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9年—1978年,命運的安排,讓我在京棉三廠做了紡織女工。九年的光景,度過了我人生中最為壯美的時光,17歲到26歲,這大概就是人生的“芳華”吧!</p><p class="ql-block"> 在那“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年代,能當上紡織工人,真是夢寐以求的事。那時的工廠政治任務很多,經(jīng)常是下了夜班直接到飛機場歡迎外賓,能見到大家敬愛的周總理,也是一大幸事。每逢五一、十一的慶祝活動都少不了紡織女工的位置,還有首鋼和煤礦的工人。</p><p class="ql-block"> 1969年九大召開的前夕,剛進廠時的我還不到17歲,人們戲稱為“童工”。的確,對于剛剛走向社會的我,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晚上,躺在新工集體宿舍的床上,興奮得睡不著覺,爬在床上,遙望廠區(qū)那燈光璀璨的一眼望不到邊的廠房,現(xiàn)代化大型企業(yè)呼喚著我們。當時的京棉三廠有七千多名職工,機器都是國產(chǎn)沈陽的,一廠、二廠都是進口前蘇聯(lián)和東德的。當時的廠領導中有萬云~萬里的妹妹。(圖片來自網(wǎng)絡,那個時候沒有條件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剛參加工作后的我,迫不及待地在家里陽臺上拍下了這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當時離家最近的北新橋照相館,一個非常有經(jīng)驗的老師傅為我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作為樣片,在照相館的櫥窗里擺了好幾年,撤下后送給了我。</p> <p class="ql-block">913事件前,1969、1970年國慶節(jié)受閱方隊增加了女民兵方隊,大部分都由紡織局幾個紡織廠的女工組成。我們提前幾個月就投入了練隊,人員的選拔也非常嚴格,要年輕,還要政審,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就投入了訓練,天天練習拔正步。(這張圖片是報刊上翻拍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1969年,也就是我剛剛進廠不久,在工廠的足球場上練隊,主席像后面是八里莊三小的教學樓(后排左二是我)。這是當時我們車間參加受閱的11個人的合影,我右側(cè)是張遠萍,她父親是老紅軍,后排右二是當年中學紅衛(wèi)兵領袖人物陳永康的妹妹陳永莉,她們在后來都當兵離開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時一個班的合影,應該是從工廠的大門內(nèi),遠處過了馬路的房子是當時的大禮堂,右邊是大食堂,還有回民食堂(前排右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這張應該是1970年,71年因913事件就停了。這是在大禮堂前拍的,左側(cè)的標語牌還是當年的痕跡(后排右三是我)。</p> <p class="ql-block">這張我在后排右一,我們手中的沖鋒槍是真的,都有編號,為此那段時間我們一直是集中住。</p> <p class="ql-block">進廠后,車間排練節(jié)目參加廠里的文藝匯演。中間高高的男同志叫李健,是從軍藝轉(zhuǎn)業(yè)下來的,為我們編舞;他兩邊是車間工會的負責人;其他人都是從甲乙丙三個班抽調(diào)的。(后排右二是我)。</p> <p class="ql-block">前排蹲著的左邊的是我</p> <p class="ql-block">我和64年進廠的郭美英、馬淑華。</p> <p class="ql-block">這組照片是車間參加廠文藝匯演的節(jié)目“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參加演出的馬淑英、張復炎和我。我們身后這棟樓,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拆除了,這是當時我們甲班的宿舍樓,結(jié)婚前的幾年,我一直住在這里的單身宿舍。</p> <p class="ql-block">1971年以后參加了廠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每年五一、十一重大節(jié)日都提前排練,參加慶祝活動。</p><p class="ql-block">這是廠宣傳隊排演的傣族舞蹈“送糧路上”,演出前,宣傳隊的史玉英在幫我梳頭。</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從宿舍窗口拍的,我和宣傳隊的孟俊英。</p> <p class="ql-block">當年《紡織新歌》的舞蹈服裝開始是褲子,江青看了演出后提出要穿裙裝,我們才換成裙子,是綠色的,裙擺是深綠的,在當時還是很前衛(wèi)的。