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飛臨山東,美景與名勝爭相映入眼簾。</p> <p>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lt;/p> <p> </p><p> <b>泰山</b></p><p>天地之間,泰山被奉為“五岳獨尊”</p> <p>面對泰山,瞻宏品細,歷代皇帝和名人留下了大量的佳作墨寶。</p> <p>泰山的英華恐怕只有中國人才能欣賞,只有中國人才能吟誦出與它相對應(yīng)的風(fēng)景文學(xué)。</p> <p>孔子嘆“登泰山小天下”,杜甫誦“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lt;/p> <p>站在泰山之巔,泰山的風(fēng)景是有雙重含義的,如果不知道“封禪”,不會吟誦《望岳》,那泰山的風(fēng)光還有什么意思。</p> <p> </p><p> <b>蒙山</b></p><p>蒙山,這是孟子所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的東山,東山是當(dāng)時的俗稱。</p> <p>登上龜蒙頂,站在孔子小魯處,我想:便捷的交通,讓我一天就可完成登頂,這種游歷,很難體會孔子當(dāng)年從魯國出發(fā),歷古道、尋跡登頂發(fā)出的感嘆,孔子的感嘆,一定包含了收獲許多認知的感慨……</p> <p>說到孔子,孔子周游列國是其一生的重大事件,出游十四年,孔子都去了哪些地方?</p> <p>我計劃,沿著孔子當(dāng)年走過之地,來一趟“周游列國”,請不要把這篇游記當(dāng)論文看,完全是按照我的交通方便隨心所欲趴趴走……</p> <p> <b> </b></p><p><b> 齊國</b></p><p>齊國,現(xiàn)在的淄博,跟齊國有關(guān)的風(fēng)景都在臨淄區(qū)。</p> <p>《論語·述而》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昧。我也好奇,到底是什么樂器奏出的“韶”,讓孔子如此癡迷。</p> <p>在齊文化博物館,看到了發(fā)出《韶》的樂器。</p> <p>走出博物館,來到韶院村,韶院村還存有孔子當(dāng)年的聞韶處遺址。</p> <p>這處規(guī)模不大的灰色建筑,就是孔子當(dāng)年聞韶處遺址,也是當(dāng)年孔子研習(xí)齊韶的地方。</p> <p>暮色中,走在古齊國的區(qū)域,這條淄河,突然讓我有一種濃得化也化不開的情愫。</p> <p>走訪了和齊國有關(guān)的風(fēng)景:齊國故城遺址</p> <p>管仲紀念館</p> <p>春秋戰(zhàn)國車馬坑</p> <p> </p><p> <b>宋國</b></p><p>宋國,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p><p>孔子的祖上是從宋國到魯國定居的,祖屋和祖墳都留在這里。</p> <p>孔子祖籍是商丘夏邑縣王公樓村。</p> <p>孔子時常回祖籍祭祖省親,后人為紀念孔子還鄉(xiāng),于唐初建起了還鄉(xiāng)祠。</p> <p>還鄉(xiāng)祠沒有對外開放,疫情讓醫(yī)者得到了尊敬,聽說我是不遠萬里來到夏邑的醫(yī)務(wù)人員,有人去喊來了這位老人,開鎖打開還鄉(xiāng)祠讓我參觀,默默拍下老人背影……</p> <p>走訪了四大書院之一的應(yīng)天書院,古代的書院多設(shè)于山林寂靜處,應(yīng)天書院卻設(shè)立于熱鬧繁華的商丘古城邊上。</p> <p>出了書院,就是南湖,在南湖邊上漫步,我情不自禁在想,當(dāng)年的蘇東坡,晏殊,是常去古城買醉呢,還是在南湖邊漫步?</p> <p>商丘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金縷玉衣。</p><p><br></p> <p>閼伯臺,距今4500多年的觀星臺遺址,它比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上2200多年。</p> <p> <b> </b></p><p><b> 衛(wèi)國</b></p><p>衛(wèi)國,現(xiàn)在的河南省衛(wèi)輝市。</p> <p>跟孔子有關(guān)的風(fēng)景“孔子擊磬處”,在衛(wèi)輝城外,《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wèi)”,說的就是孔子曾在此擊磬講學(xué)。</p> <p>為守候在孔子擊磬處遺址的這位老人點贊,她隨丈夫在此守候一生,丈夫現(xiàn)已過世,她繼續(xù)守著……</p> <p>比干是林姓的祖先,衛(wèi)輝比干廟,天下林氏根,每年三月三必有宗親認祖活動,我也算來這里祭祖了……</p> <p>比干廟里有一塊石碑,石碑上有孔子真跡,唯一的。