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灌河水長追往事,家鄉興旺念英雄</p><p class="ql-block">——追憶老革命戰士孫長興同志的光輝歷程</p><p class="ql-block">張沂</p><p class="ql-block">一、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p><p class="ql-block"> 1918年3月,孫長興同志出生于灌云縣北陳集灌河邊一戶普通的中農家庭。此時,正是風雨飄搖,軍閥混戰的半封建半殖民時代,中國人民承受著三座大山的重壓和盤剝,中華民族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面對列強的欺凌,不甘屈服,1919年,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一股股救民救國的共產主義思潮在中華大地醞釀,傳播,壯大。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而又曲折的歷程。</p><p class="ql-block">1924年2月-1934年7月期間,孫長興同志先后在灌云縣陳家集村塾、陳家集小學和張店小學讀書。1934年8月-1938年4月期間在家自修學習,他接觸并接受了很多救國救民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主張。</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p><p class="ql-block">對面東北、華北的淪陷,面對不斷逼近的日寇鐵蹄,灌河兩岸有志青年也開始思考國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和個人的命運。抗日斗爭的星火開始在灌河大地燎原。1937年12月初九,在共產黨員孫存樓和武永嘉和一些地方進步人士的發起下,一個以團結抗日為宗旨的社團——臘九社,在張灣張家祠堂成立了,年青的孫長興,也是這個結社積極的參與者。臘九社,是灌河流域抗日武裝發起的先聲。</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孫存樓動員原國民黨灌云縣三區區長孫篤生停辦連云汽車公司,回灌云縣三區組織抗日武裝。孫篤生和錢天素、吳泉友、朱熏池等人在灌云縣三區大前莊組建抗日游擊隊,孫篤生為大隊長。張店、陳集附近的仁人志士紛紛報名參加抗日基干隊,孫長興等有志青年也參加了抗日基干隊,他們肯吃苦,勤學習,嚴于律己,成為抗日基干隊的骨干力量。1938年10月,灌云縣三區抗日基干隊被頑縣長借口解散。1939年春,灌云縣成立第三游擊大隊,孫篤生任大隊長,原基干隊編為第二中隊,武永嘉任中隊長,孫長興同志由于思想進步,能力突出,他很快由游擊隊員成長為其中一支游擊隊的隊長。 </p><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贛榆縣城淪陷。1939年3月,燕尾港、陳家港、灌云縣淪陷。</p><p class="ql-block">面對日寇的兇殘暴行,灌河人民義憤填膺,怒火中燒,在這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中國人民堅決不當亡國奴!灌河人民堅決不當亡國奴! 1939年3月,以共產黨員湯曙紅領導的抗日武裝為主的“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游擊支隊(1938年12月21日成立)第三團”成立了,全團1500人左右,湯曙紅為團長,張克辛為副團長,周瑞迎為政委,陳飛為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營,其中,灌東(灌云縣鹽河東)的幾支游擊隊合并組建為第二營。三團活動在湯溝、張店等地。這是海屬地區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抗日武裝。</p><p class="ql-block">第二營營長田寶湖,教導員吳書。編為兩個連,宋良章、孫良浩、孫桂儒、朱萬國等同志在第一連。方立凡、孫長興、孫存余、程同謨、楊輝、宋錦章、武力璋等同志在第二連。</p><p class="ql-block">三團成立后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訓練當中,孫長興與戰友們接受了嚴格的訓練,他們迅速地成長為英勇的抗日戰士。</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底,三團得到情報,日軍將于7月8日由大伊山司令部派出全副武裝的船隊,沿著鹽河向南駛至漣水一帶,企圖搜剿鄰縣的游擊隊。團首長立即派參謀長江墨卿帶領偵察班偵查地形,準備打擊日軍。</p><p class="ql-block">團領導選擇了五里槐作為伏擊地點。7月8日這天,天氣熱得人直冒汗,三團80名指戰員分成三個戰斗小組,埋伏在五里槐西邊的灌木叢、玉米地里。當敵人進入我伏擊圈時,參謀長一聲令下,洋槍、土槍,一起射出了復仇的子彈,手榴彈也劈頭蓋臉地向鬼子投去。