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風采——記蔡小蓀教授</p><p> 祖國醫學肇自岐黃,千年已降,源遠流長,歷代醫家上下求索,承前啟后,中醫學術日益昌盛。上海開埠以來,得風氣之先,漸成文化重地,名醫云集,流派紛呈。 各流派師授家承,獨樹一幟,名噪一時,上海江灣蔡氏婦科即是其中之一。</p><p> 上海江灣蔡氏婦科肇始于乾隆年間,前后相傳二百余年,目前已傳至第八代,第九代正在冉冉升起。</p><p> 始祖蔡杏農由儒而醫,筑基建業。二世蔡半耕繼承父業,初以婦科長。三世蔡枕泉遍訪名醫,醫術日精。四世蔡兆芝,文才醫理,造詣精深。五世蔡小香憂國憂民,興學圖強。六世蔡香蓀愛國志士,醫界名儒。</p><p> 五世蔡小香,繼承蔡氏婦科祖業,時值東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特殊歷史時期,憂患于中醫學之興衰存亡,投袂而起,創辦醫學會、興辦《醫學報》,團結醫界同仁,舍祠興學,創辦中國醫院,為吾國中醫之振興殫精竭慮。六世蔡香蓀早年參加孫中山先生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抗清活動,常與革命志士秘密聚會于蔡家花園。曾參與密謀廣州起義,因臨期患嚴重足疾未能成行,得免于黃花崗之難。</p><p> 七世蔡小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婦科臨床家、上海市第一人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班第一、二、三、四批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蔡氏婦科第八代傳人眾多,遍布上海市各大醫療機構,均為業務骨干。</p><p> 海上中醫無疑是上海近代史上的一枝奇葩。其對海內外的影響深遠。蔡氏婦科是海派中醫三大婦科流派之一。現今流派研究日益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與重視,其原因之一即是每個流派的歷史唯一性。任何流派的形成都是時間一分一秒的沉淀,來不得半點偷工減料,一旦失傳則難以恢復,因此彌足珍貴。</p><p> 七世蔡小蓀生于1923年,字一仁。2018年6月逝世,享年95歲。</p><p> 蔡小蓀教授精研岐黃,流芳杏林七十余載。他秉性敦厚,溫文爾雅,秉承祖訓,仁心仁術,父傳師授,家學淵源,師古不泥,博采眾長。少小名師教授詩書詞賦,稍長名師引領學習中醫學,父香蓀公親授婦科臨床,再輔以中國醫學院的系統學習,使得蔡小蓀17歲隨父襄診的同時亦開始獨立門診。至今七十余年杏林躬耕,雖歷滄桑,堅毅進取,不論何時何地,服務患者的父母心不變;不論順境逆境,對醫術的精益求精不改;不論貧富貴賤,仁德之質有增無減。</p><p> 他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桃李滿天、德藝雙馨、臨證精專輕靈,講究氣血和調,動靜合度,陰陽和合,臨證效如桴鼓,人稱“送子觀音”,再創蔡氏婦科傳承創新的新華章。蔡小蓀教授醫名遠播,被譽為“送子觀音”,可見其醫術之博大精深。左煥琛如是說。正如科學家有萬萬千,然心系祖國的錢學森更為人所敬仰一樣,具有愛國奉獻精神的蔡氏婦科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塊瑰寶。</p><p> 蔡小蓀教授以蔡氏婦科仁德之質,教育并培養了新一代傳人,造福眾坤的同時也使蔡氏婦科日益壯大,使蔡氏精神發揚光大。他是一位認真謙和,為眾多婦女姐妹消解病痛,為多少家庭解決求嗣難題的睿智長者。</p> <p> 蔡小香與當時名士李叔同(弘一大師)等五人義結金蘭,人稱“天涯五友”。照片約攝自1899年。 </p><p> 江灣蔡氏婦科獨特的精神內涵,是通過蔡氏婦科歷代傳人豐富的歷史事件所呈現的。尤其是五世蔡小香及六世蔡香蓀,生活在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如薄西山,終于走向滅亡,民國初建,歐風東漸,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史階段。