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 <div> 我們的西藏41日自駕游,行程1.5萬公里。穿越丙察察,是我們離開西藏的最后一段路。</div><div> 丙察察線,又稱“滇藏新通道”,是指從云南最西北角的“丙中洛鎮”,經西藏的“察瓦龍鄉”,到“察隅縣”的一條世界最艱險也是最美麗的道路,是云南除了香格里拉進藏之外的第二通道。今天的丙察察線,現在不過305公里,以前探險愛好者卻要費時14天才能穿越,路上的艱險一言難盡。</div><div> 2017年3月,我們曾組織云南40日大巴游,最后的目標是到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的丙中洛去。但行至福貢縣,就因為大雨磅礴、前方塌方泥石流,被迫退回。就此,到丙中洛去,穿越滇藏線到西藏去,就成為我的永遠的夢想。</div><div> 此行,在去年71歲前剛剛拿到駕照的我,和夫人一起自駕游,從香格里拉進藏,走丙察察線穿越出藏,演繹了西藏游最驚險和最華麗的一章。</div> “走最爛的路,看最美的風景”。開始踏上最艱險的察隅至察瓦龍段207公里路時,怎么都想象不出前面的畏途是怎么樣的。 早先從察隅到察瓦龍,要往北端走,穿越橫斷山脈,走幾天中國最艱險的道路。如今見上圖紅色線,近年新建的“滇藏新通道”公里,省卻了很多時間,但是仍是中國最艱難的公路,由此也吸引了無數探險愛好者來“競折腰”。 到丙察察線之前,我們看珠峰,跑樟木,走阿里,兩過拉薩,然后從拉薩到林芝、魯朗、波密、然烏,再到察隅。從林芝到然烏的一段318國道,堪稱西藏最美的道路,被譽為“西藏的江南”。 魯朗,離林芝八一鎮70公里。由廣東東莞援建,力爭打造一個如瑞士的高原時尚休閑中心的旅游點。 魯朗,西藏的江南,中國的瑞士高原小鎮。 魯朗,精心設計打造的藏式廊橋。 <div> 通麥特大橋,2015年重建的318國道網紅打卡點,川藏公路的咽喉,該大橋曾兩次被洪水沖垮。</div><div> 新老三座橋并立,展現的是西藏和國家的巨大變遷,成為一道景觀。</div> 三座通麥大橋,是西藏巨大進步的里程碑。 通麥特大橋附近的1977年因大塌方犧牲的解放軍運輸連十英雄紀念碑。 從然烏到察隅,然烏湖平靜如鏡,美麗壯闊。 從然烏到察隅,翻越無數高山雪域,不過只走了200公里不到。 丙察察線上,美麗和猙獰并存。 從察隅出發到察瓦龍,不想卻走了一條世界最艱險的路,不過200公里,卻走了14個小時,深夜11點才開著大光燈摸黑開進漆黑的察瓦龍。 一路怒江咆哮奔騰不止,不知察隅到察瓦龍的路,也粗暴野蠻不斷。 因為道路艱險,驢馬是這里的最合適的運輸工具。 當年茶馬古道運送茶葉,如今運送公路建設的砂石。 丙察察線上,原始森林,磐石雪山,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界碑上寫著“滇藏新通道”,大概表明這是條還沒有編入國道號的臨時公路。 自行車入藏者,在大雨中艱苦爬行。幾天前,落石打傷了4位自行車手的3位。 這個埡口,幾天前雪崩封住了這條路,公路管理當局在路口常停了重型鏟車,以備隨時鏟雪打通路。 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開了4小時只走了90公里路,而后面的到察瓦龍的132公里,更是超乎我們想象的艱難,算算應該是還要走9-10個小時! 到察瓦龍的路為什么難走?一路好像存心為難你,全是這樣坑坑洼洼的路,一個深坑大洞,你不避開行嗎?車搖晃得讓人五腑六臟都要翻出來。 次旺拉山埡口,海拔4505米,處于察隅和察瓦龍的中間,此時已經是下午3點半了。哇呀,還要一半路,怎么走?。? 察隅到察瓦龍,要翻過無數埡口,都在4000-5000米海拔高度,終年積雪,6月天還大雪紛飛。 西藏三分之二都是山路,上上下下,高高低低,走過千山萬水,全靠這山路。 在汽車導航儀上,彎彎曲曲的路,就像女士們用的發夾一樣,要走過成百上千的180度拐彎道。 《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登的丙察察線山路圖。 一位貴州驢友“黔途無限”發表在美篇上的照片。這是他在穿越丙察察時,以最佳角度拍的丙察察公路,注意到右下角的滔滔的舍曲河水。 丙察察線上,俯瞰剛剛走過的路。 丙察察線上的冰川終年不化,夏季這里都經常大雪飄飄封山。 半路上的儲木廠,偏偏好多人愿意來這兒探險吃苦,江浙的、四川的、福建的、上海的,徒步的,騎自行車開摩托車的還特別多。 