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趕廟會,逛集市,總會有琳瑯滿目的各種地方小吃饞羨游客的胃口,而惟有那油亮亮香噴噴的水煎包,最是吸引我;并不是它饞了我的味蕾,而是我想起了遠在天國的爹。</p><p><br></p><p> 爹,其實并不是我的親生父親。</p><p><br></p><p> 在我出生四十天的時候,母親因為工作原因,把我寄養在了鄉下,我吃養母的奶長大,我給養母叫娘,給養父叫爹。</p><p><br></p><p> 俗語說,養身父母比親生父母親。我就是俗語的踐行者。</p><p><br></p><p> (一)</p><p><br></p><p> 我爹,是個地道的、勤勞的農民。我記得爹下地時會捎帶放牛,回來時還總是背一簍柴禾,爹會把柴火整整齊齊的垛在院墻外,像極了列隊的士兵;爹閑暇時還會把豬圈、牛舍、院落打掃的干干凈凈。</p><p><br></p><p> 待到集日時,爹會去趕集,給家里買來零缺碎用,到這一天時,我就會很期待,記憶里的爹,趕集回來總會給我驚喜,會給我帶來諸如花生糖果之類的零食,有時還會給我帶來油亮亮的水煎包。</p><p><br></p><p> 我最喜愛爹給我帶回來的水煎包。</p><p><br></p><p> 我家在長水西街,中華五千年文明發源地——洛出書處的地方,集市在長水東街,離我家大約二三里的路程,爹會用一根竹簽串回水煎包,待回家時,包子還有溫度。</p><p><br></p><p> 在那靠工分吃飯、經濟拮據、物質匱乏的年代,油亮亮香噴噴的水煎包無異是一場盛宴。</p><p><br></p><p> 我家當時有爹、娘、姐姐、哥哥和我共五口人,只有爹一個壯勞力,工分少,口糧不夠,平時只有在麥口分糧時才能吃一頓白面條,但爹卻舍得買水煎包給我獨享,想來爹娘對我有多么的疼愛和偏心。</p><p><br></p><p> 在我的記憶里,當時那油亮亮的水煎包是最饞人的美味。在我飽餐美味時,爹會在旁邊看著我慈愛的微笑。 </p><p><br></p><p> (二)</p><p><br></p><p> 我兩歲半左右離開了養父母家,我家在長水大骨節病醫院,離養母家有兩三里的路程,我會常常回到養母家,養父母想我了也會去我家看我。</p><p><br></p><p> 有一天傍晚,爹去我家說鄰村有廟會唱戲,想帶我去看戲,征得母親同意后,我就高高興興蹦蹦跳跳跟著爹去看戲。</p><p><br></p><p> 戲臺子搭在上地村,我和爹趕到戲院時,還沒有開演,場子外有一家賣水煎包的,爹就給我買了包子,依舊是一副溫馨的畫面:一個吃的滿手滿臉油光光的小女孩,旁邊的父親看著小女孩慈愛的微笑。</p><p><br></p><p> 等我吃完了,爹就帶我去看戲,此時戲已開演,戲院里人頭攢動,把戲臺子捂的嚴嚴實實,我們在后場子徘徊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適的位置,于是爹就讓我騎在他的脖子上,架個高高樓,爹個頭不高,就這樣我們擠在人群里看戲。</p><p><br></p><p> 我當時大約三四歲,自然看不懂劇情,就是看個熱鬧,我第一次看見舞臺上紅紅的襖,綠綠的裙,長長的袖和五花的臉,還有長矛大刀的飛飛舞舞,我聽不懂那咿咿呀呀的唱,只是感覺眼花繚亂的十分新奇和好看。</p><p><br></p><p> 待到曲終人散,爹才把我從肩膀上放下來,送我回母親家。我知道爹個子矮自然是看不見舞臺上的表演,我后來想,其實爹并不是想去看戲,爹是想我了,爹只是為了讓我開心,陪著我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p><p><br></p><p> (三)</p><p><br></p><p>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時,母親工作調到了趙村公社衛生院,于是我們舉家搬遷了,并且和養父母一家不辭而別。</p><p><br></p><p> 搬遷時不告知養父母應該是大人們之間的心思,我自從二歲半離開養父母后,因為兩家距離近,我和養父母一直都有來往。母親的工作調動及搬家不告訴養父母,也許是希望斷了我和養父母之間的念想。</p><p><br></p><p> 其實我自從四歲左右就很少在家居住,或者是回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或者是跟隨父親度過下鄉改造的歲月,四歲以后的我和養父母已很少見面,但還是會有往來。</p><p><br></p><p> 在我讀三年級時,有一天晌午放學,剛剛走出校門口,突然聽到爹在喚我,順聲尋去,果然是爹。</p><p><br></p><p> 當時是七十年代初期,通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我爹,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是怎么打聽出我們的去處的呢?養父母家距趙村公社有好幾十里的路程,還隔著洛河,當時又不通橋,爹是怎樣涉水跋山一路尋來的呢?爹要起一個多大的早,才能趕在晌午學校放學前蹲守到學校門口,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到我呢?