的原因影響了父親的及時晉升。到了1985年,軍區干部部門的經辦人員私下告知,父親被提拔為武漢軍區炮兵政委的報告已經報上去,有關領導也已簽了字,但百萬大裁軍卻不期而至,連武漢軍區都被撤銷了。父親依然樂觀地接受了組織上的離休安排,樂觀豁達是父親長壽的秘訣之一。父親常說黨對他有著大恩情,部隊就是他這個孤兒的家。</span></p> <p>在炮二師工作期間下連隊當兵。</p> <p>在炮二師工作期間開展支農工作,左三是父親。</p> <p>在炮二師工作期間開展支農工作,左三是父親。</p> <p>1975年8月父親在薄山水庫的搶險中帶頭挖土固堤。</p> <p>在炮二師期間父親下連參加勞動</p> <p>1979年與武漢軍區炮兵的戰友們在湖南韶山毛澤東故居前,二排左一是父親。</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炮二師期間父親下連隊和官兵促膝談心</span></p> <p> 從炮二師走出來的一些父親的老部下,后來陸續走上了領導崗位,如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陶伯鈞上將、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的王軍中將和后勤部政委的曹學德少將,每每說到這些,父親都會非常的開心,為他們所取得的成就而欣慰不已。</p> <p>1994年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陶伯鈞夫婦在廣州宴請父親母親。</p> <p>1997年夏天父親與廣州軍區司令員陶伯鈞在武漢。</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98年夏天父母與時任濟南軍區后勤部政委曹學德在威海</span></p> <p> 父親1985年離休后在武漢市的湖北省軍區干休所居住休養,他熱心于干休所的管理工作,繼續發揮余熱,擔任了十幾年的所管委會主任、老干部支部書記和所黨委委員。在他的任上干休所大力植樹美化營院,福利之好在湖北省的軍隊干休所里面是數一數二的。90多歲的父親還入選湖北省軍區代表隊參加湖北省的老年組麻將比賽,進入了前八名。父親還多次被組織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離休干部”。</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05年9月在“湖北劇場”舉辦的湖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晚會現場,左一是父親。</span></p> <p> 2005年9月在湖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晚會上,父親作為新四軍老戰士代表,應邀上臺講話,被湖北媒體譽為“中原李向陽”。</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湖北媒體的報道</span></p> <p>2005年湖北媒體來家中采訪父親</p> <p>父親的立功部分證書和獎章</p> <p>炮兵學院的畢業證書</p> <p>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p> <p>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勛章</p> <p>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立功證明書</p> <p>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和70周年紀念章</p> <p>2002年9月炮兵旅旅史館開館,第一排右六是父親。</p> <p>2005年5月湖北省紀念王樹聲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一排正中者是時任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他身后第二排是父親。</p> <p>2006年6月湖北省紀念中原突圍勝利60周年大會,第一排正中者是時任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他身后第二排是父親。</p> <p>2008年11月湖北地區炮二師第五屆戰友聯誼會,第一排左十三是父親。