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陪兒去長征——選自《孩子帶我上伏羲班》一書下輯媽媽文集

阿蓬英子曾素芳《孩子帶我上伏羲班》

<p>陪兒去長征</p><p>作者:曾素芳</p><p><br></p><p>古時候,儒釋道三家教育,均重視游學。如今,多數學校畏懼安全紅線,因噎廢食把游學冷落了。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重慶市忠縣布澤學校秉持伏羲教育人本素質教育理念,學校家委會四月下旬組織百余師生家長,八天徒步兩百多公里,游學四川廣安鄧小平故里。我請公休假陪兒去游學,開啟人生新長征。</p><p><br></p><p> 一</p><p>出游前,我需做些功課。關于古人游學、華鎣山游擊隊、鄧小平生平事跡、紅軍長征歷史詩詞歌曲等等,古人游學尤重。</p><p><br></p><p>儒家文人學士,仁學之游,比德之游,拜師訪友,增長學問修為,成就士子修齊治平之理想。如,孔老夫子,率弟子周游列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豐富學識,培養品格,開闊眼界。游學中,事事皆學問,處處為吾師,《論語》里諸多對話成于游學途中。</p><p><br></p><p>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寫到自己:“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如是游學,走遍大半個中國,方成《史記》鴻篇巨著。</p><p><br></p><p>唐朝李白、杜甫等詩人,“仰天大笑出門去”,&nbsp;“出游翰墨場”。&nbsp;二十四歲時,杜甫赴洛陽考試,未能及第,又浪游齊、趙,度過一段狂放的時光。他后來回憶說:“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明朝的徐霞客,34年把游歷當成生活方式,才有名傳千古的《徐霞客游記》。</p><p><br></p><p>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與好友蕭子升,也進行過暑假游學,了解社會底層民眾生活境況,同學稱贊他們是“身無半文,心憂天下”。</p><p><br></p><p>道家強調無為,且作逍遙游,感悟宇宙自然博大遼闊。佛家游學堅持至今,行腳修行,戒除貪嗔癡,生出戒定慧,遍訪高僧大德,領悟宇宙人生。</p><p><br></p><p>我們此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徒步游學廣安鄧小平故里,需經重慶墊江中華牡丹源、楠竹山,四川華鎣山景區,經鄰水諸多鄉鎮到廣安小平故里。師生已學習關于牡丹、竹子的詩詞以及用途,了解華鎣山游擊隊資料,鄧小平生平事跡,紅軍長征詩詞歌曲等等。</p><p><br></p> <p> 二</p><p>“教人倫、順人性、終生受益”,是伏羲教育的十字方針;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是伏羲教育的定位。徒步游學,能增強體質、磨礪意志,增長見識、開闊胸襟,動手自理、團隊協作等等,無疑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增進師生、親子、同學感情的重要載體。</p><p><br></p><p>四月十九日,學校舉行游學祭祖儀式。“天地君親師”在上,上香、敬酒、誦讀祭告祖文:“忠縣布澤學校伏羲家人‘弘揚長征精神,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報國之志&nbsp;’大游學即將出發,虔誠敬告古圣先賢、列祖列宗、革命先烈:伏羲教育,光照人類未來;伏羲家人,胸懷祖國,心系天下,親臨革命圣地,重塑革命精神……”楊興蘭校長含淚誦讀,表明游學目的意義,傳承報國之志,讓人升起感恩心、恭敬心。如此恭敬心境,必然遵紀守法、小心謹慎,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自然減少。