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按:這一節,基本與前一篇一樣,主要是回憶行軍的情況。但是,作者還是從親歷的角度講述了從甘肅進入四川的見聞,特別是關于劍閣的描寫,很真實生動。入川以后,62軍立即開赴西康省,接下來,就是西康軍區的工作了,這將在后面具體提到。</p><p><br></p><p>進軍大西南直到西康(1949年10月一1950年4月)</p> <p>從1948年62軍進軍西北開始,我媽媽獨自帶著我大哥(當時大哥還不到一歲),隨著部隊一路行軍,直到1949年底才到達四川與我父親見面。這是媽媽到達雅安后與她的同事們的合影。圖中抱小孩者,是我媽媽 劉俊,小孩是我大哥王力川。</p><p><br></p><p><br></p><p>1949年10月初,進駐岷縣,休整待命。軍部魯瑞林政委也由臨夏回到軍部。岷縣古稱岷州,居洮河中游,距天水、臨洮各210公里,有公路通車,是由甘南入川的一個補給基地,這里氣候不算太冷。在岷縣,接受了一個地方師的起義,師長姓周,名字記不得了。人數不多,編為軍屬獨一師。這個師入川后,同后來組成的184師一同去執行抗美援朝任務。這時,隨軍的四個醫療所也都到達岷縣。在岷縣休整了一段時間。劉忍部長和頡方英舉行了婚禮。軍的文工團演出了歌劇《赤葉河》,是類似《血淚仇》那樣一類的內容,以啟發階級覺悟。部隊進行了物資補充,發放了棉裝。當時營以上干部每人還發到一件皮上衣,戰士發一件皮背心。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在那時,有好東西也吃不好。比如曾買到了百合和發菜,但不會烹調,都是用普通做法炒著吃了,味道很不好吃。出發前,每人還發了幾斤熟牛肉,備作干糧,但不會加工,實際上行軍兩天后就有些變味,也就很快吃完了,沒有起到干糧的作用。</p><p>為了準備南進,軍直屬部隊調集了兩個大隊的民工,長途隨軍:一個大隊來自老區山西臨汾,從晉南出發,一直到解放了大西北;一個大隊來自陜西華縣,是新調</p><p>集來的,這兩個大隊主要是挑夫。此外在出發前還在當地征集了一些馬、驢等運送物資,這些都是短途的。</p><p>進軍西南的動員比較順利。因為是在勝利的形勢下,而且去的地區是四川,比甘肅好多了,因此大家情緒都很高。這時政治處【注1】的人員有特派員黃友林,組織干事昝英,宣傳干事丁寧,民運干事富云龍、石雷。技術書記趙獻德。出發前,軍政治部又派來兩個在岷縣接收的蘭大學</p><p>生----魏存仁、駱建希,魏是甘肅人,出發前不辭而別;駱是四川郫縣人,一直隨軍到達西康。</p><p>約十二月中旬,部隊由岷縣出發,184師走西路,經岔崗嶺入川;186師走東路,185師和軍部走中路。軍部走的這條路,基本上是三國【注2】上說的鄧艾入蜀時走的陰平小道,也是紅軍長征時紅四方面軍走過的一條路。沿途不斷遇到紅軍掉隊或因病流落當地定居的人。在宕廠宿營時,我們政治處住處,兩口子都是紅軍,開始時態度非常不好,后來經我們宣傳解放軍就是過去的紅軍時,態度有了轉變,很熱情,女的說到了他們女兵隊,說到了張琴秋。他們生活很困難,我們給他們留了一些</p><p>大米。不過這一路群眾對紅軍印象不好。這是因為當紅軍路過時,國民黨追兵化裝成紅軍燒毀過他們的房屋。所以沿途為此要進行很多宣傳解釋工作,并且靠我們的</p><p>實際行動來取得人民的信任。過了宕廠,走過一個緩坡嶺,就進入了武都地界,</p><p>氣候條件同嶺北截然不同,一片清翠,柳樹葉子還都沒有掉的。在武都休息兩天,穿著原來的冬裝已覺得有些熱了,但也不敢去掉,恐怕過大山時氣候有突變。</p><p>從武都出發經文縣到碧口這一段,基本上是沿著白龍江、白水江峽谷行進,傍山小道,道路很窄,一邊是絕壁,一邊是臨江深淵,單人步行還好,馱騾行進就比較困難。在拐彎的地方,要把馱子卸下來,人抬著過去,才能通過,還不斷聽到有騾子不小心掉到江里的。沿途過了三道鐵索橋,這橋很簡單,沒有護索,走在上面顫顫悠悠的,過時要特別小心,而且一次不能上人太多。碧口是甘肅省最南面的一個小鎮,是白龍江、白水江的交匯處。下游不遠就同嘉陵江匯合了。這里是交通要道,物資的集散地。許多人家都傍山建房,廁所就在水上。我們在這里休息了一天,隨即向南進發了。爬上大刀嶺,進入</p><p>四川青川縣城。這時已是1950年的元旦,聽到了成都已經解放的消息。所以就我們后勤部來說,1950年才算進入了四川省境內。</p> <p>青川是一個山城,縣城就在山上,原屬平武縣,后分出來建縣,很偏僻閉塞,當地群眾沒有見過自行車,還問我們什么是炮。