</p> <p>當(dāng)年孔子帥弟子祭拜比干時,在這塊石頭上揮劍刻下“殷比干墓”四字。</p> <p>朝拜比干廟視頻</p> <p><br></p><p>結(jié)束衛(wèi)輝行程來到輝縣,順道走了一段南太行的掛壁公路和郭亮村</p><p><br></p> <p> </p><p> <b>鄭國 </b></p><p>鄭國,現(xiàn)在新鄭市。孔子在新鄭,被人“罵出”一句成語,這就是“喪家之犬”的出處。</p><p>孔子到鄭國后,年邁的孔子竟然跟弟子們走散,獨立東郭,蓬頭垢面,被鄭人笑稱“累累若喪家之犬”。</p> <p>孔子知道后欣然笑曰:“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就是!就是!孔子本人欣然首肯</p> <p>孔子在鄭國沒有多做停留,鄭國的國君對孔子的治國理念沒有興趣,孔子爬上車,再次上路,奔往陳國。</p> <p><br></p><p>新鄭趴趴走,新鄭是黃帝故里,厚重的值得一看</p><p><br></p> <p> </p><p><b> 陳國 </b></p><p>陳國,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p><p>孔子在陳國發(fā)生了一事件:絕糧七日,弦歌不止,史記對這段歷史都有記載。</p><p>絕糧七日的地點,已被后人修繕為“弦歌臺”以示紀念。</p> <p>陷入絕境,孔子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弟子們回答:我們?yōu)槭裁磿涞浇裉爝@種地步呢?顏回的回答讓孔子最滿意:“知其不可而為之”。</p> <p>看著這處遺址,我也陷入沉思,此時的孔子,已經(jīng)到了《論語·為政》說的“六十而耳順”,連“喪家之犬”都能接受,絕糧七日還能弦歌,做起來也不難,假若沒有這段經(jīng)歷,孔子的學(xué)問是否少了儒家的中庸之果。</p> <p>來到太昊陵,朝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p> <p>關(guān)于中國歷史就有“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之說。</p><p>太昊陵,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2次御祭</p> <p><br></p><p>制作了我在淮陽走過的風(fēng)景,一路走下來,我最喜歡的宜居城市</p><p><br></p><p><br></p> <p> </p><p> <b> 蔡國</b></p><p>蔡國,今天的信陽市,信陽位于河南最南端。</p> <p>信陽文廟,孔子周游列國時的講學(xué)之地,現(xiàn)僅存大成殿。</p> <p>文廟周圍是古玩城,文廟正在復(fù)建進行中,殿外石塑文物亂堆,貌似無人看管。</p> <p> <b> 楚國</b></p><p>楚國,孔子周游列國的最后一站,從今天的位置看,孔子只到了楚國的邊境地區(qū),大約是今天河南省羅山縣附近。</p> <p>孔子及其弟子在楚國,有個歷史典故“子路問津”,成語“指點迷津”的典故,出處就在這里。</p> <p>為了探密“子路問津處”,我來到羅山縣子路鎮(zhèn)子路村,《論語》《史記》對子路問津均有記載,驚詫,竟然還能見到當(dāng)年描述的環(huán)境……</p> <p>這不是那條擋住了去路的小河嗎,正如描述的那樣,小河不是太寬,河道蜿蜒曲折,與另一條河流匯合,孔子師徒為找不到渡口而著急……</p> <p>眼前這片田地,不就是長沮、桀溺所耕的那片田壟……</p> <p>孔子在楚國沒有得到重用,隨后從楚國返回魯國,結(jié)束了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p> <p>孔子走了,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帶著無人問津的惆悵走了……</p> <p>距離孔子那個時代,已有兩千多年了,我為自己定制這趟旅行,不可能走進孔子的世界,但是,獲得了我想要的感受,就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呼玛县|
景泰县|
青岛市|
河北区|
公安县|
沈丘县|
阿图什市|
通河县|
石林|
德兴市|
富平县|
宁武县|
鲁山县|
阳山县|
盱眙县|
丹江口市|
防城港市|
青铜峡市|
大丰市|
兴化市|
赤峰市|
南城县|
成都市|
潞西市|
黄大仙区|
乌拉特前旗|
老河口市|
会昌县|
博白县|
德昌县|
万宁市|
洪湖市|
乐陵市|
邹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东辽县|
宁安市|
鹤岗市|
聂拉木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