蔡氏身處上海地區,較多接觸新文化新知識,成為中國知識分子中較早覺悟一族。不僅是蔡氏婦科興盛的推進者,更是蔡氏婦科儒醫特質,仁德至重精神的厚積薄發。嘆!歷經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的歲月,眾多史料及實物都未能得以保存。幸!蔡氏婦科七世嫡系傳人蔡小蓀教授身體健康、才思敏捷。因此你我有幸聆聽慈祥老人講述那些久遠的往事,感受歲月的滄桑,觸摸 儒醫大家的脈搏。</p><p> 蔡小蓀教授經歷了民國、抗戰、新中國初期、“文化大革命”、和諧社會等各個歷史時期,然而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以中醫婦科學發展為己任的心不變,為中醫婦科學發展不遺余力。在毫無保留傳授醫術的同時,蔡小蓀教授所展示的海派中醫蔡氏婦科仁德之質也深深熏陶著學子們。蔡小蓀教授是中醫婦科學、海派中醫蔡氏婦科堅定而卓越的傳承人。</p><p> 七世蔡小蓀自幼就得到家庭的精心培養,五歲便為之延聘家教,以后熟讀詩書和醫學經典。16歲進入新中國醫學院系統學習中醫藥及西醫有關生理解剖知識,畢業后即跟隨父親蔡香蓀襄診。1943年蔡香蓀積勞成疾溘然長逝,年甫弱冠的蔡小蓀挑起了獨立應診、執掌門戶的重擔。至今蔡小蓀獨立行醫已70多年。</p><p> 從蔡小蓀先生獨立行醫的70年來看,前10年處在抗日戰爭后期以及抗戰勝利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時勢不穩,艱苦的抗戰歲月中,中醫學的改革創新、興學辦刊都十分艱難,中醫學的發展處在相當緩慢甚至停滯的階段。抗戰勝利后借口規范辦學,上海教育部門在1946—1948年間又對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三所中醫院校,即上海中醫學院、上海中國醫學院和新中國醫學院進行取締,勒令停辦,這給中醫界以沉重打擊。許多名醫之后看不到中醫的前途,紛紛改弦更張,改學西醫或理工等其他學科,上海中醫的發展跌入谷底,解放初又遭遇了一波反中醫的浪潮,直到1956年黨的中醫政策使廣大中醫界如枯木逢春。全國成立了四所公立的中醫高等學府,辦起了西醫學習中醫的高級研究班,上海還建立了中醫特色門診部、中醫文獻研究館、民間的中醫師和祖傳名醫也多組織起來,或到臨床醫院或到教學科研崗位,中醫、中西結合事業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許多名家之后陸續回歸到祖業來。</p><p> 50年代初,國家政府號召大家走公益道路,建議組織聯合診所。蔡小蓀積極聽黨的話,走公益路,與滬上一些名醫組織成立并出資創辦上海市新成區江陰路聯合診所,以后改名為牯嶺地段醫院,即現在上海廣場地段醫院的前身。1957年加入農工民主黨。60年代中期,“文革”開始,他一度受到社會沖擊,受盡侮辱,關進“牛棚”,歷經多次抄家,祖傳名人字畫、文物,盡付回祿,蕩然無存;生活無以為繼,蔡老回憶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用“驚恐、絕望”來表達。但歲寒而不凋,經歷了嚴冬的老中醫,更感到春天的溫暖。有關部門十分重視他的祖傳醫術和經驗,安排他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還兼任了第二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瑞金醫院和中國福利會國際婦幼保健院的中醫婦科顧問。</p><p> 那時他和他的中醫事業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只是孩子還小,還談不上家族傳承問題。然而到了該談傳承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來了,青年學生的上山下鄉運動、“一片紅”打碎了這種可能。“文革”后,孩子們為了拾回失去的10年光陰,努力苦讀,升學、出國走了捷徑。