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端午節與屈原

寶山漁翁

屈原圖。<br><br> 我對端午節和屈原,長期以來,可以說既清晰又迷糊。<br> 我清晰的是,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門前掛艾草,防蚊蟲、祛邪。<br> 我迷糊的是,端午節好像又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周邊有些國家也過端午節,韓國還跟我們爭端午節為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br>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文化的普及,我逐漸認識了端午節和屈原。<br> 先說端午節。<br>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賽龍舟與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習俗,這兩大習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br>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再加上夏季 “祛病防疫"風尚,在江南一帶,愈發隆重。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則起于北方中原,又附會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所以有些敬畏,不像南方那么轟轟烈烈,熱熱鬧鬧。<br>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過端午節。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如美國、德國等也有端午期間賽龍舟的活動。2006年5月,我國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我國的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br> 我國于2001年6月25日,發行了一套端午節郵票。] <br> 郵票全套三枚。圖案分別描繪了端午節民間賽龍舟、包粽子、避五毒的風俗習慣。 賽龍舟(劃龍船)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郵票畫面上是兩只競渡的龍舟,船身上刻畫著龍頭和龍尾。船兩側是手持木槳的壯漢,隨著鑼鼓點,齊心奮力劃槳。兩只龍舟繡旗上分別寫有“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字樣,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這幅圖,把人帶到了唐朝詩人張建封的詩《競渡歌》:“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古老的民間風俗。郵票圖案描繪著,在倒掛的蝙蝠上,懸掛著粽子、香包、長命鎖和如意結。端午節在孩子身上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香包里裝有艾草等香料,是為了驅蚊蟲和防止邪祟的侵犯。掛長命鎖是對兒童的福佑。掛如意結,意味著吉樣如意。畫面左側花瓶中插有艾葉和菖蒲,是因為這兩種植物有消毒殺菌、驅除蚊蟲、清潔空氣的功效。畫面右下角所繪的是荷花及荷葉,因為端午節正值夏季荷花盛開之時,而荷花在民間也寓意祥瑞。 “避五毒”是指在端午節這天,按照傳統習俗,人們用彩紙將“五毒”(指蛇、蝎子、壁虎、蜈蚣、癩蛤蟆)剪成剪紙,貼于門窗、墻、炕,或系在小孩臂上。郵票圖案是葫蘆符驅五毒。葫蘆符是民間傳統驅毒的吉祥圖案,圖中繪有虎頭裝飾,取其辟邪和析求安康的心愿。<br><br> 關于端午節,民間流傳最廣的認為是紀念屈原。而學者則認為,端午節的起源其實和屈原以及其他歷史人物都沒有關系。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國家出版發行郵票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多方論證的。從國家出版發行的端午節郵票看,三枚郵票沒有一枚提到屈原。看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之說是不成立的。<br> “端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周處所著的《風土記》里,這部文獻也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七夕、重陽節等等傳統節日的重要參考。周處寫《風土記》時,離屈原已經五百年了。周處在書中首次提到“端午”及其風俗,但沒有提到屈原。又過了二百年,南朝梁人吳均認為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屈原,是為了駁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曹娥。到了唐朝,端午節成為當時的重大節日。唐朝的詩人們自然傾向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畢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詩人。于是屈原就成了文人寄托自己精神境界的載體。從此,端午節就和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了,而且越來越深入民心。<br> 我知道端午節,緣于吃粽子。那時是小孩,記吃不記打的歲數。大人可能講過有關端午節的事,我隱隱約約記得好像是說,把粽子扔入水中,是為了讓水中的魚鱉不要吃屈原。<br> <br> 下面說屈原。<br> 我有所了解屈原,是我1954年集郵后,收集到一套紀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郵票,四枚郵票中第一枚就是我國的屈原。于是我就留心屈原、崇拜屈原。 圖為1953年發行的屈原郵票。