</p><p><br></p><p>一夜大雨,天氣陰沉,氣溫驟降。二十日早飯后,游學團乘車來到重慶墊江中華牡丹源門口。合影后,按忠、信、義、和分組,簡單負重徒步牡丹源度假村。牡丹花,富貴艷麗,無奈花期已過,沿途只有零星的牡丹。山花卻異常熱鬧:刺槐花、夏枯草、三葉草、白刺花等等,花團錦簇,芳香撲鼻。</p><p><br></p><p>人生總有許多錯過,與其遺憾哀怨,不如欣賞當下。一如眼前,滿眼的山花,沁人心脾的芬芳,蒼翠的森林,隊伍行走其中,很是愜意。</p><p><br></p><p>沿盤山公路上行,見到長輩,鞠躬問候,遇到車輛,禮讓慢行。一小時后,總指揮命令各組休息,學習關于牡丹的知識和詩詞,補充飲水和點心。“《牡丹》&nbsp;唐&nbsp;柳渾&nbsp;&nbsp;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這是義組的讀書聲,大家即興背誦,老師用奶糖做獎勵。</p><p><br></p><p>上午十一點過,天下細雨。后勤保障車,送來雨衣、雨傘。在牡丹源度假村,隊伍被大雨沖散,首尾不能相顧。我突然想寫一段順口溜,鼓舞士氣。《游學墊江遇雨》:&nbsp;空山煙雨牡丹源,翻過竹山是晴天。不經風吹雨打苦,哪來娃娃意志堅。</p><p>雨越下越大,半山叢林里,有條叫“極限步道”的路段。那里山勢陡峭,坡度大概七八十度。極限步道,彎彎曲曲,楠木樹林,筆直挺拔。雨點在傘面,劇烈地敲打,傘下一陣小雨。雨衣下,汗水、雨水,衣服上蒸騰起潮濕的熱氣。林間升起一層薄霧,模糊了前進的視線。</p><p><br></p><p>有的孩子叫苦,有的加油鼓勁兒。彭峰的爸爸和周藝老師,喊起了號子:同學們呀滿呵嘿,加油走呀滿呵嘿。山上的午飯噻快熟了,那里是噴噴香呀滿呵嘿!</p><p><br></p><p>彭爸爸說,同學們,你們覺得走這路,苦不苦呀?有人說,累死了,汗水都流完了!他說,工人叔叔伯伯們,修路時更辛苦呢!</p><p><br></p><p>受彭爸爸啟發,我隨即編寫順口溜《登山有感》:楠木林中極限道,坡高彎多路險要。你說登山流汗苦,工人修路更辛勞。</p><p>夜宿楠竹山頂,在一爛尾樓內,搭帳篷宿營。晚上分享心得,師生家長,無不感嘆:極端自然環境,人的潛能是可以挖掘的,局限是可以突破的,走過極限步道,我們居然還活著;不管是徒步還是人生,都要有正確的目標和不懈的堅持,才能走向成功。</p><p><br></p> <p>楠竹山露營臺上,老師、家長與宋氏雙胞胎兄弟在一起。</p> <p>&nbsp;&nbsp;&nbsp;&nbsp; 三</p><p>四月二十一日,告別重慶墊江楠竹山森林公園,途經四川鄰水縣石滓鄉、柳塘鄉,到復盛鄉光明社區馮氏老鄉家宿營。</p><p><br></p><p>晨霧還未散去,森林公園,朦朧靜謐。偶爾幾聲鳥鳴聲,在楠竹林里穿梭。隊伍保持止語前行,靜靜感受大自然的奧妙。茂林修竹,春風徐徐,紅籽刺花、白刺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競相開放,清香飄飄渺渺,時濃時淡。</p><p><br></p><p>昨天下午,采訪楠竹山吧。感嘆于他們對森林的保護,寫成《楠竹山吧》:楠木楠竹森林吧,修路建房也護它。老板員工真和氣,驢友賓客人人夸。伏羲娃娃來游學,自由天地任玩耍。借用賓館作營地,露營臺上樂開花。</p><p><br></p><p>翻過一座小山坡,就開始下山。輔導員老師提議,一邊行走,一邊讀書、唱歌。公開征集播音員,領大家一起學習。檬月同學開始朗誦《沁園春·雪》,大家也跟著聲情并茂地朗誦。站在高高的山崗上,面對白茫茫的晨霧、白花花的山花兒,仿佛身處北國遼闊的原野。</p><p><br></p><p>伏羲教育游學的長征,路遠情長。欣穎同學給大家領讀了楊成武寫的關于長征的詩歌《無題》:&nbsp;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反復教幾遍,大家就能背誦了。尚擎同學,吟誦了《誡子書》,雨婷帶著大家背誦毛主席寫的《七律&nbsp;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沒想到,博瀚、思瀚、欣怡、穎雯、鳳梅等,很快背誦下來。