五里槐戰斗打死鬼子30多名,繳獲甚多,我軍犧牲1人,輕傷2人。這次勝利使三團的聲威大振,吸引了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孫長興和孫良浩、孫存余、程同謨等灌東二營的戰友,在戰斗中機智英勇,得到了團首長的肯定和群眾的贊揚。</p><p class="ql-block">緊接著,湯曙紅又帶領精干小分隊10多人,奇襲土匪頭子賈錫福的巢穴孫二莊,擊斃賈錫福及其部下匪徒共37人,繳獲大蓋槍10多枝,子彈兩箱,為灌東人民除了一害。東(海)灌(云)沭(陽)抗日力量的壯大,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他們咬牙切齒要砍掉這桿紅旗,1939年7月17日傍晚,沭陽縣常備隊長王胥伍、中隊長周發乾設下圈套,以連五莊群眾“不繳公糧”“蓄謀暴動”為名,指名道姓要湯曙紅前來談判。為了團結抗日,湯曙紅只身前往湯溝鄉公所,被王部中隊長周法乾殺害,時年24歲。湯曙紅被殺害后,王胥伍部搜查了三團團部,逮捕了三團的一些骨干,東灌沭的抗日斗爭陷入了低潮。三團主力也離開了家鄉,踏上了一路轉戰的艱難歷程!</p><p class="ql-block">讓我們一起追尋孫長興前輩與三團的戰友們在戰斗中成長,在戰火里壯大的足跡吧!</p> <p>二 、轉戰宿北淮泗鹽阜,在戰火中百煉成鋼</p><p>湯曙紅團長犧牲后,正在沭東巡視工作的蘇皖青年部部長張彥和三團副團長張克辛立即夜率三團主力由沭東轉至沭二區。夏君彝、周曉江亦率五團進駐沭二區。三團在沭二區休整月余,五團撤編,三團擴編三、四兩個營。</p><p>在艱苦轉戰宿北的過程中,三團的建制隨著斗爭形勢也發生了變化。</p><p>1939年8月下旬南支三團(代團長張克辛、政委盛志明)進駐宿北,與南支第二梯隊會師馬陵山五華頂,二梯隊編為三團第五營,全團1500余人。在高場、王圩子、陸渡口等地,與國民黨宿遷常備旅戰10余日,搗毀其修械所,擒其秘書,旅長魯桐軒出面求和。七八天后,離五華頂,轉戰宿北新圩、大沖、泉子、墨芬塘等地。在這艱難困苦的轉戰歷程中,孫長興同志也由一名地方抗日武裝的戰士迅速成長為新四軍主力部隊的一名基層優秀指揮員。</p><p>1939年9月10日,南支三團和二梯隊離開駱馬湖,進入土樓、陸口一帶。次早,中共窯灣黨支部送來急報,日軍一個輜重排由窯灣向炮車開進。有騎兵20余人,淄重車兩輛。團部決定伏擊。下午約1點,日騎20余人分四列縱隊作前導,兩輛輜重車隨之后。淄重隊進入射程,機步槍齊鳴,日軍車翻人仰馬嘶。斃日軍騎兵17名,擊毀輜重車2輛,繳獲戰馬6匹,槍支彈藥及軍需物資一部。</p><p>1939年9月中旬,中共山東分局決定成立蘇皖縱隊,任命江華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時將在蘇皖地區活動的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游擊支隊改名為八路軍蘇皖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簡稱“蘇縱南支”)。</p><p>1939年10月,蘇支(八路軍蘇魯豫支隊)與南支會師,克臨郯公路上李家莊偽據點,殲敵一部,余逃竄,打通115師主力進軍蘇魯邊區道路。</p><p>1939年10月-12月孫長興同志參加了蘇皖邊區黨課學習并光榮入黨。1939年5月-1940年7月期間,孫長興同志在三團八連擔任排長,后任連副政治指導員。</p><p>1939年11月18日,八路軍115師在蘇支、南支配合下,克國民黨郯城縣長閻麗天頑軍盤踞重鎮馬頭,繼之克郯城。駐重坊附近之邳縣土頑縣長王化云及其常備隊聞風喪膽,連夜逃向炮車一帶。蘇支在追殲王殘部過程中,與栗培元所率南支臨郯獨立團協同作戰,殲滅閻殘部200余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100余支。少數殘敵遁向邳南。</p><p>1939年11月28日晨,雙溝500余日軍乘25輛汽車、4輛輕型坦克,向睢寧、靈璧交界九頂山一帶“掃蕩”。南支在九頂山張山口與之遭遇,激戰至下午5時,斃傷日軍100余人。雙方撤退。</p><p>1940年6月中旬,江華將7000多人的南支與孫象涵領導的在蕭宿銅一帶活動的蘇支第7大隊合編,任命鐘輝為司令員,孫象涵為副司令員,韋國清為政委。轄2個團,孫象涵任第一團長,李浩然任政委;隴海南進支隊直屬各營、南支三團、蘇皖縱隊二團等部隊編為第二團,翁徐文任第二團長,謝錫玉任政委。</p><p>1940年7月,蘇皖縱隊開辟蘇皖根據地的任務初步完成,中央決定撤銷蘇皖縱隊。</p><p>1940年8月16日,黃克誠奉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指示呈報中央,194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批準,確定將淮河以北、津浦路以東所有中共領導的三支部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任司令員兼政委。轄三個支隊和一個保安司令部。