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文:吳安(白樺林),編輯:鐘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2020年6月8~12日,剛剛度過新冠病毒疫情的我們,從北京、南京、青島、合肥,來到了革命老區宿遷尋訪。</p><p> 我們是新四軍三師和四師的后代,多數還是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的后人。我們希望重走父輩的抗戰路,這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父輩,銘記歷史,永志不忘!</p><p><br></p> <p> 這是在我們住處前不遠的黃河古道。它雖然沒有了當年的波瀾,但當我們清晨漫步到這里時,依然可以看到它迷人的景色。</p><p><br></p> <p> 在我們這個小分隊里,有來自北京的黃克誠大將之女黃梅博士,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四師分會副會長吳安、副會長孫曉華,新四軍四師前輩鈡沛之子鐘良,四師前輩曹石亭之子曹濱。淮北三女杰、新四軍三師李風前輩之女王星。</p><p><br></p><p> 還有來自南京的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副會長張矛;來自青島的四師孫聿修前輩之女孫東平。</p><p><br></p><p> 合肥市新四軍研究會副秘書長盛承江,合肥新四軍四師后代陶大久、宋燕秋和沈帥一行,在尋訪四師騎兵團的足跡時,也與我們在宿遷匯合了。</p><p> </p><p> 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好高興啊!</p><p><br></p> <p> 宿遷市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連軍(1排左4),主編了《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一書,從6月8號起又一次次接站,很是辛苦,小分隊全體隊員與他合影。</p><p><br></p> <p> 宿遷市老區的領導很重視歷史研究。6月9日早八點,宿遷市常務副市長、組織部部長過利平(前排中)來看望我們。</p><p><br></p><p> 宿遷學院副校長、市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孫其松(前右1),副會長趙連軍,辦公室主任孫維才(前左2)全程陪同尋訪,真是十分感謝!</p><p><br></p><p> 過利平部長對宿遷革命史熟悉如初,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次面談都有收獲,佩服他!</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肥新四軍四師后代與黃梅合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9日上午,我們一行15人乘坐研究會安排的中巴車,來到宿北大戰遺址公園。</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參觀“宿北大戰遺址公園”</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 宿北大戰遺址公園位于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是該區在“宿北大戰烈士陵園”基礎上規劃建設的。</p><p><br></p> <p> 宿豫區區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溫士才(右)和公園領導、工作人員在園門口歡迎我們的到來。左為宿遷政協原副主席、孫其松會長。</p><p><br></p> <p> 講解員幽默、全面的解說,吸引著大家的注意力。</p><p><br></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23, 166, 228); color: rgb(255, 255, 255);"> 紀念園的這座群雕,模擬了一張真實的照片一一宿北大戰勝利后官兵們在一起歡呼的場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在群雕前與英雄合影</p><p><br></p> <p> “這個公園去年三月份我們初來時還未建好,疫情發生前剛完工。它是在原宿北戰役的戰場遺址上建的一個公園。</p><p><br></p><p> “對華東戰場,此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以殲滅蔣軍一個師部、三個半旅,2.1萬人、69整編師師長戴之奇自殺亡斃的輝煌戰績,取得了戰役的全勝。這場戰役,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協同共打的一個殲滅戰,又發生在宿遷大地上,因此成為向世人述說宿遷的值得驕傲的歷史性事件。</p><p><br></p><p> “遺址公園占地面積較大,除了紀念碑、陵園、墓穴、雕像外,還還原了幾場重要戰斗的場景,像龍來庵阻擊戰、峰山攻防戰、曹家集穿插站,一些戰斗英雄如張明(上世紀八十年代六十軍軍長)等也有詳細記述。這個遺址公園在建設規模和建設質量上都很不錯,通過這種旅游文化的形式把黨領導宿遷人民開展民主革命的歷史偉業,牢牢地嵌記在了人們心中。”</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鐘良 ~~</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指揮了此次戰役</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宿北大戰國民黨軍參戰序列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參觀整個園區</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傾聽解說員的講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對照沙盤了解戰爭,如同身臨其境</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123, 166, 228);"> 戰斗英雄張明(后任上世紀八十年代六十軍軍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123, 166, 228);">?</span></p> <p> 一縱三旅九團參媒長俞慕耕不幸中彈負重傷,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俞慕耕命令身邊的警衛員取下他的公文包和短槍,火速撤離陣地。</p><p> 而他,卻犧牲在了戰場上……</p><p><br></p><p> 烈士的英雄事跡讓我們的淚水控制不住地流!</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評為特等功臣的女衛生員蔣南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忠魂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1946年,國民黨軍隊兵分四路向蘇北侵犯,從宿遷分兩路沿海鄭、宿新公路,企圖占領沭陽城和新安鎮。我軍于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在北起沂河、南至海鄭公路、東起來龍、西至馬陵山麓,縱橫五六十里的平原地,集中24個團的優勢兵力,展開了宿北阻擊戰。</p><p><br></p><p> 在宿北大戰中,馬陵山的人民積極支前,先后有41萬民工參加轉運傷員和供應糧草、彈藥的任務。經過七晝夜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戰役的全面勝利。為此,中央軍委賀電號召華東全軍要以宿北戰役為例,力爭打大殲滅戰。[1]</p><p><br></p><p><br></p> <p> 在大戰中,我軍將士付出了鮮血與生命的沉重代價,陣亡了近2200名烈士!