&nbsp;&nbsp;</p><p><br></p><p>隊伍跨入四川境內,我們賽完背誦,又開始賽歌。音響里放了三遍《游擊隊之歌》《父親》等等。大家爭相開始唱歌比賽。</p><p>杜家灣下溝大灣,公路邊,不斷有農民插秧的身影。隊伍停下,曾坤同學組織集體朗誦《憫農》,分享感受。六歲的子溪同學說,知道了糧食來之不易,我們不能浪費糧食。集體大聲說,農民伯伯您辛苦了!這些城市里不稼不穡的孩子,在游學中認識大自然,了解農作物栽種、生長和收獲的過程。</p><p><br></p><p>石滓鎮街上,人們投來驚異的目光。有說出來走路、耽誤學習的,有的說,孩子好造孽喲。八十多歲的劉姓老爺爺,聽說我們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要徒步長征去革命圣地游學。他由衷地贊嘆說,這樣教育孩子,長大后能文能武,真是了不起!</p><p><br></p><p>柳塘鄉八斗村老鄉劉長河的母親,看到游學隊伍路過,非常高興地端出花生來給大家吃。下午四點過,游學隊伍到達復盛鄉光明社區,住在老鄉馮樹明和馮遠德家。四面八方的鄉親,圍過來問這問那。當年紅軍長征,走一方宣傳一方、服務一方;如今,素質教育的長征,任重道遠,感恩老鄉們理解支持。</p><p><br></p> <p>行走在山間小路上。</p> <p>&nbsp;&nbsp; 四</p><p>四月二十二日,游學活動進入第三天。從鄰水縣復盛鄉光明社區,經豐禾、袁市、關河,到達梁板鄉,在臥龍坡公路養護段宿營。</p><p><br></p><p>上午八點半出發,作《伏羲大軍入川》順口溜:當年紅軍過四川,渡河奪橋炮連天。半夜火把照征途,克難奮進勇向前。今朝大軍翻竹山,石滓柳塘復盛連。老鄉贊嘆伏羲娃,孝親尊師祖德延。</p><p><br></p><p>十點半開始下雨,持續到晚上。一路上,大家呼著“弘揚長征精神,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報國之志”的口號,唱歌前行。感恩鄉親,一路提供歇腳和烤火的地方。在袁市街上,賣飲用水的秦姓商家,還拿出烤火爐,供大家烘烤襪子。</p><p><br></p><p>平時疏于鍛煉,家長們已走得渾身酸痛。坐下休息,都得緩緩進行,并發出“哎喲,哎喲”的呻吟聲。伏羲娃娃,周末遠足鍛煉,游學前進行三次實戰演習,全程以大帶小,協同前進,停下休息也很快恢復體力。子涵、彭峰、泰霖和喬喬四個小孩,還逗玩起了路邊的小貓。幽默的周藝老師,照下這一幕,取名“五只小貓”。</p><p><br></p><p>薛爸寫了《布澤游學》和《贊游學大家長》。看過照片,未參加游學的檬月爸爸,也作《遙寄布澤游學》,來鼓舞大家。</p><p><br></p><p>四月二十三日,經鄰水縣梁板、城南、牟家三個鄉,快到甘壩鄉亂石村宿營地時,路旁一棵碗口粗的樹,引起我的注意。樹腳踝處,被人砍去四周,樹腰處也被人砍去四周。這棵可憐的樹,仍然堅強地活著,枝繁葉茂。沿途路過不少木材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鮮活的樹木,被腰斬、刨光、切割,變成木板、粉末。聯想到當今的少年,浮想聯翩,我為《一棵受傷的樹》寫下一段話:</p><p><br></p><p>穿越前世的地殼,長在你必經的路旁。低調,沉默,更不招搖,挺拔成你心儀的模樣。</p><p><br></p><p>夜未深,人跡寥,人類舉起思想的斧子,剜了足,斬斷腰。留我殘軀等你來到。</p><p><br></p><p>伏羲大軍走過,凝視,深思,淚濕衣襟。看我孤立無援,卻枝繁葉茂。</p><p><br></p><p>&nbsp;爺爺奶奶在農家中堂,供人景仰;父母叔嬸在鋸木場,粉身碎骨;我抱殘守缺孑然佇立,只為等你,有良知的少年。</p><p><br></p><p>&nbsp;朋友啊!請將斧頭熔化,鑄成琴弦;我會蔥綠成一樹堅強,為你祈福,為你彈唱。</p><p><br></p> <p>韓汶汐同學,在游學途中。</p> <p>五只“小貓”。</p> <p> 五</p><p>四月二十四日,全天陰雨,我們從甘壩鄉亂石村余姓老鄉家出發,開始攀登華鎣山,朝圣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經過四天磨練,今天,腳已不再鉆心地疼痛。