</p><p>第一支隊由原蘇魯豫支隊編成,轄1、2、3團;</p><p>第二支隊由黃克誠從晉帶來的原新2旅和344旅687團編成,轄4、5、6團;</p><p>第三支隊于9月由蘇縱南支及新四軍六支隊第4總隊編成,轄7、8、9團,由張愛萍任支隊司令員,孫象涵任副司令員,韋國清任政治委員;</p><p>皖東北司令部,由張愛萍兼任司令員,轄宿東獨立團(此時鐘輝和江華已奉命去延安)。</p><p>其中隴海南進支隊第一團為7團,第二團為8團(孫長興與原南支三團戰友在8團),新四軍六支隊4總隊11團改編為三支隊第9團。三支隊司、政、后機關以隴海南進支隊機關為主組成。八路軍第五縱隊編成后,進入蘇北淮海、鹽阜、皖東、皖東北地區,掃除土頑,與日偽軍展開激戰,極大地鼓舞了群眾的抗日熱情,迅速打開了當地抗日斗爭的新局面。</p><p>其中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東進淮海,開辟鹽阜,迎接新四軍渡江北上。在此期間,孫長興同志擔任八路軍五縱隊三支隊8團警衛連政治指導員。</p><p>1941年2月,皖南事變后,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的命令,八路軍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其中第三支隊改編為新四軍3師第9旅,下轄的7、8、9團分別改為第25團、26團、27團。張愛萍為9旅旅長,韋國清為政治委員,楊志雅為參謀處長,張震球為政治部主任,張震寰為副主任。任命李浩然為25團政治委員,沙風為副團長,顧寒星(即梁鴻志)為政治處主任(不久任命徐體山為25團團長);翁徐文任26團團長(后為羅應懷),謝錫玉為團政治委員,嚴光為參謀長,胡發祥任政治處主任;趙匯川任27團團長,蔡明任政治委員,徐志彬為副團長,柯俞強任參謀長,孫朝旭任政治處主任。</p><p>1941年9月,新四軍軍部電令:為便利指揮起見,將4師10旅劃歸3師建制,3師9旅撥歸4師建制,原旅團番號照舊不變。同時任命張愛萍為3師副師長,韋國清為9旅旅長,10旅政治委員康志強為9旅政治委員。此后9旅隸為4師建制,直到抗戰勝利。在此期間(1941年5月-1943年5月),孫長興同志擔任9旅25團三營八連政治指導員。在數年對日寇頑敵的斗爭中,他已經千錘百煉成一塊精鋼。</p> <p class="ql-block">三、洪澤湖畔,孫長興擊斃王光夏,活捉韓德勤</p><p class="ql-block">韓德勤是彭雪楓的老對手。紅軍時期,他曾兩次被俘,第一次謊稱是文書,騙了三塊銀元的路費,溜之大吉,第二次被擒,對天發誓,決不與彭雪楓為敵。</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13日,日軍糾集1萬余人從寶應、興化等地浩浩蕩蕩對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部駐地“掃蕩”,韓軍大部被殲,殘部在新四軍的掩護下,才脫離險境。</p><p class="ql-block">韓德勤也留得一命,親筆寫信給新四軍軍長陳毅,千恩萬謝。誰知沒過多久,韓德勤接到蔣介石好幾個密電,令他率部西移,攻占新四軍第4師彭雪楓部駐地。他雖然也覺得不太好,但還是聽了蔣介石的命令,突然向西,侵占了新四軍在泗陽縣的不少地方。</p><p class="ql-block">陳毅當即派人前往,婉言規勸,曉以大義,呼吁他團結抗日。可是,韓德勤還是執迷不悟,于3月14日,親率第89軍、新編獨立第6旅繼續西進。</p><p class="ql-block">為了制止蔣介石擴大內戰,保衛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我新四軍部根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節”的反頑自衛原則,決心于韓德勤、王仲廉會師前,首先給頑韓以毀滅性打擊,爾后轉兵阻擊王仲廉部,從而徹底粉碎韓、王、東西對進消滅我軍第4師之陰謀。3月14日,新四軍軍部電示4師師長彭雪楓、2師師長羅炳輝、3師師長黃克誠,通報戰役要求及部署,明確戰役主攻任務由4師負責,2師、3師派一部協同作戰。軍部決定,以4師主力在第2師、第3師一部配合下,對盤踞山子頭地區的頑韓部隊進行自衛反擊。3月15日,軍部命令4師、除9旅27團阻擊王仲廉部東進外,其余部隊全部投入消滅韓頑之戰;并命令2師5旅13團兼程北上,3師7旅西渡運河參加作戰。</p><p class="ql-block">接到新四軍軍部命令后,4師首長決定于3月17日發起“山子頭戰役”。4師師長彭雪楓、政委鄧子恢火速召集9旅旅長韋國清、11旅旅長滕海清等進行戰役部署。決定第9旅主力(欠27團)擔任主攻,由韋國清指揮,殲滅山子頭地區的韓德勤總部和王光夏保安第3縱隊;第11旅及5旅一部歸滕海清、賴毅指揮,攻擊李仲寰的獨立第6旅。其余部隊和地方武裝阻擊王仲廉部東犯。</p><p class="ql-block">9旅接師部命令以后,其主力(欠27團)于15日、16日集中到金鎖鎮東南地區。旅部駐許莊,25團駐朱湖附近,26團駐馬宅子。為了查明頑軍情況和麻痹頑韓部隊,旅部偵察人員化裝成老百姓,和地方群眾一起于7日抬著豬、羊等,去慰問韓部官兵,這樣,我們很快地掌握了韓德勤整個兵力情況。</p><p class="ql-block">山子頭位于洪澤湖北面的成子湖西北岸,是條從西南到東北走向的土崗子。