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p><p><br></p> <p><br></p><p> 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p><p><br></p> <p><br></p><p> 鎮遠古鎮布局精巧,四面環山,中間一道彎曲的大河,將城市一分為二,一側屯兵,一側安居。</p><p><br></p> <p><br></p><p> 鎮遠古鎮,建筑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跡,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古樸典雅的古城風貌,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建筑、藝術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寫生。有人說“鎮遠是一幅畫”,是一幅“樸素中見珍奇,淡雅中顯神韻”的絕美畫卷。</p><p><br></p> <p><br></p><p> 高高馬頭墻的建筑樓群,層層疊疊,與背后的玉屏山一起,倒印在清澈碧綠的舞陽河水中,景色美得真是讓人沉醉。</p><p><br></p> <p><br></p><p> 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墻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p> <p><br></p><p> 比如:青龍洞、祝圣橋、魁星樓等等。</p><p><br></p> <p><br></p><p> 青龍洞始建于明代,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依洞傍崖,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檐,畫棟雕梁,青瓦紅墻,錯落有致,曲徑回廊,庭院幽靜。既有園林韻味,又具寺院風格。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別采用了“下吊”、“借用”、“附巖”、“嵌入”、“筑臺”等多種工藝。</p><p> </p> <p><br></p><p> 青龍洞還把儒、釋(佛)、道三教融匯在一起,既有道教道觀、廟堂、佛教的佛殿經樓,也有儒家的書院、考祠。各教建筑之間也十分合諧協調。</p><p><br></p> <p><br></p><p> 張三豐認為,儒、釋、道三教,創始人雖然不同,然學說都稱之為道,目的都是為了克己利人,是相同的。北宋道士張紫陽和清代道士王重陽都說儒、釋、道“教雖分三,道乃歸一”。看到青龍洞老君(即,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李聃)殿和圣人(即儒教創始人孔子)殿以及佛教的觀音殿、玉皇閣等修在一起也就不覺得驚奇了。</p> <p><br></p><p> 整個建筑群重重疊疊參差不齊,縱橫有致,遠觀青龍洞,如臨海市蜃樓,蓬萊仙島。為江南漢地建筑與西南少數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結合的絕妙典范。有“西南懸空寺”之稱,是貴州省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p><p><br></p> <p><br></p><p> 鎮遠歷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己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p><p><br></p> <p> 祝圣橋一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為七孔青石拱橋,清代在上建魁星閣。抗戰時期成為西南大通道上骨干橋梁,從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和駝峰航線進入的美國援華戰略物資經此源源不斷運往前線。</p><p><br></p> <p>祝圣橋是鎮遠古城的標志性建筑,當地人稱之為老大橋。</p> <p> 魁星樓亦名狀元樓,建在祝圣橋上的三層八角攢尖頂樓閣建筑,數百年來承載著古今莘莘學子的無限希望。樓有聯云“人上翠微梯,蓬島春聆天尺五。客來書畫舫,桃花流水月初三”。</p><p><br></p> <p> </p><p> 翡翠般的舞陽河以“S“形穿城而過,形成了“群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的獨特太極古城風貌。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亭臺樓院姿態萬千,秋水晨霧詩意盎然。無不向人展示“山雄水美”的千年古鎮神韻和風彩。</p><p><br></p> <p> </p><p> 正在古鎮美拍,遇一熱心的當地美女,約我一起去梨花山玩耍。突聞有花可看,激動萬分,等不及還有兩節課的她,自己先去了!真的美呀,嗨翻了!</p><p><br></p> <p>看著滿山的梨花,情不自禁的順口唱了幾句京劇《梨花頌》:梨花開 春帶雨,梨花落 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 情也癡………</p><p><br></p> <p><br></p><p>美了美了,醉了醉了</p><p><br></p><p><br></p> <p><br></p><p>繼續趕路,午后冒雨來到銅仁市的江口,放下皮箱,乘雨前往云舍村觀光一下!</p><p><br></p> <p><br></p><p>云舍村,村名源于土家語,意為“猴子喝水的地方”,位于梵凈山太平河景區內,被譽為“中國土家第一村”。</p><p><br></p><p><br></p> <p><br></p><p>傳說,云舍以前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在云舍老祖宗遷徙到這里后,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勞、勇敢的精神而感動,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了土家百姓,土家人為了紀念仙人的功績,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p><p><br></p> <p><br></p><p>神龍潭位于云舍村正中心,直徑40米,深20米,出水量達到每秒4噸,流經500米,注入太平河。</p><p>神龍潭有一項特色功能——能夠憑借水位漲落來預報天氣。漲水必雨,落水則晴。</p><p><br></p> <p><br></p><p>轟鳴泉</p><p>在神龍潭約左側30米處有一泉,泉水是靠聲音控制的。人想用水,大叫一聲“水來”,水即出;用完后,水即回。</p><p><br></p> <p><br></p><p>土家桶子屋</p><p>云舍村土家族桶子屋是地方傳統特色,為四合院形式,其結構由正屋、偏屋、木樓和朝門組成,四面封墻,又叫封火桶子。