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管往事如何聲討,無問遠方多少坎坷,我是鐵了心要帶一雙兒女向前走了!</p><p><br></p><p> 2018年農歷臘月二十九,我與同學賀繼慧帶著各自的孩子來到村里看完劉學山老人徑直來到付生家。豆豆不敢相信,腳上一雙運動鞋是他們一年的就餐補貼,炕頭泡沫箱就是兄妹倆的學習桌。城市里長大的豆豆和童童都不認生,落落大方和他們聊學習、聊生活,但大多是學校日常、寒暄問候,生怕哪些話無意觸及到兄妹倆的痛處,畢竟不像我長期和他們在一起感知多一點。學哲學的豆豆細致包容,心是實誠的,說話卻是小心翼翼的。對于峰兒和媛媛來說,到家里看望他們的,大多是叔叔阿姨。媛媛上下打量豆豆、看了個仔細,倒讓豆豆有些不自在了。站在一旁的峰兒卻是怯生生的、低著頭,鞋子在地上蹭來蹭去,不知所措。眼神正是我初次見他時那不確定的、憂郁的、又是令人無法忘懷的。孩子們溝通起來還是快,豆豆和童童教他們唱草原的歌,緩解幾許不自在,兄妹倆仿佛已經騎馬馳騁在向往已久的草原上。次日就是大年三十,我們掏出福字、對聯、零食大禮包等新年禮物遞在付生手里時,繼慧幾次從包里掏錢給兩個孩子,都被我按了下來。我理解繼慧的好意,可我更了解付生一家的精神需求。</p><p><br></p><p> 2019年正月初五,我和賀繼慧帶著豆豆和童童再次來到劉家峁村。經過一年的學習成長,兩孩子更成熟了,他們商量好要送愛心小課堂給峰兒、媛媛和小玩伴們。我召集就近幾家的孩子到我的宿舍,簡單布置后,豆豆開講歷史故事,童童負責手工剪紙課。他們先講課,然后當堂搶答,根據題目的難易分別取一二三等獎,答對拿獎品,獎品是豆豆和童童提前用各自的壓歲錢買來的學習用品。愛心小課堂的意義是鼓勵村里的孩子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尤其是和陌生人一起互動,增加孩子們主觀能動性和自信心。看見峰兒、媛媛、豆豆和童童四個孩子格外親昵,我和賀繼慧的心里坦然且明亮。小課堂結束后,房間里的大人和孩子們一起唱《新年好》,整個屋子看起來像一所鄉村小學的教室,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站在一旁的大人們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沉浸在歡樂中。剪紙作品貼在窗戶玻璃上,它們像春天萌生的新芽,讓整個冬天都生動起來。峰兒沒了膽怯,習慣低頭說話的他,捧著自己用努力換來的獎品,真實的笑容里掩飾不住他的激動和喜悅。賀繼慧握著我的手說:“蘇兒,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村里的孩子們管你叫蘇媽媽了。”</p><p><br></p><p> 媛媛對未知的一切都感興趣,總在不動聲色中暗下決心,默默使勁,一點都不像十來歲的孩子。我知道她從沒坐過小轎車,清晨買菜便喊了她去鎮上溜達。我征求付生的同意后,就帶著她出發了。一上車,她就摸著座墊說,這個墊墊又軟又綿,但不比蘇媽媽送給我家的褥子綿!我似乎只聽到“蘇媽媽”三個字。小機靈鬼順理成章的了了她喊我“蘇媽媽”的心愿,還順帶表達了她的感恩之心。村里人都喜歡劉峰和劉媛,他們用老家話說得讓人振奮:“灰人也有灰命了,精人也養不下那兩個精娃娃。”這孩子了不得,我喜歡有智慧的孩子,智慧可不是聰明。我告訴過她,把手機當“媽媽”有問題就問“度娘”,不當“玩具”當“工具”。沒過幾天,峰兒就在微信中給我發來媛媛妹妹照著抖音學做蛋炒飯和炸油條的照片。我拿著手機讓我家葉先生和女兒看,讓父母看,發給親友同學看,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家媛媛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勤奮。小姑娘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總讓她幫我擦桌子拖地了,不是因為蘇媽媽給她吃喝穿戴,就該還我勞動。