</p><p><br></p><p>在半山顏大嫂農家樂,媒介組收到立豪的爸爸寫的《拜謁華鎣山》:昔日雙槍老太婆,今朝忠縣伏羲娃。華鎣山中寫傳奇,一飛沖天興中華。得到朗誦激勵,俊怡的媽媽、彭峰的爸爸、曾誠曾子涵的爸爸、代鑫的爸爸、麟懿的媽媽等紛紛分享心得,在群里寫詩詞、順口溜。楊校長、老李老師也寫了自己的心得。立豪媽媽遠在日本旅游,也不忘填來《釵頭鳳·寄伏羲紅色之旅》:“路途阻,風雨惡,一路艱辛一路苦。食之簡,宿之陋,一杯清水,幾多難顧,過,過,過。春依舊,綠映袖,歡樂歌聲沖天透。臥自安,飯亦甘。風雨兼程,意志更堅。樂,樂,樂!”</p><p><br></p><p>伏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姜來博士立即發來感慨:徒步重走長征路,布澤壯舉值得夸。家長老師創作忙,還有乖乖伏羲娃。晚上,我們住進華鎣山景區幺妹客棧。曾誠、檬月、虹穎、博淮、超晨、代鑫等先后交了游學心得詩歌。這是游學中創作激情最旺盛的一天,截至當日共收到詩詞、順口溜六十五件。活動結束,共收到師生家長詩詞、順口溜百余件。</p><p><br></p><p>三年級的陳政宇小朋友,寫出了《保護環境》:華鎣山上糞便多,不知是誰到處屙。一腳踩到兩三個,差點臭死老太婆。來華鎣山的路上,牛羊多,人畜糞便多。若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他會寫出如此感慨。</p><p><br></p><p>途中,讓人印象最深的,要數秦川同學。前幾天,姑媽陪伴,拉扯著前進,產生依賴思想。今天身懷有孕的媽媽陪伴,只能與后勤組一起提前乘車到達。他在路上哭鬧著、呻吟著,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仍然走到了終點。</p><p><br></p><p>楊校長總結感慨:沒想到全天下雨,老天給我們如此大的考驗;沒想到同學們能全體徒步到達,沒有用車轉接;沒想到大家能這么快到達目的地……雨婷、政宇、秦川、俊逸等同學,在掌聲中流下了感動的淚水。</p><p><br></p><p>&nbsp;實踐出真知,看過聽過的,只是概念和知識,體驗過的才能進入生命。風雨中徒步幾天,腿腳經絡似乎已打通,或許是麻木習慣了,總之疼痛感在減輕。有人感慨:若失眠,是沒累得好;飯不香,是沒餓得夠。</p><p><br></p> <p>秦川被姑姑和同行的家長帶著行走,保障車尾隨其后,他也不坐。</p> <p>游學隊伍,穿過鬧市。</p> <p>祖孫同行。</p> <p>同學互助登華鎣山。</p> <p>在華鎣山景區,周袁立與趕上游學隊伍的父母開心合影。</p> <p>&nbsp; 六</p><p>四月二十五日,參觀華鎣山石林景區、華鎣山游擊隊紀念館、世界名人蠟像館、長安博物館,然后徒步下山到紅巖鄉思源農莊住宿。</p><p><br></p><p>華鎣山游擊隊是指1947年至1949年由中國共產黨南方局所領導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所組織的一系列革命武裝。</p><p><br></p><p>&nbsp;雨霧中,游覽石林景區。景區進口,一片筆直的水杉林,據說是大煉鋼鐵后,由當地一對農民夫婦人工栽培起來了。景區植被種類竟達三百多種,植被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p><p><br></p><p>一叢叢翠綠的常春藤,長在石頭縫里。它們沒有肥沃的土壤養分滋養,常年受干旱折磨、驕陽炙烤,卻頑強地扎根在有限的泥土里,吸取可憐的水分維持生命;經歷風霜雨雪、戰火焚燒,它仍然成群結伴地枝葉舒展、花兒開放、果實累累……旅游開發者,見三株植物尤似三雄聚義,立上“三義堂”的牌子,贊喻&nbsp;“雙槍老太婆”的三個人物原型英勇不屈、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p><p><br></p><p>游擊隊指揮部,在一山洞里。洞內保存著當年用過的洗臉架、柜子、灶臺和陶罐等。巖洞頂,泉水、雨水嘀嘀嗒嗒。儲糧洞里,不敢高聲喧嘩,怕驚擾了洞內的寧靜。想當年,隊伍被封鎖,糧食供給中斷,縱有野菜、野果,也得儲存著,節省著吃。