丙察察線上的原始森林特別美。 好不容易晚上8點10分,路過怒江大橋,大概察瓦龍該到了。200公里路走得好艱苦,整整12個小時了。 <div> 察瓦龍遙遙無期,晚上8點半時,問路上開車的四川人,說還有半小時。又說,你的輪胎怎么沒有了?</div><div> 哇呀媽呀,因為一路車就是轟隆隆的在崎嶇不平的路上走,少了個輪子都不覺得。一路上好多邊防警察告誡,要防止尖石刺破輪胎,沒想到最后還是中招的——爆胎了。幸好有備胎,換了備胎,磕磕碰碰,開著大光燈,打著馬燈找路,十公里的路摸黑,在荒野懸崖開了1-2小時,到晚上11點才開進停電的黑暗察瓦龍鄉。</div> 察瓦龍四川飯店“老陳驛站”,是穿越丙察察線的探險者的家園,旅館一至三樓掛滿了探險者的隊旗。老板說,他們曾經無數次的救助在丙察察線上遭遇各種困難的探險者。 第二天,6月12日,向滇藏邊界的夢中的世外桃源,云南貢山縣丙中洛鎮進發。 <div> 丙察察線上的“大流沙”,丙察察線上最危險的地質災害路段。一陣風都可以讓大流沙傾瀉而下,阻斷公路。</div><div> 2019年9月大流沙發生大坍塌,整條公路被流沙淹沒。</div><div> 塌方、落石、雪崩、泥石流,丙察察線上的“正常”現象。據說平安通過大流沙的人,必有后福。</div> 怒江V字大轉彎。 丙察察線西藏一側最后的界碑——滇藏新通道1號界碑,即滇藏分界點1公里碑。 丙察察線上的滇藏分界線。 滇藏線分界碑。幾千年來這里是滇藏線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藏民到此,必向這里的梅里雪山最高峰祈拜上天保佑。 再見,西藏! 巨壁上“西藏”標志的邊上,印著“茶馬古道”字樣。 <div> 茶馬古道,就是從東面運向西藏茶葉,從西部運回馬匹(陳楠木刻版畫)。 </div><div>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開通于公元 6 世紀后期,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它的起點在另一個產茶重地云南,終點也是西藏。<br></div><div> 滇藏茶馬古道的主要路線分為兩條,分別為上行與下行。上行便是從普洱茶的原產地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向西北方向前進,經景谷、下關、麗江、中甸、德欽,直到西藏。<br></div><div> 在進入西藏后,有一部分茶葉會從西藏出口到印度、尼泊爾等國。而另一部分會最終運送到拉薩。</div><div> 下行則是從普洱出發,一路向南經勐先、黎明、江城,最終到達越南萊州、海防。可以說,滇藏茶馬古道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國際貿易通道。</div> 茶馬古道上的背茶工要背負300多斤重的茶葉(歷史圖片)。 告別西藏,進入云南。一進入云南,公路馬上改觀,云南大力推進“美麗公路”建設,立馬有天上地下變化之感。 丙中洛段的“老虎嘴”。 《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登的2019年7月的“老虎嘴”落石圖。 丙察察線上,永遠不斷的是塌方、落石、泥石流。 《國家地理》雜志刊登的丙察察線上沖過被水淹沒的路段。曉風也幫我拍過下面一段這樣的攝像。 最危險的一次,要迅速沖過水灘,馬上再爬陡坡,再馬上90度轉向,要一氣呵成,來不得半點猶豫。 <div> 在丙察察幾次沖過被洪水淹沒的道路,稍微不當心汽車就會熄火。</div><div> 還有一次,汽車通過被塌方淹沒一半路的狹道,曉風在前面指揮,道路只容一車通過,車過時,一側輪子下的砂石嘩嘩往下掉,稍不當心,車子就會半邊掛在懸崖上。</div> 1949年國民黨潰逃軍隊逃到滇藏邊界,被剿匪部隊殲滅,這是2019年立的紀念碑。 終于到了夢中的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圣潔的香格里拉。 丙中洛的怒江第一灣。 俯瞰丙中洛桃花島。 重丁天真教堂是丙中洛地區名氣最大的教堂,教堂始建于1904年,由制造“白漢洛教案”的法國傳教士任安守仿香港的天主教堂修建,規模宏大,非常漂亮。 重丁教堂在“文革”期間被毀,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規模小于原來的教堂,現在的教堂里面十分簡陋,數條長木凳,墻上掛著褪了色的畫。