山子頭附近村莊有孫圩子、韓圩子、王圩子、裴莊等。有的村子有土圩子,圩外四周圍有水壕;有的是無圩子的散落村莊。韓總部住王圩子地主家,有院子,較堅固。山子頭西南是趙溝,山子頭東面、北面是開闊地,其北面兩華里是唐馬圩子,西北六華里處是盛圩子。</p><p class="ql-block">旅首長根據上級的意圖,對情況進行了分析,決定采取遠程奔襲的辦法,南北同時發起攻擊,實行分割包圍,全殲頑韓總部。25團由南向北攻擊,以主力(三營)圍殲王圩子、裴莊之韓總部;一營圍殲韓圩子頑韓特務營;26團由北向南攻擊,圍殲唐馬圩子頑保安第6團。</p><p class="ql-block">3月17日上午,進行奔襲準備:精減物資、補充彈藥,團、營、連分別召開會議,作戰前動員教育,主要講頑韓在蔣介石統一指揮下,配合東進反共軍王仲廉部妄圖東西夾擊,消滅我新四軍四師的險惡陰謀;講關于反頑斗爭方針,統一戰線政策,使干部戰士明確認識這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戰斗任務;打好這一仗對保衛我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有著重大的政洽意義,以及明確團、營、連的戰斗任務。</p><p class="ql-block">3月17日下午三時左右,9旅的部隊集結于馬宅子東南空湖地里,旅首長進行臨戰動員,同時,25團政治處主任周吉一同志召開有關指導員會議(當時孫長興同志是25團三營八連指導員),周主任做進一步動員,著重告知大家3月16日王仲廉部已進到靈北時村、大店之間,頑韓的89軍也趕到了靈北,與王仲廉部會合,積極準備東犯,情況非常緊急,接著講這次戰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交待政策。其中談到王光夏最反動,血債累累,我們淮北軍民恨之入骨,不能讓他在戰場上跑了,最好能把他在戰場擊斃。還說雖然經過偵察,韓德勤在不在這里,沒有多大把握。如果在,考慮一下怎么辦?參加會議的同志七嘴八舌,有的說,干脆把韓徳勤干掉了事;有的說,不能干掉,韓德勤是國民黨蘇皖戰區副司令長官,又是江蘇省主席,如干掉他,那國民黨就會大喊大叫,說共產黨破壞統一戰線;有的說,把韓德勤抓起來,跟蔣介石講道理,要他停止反共,共同抗日;還有的說,這也不好辦,把蔣介石的戰區副司令長官、江蘇省主席給抓起來了,影響很大,就在戰場上將他放走就算了;也有的說,最好在戰場上注意不要把韓德勤打死,只要他低頭認罪,和我合作抗日也好嗎!最后周吉一主任基本同意后兩種情況。</p><p class="ql-block">各級戰前動員以后,晚上八點鐘,部隊出發。25團三營八連指導員孫長興和連長齊德寬簡單商量一下,把三個排列成縱隊,成方塊隊形,向前挺進!指導員孫長興站在隊伍中間,邊急行軍,邊臨戰動員,同時分配班、排任務。</p><p class="ql-block">夜十時,突然暴雨傾盆,泥漿飛濺,道路很滑,戰士們渾身都濕透了,給行軍帶來了很大困難。但我們干部士士氣很高,不畏艱難,誰也不愿落在后面,冒雨從野湖里直插山子頭方向。</p> <p class="ql-block">夜十一時三十分,26團一營接觸了敵人,在北面唐馬圩子打響了。因下雨,頑軍哨兵縮到屋里,我們的戰士撲到跟前,頑軍才發覺。所以一營很快殲滅了唐馬圩子之頑保安第6團。我25團攻擊方向之頑韓總部及保安第3縱隊,聽到了槍聲,已有了準備,紛紛進入陣地,妄圖憑借士圩子進行頑抗。</p><p class="ql-block">18日零時,我25團一營直插韓圩子;三營七連從西南側向裴莊攻擊,我們八連從西邊,九連從東側,對王圩子韓德勤總部進行合圍。這時,槍聲四起,山頭地區韓德勤部隊已全被我分割包圍,因夜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頑官兵摸不清情況。亂放槍,為他們自己壯膽。</p><p class="ql-block">18日兩時后,唐馬圩子之頑韓保安第6團、孫圩子之頑保安第5團,韓圩子頑韓特務營已逐步被我殲滅,東西盛圩子之頑獨立第6旅在18日九時左右被我11旅最后殲滅。</p><p class="ql-block">我八連在連長齊德寬同志率領下,于18日零時一下沖到王圩子壕底下,再向上沖擊,因剛下過雨,坡很滑,爬不上去,便順著圩壕向北運動,從圩墻倒塌的缺口處進去了。但到韓總部的院落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齊連長帶領二排戰士又一個沖鋒,直搗韓總部,爬上屋頂,向院內投擲手榴彈。這時,頑韓部隊也從屋里不斷向外射擊和投手榴彈,不料一顆手榴彈投到指導員孫長興左前方不遠處爆炸了,孫長興的頭部幾處負傷,只覺頭一暈,倒下了。一會他蘇醒過來,通訊員用力地拉起他,說:“部隊已向前攻擊了”。這時,孫長興滿頭滿臉渾身是血,迅速地趕上了連隊,和齊德寬連長簡要交換了如何決心全殲韓總部問題后,他手提二十響駁殼槍,帶領三排戰士沖進了韓總部的一個院落,這時三營營長夏玉華同志來到了,他指示我們將房上濕草皮扒掉幾片,往干草上點火,燒頑軍據守的房屋。頓時,濃煙滾滾,嗆得韓頑軍官兵喘不過氣來,有的向屋外逃竄。一名頑軍官剛一露頭,就被我軍活捉。在火光的照映下,見他穿一身整潔的灰色制服,我軍以為他是韓德勤。孫長興問:“你是什么人?你是不是韓主席?”這一頑軍官嚇慌了,他怕我們把他認作是韓德勤,打死他。