打靶場是一處開闊的壩子,周圍石壁上有眾多孔穴,戰士們正好練習百步穿楊、彈無虛發的本領。</p><p><br></p><p>在游擊隊博物館,孩子們知道了“雙槍老太婆”是小說《紅巖》里的傳奇人物。她的原型系游擊隊的三位女性:陳聯詩、鄧惠中、劉隆華。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參加和指揮了華鎣山地區多次起義和武裝斗爭。可惜鄧惠中在戰爭中犧牲了,劉、陳二人都堅持到了革命勝利。</p><p><br></p><p>在世界名人蠟像館,不僅見到中國偉人毛澤東、鄧小平等,還見到世界政治、經濟和文藝界的名人。長安博物館,以董事長何長安的成長歷程為線索,反映了苦難的舊中國、百廢待興的解放初、紅衛兵到北京、農業學大寨、鐵道兵的生活、轉業地方搞建設……這不僅是一人的歷史,更是中國當代歷史的縮影。</p><p><br></p><p>孩子們撫摸著一件件展品、觀看著一段段影像、聆聽著解說員的介紹,相信比在書本上閱讀,來得更直觀。</p><p><br></p><p>下山到達紅巖鄉思源農莊時,太陽意外地露出笑臉。大家紛紛掏出手機,拍攝夕陽晚霞奇觀。有人說,前些天的雨,是老天在考驗我們的誠意;今天的暴雨,是老天在為先烈們垂淚;傍晚的太陽,是在預示明天的美好。</p><p><br></p><p><br></p> <p>安保組陪伴隊伍行走。</p> <p> 七</p><p>經過六天大雨,四月二十六日,終于迎來久違的艷陽天。從紅巖鄉出發,經天池鎮到達廣安市前鋒區新橋鄉田姓老鄉家宿營。</p><p><br></p><p>披著清晨的薄霧,我們照例與住地老鄉合影留念。除輔導員、安保組長和攝影組隨隊,其余家長全部提前單獨列隊前進。如此一來,斷了家長后援,想依賴長輩的同學,也斷了念想,唯有專心向前。</p><p><br></p><p>今天需行軍三十公里,才能到達宿營地。一路下山,大家鉚足了勁兒,快速行進。少了私心雜念,孩子們出人意料地列隊整齊、聽從指揮。前幾天老拖后腿的秦川同學,也放棄了哭泣,開始迅猛行進。</p><p><br></p><p>到達山腳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高大的石塔下,隊伍集體休息。感嘆秦川同學的變化,我作藏頭詩《秦川莫哭》贈予他:秦時明月照青山,川流不息等閑看。莫到老來悔過時,哭我少時未真干。</p><p><br></p><p>&nbsp;秦川很是爭氣。為表示感激,他朗讀三遍就把藏頭詩背誦下來了。人被逼到絕境,往往會生出智慧和力量。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p><p><br></p><p>當日,又收到了周袁立的媽媽、吳柳徵的父母和雨婷、曾誠、曾坤、弘益等同學的詩詞。薛爸更是激情不減,一首《姜博士》,傳達了家人們對姜來博士的期盼和祝福:巴蜀老鄉把您盼,先前您是答應的。祈福令堂早康復,飛速趕回隊伍里。</p><p><br></p> <p>成功挑戰自己的秦川(左),和同學開心在一起。</p> <p>&nbsp; 八</p><p>四月二十七日,依然艷陽高照。從新橋鄉出發,經護安鎮到達協興鎮鄧小平故里,住金獅山莊。</p><p><br></p><p>家長隊伍,仍然提前行動。兩天的太陽,曬去了日久的霉氣,也曬壞了稚嫩的皮膚。不少人身上開始起水泡、濕疹和太陽曬傷的疙瘩。在平伙山莊,餐飲組送來午餐。這里是一位張姓先生開辦的農莊,旁邊是石雕廠。</p><p><br></p><p>涼亭里石刻上,“忠信孝悌禮義”的篆體字,引起了游學隊伍的注意。媒介組帶著六年級愛好寫作的同學,采訪張先生的家人,參觀農莊和石雕廠。先生姓張名舉,初中畢業,愛好書法和篆刻,自學成才,開廣告門市部,積累資金,開辦文化創意農莊和石雕廠,現解決十余人就業。</p><p><br></p><p>這樣自學成才的典型,正是伏羲教育需要學習的。伏羲教育創始人吳鴻清教授說,老師再能干,也不可能教給孩子終生夠用的知識,卻可以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找到自學的方法,形成自學鉆研的習慣。如此一來,學生便可根據志向,尋找自學途徑,學什么是什么,學什么成什么。這才是終生受益的素質教育。本想當面請教,不料,張先生外出未歸,只能相約回見。