</p><p><br></p><p> 紀念園為此修建了三座大墓: 無名烈士墓、犧牲支前民工墓、犧牲民兵墓,以永遠紀念他們。</p><p><br></p><p> 無名烈士永垂不朽!</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犧牲的支前民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犧牲的民兵永垂不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烈士們致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眠在這片熱土上的烈士們安息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歡迎再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6月9日下午,我們來到位于“宿北大戰紀念館”二層的“宿遷黨史敎育館”。</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參觀“宿遷黨史敎育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的合影中,毛主席居左,周總理居右,都很謙虛。此珍貴照片還是第一次見到。</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梅與父親黃克誠合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星拍攝)</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 李浩然、邵幼和、張震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 金明、楊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以下照片是1943年4月,于泗陽莊圩,黃克誠同志(2排左3)與淮海區黨政軍領導合影。前排左起:張克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克辛拍攝)</p><p><br></p> <p> 這是去年2019年4月南進支隊成立80周年訪宿遷時,張矛與父親張克辛的照片合影。</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趙連軍拍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在黨史館里有一面墻,是在宿遷戰斗過的將軍的照片(排名不分先后),我們在這里見到了很多前輩熟悉的面容。</p><p><br></p> <p> 見到這張黃克誠穿大將服的照片,黃梅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她說,父親穿的大將服是借的,不合身,較寬大。為了照相,還在衣領背后夾了個夾子。而他自己的大將服放在山西家中,文革期間被抄,所有的資料及物品都被抄走,不知所蹤?</p><p><br></p><p> 后來,山西清查“三種人”領導小組把文革時帶頭抄黃克誠家的人員列為重點隔離審查對象,并三次派人到京求見黃克誠核實情況,他都未接見。他讓秘書給山西回函,只說“記不清了”。</p><p><br></p><p> 黃克誠對家人說,我如果核實說東西丟了,那些當年“抄家”的年輕人一輩子的政治前途就全完了。我不能說啊!</p><p><br></p><p><br></p> <p> 在參觀中,我們受到了宿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葛家勝(左2)及黨史館人員的熱情接待,真心謝謝他們!</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參觀“彭雪楓紀念館”</b></p><p><br></p><p> 黃梅說,父親黃克誠與彭雪楓師長是相知很深的戰友,她要代父親給彭師長獻一束花。</p><p><br></p> <p> 左:黃梅,右:吳安(代隴支后人)</p><p><br></p> <p> 于是,我們在參觀“彭雪楓紀念館”之前,特意在彭師長塑像前獻上了兩個大花籃。</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雪楓與任泊生(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鄧子恢與彭雪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1941年11月18日在泗陽縣新行圩子,第四師第十旅與第三師第九旅對調,陳毅代軍長宣布第九旅干部調整命令。左三起:張震球、彭雪楓、張震寰、韋國清、陳毅、馮定、張云逸、張愛萍、康志強。</p><p><br></p><p><br></p> <p> 彭雪楓(前左3)和《拂曉報》社工作人員在一起。</p><p><br></p><p><br></p> <p> 1945年春,馬云濤、邱一涵等在雪楓墓前合影。</p><p> 一排左起: 王易人、楊致平、馬云濤、曾覺人、叢昌余;二排左起: 李樹森、趙克人、陳秉德、季輝、蘆華、李蘇民;三排左起:劉魯民、畢德林;四排左起: 劉布周、邱一涵、劉冠勇;五排左起: 張子超、楊明、項明、吳劍。馬云濤懷抱的嬰兒是彭雪楓烈士之子彭小楓。</p><p><br></p><p><br></p><p><br></p> <p> 民主人士杲益齋的照片,只發現在本館有珍藏。杲老先生是邳州杲堂子人,和隴海南進支隊關系很好。他排行老四,人稱"杲四爺"或"四爺"。</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純征/提供信息)</p><p><br></p> <p> 每一次回憶彭雪楓將軍,都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無比的心痛!!</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彭雪楓將軍的字有多帥!</p><p><br></p> <p> 左起: 左權、彭德懷、朱德、彭雪楓、肖克、鄧小平</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左起: 彭雪楓、周恩來、鄧小平</p><p><br></p> <p> 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左5)及部隊領導向彭雪楓紀念塔敬獻花圈。</p><p><br></p><p><br></p> <p> 彭雪楓烈士之子彭小楓在其父紀念會上宣讀: 繼承父親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p><p><br></p> <p><br></p><p> “只有真正親臨父輩們戰斗過的地方,才能撫摸戰地的黃花,才能嗅到戰場的硝煙,才能知道革命的艱難,最后繼承革命的初心。”</p><p><br></p><p> 王衛華 的感悟也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尋訪還在繼續,了解父輩的初心也在進行中。</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續)</p><p><br></p><p><br></p> <p><br></p><p>文字: 吳安(白樺林)</p><p>圖片: </p><p>吳安、孫維才、盛承江、孫東平、王星等</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6月18日于北京</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大化|
巍山|
秦皇岛市|
莱芜市|
卓资县|
措勤县|
东乡族自治县|
凤翔县|
育儿|
瑞安市|
砀山县|
宜章县|
澄江县|
轮台县|
同德县|
南投县|
孟连|
东乌|
遵化市|
五原县|
玛多县|
内江市|
宜昌市|
长垣县|
宁津县|
金山区|
呼伦贝尔市|
淮南市|
凤城市|
翼城县|
金平|
平昌县|
大洼县|
正蓝旗|
贵南县|
张家界市|
邵东县|
宁波市|
达尔|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