我后來想,爹為了尋我,一定是受了許多的辛苦。</p><p><br></p><p> 我已經不記得爹當時穿的什么衣服,但我記得爹的肩膀上搭了個錢褡,我喜出望外,快速的跑到爹跟前,爹拉著我的手,把我帶到附近一個拐彎少人的地方,先從錢褡里掏出一個嶄新的花手絹和一些糖果裝進我的書包,接著又掏出了用油光紙包著的水煎包給我吃。</p><p><br></p><p> 當時我們家的經濟條件比養父母家好,白米細面不缺,水煎包已不再奢侈;但對于樸實憨厚、經濟困難的養父,水煎包不但奢華,同時也承載了他對女兒滿滿的愛。</p><p><br></p><p> 爹拿著水煎包的雙手粗糙并布滿了傷痕和老繭,突然的我鼻子一酸就哭了。</p><p><br></p><p> 爹看我哭了,以為我受了委屈,一邊忙不迭的給我擦眼淚,一邊問:怎么了?怎么了?</p><p><br></p><p> 我哽咽道:爹,我想您和娘了。</p><p><br></p><p> 爹嘆了一口氣,說:我和你娘也想你呀,知道你們搬走后,我打聽了許久,知道你媽媽調到了趙村衛生院,你娘多次催我來趙村找你,我也就是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來找你合適不合適?就是擔心你媽媽看我來找你了不高興。</p><p><br></p><p> 停頓了一下,爹像是下定了決心,爹說:不久就到麥口了,等你們學校放麥假了,我來你們家,把你接到咱家住幾天,到時候你媽媽或我問你想不想回去,你一定要說想回去。</p><p><br></p><p> 我告訴爹:我記住了,我想回去!</p><p><br></p><p> 爹看著我吃完了包子,爹說:你回家吧,回去晚了,看你媽縈記。我看見了你知道你在這個學校上學就放心了,我也回去了。</p><p><br></p><p> 我依依不舍別過爹,望家里走,走一段扭過頭,看見爹朝我揮手;再走再回頭,爹還在那里朝我揮手;直到我走出胡同向大路拐彎時,回過頭看見爹還佇立在那里給我揮手。</p><p><br></p><p> 果然,麥假里的一天,爹帶著一些土特產,穿戴的整整齊齊來到了我家,在和母親寒暄和敘別了家長里短后,爹說:放麥假了,讓孩子跟我回去住幾天吧?</p><p><br></p><p> 母親當時沒有回話,現場有些尷尬。</p><p><br></p><p> 爹就轉頭問我:你想回去嗎?</p><p><br></p><p> 我記起爹那一天交待我的話,我囁嚅道:想,我想回去。</p><p><br></p><p> 母親就笑了,說:孩子從小跟著你們長大,和你們有感情,想回就回去吧。</p><p><br></p><p> 從此,我和養父母一家就又聯系上了,每年的暑假,爹會來接我回去住一段,度過爹親娘愛的幸福時光。</p><p><br></p><p> (四)</p><p><br></p><p> 我參加工作后,逢年過節我都會回家,我從小在長水西街長大,我熟悉那里的一山一水,喜愛那里的叔伯大娘、兒時的玩伴,在我心里,養父母的家才是我的家鄉。</p><p><br></p><p> 有一年春節前,我割了肉回家,整個春節,爹逢人就說,今年過年家里的肉是閨女割的,我可是享上閨女的福了。</p><p><br></p><p> 因為我常常回家看望爹娘,村里的叔伯大娘們會對爹娘說:你們可沒有白養活這個閨女。每當這時,爹就會滿臉幸福的笑。</p><p><br></p><p> 但我心里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抵不過爹給我的水煎包。</p><p><br></p><p> 爹的水煎包是家庭經濟拮據時的傾其所有;爹的水煎包承載了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爹的水煎包是我童年的期盼和傲嬌;爹的水煎包給了我一生的溫暖和滋養……</p><p><br></p><p> 爹的愛,我無力償還。</p><p><br></p><p> 爹在73歲時因腦中風闔然離世,在出殯那天,我依照習俗,披麻戴孝,陪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行程,送別了這個世界上心心念念牽掛著我的——親愛的爹。</p><p><br></p><p> 其實,所謂的人生,就是一場場相遇和別離。感謝上蒼垂憐并眷顧我,讓我有緣和爹相遇,使我的生命里多了一份濃濃的親情和父愛!</p><p><br></p><p> 至此父親節到來之際,特撰文紀念我遠在天國的爹,愿爹安好!同時也祝愿天底下所有的父親們健康安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我爹留在世上唯一的一張照片</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饶平县|
高唐县|
苍溪县|
鸡西市|
拉萨市|
上虞市|
辽中县|
文成县|
丘北县|
山东省|
和顺县|
德江县|
吉木萨尔县|
来宾市|
衢州市|
元阳县|
当阳市|
永昌县|
涿州市|
德阳市|
德令哈市|
南投市|
玉龙|
西乌珠穆沁旗|
拜泉县|
菏泽市|
武平县|
邵东县|
隆安县|
新泰市|
竹山县|
玉林市|
东方市|
原阳县|
永安市|
武夷山市|
郧西县|
巩义市|
讷河市|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