</p><p>跨過廣安奎閣渠江大橋,沿江行走很快就到了協興鎮地界。鄧小平故里,離我們越來越近,激動的心情促使心跳開始加速。</p><p>我們徒步穿過的小徑,鄧小平他老人家青少年時是否曾走過?</p><p><br></p><p>路旁的古樹,您是否知道,當年在您身下乘涼的少年,十六歲離開四川家鄉,順長江出游,走出國門去追尋救國救民的真理?</p><p><br></p><p>林中的山泉溪流,您是否知道,當年在您水里游泳嬉戲的少年,十六歲離家后就再也沒有回來,如今已作古將近二十年?</p><p><br></p><p>渠江水面吹拂的風兒,您是在迎接今天徒步長征來朝的少年嗎?</p><p><br></p><p>下午五點過,徒步游學隊伍勝利到達鄧小平故里附近的金獅山莊,全場歡呼雀躍。QQ群、微信群、電話、短信,大家都在報告這勝利的喜訊。</p><p><br></p> <p>游學途中,同學們認真采訪記錄。</p> <p>&nbsp;&nbsp; 九</p><p>四月二十八日,還是艷陽天。布澤學校游學團,全天游學鄧小平故里、展示伏羲教育部分成果、游覽翰林院子。</p><p><br></p><p>&nbsp;鄧小平故里,五年前,我曾來過。故地重游,頗有親切感。游學團在景區門口合影,微信里配圖發出:打卡鄧小平故里!鄧爺爺,重慶市忠縣布澤學校100余名師生家長,徒步8天,行程200多公里,我們來了!</p><p><br></p><p>在鄧小平銅像前,組織祭祀先烈儀式,敬獻花籃。告誡我們和平不忘先烈恩,激勵我們學習不忘報國志。伏羲娃張檬月同學主持儀式。先唱國歌、敬獻花籃,再向鄧爺爺等革命先烈行三躹躬禮。家委會主任曾治詠先生,誦讀《告先烈文》,李君老師帶領大家宣誓:我決心遵照中華民族古圣先賢的教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好好學習,認真鍛煉,勤奮工作,努力奮斗,追尋先輩足跡,繼承先輩遺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最后,校長楊興蘭女士總結講話。</p><p><br></p><p>游學鄧小平歷史陳列館、鄧小平故居,跟隨講解員,孩子們在認真地聆聽和記錄。鄧爺爺為中國革命和建設,鞠躬盡瘁光輝的一生,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值得敬佩和學習;經歷三起三落,感悟他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不愿驚擾地方政府和人民,寧愿自己及家人忍受幾十年思鄉之苦,至死也未回過家鄉……</p><p><br></p><p>下午,伏羲娃在景區外廣場,展示經典吟誦、武術表演、詩歌朗誦等節目,吸引了游客艷羨的目光。展示完畢,走過牌坊村,游覽翰林院子。此地建于清乾隆年間,系鄧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鄧時敏居住的舊宅。五歲的鄧先圣(鄧小平的原名),在此啟蒙讀私塾。私塾先生認為先圣一名不妥,替其取學名為“希賢”,意為父母送子女入學,希望長大后成為賢臣良將。一直到1927年,他在武漢做地下工作時,才改名為鄧小平。他老人家,不負父母師長希賢良愿,成為中國一代偉人。</p><p><br></p><p><br></p><p>后記:弘揚長征精神、戶外長途游學,被不少學校視為畏途,無非是安全紅線,懼怕擔責。布澤學校,不僅有敢于擔當的校長和老師,還有強大的家長委員會,同心同德的家長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p><p><br></p><p>認同伏羲教育“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家校共育”等理念,是老師和家長因緣聚會的前提,愛身邊的一切孩子是共同思想;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學校家長敢于突破常規,大膽探索戶外教學模式;提前兩次實地踩點,制定周密詳實的游學方案;平時孝悌文化熏陶、兄友弟恭氛圍浸染,周末徒步登山體能訓練,出發前三次戶外生存訓練,學會搭帳篷、找食材、自己煮飯、坦然面對風雨等等;招募家長志愿者,配合老師參與游學工作,根據特長分為教學組、媒介組、餐飲組、運輸組、物資組、安保組、醫療組等工作組;每天早上動員、點評,晚上總結分享,及時改進工作中的不足;確定“多感恩、少抱怨”“放下自我,謙虛謹慎”等相處原則,形成分工不分家的團隊氛圍。