<br> <br> 我真正了解了屈原,是上初中后,語文課中有了文言文,開始學習古代漢語,課文中有屈原的《離騷》,以及大量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和詩歌之后。<br>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生于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br>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譽為“辭賦之祖”和“中華詩祖”。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由集體傳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br> 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劉向(前77年—前6年),沛郡豐邑(今江蘇徐州)人。漢朝宗室大臣,文學家,楚元王劉交五世孫,經學家劉歆之父,中國目錄學鼻祖。}和王逸的注本,屈原的詩作有25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說,還有《招魂》一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并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br>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br>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節和屈原。<br> <br> 不管怎么說,我愿意把端午節與屈原聯系在一起。因為屈原投江殉國那一天,是端午節。<br> 于是,在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從網上閱讀了屈原的部分詩作,并從其詩作中選出了一些詩句,寫成9篇(加過去寫的1篇)書法作品,算是對屈原的緬懷和紀念。<br> 因為屈原所處時代是戰國時代,那時秦還沒有統一中國,也沒有統一的文字(小篆),所以我都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大篆寫,而且盡量選用楚國的大篆。這些字,許多人不認得,但不要緊,我照片下面有釋文。大篆象形文字多,很有欣賞樂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摘自屈原《離騷》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摘自屈原《九章·涉江》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摘自屈原《九章·抽思》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摘自屈原《九歌·湘夫人》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摘自屈原《九歌·東君》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揚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摘自屈原《九歌·河伯》<br> 這是2016年寫的。在《詩人的夢》專題里,是小篆。 女媧有體,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終然為害。——摘自屈原《天問》 誰可與玩斯遺芳兮,長向風而舒情。——摘自屈原《遠游》 青春受謝,白日昭之。春氣奮發,萬物遽之。冥凌浹行,魂無逃之。魂魄歸來,無遠遙之。——摘自屈原《大招》<br> <br> 以上所選的詩句,是把屈原的主要詩作都照顧到了。《九章》中有9篇,我選取其中2篇中的詩句;《九歌》中有11篇,我選取3篇中的詩句。《漁夫》中有句話很好,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但這句話不是屈原說的,而是漁夫說的。而且漁夫說了這話后,就揚長而去,不理屈原了。所以我就沒在這里中選取這篇文章的詩句。<br> <br> 2014年秋,我與老伴搞了一次川渝鄂自由行,過三峽到宜昌后,我動員老伴到秭歸,拜謁屈原故里。老伴腿腳不好,不能爬山和走太長的路,但還是滿足了我的心愿,陪我去了。這使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屈原。 屈原故里。 屈原故里城門上豎著大端午。 在屈原雕像前磕了頭,算是拜師。 在屈原讀書的地方。我裝模作樣,看的是旅游圖。 屈原祠。<br> 屈原祠最早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建設三峽工程時,屈原祠與張飛廟、白鶴梁、石寶寨,成為三峽庫區文物搬遷復建的四大單體建筑。復建的新屈原祠占地2萬多平方米,投資5000多萬元。新屈原祠采用石木結構,繼承了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傳統工藝。 屈原墓。<br> 屈原墓有兩處。一處位于湖北宜昌秭歸縣鳳凰山屈原故里。<br> 另一處位于湖南汨羅市的汨羅山頂。因在2公里范圍內有12個高大的墓冢,這些墓冢前都立有“故楚三閭大夫墓”或“楚三閭大夫墓”石碑,相傳為屈原的“十二疑冢”。 魂魄歸來,無遠遙之。 美篇的封面我用的是屈原在汨羅江,模板我用的是端午節賽龍舟,音樂我用的是湖北編鐘樂團演奏的《楚商》。屈原看了,聽了,應歸去來兮。<br><br> 鈕魯生 2020、6、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龙陵县| 海安县| 西和县| 韩城市| 金阳县| 双辽市| 和林格尔县| 玛曲县| 舟山市| 定远县| 大足县| 敖汉旗| 翁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阿瓦提县| 古田县| 噶尔县| 白城市| 泸州市| 内丘县| 德兴市| 贵阳市| 马边| 安新县| 沾化县| 浪卡子县| 富民县| 进贤县| 鄂州市| 丹巴县| 庆阳市| 松原市| 于田县| 出国| 广灵县| 丰县| 资溪县| 临湘市| 贵阳市|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