忙說:“我不是,我不是,我是副官。”指導員孫長興又問:“這里住的是哪個部隊?”他回答說:“這里是總部和第3縱隊司令部。”“韓德勤、王光夏在哪里?”孫長興進一步追問。他指了指回答說:“韓主席和王司令都在那邊的屋里。”為了弄清情況,孫長興又問:“韓德勤什么樣子?王光夏什么樣子?”他說:“韓主席穿新的灰色制服,高高的個子;王司令也是個大個頭,穿咖啡色絲棉長袍。”他又忙補充說:“你不要叫他王光夏,我們這里都叫他王國華。”孫長興叫這一頑軍官給我軍帶路,如看到韓德勤和王光夏,立即告訴我軍。我軍又攻下一個院落。這時,這個自稱是副官的頑軍官非常肯定地對我說:“韓主席和王司令就在這個屋里!”于是,孫長興就帶著通訊員小陳和一個戰斗組,一下子沖到屋里。在一閃一閃的火光照映下,果然看見一個穿長袍的人蹲在屋里 (身旁還站著一個穿旗袍的女人,后查明系王的小老婆)。孫長興一個箭步沖上去,已經和這個人是面對面了。孫長興把手中的駁殼槍一舉,幾乎指到這個人的臉上 (當時還怕不是王光夏) ,大聲命令道:“站起來!”他站了起來。孫長興問:“你是王國華嗎!”孫長興這突如其來的一問,他思想毫無準備,便脫口而出:“我是王國華。”他話還沒說完,孫長興的駁殼槍“叭!叭!”兩下,隨著槍聲,王光夏一頭栽倒在地。孫長興怕他沒被打死,接著朝他身上又是半梭子快機,打出有七、八顆子彈。再看他沒有動靜了,惡貫滿盈的王光夏就這樣被當場擊斃。他腰部系滿四、五指寬的長白布帶,塞得滿滿國民黨中央銀行的法幣,看樣子他是準備乘機逃跑的,他還把刻有王光夏名子的派克筆丟在地上,打掃戰場時成了營部書記的戰利品。</p><p class="ql-block">這時,孫長興猛地轉過身來,看到墻角還蹲著一個穿灰制服的人。可想而知,這是韓德勤,孫長興問道:“你是韓主席嗎?”這時,他有氣無力地答道:“我就是。”孫長興命令似地說:"跟我走!”韓德頑固地說:“我不走!你要打死我,你就把我打死在這里吧!”這時,孫長興便壓低嗓門,嚴肅地告訴他:“不打死你,跟我走!"可他賴死賴活地怎么也不肯走。孫長興問他:“你怎么到這個地方來了!“他說:“我怎么到這地方來?這就是我們總部!”孫長興指導員說:“你的總部怎么跑到我們根據地中心區來了?你為什么侵占我們根據地?”他辯解地說:“我不是侵占你們根據地!我是公開地進駐這里的,你們白天還來慰問我們,夜里就來打我們!”他好象很有理由似也。孫長興氣憤極了,對他說:“我們不是來打你的,我們是來打王光夏!王光夏反共反人民,跟我們打了多少年,殺了我們很多人,殘害我新四軍干部和地方黨員,奸淫我根據地婦女,掠我根據地財物,罪惡累累。”孫長興還要說下去,而韓德勤迫不急待地打斷了孫長興對王光夏的痛斥。他說:“那你們今天打的是我啊!”孫長興義正辭嚴地答到:“王光夏這么多年來,殺了我這么多的人,你怎么跟王光夏到這里來了?你怎么和王光夏一起來侵占我們根據地?你的防地在那里?你的防地不是在車橋、曹甸?你和王光夏在一起,說明王光夏反共反人民全是你領導指揮的。”韓德勤理屈辭窮,無言以對。因為孫長興的通訊員小陳,一會一個指導員的喊,向孫長興報告情況。韓德勤聽出來了。他說:“我不跟你講,我知道你是共產黨政工人員,你叫陳毅來。”孫長興說:“陳軍長不在這里。”韓德勤擺出戰區副司令長官、省主席的架子說:“那你派人告訴他,就說我在這個地方,叫陳毅來見我!”孫長興強壓心頭的怒火,繼續動員他跟著走,而他怎么也不愿意走。孫長興猜透他怕在戰場上被擊斃。孫長興告訴他說:“這個地方是戰場,你在這里不安全,要趕快離開這地方。”他無可奈何地樣子對孫長興說:“那我有什么辦法離開這個戰場!”這時,戰斗在激烈的進行著,四周的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震耳欲聾,他目睹王光夏被當場擊之情景,又見孫長興滿頭滿臉是血,他更加害怕了。所以,他怎么也不愿走。通訊員可沉不住氣了,就上前拖他。拖他他也不走,賴在原地一步不動。最后他說:“你叫我走可以,你得把我的警衛員叫來,跟我一起走。”孫長興問:“你的警衛員在哪里?叫什么名子?”他說:“在左邊那個屋里,名子叫XXX。”孫長興就派身邊戰斗組的兩個戰土喊韓的警衛員,就說韓主席找他。警衛員來了,韓德勤跟著孫長興走出門外,到一個低小的屋子跟前他又不走了。這時政治處的保衛股長張鐵同志來到了,孫長興要通訊員小陳和一個戰斗小組監視著他們,孫指導員低聲地把擊斃王光夏和捉到韓德勤的情況向張鐵股長作了報告,張鐵交待孫長興如何對付韓的辦法,這時聽到韓德勤以責備的口吻說:“你們共產黨不講信義。”孫長興轉過身來向前走了幾步,非常憤慨地反駁他的話說:“我們共產黨、新四軍最講信義,最不講信義的是你們國民黨頑固派反動頭子蔣介石、是你韓德勤。”孫長興問他說:“你們的防地被日本鬼子占了,我軍讓你們部隊退入我們根據地,你們部隊沒有飯吃,你們的票子,在我們根據地不能使用,老百姓不要,我們在糧草經費等方面接濟你們,而你卻堅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動立場,恩將仇報,你在蔣介石的指使下,配合王仲廉東進,妄圖東西夾擊,陰謀消滅我新四軍第四師。這些活生生的事實擺在這里,你講信義嗎?”他無言以答。最后他還是那句老話,他不跟新四軍這個政工人員再講下去。</p><p class="ql-block">一會韓德勤又要孫指導員把他的參謀處長找來(當時孫長興想,可能找他的參謀處長替他出個主意,這樣他走也方便些),正在這時韓的警衛員向韓德勤低聲說了什么話,韓向警衛員也好象說了什么話。