</p> <p> 我的母親胡惠,祖籍湖北省廣水縣,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的一個火車司機的家庭,1949年解放前入伍,隨父親到確山前已轉業到地方,擔任武漢市有名的六渡橋百貨公司的書記。六渡橋百貨公司地處漢口的老租界旁邊,中山大道上面,環境非常熱鬧繁華,老武漢人都親切地稱之為“六門”,而家在武漢軍區炮兵大院則地處武昌“小東門”,隔長江南北而望。1957年建成的長江上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大橋,就成了母親每天上下班回家的必經之路。當時國家的經濟發展還很落后,公交汽車質量差,時常拋錨,班次少,人又多,母親經常是天色很晚才回到家中,我不睡覺盼著能早點見到母親,可能是想著母親會帶點好吃的東西回來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母親五六十年代的照片</span></p> <p> 母親毫無怨言地跟隨父親從大武漢來到了小縣城,照顧我們全家人的起居,不斷適應吃面食的生活,還擔任了縣財政局的副局長。母親每天早晨做早飯,騎自行車上班,中午騎車子回家,給我們做午飯,收拾好家務后,再騎車子上班,周而復始,風雨無阻,非常的辛苦。我清楚的記得:一次在師部大門旁邊高高的紅磚圍墻上面,縣里的造反派用黑色的大字寫的標語“胡惠——執行王新路線的急先鋒!”,我當時還是小學生,回到家里問父母才知道王新是當時的河南省委書記兼武漢軍區副政委。縣副局長這個職務,也就相當于副科長吧,能翻起什么大浪來?遠在鄭州的王書記不愧是我黨我軍的好領導,工作做得很扎實,已經深入到確山基層來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49年母親與戰友們,一排左一是母親</span></p> <p> 那時的我也同樣受到了造反派的攻擊。那年紅衛小學新來了一個造反派出身的男校長,名字不記得了,一次在全校的老師學生大會上,他對著喇叭高聲喊道:“李中華,你不要躺在你父親的功勞簿上睡大覺!”我當時一臉懵逼,小小年紀哪里會懂得造反派的用意。回家告訴了父母,印象中他們是處之泰然的,或許是早已習慣了當時惡劣的政治環境。父親當時的行政級別是11級,是全師最高的,屬于黨和軍隊的高級干部,估計比駐馬店地委書記的級別都要高,可見當時的造反派氣焰是多么囂張。解放軍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文革期間幸虧軍隊沒有亂,才保證了國家的經濟沒有崩潰,也保證了后來順利的粉碎四人幫和改革開放。沒過多久,這位造反派校長就倒臺了,一天被全副武裝的民兵反剪著雙手,押解在卡車上游街示眾,我從車頭近處清楚的看到他的兩行鼻涕流到了嘴邊,樣子非常的狼狽。</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51年春天父母的結婚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51年夏天的父母</span></p> <p> 我是1978年6月份離開河南省駐馬店地區確山縣的,幾年前去了加拿大生活居住。楓葉之國雖然是好山好水,但我還是時常夢回這座豫南小城。</p><p> 2017年2月韓軍然大哥組織炮二師的子弟們為在大院里設立“紀念石”而進行前期考察,離開了40年的我也再次回到魂牽夢繞的故地。炮二師在1985年已經改編為炮兵旅,在旅長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人參觀了旅史館,我看到了父親的身影......</p> <p> 當晚在縣政府有關部門工作的宋軍大哥陪同我們一行人晚上走到縣城的大街上舊地重游,周圍的一切對我而言是面目全非,但感覺城市建設仍然比較落后。宋大哥介紹說確山至今還是國家的貧困縣,聽后不勝唏噓,這個小縣城當年住扎有多支不同軍兵種的部隊,軍民的比例在全國恐怕都是名列前茅的,軍民魚水之情是深厚的,大院里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卻充滿了歡樂。</p> <p> 大院里也留下了我兒時許多美好難忘的回憶,那里的一草一木和樁樁件件往事時常在夢中閃現,但也不全都是喜劇。宋師長的二兒子宋繼光,小名小毛,我們是小學的好朋友,曾經一起去師部招待所上房揭瓦,吵嘴鬧別扭也是常有的事情。一次我用小石頭在水泥地上寫了不太清楚四個字“打倒小毛”,這下惹了禍,涉嫌書寫反對領袖的反動標語,小學還組織人查了我的字體,后來是不了了之,整我一個毛頭孩子沒有意思,看來斗爭矛頭是針對大人的。