</p><p>從青川出發,繼續爬山,上到當地叫“摩天嶺”的山頂上。據說這里有諸葛亮駐過兵的兵營舊址。沒有去看過。再往南不遠,就到達南下的陡坡,已能看到江油城,也可看到涪江從西而來流經江油城東去。但是山很高、很陡,從山頂下山,沿著彎彎曲曲的小道,整整走了大半天才下到底,下</p><p>到底就到了江油城。到達江油后,軍部繼續進到廣漢縣,后勤部主要負責同志帶了一部分人也同時趕往廣漢,處理接管人員物資等事。我同政治處以及部分勤雜人員,被留在中壩處理從山西和陜西來的民工大隊回鄉的問題。總結了工作,分別召開了大會,贈送了錦旗。錦旗也很簡單。買到綢緞,自己寫字,剪貼即成。這些都由政治處幾個干事和我自己動手完成的。約一周時間,完成了這些工作后,率隊經羅江、德陽步行到達廣漢同軍部會合。</p><p>廣漢已進入川西平原,物產豐富,水果很多,很便宜,橘子也比較多,也很好吃,但那時我們身上沒有錢,只能買一點嘗嘗,北方戰士,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橘子。街上擺攤賣舊東西的很多,有些就是國民黨軍潰散人員。</p><p>到廣漢不幾天,就發覺已宣布起義的一七七師有叛變跡象,軍部立即組織部隊把它解決了。當天下來不少傷員,沒有地方,就住在廣漢公園內,忙碌了一陣子,才</p><p>處理完畢。</p><p>春節前,家屬學校從陜西虢鎮來到廣漢,當即見到了劉俊同志【注3】和力川。我們已有七個月沒有見面了。在進軍西北途中,曾聽謠傳,家屬學校由山西過黃河翻了一船,不知誰的家屬遇難,曾引起部隊一部分干部的憂慮。至此,方知是謠傳,大家都安心了。</p><p>在廣漢,后勤部接受了原國民黨年挽馬二團與原來的輜重營共同組成箱重團,楊嘉亨為團長,陳樹明為政委,原挽馬二團團長為副團長,又決定另成立供衛學校,就在廣漢開始招生。一批失學的男女中學生,報名參加了。由石雷同志臨時負責,先進行一般教育。我給他們上了第一課“勞動創造世界”,首先解決他們鄙視勞動的</p><p>觀念(因為這些人才入伍,有的在背糧食時害羞,盡量避開人走,對勞動缺乏正確的態度)。以后這批學生和在成都補充的一批,到西康后正式成為供衛學校的學員。</p><p>春節后,軍部移住成都,后勤部先駐成都北關市立一中。后駐武侯祠,正式進行了入康動員。在軍里召開的營以上干部動員會上,賀老總親自講了話,說了西康</p><p>的情況,部隊入川的重要性,給人印象深刻的是賀老總說,這個任務是“我給你們找的”,要求大家很好地完成任務。軍部隨即組織先遣隊,率185師先期進駐雅安地區,</p><p>184師進駐西昌地區,186師師部少數人率558團,進駐康定。186師師部及兩個團和185師的553團組成一個師,調出六十二軍。</p><p>這個時候,四川各地區土匪猖獗,成都市物價飛漲,商店不開門。經過大部隊大力剿匪,三月份秩序安定下來。當時物價飛漲,商店不開門時,部隊內部作了動員,</p><p>緊縮開支,在一個多月內,除了菜金外,一切費用停發。并從老區急調大量糧食布匹來成都,才使物價穩定下來,到五月份時物價已完全穩定,商店開門,許多商品減價出售了。兩個月后,雅安地區經過剿匪安定下來后,隨軍于四月份進入雅安市。</p><p><br></p><p><br></p><p>注:</p><p>1.此處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后勤部政治處,是作者的單位。</p><p>2.這里指的是古典小說《三國演義》,鄧艾滅蜀入川事見第一百十七</p><p>回'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 死綿竹“。</p><p>3.劉俊,作者的愛人,博主的媽媽。力川,即王力川,作者王得桂之長子,博主的大哥,時年一周歲多。</p><p><br></p><p><br></p><p>正文節選自《一個老戰士的回憶》第108—112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永州市|
米脂县|
香格里拉县|
连江县|
习水县|
寿阳县|
青阳县|
西城区|
陇川县|
东乌珠穆沁旗|
威宁|
大名县|
临泉县|
始兴县|
广灵县|
无锡市|
龙海市|
永胜县|
日照市|
高州市|
渑池县|
平阳县|
南华县|
五常市|
鹤庆县|
杭州市|
三河市|
贺州市|
深州市|
衡水市|
鄂州市|
通山县|
拉萨市|
财经|
乌兰浩特市|
闽侯县|
东台市|
大埔区|
调兵山市|
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