只見韓的警衛員手里拿著一個東西,往房檐上塞(房子不高,伸手可以摸到房檐)。戰場上是非常敏感的,孫長興右手端著駁殼槍,對準韓的警衛員,大聲喊:“不許動!”孫長興左手伸到房檐一摸,原來是一支駁殼槍。孫長興命令到:“你身上還有什么?拿出來!”孫長興的通訊員即去搜查,將韓的警衛員衣襟一掀,貼他身上背的是滿滿一袋駁殼槍子彈。</p><p class="ql-block">這時,通訊員急了,大聲說韓德勤:“什么主席!我們指導員跟你講了多少次,叫你跟他走,你不走!”這時他把手中端著上了刺刀的捷克式步騎槍,對著韓德勤,大聲喝道:“走不走?”對一個已經發了脾氣的通訊員,韓德勤毫無辦法。韓德勤不得已說:“你們叫我走,我就走是了。”孫長興對韓說:“你自己走吧,我可以給你一套便衣穿。”但韓德勤不敢自己走,還是怕我們打死他。直拖到早晨四點多鐘,孫長興和保衛股長張鐵同志商量并報領導同意,我們派一個班把韓德勤送到趙溝我旅指揮所。不久旅部又把韓德勤送到王莊我四師指揮所。韓德勤被送到師部以后,給他安排了一個很好的房子住。開始,韓德勤不吃飯。省主席不吃飯,這可怎么辦?我們就送水果給他,他也不吃,我們又將水果削好,放在他床頭的茶幾上,后來恐怕是餓得不行了,就把茶幾上放的水果吃掉了。我們又送些糕點給他,他也吃了,也開始說話了,慢慢地也就吃飯了。對韓的反共罪行,彭雪楓師長給予了嚴厲的譴責,同時又對其曉以民族大義,進行耐心的說服斗爭,勸其悔改。韓德勤開始百般抵賴,反口咬人,要我負政治責任,后在大量罪行面前,理屈辭窮,被迫認罪。</p><p class="ql-block">3月25日,我新四軍軍長陳毅同志,赴4師師部與韓德勤談話。韓表示不再反共,愿意和我們共同抗日。根據黨中央指示對頑韓實行寬大處理,將共釋放,發還其部分人槍,并劃出睢寧、宿遷之間之凌城、埠子集、邱集一帶為其駐地,并派部隊將其禮送出境。這充分體現了我黨我軍團結抗戰的誠意和光明磊落的作風。</p><p class="ql-block">山子頭戰役殲韓總部獨立第6旅、保安第3縱隊,生俘韓德勤以下官兵約兩千人,擊斃保安第3縱隊司令兼淮泗專員王光夏、獨立第6旅旅長李仲寰等約百余人,擊傷頑韓官兵約二百人。這個戰役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意義。</p><p class="ql-block">首先,它最后鏟除了國民黨反動派留置在我華中根據地內的反共堡壘。第二,它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看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真面目,從而使其更加不得人心,在政治上更加孤立。第三,它顯示出了人民革命力量是不可戰勝的。</p><p class="ql-block">韓德勤雖然戰敗,但當俘虜后又成功“歸隊”,蔣介石只好讓他繼續擔任江蘇省主席。</p><p class="ql-block">從此,韓德勤再也不敢與新四軍作對了。</p><p class="ql-block"> 1943年6月-1945年5月,孫長興同志任新四軍9旅政治部保衛科干事、特派員(1943年7月參加四師政治部保衛科干部學習班2個月)</p> <p>四、 一名出色的軍隊政治建設工作者</p><p>解放戰爭時期,9旅先后改編為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9旅、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1軍63師。建國后,發展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和武警63師。</p><p>1945年10月,由新四軍第2師第4、第5旅和第9旅,在山東組成新四軍第2縱隊,羅炳輝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韋國清任副司令員,趙啟民任副 政治委員,詹化雨任參謀長,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轄第4、第5、第9旅,共2.4萬余人。縱隊成立后,歸津浦前線指揮部領導,開赴津浦前線作戰。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6月,縱隊第5旅調歸淮南軍區建制。</p><p>1945年11月,以新四軍第4師第11、第12旅為基礎,在淮北組成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張震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姚運良任參謀長,王學武任政治部主任。轄6個團,共1萬余人。縱隊成立后,參加津浦路和隴海路東段破擊作戰,徹底破壞了大許家到白塔埠的鐵路,給拒絕投降的日偽軍以嚴重打擊,從而使我山東、華中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p><p>1946年7月,在朝陽集戰役中,第2縱隊主攻,第9縱隊阻援,全殲國民黨軍第92旅。8月,第2、第9縱隊參加泗縣戰役,給國民黨軍第172師以重創。