今天回憶起來還是心有余悸,那個年代如果因此影響了父母的仕途和家庭生活,那我真是罪該萬死。</p><p> 小毛和我有幸成為五年級班里最后一批加入少先隊僅有的一對難兄難弟,這是當年的政治氣候所致?亦或是師長和政委的兒子調皮搗蛋?好在我們兩人今天的發展證明是知恥而后勇了,小毛在湖北省軍區某軍分區政委任上退休,大校軍銜,我們都沒有吃父母的救濟,在各自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一點點成績。</p> <p>1952年夏天父親母親和大哥</p> <p>1956年全家在武漢</p> <p>1965年全家在武漢</p> <p>1972年在確山時的部分家人,缺少當時在炮63師服役的大哥。</p> <p>1981年春節全家在武漢軍區炮兵的家門前</p> <p>2009年10月部分家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5年春節部分家人</span></p> <p> 一次我突發重病,住進了師部衛生隊的病房,一連幾天查不出病因,昏睡不止。父親看到我快不行了,馬上安排送駐馬店陸軍159醫院,159醫院又緊急從鄭州請來了陸軍153醫院的兒科主任給我會診,需要脊髓穿刺明確診斷,當父母看到護士使用了很大的針頭和很粗的針管時,都心疼的流下了眼淚。最后確診是急性腎炎,153醫院的兒科主任指著我對父親說,這個孩子如果晚送來兩個小時就沒救了。是父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p><p><br></p><p> 記錄一件至今讓父親難忘的事情,父親到確山后,炮二師有 50 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和地方的干部子弟。其中來自北京的外交部副部長韓克華的兒子在 29 團當兵,一次在靶場打靶演習,小韓不慎被炸到腹部重傷,經搶救無效殉職。聽到噩耗的韓部長夫婦從北京乘火車趕來,父親親自到駐馬店火車站接車,并陪同他們到醫院太平間看小韓的遺體,韓部長夫婦非常的傷心,韓母想再一次看看兒子的傷口時,韓部長忍著悲痛當即阻止了老伴,他是想避免讓在場的父親等師團領導尷尬不安。韓部長還堅決不讓父親參加小韓的追悼會,說父親是師里的最高領導,不能開此先例。韓部長這位八路軍的老戰士、老領導的高風亮節和大公無私的精神令父親深為敬佩。</p> <p>六兄妹全部入伍當兵</p> <p>1973年五姐和母親在炮二師家門前</p> <p>作者和鄰家小伙伴宋小毛</p> <p>2017年4月四姐參加在炮二師大院里的紀念石落成典禮。</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四姐和五姐在紀念石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七四屆大院子弟在紀念石前,左三是五姐。</span></p> <p> 母親是在湖北省氣象局人事處享受副處級待遇離休的,離休工資不低,醫療報銷待遇也比較好,父親的離休工資就更高了,上個月父親配發的專車也換成了紅旗牌新款式,與我認識的一個現任大區副職所配的專車型號一樣。部隊上對這些老干部的身體也照顧的非常周到,父親的定點醫院是原武漢軍區總醫院,現在的中部戰區總醫院。雖然父母的衣食住行和看病都無憂,但實際上老兩口在平常的生活中都非常的節省,舍不得開燈,舍不得用空調和暖氣,現在家里面還保留著孩子們上小學時候的許多生活用品。</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9年夏天父親在武漢干休所</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今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襲來,武漢封城,干休所封所,年邁的父母面臨了生死的嚴峻考驗。兩老都有基礎病,父親每個月都要去總醫院看病。30多年前父親因右頸部脊髓處長了一個良性腫瘤,壓迫神經造成下肢運動障礙,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做了難度很大的切除手術。近些年來這個瘤子又重新慢慢長出來了,把父親的右耳道堵住,右耳已經聽不到聲音了,也同時影響到了左耳的聽力,買了助聽器他也不愿意佩戴;父親十幾年前就患有前列腺癌,因年紀大無法做手術,采取保守治療至今。母親的身體也做過手術,同時患有糖尿病。一時間武漢的各類生活和醫藥物資匱乏,干休所的食堂不能夠正常開火,快遞小哥們也很少送貨了,令大家有些絕望。