教堂后面在綠樹掩映下有一座簡樸的小墳,當年修建教堂的神父就葬在這里。 丙中洛翁里(又稱“霧里”)怒族村落。 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使用語種較多的民族之一,人口只有7萬,分布在怒江沿岸的云南瀘水(原碧江縣) 、福貢、貢山,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和西藏自治區的察隅縣等地 。 丙中洛茶馬古道,驚嘆古代先民為了向西藏運送茶葉,開筑了如此浩大的山上甬道。 丙中洛斷橋三橋。 丙中洛斷橋,特別具有滄桑感,估計是文革期間建造的。 丙中洛三橋并列。 到丙中洛怒族村落“秋那桶”(“桶”是怒族“村”的意思)。遠處亭子是秋那桶的村莊文化中心,天主教堂。 教堂是怒族人的精神寄托。 爬到秋那桶的樓梯上,看村民放在樓上的麥穗。 丙中洛的秋那桶,寧靜、安詳,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生那么多蛋蛋?。? 丙中洛“秋那桶”特有的石片瓦房子。 丙中洛秋那桶的民居。這里的居民每天打豬草,切碎后稍微煮一下喂豬,養豬是他們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是每天上山打豬草辛苦異常。 <div> 離開丙中洛,沿219國道到瀘水六庫鎮。沿途很多政府為山上遷徙到山下的農民建的安置房。</div><div> </div> <div> 丙察察線上,西藏和云南的公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相比起2017年我們到云南的公路,三年時間云南真是建設起了一條“美麗公路”。</div><div> 不過老天不賞臉,漂亮的公路剛剛建起,雨季的大雨泥石流、塌方,就把219國道淹沒了好幾段。如此大的泥石流、塌方泥塊,排障的公路工人也奈何不得。</div> 修路工人忙著清理泥石流、落石的路障。 <div> 福貢縣遠征軍回國渡口,位于石月亮鄉拉馬底村渡口。 </div><div> 1942年8月中國遠征軍第五軍一部1700多人經歷千辛萬苦就是從福貢縣的吊橋前面的這道淺灘上渡過怒江撤回國的。</div><div> 當時遠征軍赴緬甸孤軍作戰、后勤保障被切斷,不得不決定全面主動撤退。途經密支那原始森林千辛萬苦回國時,遠征軍已經沒有任何渡河裝備了,他們只有在上面的河彎處躍入江中,而順著江水沖到或游到這片淺灘上的竹籬笆墻走廊上再上岸,非常悲壯!</div><div> 遠征軍撤退中到底倒下了多少官兵,至今沒有一個精確的統計數字,根據杜聿明的粗略計算:中國遠征軍第一路約10萬人,生還者僅有4萬,戰斗犧牲有1萬。也就是說,有5萬多將士是在撤退途中非戰斗犧牲的。</div><div> 這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也是中國軍事史上黑暗的一頁。<br> 此處應該就是第96師當年的過江渡口之一。<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div> 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的老姆登村,如雷貫耳?!袄夏返恰笔桥逭Z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div><div> 開車到老姆登村,才知道村莊在高山的云端里,要開半小時才能登到山上。</div><div> 怒族雕塑的背后,就是著名的怒江流域最大的老姆登基督教堂。</div> <div> 一座建在懸崖邊上,紅白相間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走到教堂前,看著遠山近草,那種鄉村教堂的樸素和自然真的會讓人心靜如水。紅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愛世人”,字體鮮艷。</div><div> 怒江流域山民很多信教,村民唱圣歌是用傈僳語唱的,傈僳族的文字始自圣經的翻譯,也為怒族所共用。</div><div> 驚嘆當年法國、美國傳教士怎么會鉆到如此人跡罕至的山上傳教?信仰的力量不可思議。