10月至11月,參加淮陰、漣水保衛戰,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國民黨軍第69師。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在蘇北方向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第7軍及第11、第74、第28師北進的任務。</p><p>1947年2月,第2、第9縱隊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韋國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震任副司令員,康志強任副政治委員,詹化雨任參謀長,鄧逸凡任政治部主任。第2縱隊第4旅編為第4師,朱紹清任師長,高志榮任政治委員。第9縱隊除一部改編為淮北支隊外,其余編為第5師,姚運良任師長,秦賢安任政治委員。第2縱隊第9旅編為第6師,滕海清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全軍共2.9萬余人。</p><p>在解放戰爭期間,孫長興同志主要擔任軍隊保衛工作。</p><p>1945年6月-1947年7月,孫長興同志任2縱隊9旅27團保衛股長。1947年7月-1947年12月,任2縱隊6師18團一營教導員。</p><p>1948年2月,第2縱隊奉命南下華中,與第11、第12縱隊組成蘇北兵團,開辟威脅敵寧滬心臟的蘇北戰場。3月,攻克益林,全殲國民黨軍第113旅。還參加了一次在我軍戰史上很有名的圍殲戰,那就是宿北戰役。這一仗全殲國民黨整編第69師3個半旅,這一仗,2縱首先突入69師師部人和圩,敵師長戴之奇自殺。6月,策應豫東戰役,解放新安鎮、海州、沭陽、灌云等地,對改變蘇北戰局起了重要作用。2縱又參加了萊蕪戰役,緊接著又是孟良崮戰役,2縱在殲滅國民黨74師的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1月,參加淮海戰役,在圍殲黃百韜兵團、固鎮阻擊戰和總攻杜聿明集團的作戰中,共殲滅國民黨軍3.6萬余人。</p><p>1948年1月-1948年12月,孫長興同志擔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保衛科長。</p><p>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屬第3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滕海清任軍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吳詠湘任參謀長,鄧逸凡任政治部主任。原第4師改稱第61師,胡煒任師長,王靜敏任政治委員。第5師改稱第62師,周純麟任師長,周世忠任政治委員。第6師改稱第63師,吳華奪任師長,謝錫玉任政治委員。全軍共3.6萬余人。4月,參加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于20日夜發起渡江作戰。中突擊集 團第一梯隊第24、第25、第27、第 21軍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冒著國民黨軍軍艦和江防炮火的攔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鯽魚洲等江心洲。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余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后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5月3日,21軍率先解放杭州,然后進軍溫州、寧波、象山等地。8月,赴臨海剿匪。其間,第63師奉命入閩作戰,9月歸建。10月,發起溫州灣戰役,攻占洞頭、大崇山等島嶼。1950年3月至5月,參加舟山戰役,爾后負擔浙東、浙南和閩北地區的海防任務。</p><p>1949年1月-1949年7月,孫長興同志擔任21軍63師政治部保衛科長。</p><p>在從事軍隊政治保衛工作期間,他勤于學習,善于運籌,思維縝密,膽大心細,創造性地改進和完善制度建設,提高保衛工作水平,有力地保障和加強了軍隊的戰斗力,獲得了上級首長和戰士們的一致好評。</p><p>新中國成立后,孫長興同志一直從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工作。</p><p>1949年8月-1950年12月,他任21軍63師188團政治處主任。</p><p>1951年1月-1952年9月,任21軍63師187團、188團政委。</p><p>1952年3月,第21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參加了金城戰役。朝鮮停戰后,支援朝鮮人民重建家園,1958年8月最后一批回國,駐防山西,1967年2月移防陜西。21軍63師189團1985年整編為蘭州軍區守備師第3團,1992年撤銷。1985年,63師整編為陸軍第21集團軍步兵第63師,執行北方乙種步兵師編制。