而是想告訴她:女孩子學會洗衣燒飯這是生活的基本技能!獨立自強,不給別人添亂這才是教養。孩子需要引領和陪伴,給予足夠的關心和適度的愛,讓她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雖然沒法做到“孟母三遷”,但我想把她5歲之前所缺失的母愛和教育全部補上。</p><p><br></p><p> 車上音響正播放女兒童童的CD,唱到《大魚》時,媛媛居然也跟著哼唱起來。她說,這個好像不是周深唱的。我說這是童童姐姐唱的!她瞪大眼睛,“啊?太不可思議了!我還以為是歌星呢,童童姐姐太厲害了。”說完,她咬了咬嘴唇,瞬間轉為安靜,扭頭向窗外望去,兩只手不停地摳著座墊。我開車繼續前行,用余光注視著她的一切,甚至有點后悔告訴她這些,但也慶幸感知到媛媛的內心。我明白,媛媛的窗外所見無限,不是城市的繁華,不是羨慕的全部,是萬物肆意的生長,是無遮擋的自由。過了一兩分鐘,她恢復了剛才的情緒,又跟著唱了起來......我趕緊接了話,你看你多厲害,都學會用抖音學燒飯了,今后是餓不到你了!你要喜歡唱歌,蘇媽媽回頭給你也刻一盤,她的眼睛笑得瞇成縫。</p><p><br></p><p> 從鎮上買完菜,我帶她去了超市,讓她挑選自己愛吃的零食,幫峰哥哥也選一些。能看出來,她有些不情愿。我正好趁機給她講些道理。媛媛很倔強,我同學給她買來零食,她犟的像頭牛一樣,堅決不要,失了禮貌不說,當時還讓人家有些尷尬。我懂媛媛的心思,窮人家的孩子自尊心太強,她一邊渴望關愛,一邊卻與別人和自己同時做著對抗。我摸了摸孩子的頭說:“今天蘇媽媽第一次帶你出來,母親給孩子買點小零食很正常。以后遇到別人真心實意送你禮物的時候,你要先謝謝人家,不要脖子一擰說我不要。你們家現在有困難,大家捐款捐物都是好意,等以后自己強大了,也要積極幫助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情義不在貴賤,在心意。”媛媛的眼睛轉來轉去在思索著什么,堅定地點著頭。教育無處不在,但得恰當好處。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p><p><br></p><p> 她不是貪心的孩子,給自己選了一包薯片,給哥哥選了一盒小蛋糕。出門時,她說還想買雪糕吃。我拿手機掃碼時,她已經把兩塊錢塞給了老板。我執意把錢從老板手里要回來,看媛媛吃一個,手里還給哥哥帶一個,心里暖暖的。我顧不得多說話,怕這份暖意把孩子給哥哥的雪糕融化掉。剛開車門,身后的媛媛又跑進商店,我顧不上鎖車門,趕緊跟了進去,她著急甩開我的手,拿著黑色小發卡要買給我。她看見蘇媽媽昨天梳頭時找不到卡子了......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著孩子的面兒,哭成淚人。</p><p><br></p><p> 第二天,我從鄉政府辦完事回來,媛媛突然從辦公室后墻躥了出來,撲通一聲單膝跪地,電線上的鳥都叫了起來,嚇我一跳。她變魔術一樣,從背后捧出一大把野花來。用舊塑料紙包裝、線繩扎好的花束在陽光下變得格外漂亮,那雙眼睛像一泓圣潔的清水,讓我忘記了室外的酷熱。“蘇媽媽,這算驚喜嗎?”說完,她又魔術般地從手里變出一串用紙片制作而成的心型項鏈,項鏈上寫著:“蘇媽媽,我愛你”。我端詳著這串特殊的項鏈,將媛媛攬在懷里,孩子發絲上的汗味竟然變成此刻的清香。“你一直都在給我驚喜!”所有的欣慰皆流淌在這些細碎里。媛媛看我寫毛筆字,悄悄在網上下單買水寫字帖在練,還跟著“快手”直播學舞蹈,到宿舍為我表演獨立下腰,小孩子筋骨柔軟,手掌撐地,雙腿也撐地,跟一座橋似的。媛媛點滴的改變與成長,似夏日的清涼,沁人心脾。</p><p><br></p><p> 峰兒要上初中了,他被錄取到縣城中學。縣城離村里開車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周末他回劉家峁,我回榆林。見峰兒的時日越來越少,但我心里其實最惦記的是他。