幸虧照顧父母的保姆因封城回不去家而留下來,疫情初期干休所組織每周給大家買一次基本的食品蔬菜,我們也想盡辦法給他們團購食物,就這樣一天天的熬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直到6月初,總醫院恢復了正常的醫療秩序,父親才第一次去看了耳朵,好在沒有發生我們子女最害怕的次生災害,也同時感嘆父親母親頑強的生命力。</span></p> <p>今年四月份疫情期間,在武漢干休所家中給父親過生日。</p> <p>2019年2月子女們給母親過生日</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0年1月父母在家中與子女們打麻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9年九十六歲的父親在武漢干休所參加麻將比賽</span></p> <p> 前些天回干休所去看望他們,父親拉著我的手說,他爭取活到百歲,想親眼看到正在多倫多大學讀書的小孫子畢業工作。他還說正是戰爭年代的行軍打仗、穿山越嶺和風餐露宿,才鍛造出了他強壯的體魄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是生命的基礎,也是父親長壽的秘訣之二。看到靠在沙發上日漸衰老、吐字不清的老父親,不由得百感交集,讓我又想起了當年,父親和我現在一樣50多歲的年齡,與陳副師長一起,拉著幾個參謀干事,在師部辦公大樓前的羽毛球場上,奮力打球,盡情歡笑,他扣殺時的吼叫聲會永遠在我耳邊回響...... 我現在也一直都非常喜歡羽毛球,幾乎每周都要去打,年輕的時候曾經拿過空軍武漢某場站男子單打的冠軍,這是從小受到父親影響的結果。</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父親在武漢干休所家中審閱此文</span></p> <p> 父親近些年來都是以輪椅助步,不能親自回老家的他每年清明或重陽都要讓我們子女代他去掃墓,同時也要我們去祭拜他的叔叔,這個叔叔把父親帶上革命的道路后不久就慘遭敵人的殺害,父親一輩子都在懷念他革命的引路人。</p> <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父親和母親1951年在武漢喜結連理,兩位老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度過了整整70載的白金婚。我們家滿門軍人,陸軍、海軍、空軍和武警都有,父母始終對我們言傳身教,每個孩子的人生成長都受到了他們深深的影響。我們六個子女現在也都事業有成,大多已退休歡居,經濟獨立,有房有車。我們家族繁衍四代,曾孫輩都已有男女七人了,30多口人分布在世界三大洲的多個城市,北京、武漢、深圳、多倫多、墨爾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洋溢著幸福笑容的父母</span></p> <p> 既使是生活在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我也會記得自己是黃皮膚的龍的傳人。華人自19世紀中葉來到加拿大,已經有162年的歷史了,他們保持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頑強扎根,生生不息。</p><p> 父輩用鮮血和生命打出了一個新中國,也用他們的辛勞和堅韌建立起無數個有著紅色基因的幸福大家庭。</p> <p>1958年的父親母親</p> <p>父親和母親在炮二師家門口。</p> <p>今年1月父親手書祝炮二師全體戰友2020年春節快樂</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019年國慶節前父母雙雙被頒發建國七十周年紀念章</span></p> <p> 向父母愛情致敬!向兩位老人堅守了橫跨兩個世紀的革命理想致敬!</p><p>我們為有年齡相加已187歲的父親母親而驕傲自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昌平区|
渭源县|
武穴市|
商南县|
衡山县|
邻水|
拉孜县|
东乌珠穆沁旗|
陇西县|
墨玉县|
临城县|
乌兰察布市|
渑池县|
资兴市|
佛山市|
浪卡子县|
东乌|
通道|
阿图什市|
阳高县|
枣强县|
武清区|
沁水县|
扎囊县|
济源市|
双流县|
开江县|
登封市|
唐海县|
和硕县|
通海县|
会泽县|
永泰县|
辉南县|
霸州市|
宜兰县|
砚山县|
方正县|
行唐县|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