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62軍后代聯誼會~建軍93周年線上紅色文化活動展播</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美篇作者:宋衛虹(父親:宋潤田 原62軍184師政治部)</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那個年代父親“與時俱進”的故事,小時候我覺得我爸好“左”,后來知道了那叫情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1966年父親剛剛轉業地方(中共西昌地委宣傳部)就被西昌軍分區、西昌地委委以重任~“西昌地區“紅衛兵”赴京參觀團總團長”,就是這次革命的洗禮之后,我和我姐的名字被我父親改成了“紅衛兵”(衛紅、衛兵)我姐直到參加工作后才恢復了她出生時的名字:宋麗萍,但到現在我姐的同學和認識她的人幾乎都只叫我姐衛兵??幾乎沒人叫她宋麗萍;66年我才1歲,出生時的名字(宋錦萍)這只有家人知道,索性我的名字就沒再改回去了,參加工作后我爸又把我的“紅”改成了“虹”。還好!我們這代人什么都聽父母的,就像父母什么都聽黨的……每次和朋友談到我們名字的由來時,都會在談笑中感嘆與調侃父親那個年代的人對黨的忠誠已經滲透到了他們的骨子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1966年10月帶西昌“紅衛兵”總團赴北京時在天安門的留影</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1966年轉業地方時的父親正是不惑之年(第二排右一)</u></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1964年秋北京留影(我也去了,在我媽肚子里,小朋友是大我四歲的姐姐)</u></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1972年全家留影(系紅領巾的是“紅衛兵”~衛紅和衛兵)</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中年的“紅衛兵”(衛紅 衛兵)</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中年的“紅衛兵”(衛紅 衛兵)</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父親很有氣質</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我和父母</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和第三代~丹妹兒依依不舍(2015年考上米蘭理工大學研究生~開始留學生涯)</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天倫之樂(與第四代對話)</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2021年重陽節</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50年代的父母多年輕</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父母2019.10.1留影</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父母2020年春節留影</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耄耋老人</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永遠難忘的幸福時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作者:宋潤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1966年5月,我剛從部隊轉業到中共西昌地委宣傳部。解脫戎裝下地方,環境、業務,同志之間尚待熟悉階段,毫無知覺,難以理解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宣傳文化系統卷入運動勢在必然,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大專院學生先繼掀起成立“紅衛兵”組織的熱潮,一時遍及全國,乃至停課“鬧革命”。毛澤東主席極為重視。稱“紅衛兵”是革命小將,先大專后高中、初中大班組織“紅衛兵”小將,被邀請赴京參觀首都“文化大革命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四次接見“紅衛兵”時,西昌地區也奉命組織“西昌地區紅衛兵赴京參觀團”。地委和軍分區指名道姓,決定派我擔任總團長,帶西昌地區“紅衛兵”赴京參觀(可能我是剛轉業地委宣傳部唯一的軍人)。由宣傳、教育、衛生、財政、糧食等有關部門抽調干部組成總團領導機構。每縣相應組成分團,包括當時渡口市(今攀枝花)當時尚屬對外保密地區,其赴京“紅衛兵”歸西昌地區總團統一指揮,共計1500余名。由地區運輸公司調集50臺新解放牌大卡車,選調老司機手開車,專派小吉普一臺,由公司副經理指揮車輛。一路在108線暢通無阻,沿途“紅衛兵”食住行一律免費,所經之地都有人迎送毛主席請進京的“客人”到成都,省里專人接待。每人發《毛主席語錄》稱“紅寶書”一本。從成都乘“紅衛兵”專列進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10月17日到首都北京,安排住地,北京師大體育系足球場帳篷。師大派人馬上送來大堆餅干之類食品,夜間獲息,明天毛主席要在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小將。并稱,你們四川三線建設地區來的“紅衛兵”小將安排在天安門廣場前列。訊息傳至分團,所有人員興高采烈,徹夜未眠。18日時凌晨整隊出發,由西昌一中“紅衛兵”列隊在前,高舉書有“西昌地區紅衛兵赴京參觀團”大紅旗,前行在沿途大街,路燈照耀下急速行進。路上行人如海洋,多少路隊伍數不清。天剛亮,說是停止前進,到了指定地點。在北京農展館門前,說:“今天毛主席改以巡回接見形式,我們馬上整隊排列農展館門前兩側,前排軍警部隊維序,二排首者大專院學“紅衛兵”不能越線,撓首待望。上午10時許,毛主席一行車隊終于來了!車隊浩蕩,魚貫而行。我在前邊排列,最清楚的看到最前行的敞篷車前面站立著身材高大威武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向人群頻頻招手!小車前座上是陳毅元帥,隨行的各小車上有劉少奇、朱老總、周總理等許多中央領導,幸遇中央那幾天在召開政治局會議才有此幸福時刻。“紅衛兵”小將人群沸騰!高舉《毛主席語錄》“小紅書”不停的高呼:*****!撓首望去,車隊慢慢離去。人群心情,仍在激動不已,眼在遠望,心在跳動,目送毛主席。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終生難忘!瞬間,不知從何處又傳來消息,“毛主席還要回來!”頓時人群中掌聲、歡呼聲雷動!高興的盼待,撓首展望,直到夕陽西斜,我們隊伍才乘車返回原地。授見的“紅衛兵”小將們、我們帶隊服務的干部、職工們仍懷難忘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難以入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歲月流逝,已遠去40載,記憶當年情,仍感那天的幸福時刻還在眼前閃動,終身難忘!(2006年10月)</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新田县|
江阴市|
邮箱|
阿巴嘎旗|
富阳市|
墨脱县|
女性|
西乌珠穆沁旗|
西林县|
新昌县|
宜兰县|
开化县|
千阳县|
南昌市|
汾阳市|
武强县|
安平县|
凤山市|
定结县|
萝北县|
石嘴山市|
汕尾市|
邵阳县|
甘孜县|
开封市|
曲阳县|
普定县|
桑植县|
阿城市|
玉屏|
广汉市|
永登县|
柳河县|
迭部县|
曲阜市|
长岛县|
正镶白旗|
凤冈县|
江津市|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