媛媛性格開朗,喜怒常形于色,情緒來得快去得快,嘴上會表達,心里也能沉得住。但峰兒不一樣,窮人家的孩子當家早,知事早。九歲開始下地干活,十三歲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力。一雙稚嫩的手在田地里打磨的骨關節外凸,像成年男子的手,被雜草劃破的血口舊傷沒好,新傷即來。我摸著他的手,肚里心疼的酸水直往出冒,不爭氣的眼淚全滴在手指上,峰兒“假笑”著說沒事,男娃娃家不怕這些!我告訴峰兒:“今后一定好好愛惜雙手,不僅拿鐵銑,最重要的是握筆桿!這雙手是你的人生,愛惜手就是珍惜你的人生!”后來,他寫過一篇日記,題目叫“誰會關心我這雙不容易的手”,一看到題目,再堅強的人,也會被這個疑問句打敗,然后淚流滿面。</p><p><br></p><p> 峰兒勤工儉學,利用周末捉蝎子賣錢。我佩服他小小年紀什么也不怕?他說,蘇媽媽枕頭下的蝎子都不敢咬你,我還怕什么!捉一只少一只,還能換錢哩!峰兒經常在山上挖“遠志”(俗名,野胡麻)到中藥房賣錢。 悄悄攢足八百多塊錢后,他給買了輛自行車。這樣,去鎮上給家里置辦東西不用爸爸再開三輪車送他了。上中學后,峰峰每周往返學校要20元的車錢。付生每周給兒子30元的車費錢,多出來的10元是讓他買牛奶補充營養的。但峰兒每周回來一分不少交給付生,不多花一分錢。他說學校的飯花樣多,每天吃飽飯一點營養也不缺,父親年紀大了更需要營養身體。為了讓付生少一點生活負擔,我家葉先生每到換季時,就新舊衣服一大包托我帶給峰兒。峰兒身上的四季衣服幾乎全是穿葉先生的,衣柜里放滿了羽絨服、夾克衫、外套。肥瘦大小都有,讀到大學之前,峰兒應該是不用買衣服的。</p><p><br></p><p> 今年疫情期間,我在村里值班。每天早晨6點就看見劉峰和劉媛在駐地會議室讀書、作業。晚飯后,付生陪兒子和女兒繼續“蹭網”上課、寫作業。他家里沒有拉網線,一部手機,兒子、女兒輪流上網課用。一旁的付生拿著峰兒的地理、歷史課本看,靜靜地陪伴著。漆黑寒冷的夜晚,會議室里白熾燈的光愈發顯得冷清,照得人心直發慌。父子、父女三人就像三個釘子一樣釘在那里一動也不動。我站在窗外看著他們,不忍打擾只有心疼。偶爾,他們會學習到深夜。村里靜得出奇,不遠處有人咳嗽都聽得一清二楚,付生左手牽一個,右手拉一個,三個人漸漸消失在手電筒的微光里。有好幾次,我悄悄在夜色中哭泣,疫情當下,周遭人心惶惶,但他們靜心扎在書本里努力奮斗的身影,明媚了這段蹭網上課、艱苦奮斗的時光,相信孩子們堅持的每一步都不會被辜負。 </p><p><br></p><p> 回到家里,我和葉先生、童童講述峰兒和媛媛蹭網學習的事情。葉先生沉默片刻說,“把咱家的電腦送給孩子們吧!”童童為這樣的決定作出“比心”,還找了U盤,讓我一并帶給他們。葉先生找來技術員給電腦重新做了系統,我將這幾年和孩子們的合影全部拷貝到電腦后,就和隊員李波下鄉了。電腦安裝好了,WIFI費用還沒有著地。全年720元的包年費用,我本可以全部付清,但我只給付生500元錢,我想留點費用給付生結,因為付生需要作為父親的尊嚴。最高興的是峰兒,他從地上蹦達了幾天,逢人便說在家就可以上網課了!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當葉先生帶著地球儀,u盤、茶葉和幾大包衣服來到付生家時,峰兒在眾人面前突然痛哭流涕,無法控制情緒。我不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峰兒,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心里的那面鼓咚咚咚敲個不停。</p><p><br></p><p> 峰兒撲到我懷里,第一次緊緊抱著我,仿佛要把這些年的委屈和難過一次性掏空。原來,顫抖的身體是他孤獨的釋放,凄凄切切的呻吟里全是傾訴:“蘇媽媽,我們家窮,媽媽有病,也有被旁人笑話的時候。從來沒有人真正感知我們內心真正的痛苦,只有你們一家人,掏心掏肺的愛著我們。”