但他卻經常到大學、醫院講學、作報告,并先后帶教了100多位主治及以上中西醫師,使他們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90年代后,他成為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的指導老師。蔡氏婦科后繼有人,這是他最大的快慰。1991年任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中醫學科組成員。2007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頒發的“全國中醫婦科名專家”。2009年受聘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婦科專業委員會顧問。</p><p> 1979年,蔡小蓀夫婦去美國小兒子處探親,一個中藥店的老板,聞名游說他滯留美國行醫,并且說保他發財,被蔡一口回絕,兩個月就回國了。</p><p> 1991年10月臺灣華視電臺通過北京中國新聞社來上海蔡家及醫院采訪并錄像,以“送子觀音”為名,在臺灣華視臺“海棠風情”節目中播出。以后又在美國洛杉磯及芝加哥等地電臺“大陸神奇”節目中重播,因此蔡小蓀的醫名又傳遍國外及東南亞。</p><p> 他一生治不孕癥,治愈后的病人有生養的有多少?有沒有幾百個?他說:“何止幾百個,可能有過千。”說著他拉開抽屜,里面滿滿一抽屜的小孩照片。他還說病人要感謝他送禮品,他說禮品我是不收的,送我一張照片留個紀念就行。</p><p> 2010年全國名老中醫專家蔡小蓀傳承工作室成立,2012年海派中醫蔡氏婦科流派傳承研究基地立項、全國中醫流派海派蔡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成立。名醫工作室的創建,使中青年醫師通過繼承總結老師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更快地成才,發展提高自己,也使中醫學術精專,臨床經驗豐富的名老中醫后繼有人。蔡小蓀先生的名醫工作室團隊是一個十分得力、卓有成效的團隊,他們先后整理出版了《蔡氏女科經驗選集》、《中醫臨床家——蔡小蓀》、《蔡氏婦科臨證精粹》、《蔡小蓀論治不孕癥》等專著,在上海及全國14個省市開展了交流,講課傳授蔡氏婦科的學術觀點和臨床經驗。</p><p> 2013年在上海青松城、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等有關單位和部門為蔡小蓀舉辦了行醫70周年的紀念活動。學術上造詣之精、臨床經驗和療效的突出是其主要成就,但若從時代的印記和歷史機遇來看,蔡氏婦科的發展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和總結之處。</p><p> 縱觀傳承200多年的上海蔡氏婦科,可以看到始終貫穿著兩條主線,一條是以儒治家,以醫為業,蔡氏以儒通醫,從傳統的通科醫生逐漸重點專攻婦科,從父子相傳到現今的海派中醫,傳播醫道。另一條主線是以儒家入世的精神,積極參與社會變革、醫學進步事業,在洶涌的時代大潮中屬于先知先覺的一族。他們興學辦報、倡導中西匯通,甚至投身辛亥革命,在日本侵華的殘酷現實中,他們沒有被嚇倒,而是奮不顧身搶救傷員-----在新時代又盡其所能弘揚中醫,毫無保留地傳承蔡氏婦科精髓。總之,上海蔡氏婦科當今展現的勃勃生機,同樣體現了他以醫為業、以儒治家,積極融入社會發展變革的大潮中的入世精神。</p> <p>由電影明星顧梅君、顧蘭君所贈之蔡香蓀夫婦瓷板畫像,涂明卿繪,狄平子題字。</p> <p>蔡香蓀(前排中)與亨利洋服公司擁有者王漢禮(后排中)、喉科名醫朱子云(左一)合影。《寶山縣再續志》中記載,蔡香蓀、王漢禮等人發起成立江灣殘廢教養院。</p> <p>蔡小蓀珍藏六十余年的“急公好義”金線繡匾,捐贈給淞滬抗戰紀念館永久保存展出。</p> <p>上圖,襁褓之中的蔡小蓀與母親。下圖,幼兒時期的蔡小蓀。</p> <p>幼年蔡小蓀與父母。</p> <p>上圖,六歲時的蔡小蓀。下圖,十歲時的蔡小蓀。</p> <p>蔡小蓀母親70大壽時,蔡小蓀與母親合影于故居診室。</p> <p>青年蔡小蓀與母親、妹妹合影。</p> <p>蔡小蓀29歲時在上海王開照相館拍的證件照。</p> <p>蔡小蓀1943年于國際飯店結婚,喜結良緣。