</p><p><br></p><p>陪兒去長征,提升自我,感恩一路陪伴走來的家人們!</p><p><br></p><p>(寫于2016年5月,曾發表于《武陵山》雜志)</p><p><br></p><p><br></p><p><br></p> <p>校長為腳受傷的同學上藥。</p> <p>后勤組叔叔阿姨,任勞任怨準備一日三餐。</p> <p>每天早上,媒介組公開分享大家的即興創作,并進行鼓勵點評。</p> <p>鄧小平故里景區門口,游學隊伍大合影。</p> <p>下期預告:</p><p><br></p><p>推出本書自序《孩子帶我上伏羲班》,敬請期待!</p><p><br></p><p>特別說明:</p><p><br></p><p>為了提前征求讀者諸君的寶貴意見,爭取盡量減少遺憾,我們將從《孩子帶我上伏羲班》書稿中,選擇部分篇幅較短的內容陸續發布。</p><p><br></p><p>本書作者之一曾素芳,特公開個人電話:13896862609(微信同號),非信勿擾,非誠勿擾。</p><p><br></p><p>真誠肯請對“人本素質教育"話題感興趣的各位仁者,在文后留言或電話微信聯系我,提出您的寶貴意見。</p><p><br></p><p>同時,也歡迎各位同仁,力所能及地協助本書的正式出版!</p><p><br></p><p>末學及孩子們將感恩不盡!</p><p><br></p><p><br></p><p>以下是本書初擬目錄,若您想先看哪個部分,哪篇文章,也可以給我留言喲!</p><p><br></p><p><br></p><p>客官:菜單備上,歡迎點菜!</p><p><br></p><p>部分篇章,從未公開過,有的曾公開過,也有新的內容修改!</p><p><br></p><p><br></p><p><br></p><p>《孩子帶我上伏羲班》</p><p><br></p><p>目錄</p><p><br></p><p>序言……</p><p>序一 伏羲教育開出的鮮花</p><p>作者:姜來</p><p><br></p><p>序二 孩子帶我上伏羲班(代自序)</p><p><br></p><p>上輯 寶寶文集</p><p><br></p><p>第一部分 研學旅行</p><p><br></p><p>游學為生活做準備……</p><p><br></p><p>在歷史與現實中穿越……</p><p><br></p><p>訪偉人立壯志……</p><p><br></p><p>游覽名山……</p><p><br></p><p><br></p><p><br></p><p>第二部分 靈魂歌哭</p><p><br></p><p>三十年后的我……</p><p><br></p><p>戲劇性的六一節……</p><p><br></p><p>競爭班幣超市經理失敗以后……</p><p><br></p><p>民族文化需要有人堅守……</p><p><br></p><p>迷宮與烏托邦……</p><p><br></p><p>榜樣的力量……</p><p><br></p><p>心性的力量……</p><p><br></p><p>追夢的路上灑滿陽光……</p><p><br></p><p>重拾夢想……</p><p><br></p><p><br></p><p><br></p><p>第三部分 自由抒懷</p><p><br></p><p>寫給香港嶺南小學陳校長的信……</p><p><br></p><p>故事大王……</p><p><br></p><p>愛的擁抱……</p><p><br></p><p>兩只小貓的故事……</p><p><br></p><p>大雪紛飛的日子……</p><p><br></p><p>日記三則……</p><p><br></p><p>小表弟浩兒……</p><p><br></p><p>當逃兵的恥辱……</p><p><br></p><p>老旗桿……</p><p><br></p><p>茗香小記……</p><p><br></p><p>田園……</p><p><br></p><p>田野不再……</p><p><br></p><p>父愛的滋味……</p><p><br></p><p>共享青春美好時光……</p><p><br></p><p>助跑長度決定人生高度……</p><p><br></p><p>平凡的日子也精彩……</p><p><br></p><p>永遠心懷未來……</p><p><br></p><p>讓我沉浸在這里吧……</p><p><br></p><p>疫情靜思……</p><p><br></p><p><br></p><p><br></p><p>第四部分 