</p> <p class="ql-block">我和郭秀榮在勞動人民文化宮演出前,在后臺候演時拍下的。</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在文化宮大殿前拍的</p> <p class="ql-block">每年節(jié)日慶祝活動結(jié)束后,北京市還要組織各單位參演的節(jié)目,在全市調(diào)演。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當年</span>和宣傳隊的孟俊英、史玉英,在北京展覽館調(diào)演后拍下的照片。</p> <p>這張照片是紡織局聯(lián)合演出,其中有幾個人是京棉一廠的。</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應該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大概是1975年前后,當時“四人幫”組織的“反擊右傾翻案風”活動的一次大型演出活動。這是演出結(jié)束后,三廠所有參加演出活動人員的留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當時身穿的是農(nóng)民服裝。</span></p> <p class="ql-block">那幾年在宣傳隊,我們都正值青春豆蔻年華,度過了人生最為美好、最為壯麗的青春歲月。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難忘的記憶……</p> <p>這是我們結(jié)婚前,在勞動人民文化宮拍的,我當時還要參加演出,化著淡妝。我們1977年結(jié)婚的日子定在10月2日,就是因為10月1日晚上天安門前的狂歡活動一直到午夜。</p> <p>這是併粗車間團支部到頤和園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當時併粗車間甲班68、69年進廠的青年女工的合影。我在中排右一,同排左一朱伊荇是我們這些人里最有“出息”的,后來當了廠級干部;前排中間的是馮秀珍,外號叫“老頭”,是車間甲班的黨委委員;前排右一是甲班團支部書記李文彭。這些當年的伙伴你們現(xiàn)在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車間廠級先進個人的合影。我居然還是全年無缺勤,做到這點可不容易,我們甲班才兩個人。但我這個無缺勤卻不是“名副其實”的,因為每年大多數(shù)時間不在車間。五一、十一排練演出就3、4個月,民兵訓練,挖防空洞,開吊車,拉磚,摔磚坯子等等,無所不能。故此人說“紡織廠的姑娘都是鐵姑娘”。</p><p class="ql-block"> 作為紡織女工確實不容易,輕工重體,還要三班運轉(zhuǎn),文革時期一遇到獻禮就要加班加點,連軸轉(zhuǎn)。好在我們年輕,結(jié)婚有孩子的就難了。難怪后來紡織行業(yè)招工都難,只能從北京郊區(qū)招人。</p> <p class="ql-block">這張來自網(wǎng)絡的照片,最為真實地再現(xiàn)了我當時工作過的車間~併粗車間的工作場景。就是把頭道工序的產(chǎn)品~一桶桶的棉條,由機器將六根棉條拉成一條,經(jīng)過兩遍拉伸;再送到下一道工序,紡成粗紗,將紡好的粗紗送到下一車間~細紗車間,紡成棉紗。</p> <p class="ql-block">感謝??京棉一廠的朋友發(fā)的這些照片,讓我又想起當年車間里的樣子,幾回回夢里的景象再現(xiàn)!</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粗紗工序,上面兩張照片是併條機。擋車的是我們同期進廠的馮秀珍,我真羨慕她能留下在機器前工作的照片。那個年代能拍照,尤其是在車間拍照,可是挺大的奢望呀!</p> <p class="ql-block">我們紡出的粗紗送到下一道工序~細紗車間,由他們再紡出成品紗。他們比我們前紡車間更為幸苦。</p> <p>這張照片應該是細紗車間,當年我們工間活動和開小組會就是這個樣子。</p> <p class="ql-block">這是京棉一廠禮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期</span>的樣子。當年紡織局組織京棉一、二、三廠和維尼綸廠聯(lián)合演出時,我們在這里排練過節(jié)目,大體的樣子沒變。</p> <p>當年京棉一廠的宿舍樓,周圍棉紡城的家屬宿舍都是這種樣子。</p> <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一些資料了解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施“一五”計劃,政府把發(fā)展棉紡業(yè)這一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事兒作為重點,從1953年到1957年,在東郊朝陽門外先后建起三座大型棉紡廠(國棉一廠、二廠、三廠)和印染廠等國企,一舉結(jié)束了北京有布無紗的歷史。