云舍桶子屋建筑整體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廂房,下方為樓子。</p><p><br></p> <p><br></p><p>云舍土法造紙工藝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法造紙取材于當地的毛竹,通過石灰浸泡、搗漿、細化等多道工序,制成當地俗稱的“香紙”,也就是老百姓用來祭祀祖先燒祭的香紙。</p><p><br></p> <p><br></p><p> 梵凈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名于“梵天凈土”,是一座避暑和佛教名山。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中國五大佛教名山。</p><p><br></p> <p><br></p><p> 晨起的梵凈山,云霧迷蒙,玉帶繚繞,四周山色若隱若現,仿佛置入仙界中,叫人恍惚!</p><p><br></p> <p><br></p><p> 梵凈山有植物2000余種,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有華山之氣勢,泰山之宏偉,兔耳嶺之奇石。</p><p><br></p> <p><br></p><p> 梵凈山老金頂,海拔2336米,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據說早晨常有紅云瑞氣圍繞四周,因此稱為紅云金頂。</p><p><br></p> <p><br></p><p> 千百年來,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素有“集峨眉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威于一山”的贊譽。</p><p><br></p> <p><br></p><p>《過梵凈山》</p><p>著名詩人一一王心鑒</p><p>近山褪俗念,唯有竹聲喧。</p><p>棲心皈凈土,推云步梵天。</p><p>禪霧入幽谷,佛光上蒼巖。</p><p>海內循道者,多來續仙緣。</p><p><br></p> <p><br></p><p> 萬米睡佛:仰臥在梵凈山頂,長達10000米。大佛姿態惟妙惟肖,頭枕青山,仰臥云海,聽說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佛中佛像,煞是壯觀。千萬年來,睡佛微閉慈目,坦然而淡定,用一種至高的境界笑看紅塵。各地百姓把梵凈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p><p><br></p> <p><br></p><p> 老鷹巖:梵凈山頂一塊似鷹嘴的巖石,這是一方聳立在山巔的巨石,其形狀像一只神情嚴視,展翅欲飛的天鷹,屹立于山巔。</p><p><br></p> <p><br></p><p> 賜敕碑,明萬歷四十六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凈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跡、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凈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岳、靈異足播千秋”。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梵凈山老金頂下,其碑序文,駢麗優美,為梵凈山的千古絕唱。</p><p><br></p> <p><br></p><p> 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于梵凈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像一幅手持玉凈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p><p><br></p> <p><br></p><p> 梵凈山新金頂:狀若飛天游龍,又似佛手二指禪,更像人類的生命圖騰。根據其形而又稱“天下第一峰”。</p><p><br></p> <p><br></p><p> 蘑菇石:名字來源于形象,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約十米,有10億年以上歷史。蘑菇石是許多畫家、攝影家都的作品題材。</p> <p><br></p><p> 一切皆為因緣。尤其看佛教名山,那得是有極大佛緣之人,才能一睹真顏!我坐索道上去了,爬石階也到了半山腰,霧鎖山頭,什么也看不見!突降大雨,一直沒停,也沒能登頂。但沒啥遺憾,因為我來過了,什么都是最好的安排!</p><p><br></p><p>為豐富美篇內容,下載幾張絕美景色圖片,與志同者共賞!</p> <p><br></p><p> 下了梵凈山,無雨天晴晴的,去了寨沙侗寨!</p><p><br></p> <p><br></p><p> 寨沙依山傍水,人杰地靈。門前碧水如畫,屋后青山似黛。河畔古樹參天,寨子青山環抱。修竹掩映吊腳樓,溪流環繞踩歌堂。真乃人間仙境好去處,世外桃源何生疑!</p><p><br></p> <p><br></p><p> 寨沙還有一個更美的名字,叫月上寨沙。顧名思義,這里的夜景,相當迷人。</p><p><br></p> <p><br></p><p> 風雨橋橫跨在從梵凈山彎流而下的太平河上。橋頭綠樹依依,橋下清流潺潺。聲音在這里靜止,兩耳只聞水聲、鳥語。</p><p><br></p> <p><br></p><p> 造型獨特的景觀路燈,wifi開通的提示,為這個古老的山村注入了現代化元素。虛虛實實,傳統與現代,生態與休閑,繪就了一幅風情萬種的奇妙圖畫。</p><p><br></p> <p><br></p><p> 每戶門前都立有寫著格言警句的木質標牌,圍著柵欄,柵欄旁或栽果樹,或養花草,或種瓜果。且有一戶一景,移步換景之閑趣。身臨其境,給人一種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游之感。</p><p><br></p> <p><br></p><p> 踏著青石板路,山水田園人家成畫,人也成了畫。讓人無塵無俗,真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p><p><br></p> <p><br></p><p> 寨沙的中心是一個廣場,矗立著一座侗寨的標志性建筑——鐘鼓樓。鐘鼓樓旁有幾百年屹立不倒的名貴楠木,蒼老而虬勁。風景別樣。</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广安市|
日照市|
莆田市|
乐山市|
吕梁市|
桃园市|
盈江县|
韶山市|
隆德县|
镇江市|
潮州市|
东城区|
绥中县|
鹿邑县|
申扎县|
隆尧县|
沭阳县|
黄梅县|
兴仁县|
财经|
铁岭市|
光泽县|
博爱县|
来宾市|
华亭县|
馆陶县|
五寨县|
平潭县|
阿拉善左旗|
外汇|
云和县|
太湖县|
泰兴市|
蛟河市|
巴里|
都昌县|
杭州市|
耿马|
略阳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