淺吟低唱</p><p><br></p><p>夢想的力量……</p><p><br></p><p>做一面自己的紅旗……</p><p><br></p><p>國慶……</p><p><br></p><p>思念……</p><p><br></p><p>歸來兮……</p><p><br></p><p>無題……</p><p><br></p><p>勉勵……</p><p><br></p><p>美,我走近你……</p><p><br></p><p><br></p><p><br></p><p>下輯 媽媽文集</p><p><br></p><p><br></p><p><br></p><p>第一部分 研學旅行</p><p><br></p><p>端午游學祭忠烈……</p><p><br></p><p>父親的游學……</p><p><br></p><p>品味大重慶……</p><p><br></p><p>回歸童真 留住美好……</p><p><br></p><p>陪兒去長征……</p><p><br></p><p>朝圣甘谷……</p><p><br></p><p><br></p><p><br></p><p>第二部分 靈魂歌哭</p><p><br></p><p>找回曾經的夢想……</p><p><br></p><p>做個做家和作家……</p><p><br></p><p>以孩子為師……</p><p><br></p><p>哦!丹琦先生……</p><p><br></p><p><br></p><p><br></p><p>第三部分 自由抒懷</p><p><br></p><p>檬月回家修學實錄……</p><p><br></p><p>伏羲班四年級學子姓名考并寄語……</p><p><br></p><p>我要做民醫……</p><p><br></p><p>甘谷姐弟仨……</p><p><br></p><p>母親愛讀書……</p><p><br></p><p>我的啟蒙老師很平凡……</p><p><br></p><p>茶溪讀書聲……</p><p><br></p><p><br></p><p><br></p><p>第四部分 伏羲家書</p><p><br></p><p>有夢想就要堅持……</p><p><br></p><p>耐住寂寞方見繁華……</p><p><br></p><p>暫時分離只為再次相聚……</p><p><br></p><p>新起點新期待……</p><p><br></p><p>常記來路學會感恩……</p><p><br></p><p>努力做好便無悔……</p><p><br></p><p><br></p><p><br></p><p>附:</p><p><br></p><p>籌備出版時各位師長的點評與鼓勵……</p><p> 記錄與腳步 </p><p>作者:牛勃</p><p><br></p><p>為《孩子帶我上伏羲班》點贊 </p><p>作者:張玉林</p><p><br></p><p>家校共育結碩果</p><p>作者:楊興蘭</p><p><br></p><p>伏羲福所依</p><p>作者:余和容</p><p><br></p><p>每朵花兒都美麗(代后記)……</p>

游學

伏羲

華鎣山

同學

鄧小平

長征

徒步

家長

隊伍

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孝昌县| 邳州市| 临泽县| 台北县| 定陶县| 诏安县| 平昌县| 新津县| 黔南| 长顺县| 沛县| 绍兴县| 恩平市| 海南省| 西吉县| 都安| 肥西县| 长丰县| 即墨市| 应城市| 南充市| 湄潭县| 万宁市| 张家界市| 泾源县| 辰溪县| 平顶山市| 龙泉市| 米脂县| 桐梓县| 汕头市| 灯塔市| 闽侯县| 城市| 威信县| 肇东市| 阿坝| 郯城县| 河间市|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