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老六</p><p>制作/從芹</p> <p> </p><p> 留下的文化記憶</p><p> 老六</p><p> </p><p> </p><p> 一</p><p>筆墨趣味,這一切來的太過匆忙,宛如一陣云霧,飄到了我的眼底,又奇快地飄走了。</p><p>扶貧這兩年,感受頗多。</p><p>春去秋來,枝枯蟬飛,村莊文化繁榮又頹廢,變成了慢慢消逝的茶余飯后的談資。想一想,我所在的村莊,曾是一處凈土,一個世外桃源。隨著朝代更迭而興盛的“六老會”,曾在這里駐足,這是一個文人寄托夢想的所在。</p><p>這里曾經有道觀,有美景,有詩文,有記載。</p><p>我沒有走到,曾經的過去,也不曾發現并領略,其中的非凡熱鬧,并為此深深嘆息與遺憾。但是,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這里變了,變得蒼涼荒蕪而自嘲,就連殘葉枯枝怪石,都發出了另類的聲響。</p> <p> 二</p><p>我在走訪中,影影綽綽地發現,村民對文化的渴求,是何等的悲愴和神圣,而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又是那么的艱辛。</p><p>把村莊文化發現,保存,管理,傳承,諸環節細加打磨,給偌大的文化村,留下瑰寶。對于這一點,我有著清醒的認識,并迫切追尋。</p><p>如果沒有我的到來,村莊的文化歷史,依然可以尋覓,只是會費些周折和時間。、我來了,帶著一顆赤誠的心,想寫一部宏偉的史詩般的村莊文化史。我把目光投向,那蒼老的石屋,石墻,石碾,枯井,枯塘,枯樹。這是超乎尋常的安排,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能服從心的呵護,還有現實需要。</p><p>此外,我別無選擇。</p> <p> 三</p><p>給村莊找條通達的纜繩,把村莊的文化凝聚住,系緊,不能使之成為過眼的煙云。</p><p>“一個方方正正的村莊,一處處方方正正的宅子,四個古城門巍峨聳立,只見護城河壕溝炮樓分列四周,長長的硬路,伸向無邊的田地,霸氣猶存……”這是過去的村莊模樣,我給古村先打個底兒,留待后來人,進一步描繪,著手村莊文化景點的分布。</p><p>悠著點,我這在尋找追尋之樂!</p> <p> </p><p> 四</p><p>有了名勝,禮儀也規范了起來。文化的傳承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實在是太強大了。</p><p>這就是我幫扶的村莊,心中早已神往敬仰的一方凈土。我得想方設法,把文化留下來,并力爭散布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p><p>首先,建了一個文化大舞臺。高高的紅磚墻,水泥凈了面,抹了白涂料。6塊大理石黑板,分成兩個板塊,雕刻著村莊歷史景觀和歷史名人。這些內容,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引經據典,查詢考證,費勁得來的。大理石黑板的4個角,刻著角花兒,我讓雕刻的曹師傅特意,留下一個角花。\,輕快地跑到了村史館里,那里面有村史,也有故事;有老物件,也有喘息的文化——我終于拴住了時間和空間,集中發力,實現了歷史與當代的銜接。</p><p>黑板的兩側,是四德文化墻繪,孝誠愛仁,4個大字,4種字體,格外醒目。還有描寫村莊的古詩詞,山水畫,一左一右相映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筆墨趣味,氣韻生動。</p><p>傾注了心力,這是我精心設計后的涂抹。</p> <p> </p><p> 五</p><p>百姓大舞臺,這5個大字,是大市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把書法影印到墻壁上,只粗略的技法,就能實現華美的轉身,或是蝶變。這個書法家很有名,影印后的皺褶的宣紙,又被人拿走了。</p><p>新石溝文化廣場,7個大字,是省里著名的書法家孟老師捐寫的。還有,免費題寫村名的書法家,博瀚,明義,他們的墨寶,給村莊增添了斑斕的色彩。</p><p>村辦公樓兩側,東側是廁所,西側是衛生室的小倉庫。