</p><p class="ql-block">當時由三廠廠區(qū)內(nèi)部的一條路一直往東,經(jīng)過二廠、印染廠,好像還有紡織機械廠,一直可以通到京棉一廠。由我們廠往西一站地英家墳是紡織研究所;再往西一站是小莊,那里有針織總廠和毛巾廠;繼續(xù)往西朝陽門有仁立麻紡廠;東大橋南光華路的光華染織廠。北京郊區(qū)還有幾家毛紡織廠,后期的在牛欄山的維尼綸廠,這些僅是我知道的,現(xiàn)在這些工廠還有嗎?</p><p class="ql-block">那時候,廠領導告訴我們,我們加班一天就可以建一個三廠,好自豪哦!</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片應該是當年京棉三廠的大門口和正在下班的女工。看到它,使我起當年的日日夜夜,每天歡聲笑語地上下班,許多騎車路過的人都會說“三廠小姑娘真多呀”!的確,除了早期進廠的老工人外,在我們之前,62年、64年進了幾批,文革后的68、69、71年又進了大批的學生。這時,紡織廠的人員和知識結(jié)構(gòu)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片應該是時間靠后些,拆遷期間的樣子了。</p> <p class="ql-block">九年中,天天乘坐上下班的12路公交車,后來改為112路公交車,也是那樣的親切!</p> <p class="ql-block">1978年休完產(chǎn)假的我就調(diào)離了紡織廠,告別了9年的紡織女工的生涯。</p><p class="ql-block">剛剛參加工作的開始,我是那么懷戀學校生活,總覺得是暫時的學工勞動,還將回到學校;將要離開時,回想一下,我的整個人生最美的年華,都獻給了這里,更值得眷戀。</p><p class="ql-block">多少個日日夜夜,有喜悅,有悲傷,有苦有樂。九年中經(jīng)歷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九大召開、913事件、批林批孔、唐山大地震、毛澤東逝世以及粉碎四人幫,個人命運與國家歷史發(fā)展變化一起跌宕起伏。多少個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四班三運轉(zhuǎn)、連軸轉(zhuǎn),我們用雙手和汗水為國家創(chuàng)造了多少財富,春節(jié)晚上加班還要體驗吃憶苦飯。<span style="font-size:18px;">記得唐山地震發(fā)生后,我們趕上夜班。當時還是男朋友的他,用自行車送我的上班,路上一直教我怎樣避險,真有一種“赴死”的感覺。那天所有當班的人無一例外地來到車間,直到車間大喇叭通知停機,才離開車間。</span>現(xiàn)在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理解,是什么信念支撐著那一代人高度的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東郊的紡織廠陸續(xù)關(guān)閉,1997年京棉一、二、三廠整合為北京京棉集團,在原來京棉二廠(八里莊)所在地辦公,廠房遷到了順義。</p> <p class="ql-block">朝陽路西起朝陽門外東大橋,東至通州,全長20公里。這是神路街朝陽區(qū)委北邊的牌樓。</p> <p class="ql-block">幾十年過去了,老房子已經(jīng)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商廈崛起。一大批的老職工還居住在此,112路公交車依然貫穿東西。</p><p class="ql-block">站在朝陽路上,遠眺如今的CBD,現(xiàn)代時尚、高端大氣,不得不承認時代發(fā)展帶來的驚喜和魅力!</p> <p>時代變遷,朝陽路上燈光璀璨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上發(fā)現(xiàn)的幾張照片,和朋友轉(zhuǎn)發(fā)的美篇,引起了這么多對青春過往的回憶。九年,整整的九年,我把青春年華獻給了這里,直到現(xiàn)在,我也認為這段日子是自己今生最為美好、最為壯麗的年華!</p><p class="ql-block">(本文引用了網(wǎng)絡和一廠君歌的美篇中的史料圖片,在此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大安市|
北碚区|
纳雍县|
乌海市|
嘉禾县|
游戏|
嘉义市|
洛扎县|
沾化县|
施秉县|
镇坪县|
吉木乃县|
平顺县|
永丰县|
冷水江市|
玛纳斯县|
镇坪县|
志丹县|
大荔县|
甘肃省|
隆安县|
新丰县|
南岸区|
青州市|
烟台市|
高唐县|
淮南市|
苏尼特右旗|
南京市|
本溪市|
兴和县|
楚雄市|
金华市|
二手房|
湖南省|
泰宁县|
清水县|
东兴市|
长子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