</div><div><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一路上,怒江咆哮奔騰而下,洶涌澎湃。沿途有貢山的“金銀滿灘”和瀘水的“老虎跳”。 <div> 歷時41天的西藏自駕游終于完美收官。</div><div> 人生如夢,常懷夢想,才能超越自我,感受生活和生命的精彩。 <br></div> 懷著夢想,退休后我學琴10年,在70歲前和小朋友們一起考出了薩克斯6級。今年出行面藏前,我以10年的紀錄準備,半年的辛勞,完成了夙愿——編輯完成8集紀實片《最后的老上海》,這也是一個夢。 西藏自駕游更是多年的夢想。 <br> <br> 老219國道又稱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南至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全程2140千米,經過新疆、西藏兩個自治區,連接我國西北、西南地區。是重要的進疆、進藏路線,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條件最艱險的公路。<br><div> </div> 老219國道。 新219國道,又稱喀東線,將原G219北端延伸至新疆北部喀納斯禾木鄉,南端改線延伸至廣西(中越邊境的)東興市 ,經過新疆,西藏,云南,廣西4個省市區,是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的邊境公路。<br> 新219線全程長達10860公里,是目前中國里程最長的國道。 我們經常說愛國,愛國愛國,首先是要愛祖國的山水和人民,只有走出去,才能感受祖國山水的壯麗和人民的可敬可愛。 <div> 318國道,從上海到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中尼友誼大橋,全程5476千米,原來是中國最長的國道。此為在拉孜縣附近的5000公里界碑旁,手捧藏游經典書《神的孩子都要去的西藏》。</div><div> 2017年該書的作者,北京36歲的資深西藏游行家李翀,在阿里地區因車禍意外身亡,從另一個角度看出西藏自駕游的不易。他專注西藏游的路線開發10年,此書在旅友中被視為經典。</div><div> </div> <div> 1954年,修建318國道川藏公路的筑路戰士,在怒江兩岸的懸崖陡壁上開山修路。</div><div> 《國家地理》雜志在2006年第10期,將318國道評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在這條路上,擁有從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峽谷一路的驚、險、絕、美、雄、壯的景觀,每天都會有徒步、騎行和自駕的人前往此處。 </div> <div> 我們西藏游的尾聲,是穿越中國最艱險也是最美麗的滇藏“丙察察線”。其中從西藏察隅到察瓦龍,不過227公里路,我們竟開了14小時。其中翻過大雪封山的幾個5000多米海拔的埡口,穿過美麗的原始森林,也見識了無數坑坑洼洼的爛路。 </div><div> 盡管沿途邊防警察一路告誡小心路上尖石,我們的車在晚上8點到察瓦龍的路上,還是不幸中招被尖石刺破曝胎了。接著是換備胎,然后是開著大光燈在漆黑的野外公路摸黑爬行。懸崖峭壁,看不清路在何方,曉風提著馬燈在前面找路,我慢慢跟著燈光向前挪動車,到晚上11點才摸進該死的察瓦龍鄉。 <br></div> <br><div> 丙察察旅行者的地獄,越野者的天堂。</div><div> 千千萬萬人,就是沖著丙察察的猙獰和美麗,奔向這地獄和天堂的丙察察的。 <br></div> 是苦,是甜,只好容得我們余生來回味了。 <br> 我想西藏的魅力大概就是如此,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贡县|
西盟|
长沙市|
襄城县|
祁门县|
定安县|
简阳市|
诏安县|
枣强县|
白玉县|
漳州市|
拉萨市|
宁强县|
固始县|
方城县|
谷城县|
新化县|
汕头市|
天峻县|
沁源县|
华蓥市|
霍州市|
九龙城区|
望都县|
荃湾区|
资源县|
长沙县|
齐齐哈尔市|
双峰县|
怀仁县|
长白|
眉山市|
诸城市|
新巴尔虎右旗|
遵义市|
宜春市|
柳林县|
崇仁县|
无棣县|
随州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