我費勁心思,讓工人建了兩個滿圓的拱門,一恭門”“康苑”,并把梅蘭竹菊4幅畫,分畫兩旁。施工的師傅說,這個村講究,真有文化。</p><p>可惜,一個月之后,街道的德寶主任,統一規范村辦公室,安排人,用白涂料刷了墻。“四君子”沒了,我的文化看點被扼殺了。但好在還留有記載,梅蘭竹菊曾經在這里,留下歷史的芳香和震顫。</p><p>想方設法,我要把村莊的文化留下來。</p> <p> </p><p> 六</p><p>我的設計實現了。建了一個文化活動室,讓有文化有格調的人來此,吟吟唱唱,寫寫弄弄,哪怕是在春節,給村民寫點春聯兒,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存在。</p><p>村史館,上級給的文化經費,搞了精裝修,經費所剩無幾。而里面的陳設,大多是化緣得來的。比如,孔子學堂里面的很多擺件。</p><p>還有一個民俗館。從桌椅板凳勞作工具,到瓶瓶罐罐日用品,從老物件,到剪紙手工民俗用品。雖年代不很久遠,但這里卻綻放著歷史的風采。一股清揚襲來,引來無數贊嘆。</p><p>我把村莊的故事,變成了文字,又讓凱旋美女,把文字變成了圖畫。畫在了村民行走的每一個角落,畫在他們的心中。</p> <p> 七</p><p>閉上眼,村莊的文化設計已然成型,村構,文化圖譜,村莊記憶,一個個點,鑲嵌在村莊的歷史畫卷上,并留下經久不息的回響。</p><p>古人今人,文人俗人,男人女人,都走在了畫面里。</p><p>曾經的苦痛,被一一消化。比如,斷為三截的殘碑,已直立。遷走的靈魂,已安放。還有,大人物的墳墓,一度成了曬谷場。他們,以不同的形式,綻放出華彩。</p><p>這里,隱藏著,更多的靈魂拷問,更多的苦,心思索,更多的創新創造。因為扶貧,我與村莊,相會,相識,這是一次閃亮對接,我跌跌撞撞往前走,我戰戰兢兢往前沖,收獲了所有。</p><p>追求精神的富足,這是一處世外桃源,理想王國,精神寄托,因沂蒙精神而熠熠生輝。這里,揮灑著一股強大的人性張力。</p><p>留存了一些詩句,便留下了一些記憶。我恭敬前行,細細溫潤,絲絲解封,一節一節地向前延伸著!</p><p>留下文化記憶。這是我對村莊文化的認識,也是對文化扶貧的付出,更是對跌宕起伏人生的寫就。</p> <p> 八</p><p>總想用抑揚頓挫的文字,寫一首長待,或編一個舞臺劇,把長情的回憶,修飾設計在里頭。或者演出一部歌劇,既唱又跳,多么瀟灑。</p><p>村莊,這里曾是文化的沃土,一幫文人騷客在此聚集。他們相約,從村里出發,向不遠處的蒙山進發。</p><p>我留下了很多文化元素,村莊文化的脈系,有文字記載的文化景觀,還有文化名人;留下了30萬字的扶貧記錄,還有100多個扶貧故事。</p><p>因為,我找到了,村莊文化的根和魂。</p><p>把時間定格在三棵唐槐種下的那一刻,1000年前的某一個時間,人有了,家有了,村子也有了。接著,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p><p>總想把文字寫得厚重鮮活,總想把故事講得精彩亮麗。不是為了自己留作珍藏,只為了有緣的問道之人,發現,重視,并由此贏得諸如文學大師、導演大咖的厚愛與青睞。</p><p><br></p> <p> </p><p> 九</p><p>750天的扶貧時間,我與自然親切對話,沐浴在百姓人文情懷的關切中。一排排鵝卵石,一級級臺階,一座座門庭,都有它的蘊藏、它的故事。該如何作個了結,我一時找不到答案。</p><p>有悟性,通靈性,山水賦予了詩意,理念得到了升華。難道,這會成為我漫長人生的精神皈依點?</p><p>突然想到了這么一句話:</p><p>房子蓋得高了,路變窄了;其實路沒有變,變的是心情。</p><p>算作此文的結尾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封丘县|
青浦区|
德化县|
景洪市|
鹤山市|
梅河口市|
鞍山市|
莱芜市|
镇雄县|
安泽县|
乡城县|
东乡|
大新县|
扎鲁特旗|
论坛|
黄梅县|
平顺县|
玉山县|
宁夏|
井研县|
靖远县|
新泰市|
渭南市|
突泉县|
准格尔旗|
瓦房店市|
即墨市|
云霄县|
英吉沙县|
城口县|
喀喇沁旗|
宁化县|
益阳市|
镇远县|
唐山市|
无极县|
聂荣县|
崇义县|
通道|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