我還沒有緩過神來,付生也哭了,一個近七十歲老人的眼淚從面頰滾滾而下,這是我六年以來第一次見付生掉淚。</p><p><br></p><p> 極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不讓孩子在這個時候看見我落淚,嘴邊的話,始終漂浮在唇齒。我想永遠地抱著孩子,抱著這個把回避作為默認的姿態,缺乏自信,過度敏感的孩子。他那些“安裝”在臉上的笑容,蘇媽媽一眼望穿。身為一名人民警察,曾負責過單位的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也接觸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老師。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自我心理疏導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貴族。如何用一顆母親的心去修復他和媛媛內心的創傷,讓他們自然而然的向著開朗、積極的方向更健康的靠攏,我用了六年的時間。我查閱過大量資料,研究過不少案例,我曾經試圖打開孩子的心門,不愿意讓他察覺到這種刻意。但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那些案例只能參考。</p><p><br></p><p><br></p><p><br></p> <p> 從我見到峰兒的第一天,就感知到他目光里流露出的各種無助和渴望。他直面父母的身體殘疾、直面家庭的貧困潦倒,他渴望尊重,渴望溫暖,渴望平等,卻常常在沒人的時候偷偷哭泣。他痛恨自己不夠勇敢,不夠堅定,不夠努力。所有的涕淚縱橫和精神崩潰難道不是自己與環境的雙向崩潰嗎?只有一點一點無限靠近孩子的內心,才能讓孩子在感動中耳濡目染,才可以給予他們恰如其分的愛,引領著他們陽光成長。貧困家庭的孩子需要溫暖與關愛,殘疾人的孩子更需要心靈的呵護和滋養。可總有人要無視,消耗,摧殘。我也的確無法改變旁人的沒教養,但我可以教孩子們如何做個有教養的人。世間的冰冷與溫暖,都是心里生來的芽兒,左長右長都是冷暖自知。我無比渴望著他們有劍走偏鋒的極端蛻變。</p><p><br></p><p> 今年芒種前周末,我帶著閨蜜瑩瑩去付生家看兩孩子。進屋的時候,峰兒放下手里的書起身為我介紹同學。同學叫高少源,也是烏鎮人。看到少源也穿著我家葉先生的衣服,我很欣慰。峰兒懂得了與人分享。他自豪地對瑩瑩講:“疫情期間,蘇媽媽送來的電腦,一天沒落的網課學習,讓我沾大光了。這次中期考試,年級排名前進了15個名次,位居年級第五十名了,班主任老師說有望沖刺市重點中學。”瑩瑩豎起大拇指,為孩子鼓勁。“蘇媽媽,少源才厲害呢,他是我們年級排名第五!”少源個頭與峰兒差不多高,偏瘦。少源訥言,來人陪說話,話畢拿書看,不同我們多言。為了不影響孩子們學習,我和瑩瑩、付生坐在另一間屋里聊天。付生提起前幾日峰兒在學校又得獎的事,眼底的光比他家里的穿衣鏡都亮,臉上的驕傲與欣慰一改以往的滄桑。 </p><p><br></p><p> 從前的苦難煙消云散,未來的幸福正在路上。劉付生一家是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遇見了那么多愿意幫助他們的好人,這正是中國脫貧攻堅戰中貧困家庭蛻變的一個縮影。付生一家四口終于告別了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生活環境。他給舊電腦定做了新“房間”,顯示屏、主機、鼠標、音響都有各自的“臥室”;貼滿獎狀的墻是峰兒和媛媛刻苦學習的見證;新進屋的冰箱、洗衣機、電視、現代家俱、廚房灶具是他們未來生活的陪伴;智力殘疾的賀女子一見我,又是倒水喝、又是讓吃飯,還專門給我起名叫“蘇民警”;峰兒品學兼優、被班級推薦加入共青團,媛媛又得了期中考試年級一等獎,捧著獎狀和獎品報我好消息;我用二百多張照片記錄孩子6年來的學習和生活,制作成影集送給媛媛時,孩子抱到懷里,睡覺都舍不得放開;付生終于可以放心地把三輪車交給峰兒獨自駕駛了,15歲的峰兒可以撐得起家里的一片天......