</p> <p>蔡小蓀、王慧芬結婚照。</p> <p>蔡小蓀、王慧芬夫婦和男女儐相,以及小儐相合影。</p> <p>書畫名家及社會名流贈蔡小蓀之扇面。</p> <p>名畫家吳野洲與喬木贈畫蔡小蓀。</p> <p>友人所贈蔡香蓀部分扇面。下排左圖為經亨頤所畫,下排右圖為袁希濂所書,其余四款均出自張小樓之筆。</p> <p>蔡小蓀書房場景及文房物品。</p> <p>蔡小蓀少年時期的作文與日記。</p> <p>蔡小蓀少年時期的湯頭歌訣與學習筆記。</p> <p>蔡小蓀所藏的宋拓太清樓書譜。</p> <p>蔡小蓀的書畫閑章,最左側豎列為蔡小蓀的篆章作品。</p> <p>蔡小蓀青年時的繪畫及書法小品。</p> <p>蔡小蓀舊時在家中把玩獵槍。</p> <p>蔡小蓀拍攝的攝影作品:《庭院秀色》。</p> <p>蔡小蓀拍攝的風景作品:《崇樓斜暉》。</p> <p>蔡小蓀的部分照相器材,在家中把玩相機。</p> <p>婦科名家——承創并舉,老當益壯。</p> <p>蔡小蓀寫作照(歐陽鶴攝)。</p> <p>蓮開無聲香自飄——國家級中醫學術流派蔡氏婦科。</p> <p>1981年4月29日,接受《科學生活》雜志采訪并成為封面人物,周昭德攝。</p> <p>1995年,蔡小蓀被上海市衛生局評為“上海市名中醫”。</p> <p>蔡小蓀的各類聘書以及證書。</p> <p>蔡小蓀各類證書、聘書及獎狀。</p> <p>蔡小蓀教授80歲時所攝的證件照。</p> <p>1985年12月,華東五省一市首屆中醫婦科學術交流會于杭州召開,蔡小蓀主持會議并發言。</p> <p>1986年全國中醫婦科第三次學術會議全體代表合影,以及1987年10月,中華全國中醫婦科委員會華東片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全體代表合影。</p> <p>蔡小蓀各類聘書以及中醫學會會訊。</p> <p>蔡小蓀各類聘書,這里僅為一部分。</p> <p>蔡小蓀被稱為送子觀音,造福眾坤。</p> <p>不孕不育眾坤生下寶寶后送給蔡小蓀教授的寶貝照片。</p> <p>可愛的小寶寶中不乏名人后代。</p> <p>數學家蘇步青致蔡小蓀的感謝信記題詞。</p> <p>章士釗、左煥琛、顏德馨的題字。</p> <p>盧嘉錫、方榮欣、左煥琛的題字。</p> <p>張明島和施杞的題詞。</p> <p>書法家任政、以及患者贈蔡小蓀的題詞。</p> <p>2007年,蔡小蓀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p> <p>蔡小蓀桃李滿天下。蔡小蓀和第八代主要傳人周翠珍合影。</p> <p>蔡小蓀和第八代主要傳人翁雪松合影。</p> <p>蔡小蓀和第八代主要傳人金毓莉合影。</p> <p>蔡小蓀的聘書來自方方面面,職務無數。</p> <p>2005年,館級工作室申請報告與成立儀式。</p> <p>2010年,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蔡小蓀傳承工作室及示教觀摩室成立。</p> <p>時任上海中醫藥學會會長的嚴世蕓教授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蔡小蓀傳承工作室啟動題詞。</p> <p>2012年,蔡氏婦科流派基地建立。</p> <p>蔡氏婦科傳人與蔡小蓀教授合影留念。</p> <p>眾文人雅士為蔡小蓀創作的小品折頁。</p> <p>上海福壽園蔡小蓀壽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诸暨市|
峨边|
清远市|
鹤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收藏|
朝阳市|
萝北县|
偏关县|
尚义县|
丰原市|
大连市|
从江县|
台南县|
炎陵县|
富阳市|
南昌县|
中宁县|
于都县|
巨鹿县|
淮阳县|
景东|
竹溪县|
古交市|
来安县|
江达县|
铁岭市|
方正县|
汝南县|
黄冈市|
巴青县|
武宣县|
新泰市|
东至县|
偏关县|
丹凤县|
富源县|
芦山县|
白河县|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