1996年10月1日,63師被改編為中國十個武警機動師之一。</p><p>1952年10月-1954年2月,孫長興同志任63師政治部副主任。</p><p>1954年7月-1954年2月,在志愿軍馬列主義基礎理論班學習。</p><p>1954年12月-1956年5月,任63師政治部主任。</p><p>1956年7月-1960年2月,解放軍政治學原理學習哲學理論。</p><p>1960年3月-1964年3月,任21軍63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p>1964年4月-1968年4月,任21軍61師政委,1967年3月部隊奉調入陜,1968年進駐西安執行三支兩軍任務,同年5月,經各方協商,蘭州軍區批準,孫長興同志出任西安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在西安市工作期間,他思想覺悟高,理論水平強,忠于馬列信仰,認真執行黨的指示,深入基層,加強調研,善于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加強團結,促進生產,穩定了社會局勢。西安市人民生活和各行各業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勢頭。</p><p>1968年5月-1969年10月,他任21軍政治部主任(在西安市工作)。</p><p>1969年11月-1979年1月,任21軍副政委(1971年5月2日西安市委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西安市委第一書記;1975年12月奉命離開西安回部隊工作)。</p><p>1979年2月-1981年1月,任蘭州軍區后勤部副政委。</p><p>1981年2月-1985年1月,任蘭州軍區后勤部政委。</p><p>在軍隊后勤部門工作期間,他深入基層,深入部隊,關心干部的生活,體貼戰士的冷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認真細致地做好軍隊后勤保障工作。他的足跡,踏遍了西北的山山水水、邊陲哨所。他重視思想工作,注重作風建設,兩袖清風,嚴于律己,為我軍后勤工作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才智。</p><p>1985年1月起,孫老離職休養。1993年孫老不幸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p><p>在戰爭年代,他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和考驗。和平建設時期,他身居將軍高位,但是不忘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p><p>北陳集的家鄉人民還記得,當年老革命孫長興和封必琉(原安徽省淮南市市長)這兩位老戰友回家探親時,都是一身樸素的便裝,從新浦火車站下車,憑著當年戰爭年代練就的一副鐵腳板,挑著行李步行近一百里路回家,不接受吃請,沒有車接迎送,沒有三五隨從。他們的高風亮節,永遠銘記在家鄉人民的心中!</p><p>滾滾東去的潮河(灌河)水,見證了當年抗日的烽煙,也見證了如今新時代的繁榮。北陳集街道,寬闊整潔,兩邊商店鱗次櫛比,街道上車流不息,人流如潮。街道南邊,潮河上一座利民大橋正拔地而起,飛架南北。街道北邊,崇福街四通八達,水泥路連通村村戶戶。道路兩旁,田野里莊稼長勢喜人,一派富足安康的景象。如今這幸福生活,離不開當年無數革命先烈和英雄們的浴血奮戰,我們要永遠繼承他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精神財富,激勵后來者在新時代建設祖國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奮勇向前!</p> <p>參考書目與資料</p><p>1、《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 趙連軍 主編</p><p>2、《軍旅生涯——曹石亭回憶錄》</p><p>3、《海屬抗戰風云錄》</p><p>4、《從隴海南進支隊到一八八團》 王鴻臚</p><p>5、孫長興將軍回憶文章《活捉韓德勤 擊斃王光夏——回憶山子頭奔襲戰》</p><p>6、《灌南革命史料》</p><p>7、部分網絡資料</p><p>8、孫長興將軍親屬提供了將軍簡歷、照片及部分史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张北县|
沙田区|
宜黄县|
余姚市|
靖西县|
福州市|
贵州省|
长葛市|
霍州市|
陇川县|
普洱|
丽水市|
蒲江县|
黄大仙区|
洛宁县|
宣汉县|
略阳县|
宁蒗|
葫芦岛市|
宁津县|
郯城县|
花垣县|
岱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泗水县|
卢氏县|
石狮市|
东宁县|
邹城市|
江陵县|
兰考县|
德清县|
肃宁县|
同心县|
绵竹市|
信宜市|
宣城市|
镶黄旗|
民丰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