愛是貧困學子求學之路告別孤單的陪伴,愛是貧困家庭重建家園的信心,愛是治愈貧窮的良藥,愛是宣傳民警到扶貧干部的融合,愛是我離開故土把天地當作家園的歸宿。</p><p><br></p><p> 生命的溫度,不就是給歲月包漿的溫度嗎?我曾一次又一次起收起手中的相機,一次又一次停下指間的筆,我的眼淚卻在鏡頭與紙箋中蹦出來。可是,面對這些影像和文字,我又情不自禁拿起筆,打開鏡頭,為兩個孩子書寫、還原彩色的童年。我們全家人都無比堅定地想做一件有溫度、不留遺憾的事:母親為媛媛送去新棉鞋,父親給峰兒帶了保溫杯,葉先生和女兒童童成了付生家的常客。劉家峁的土地雖曾生長著貧窮,但石頭旮旯里也能生出馨香的蘭花花來。</p><p><br></p><p> 生活也許就是田地里的那臺微耕機,一行腳印兩行播種。我是中間的那行腳印,左邊是峰兒與我的一次次握手,純凈力量;右面是媛媛與我一聲聲的擊掌,清脆響亮。在了無塵埃的心里,意念是能夠將清風擊垮的。我們走出家門時,峰兒指著腦畔旁的杏樹花說,蘇媽媽,你不是喜歡瓶瓶里插花花嗎?稍等一下,我上去給你摘兩枝。我擔心土壤解凍,虛土危險,又不好拒絕峰兒的貼心:“別摘了吧,花花開在山上,這個春天更漂亮,杏熟了咱們可以多吃幾顆杏子呢!”峰兒不加思索、脫口而出:“蘇媽媽,那我把整個春天摘給你!”我突然覺得站在我面前的峰兒是個浪漫的詩人,我原諒了心中生出的感動,任它從里到外的蔓延開來,將這份甜蜜和柔軟涂滿心房。</p><p><br></p><h1><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愿良知和人性不離不棄,愿世間美好與吾愛環環相扣 。</span></h1><p><br></p> 2018年農歷臘月二十九,我和賀繼慧帶著各自的孩子來到劉付生家。 新買來的圍巾戴在脖間,劉媛好開心。 2019年農歷正月初五,女兒葉嘉宜的愛心剪紙小課堂。 窗戶上孩子的剪紙作品和劉媛的作品。 愛心課堂小合影。 <p>正在做午餐的劉媛。</p> 做晚餐的劉媛。 劉媛獨立下腰。 為我送來的一束野花。我搶拍的時候,熱淚盈眶。 后來,劉媛經常給摘花插瓶。 我病了,孩子到廚房為我沖好藥端到屋里,我拿起手機就留影。好珍貴。 第一次坐小轎車的劉媛。 疫情期間,我給孩子贈送口罩,一只耳線掉了,她自己用塑料膠條粘上。趁她不注意我拍了下來。 我給劉媛梳頭。 我是村里的孩子王。 劉峰、劉媛第一次吃石榴。 疫情期間的寒假很長,我給孩子們輔導作文,這是劉峰的。 劉媛的日記本。 劉媛親手給我制作的項鏈。 賀女子主動要與我握手,從此她還給我取了個名字:蘇民警。 疫情期間,我給孩子教口罩的戴法和消毒液的用法。 穿著我家老公的衣服的劉峰,正在鋪我送給他們的新床單。你看他像不像“瘦”版葉先生。 這是我們家贈送孩子的電腦。屏保是我們的合影。 葉先生為孩子帶來地球儀,一旁的劉付生竟然能把中國的鄰國位置說得一清二楚。劉峰的地理書,他真的沒少看。 娘仨的合影。 劉峰的作文,我邊哭邊看。 劉付生的新家,怎么樣,漂亮吧!他們一家是幸運的,趕上了了好時代,遇見了那么多好人。 我給劉媛制作的成長影集。 <p>影集內頁</p> 劉付生和賀女子剛剛從田地里回來。 15歲的劉峰學會騎三輪車了。 智慧的劉媛。 <p>我和媛媛的近照。(庚子六一兒童節前一天)</p> 我們的合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合阳县|
霞浦县|
克拉玛依市|
丹凤县|
曲周县|
湘潭市|
囊谦县|
常宁市|
开原市|
库伦旗|
昔阳县|
乌恰县|
太白县|
景洪市|
德格县|
潜江市|
洮南市|
迁西县|
山阳县|
旌德县|
辽阳县|
游戏|
桐梓县|
烟台市|
阿坝|
镇远县|
桂平市|
佳木斯市|
大同市|
迭部县|
溆浦县|
古交市|
松滋市|
江华|
武冈市|
沙河市|
泰安市|
历史|
太和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