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個人心底都會有一種特殊的情結,那就是母校情結。我們在那里度過了青春,我們也在那里結識了青春的同伴。</p> <p>時光荏苒,歲月蹉跎。</p><p>人生百味,我心依舊!</p><p>回顧:2018-08-24 晚上六點,哈爾濱六中北京校友會會長李天宇先生召集, 在京40 多人在京濱飯店哈爾濱廳歡聚一堂。一來是歡迎廣東校友會會長林東先生來北京,二來是今天恰逢李天宇先生 50 周歲生日,同校不同屆的校友們,人逢喜事精神爽,齊聚一堂來干杯。與年輕的校友們在一起真好,感覺自己又年輕了許多!?? ?? ?? ?? ?? ?? ?? </p> <p>我們的中學母校是哈爾濱市第六中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是黑龍江省的一所重點中學,我們進入哈六中時還實行著住宿制。這所中學有著百年的歷史,當年在哈爾濱市的重點中學中排名進了前三。因此能相聚在這里的校友們,都可謂是同齡中的佼佼者!</p> <p>哈六中北京校友會會長李天宇先生主持今晚的工作??????</p> <p>這位是今晚的座上賓——來自廣州的哈六中廣州深圳校友會會長林東先生。瞧他笑得像不像個大肚子彌勒!???????</p> <p>我是哈六中北京校友會校友王丹虹,被后輩校友們尊稱為:大師姐、大姐大、小姐姐 …… ??????????? ??</p> <p>校友歡聚,受邀即席演講 ??????</p> <p>我似乎成為了諸多女校友的典范</p><p>很受追捧噢!??????</p> <p>李天宇會長前來敬酒 </p><p>四目相對看誰先眨眼??????</p> <p>林東會長前來敬酒</p><p>他的酒杯有點兒小 ??????</p> <p>美女如花,帥哥無敵!</p><p>都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p> <p>帥哥美女,羨煞旁人!??????</p> <p>本是同根生,我們都姓王!??????</p> <p>我是1963年考入哈爾濱六中初中部的。眾所周知,1966年一場“史無前例”的運動席卷神州大地,我們也因此終斷了學業。</p><p>這張哈六中六六屆初三一班的畢業照片拍攝于1966-07-27,拍了這張照片后,滯留學校搞運動兩年,同學們便各奔東西,陸續地上山下鄉,奔赴了北大荒的黑土地。</p> <p>不知不覺又到了新世紀。時間的力量改變著一切,也改變著我們自己。</p><p>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朝氣蓬勃的男女同學都已漸漸老去。</p> <p class="ql-block">老三屆的人生不可復制,但老三屆的傳奇不該被世人遺忘。能否在老三屆中挖掘出一些具有典型時代意義的精神,實現薪火傳遞,并讓曾經血色浪漫的老三屆青春,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而不止于“傷痕”層面,相信總會有人考慮到的。</p> <p>哈爾濱六中的優秀校友,老三屆高六六畢業生景瑞,就敏銳地看到了傳承老三屆人青春中那些正能量的可行性。2017看初夏,景瑞學長在和李都的微信切磋中一拍即合,憑借他的個人能量很快就得到了母校的熱烈響應一一邀請李都校友返回母校,給在校的高中學生上一堂《致青春》的勵志課。</p> <p>這堂課的主題是《致我們剛剛開啟的青春》</p><p>李都將用哈六中老三屆幾位校友(當然也包括他自己)所走過的青春之路,向剛剛進入青春期的母校學子們,詮釋什么樣的青春才是閃光的青春。</p> <p>曾任哈爾濱建筑大學校長、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的景瑞,懂得如何能讓這次青春講座更有意義,于是他出面組織了一個老三屆助講團共同回到母校。</p><p>景瑞還注意到老三屆校友的代表性,在這個助講團中,從老初一到老高三,代表各個年級的校友都有了。</p> <p>很高興,我能夠做為助講團成員回到母校!但是我所在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合唱團近期排練演出有些頻密:07-07要去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加紀念“七七事變”的演出。07-08就要出發進行為期30天的全國巡演。而李都校友的講座時間確定為:07-05《致青春》;07-06《攝影知識》,時間上有點兒緊張噢!</p><p>為了及時趕回母校參加李都校友《致青春》講座,我合理地安排了時間,于07-03乘夜車,07-04早晨回到了哈爾濱。又為了不耽誤愛樂合唱團的演出,將返程票訂在了07-06下午《攝影知識》講座后,晚上乘夜車07-07早上回到北京,保證及時參加07-07的演出以及07-08出發的為期30天的全國巡演。</p> <p class="ql-block">07-04,講座的前一天下午,助講團的老三屆校友們相聚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賓館餐廳。當年的“帶頭大哥”,老高三學長馬鳳鳴做東為大家接風。</p><p class="ql-block">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作為14人助講團之一的我,07-04早晨專程從北京趕回哈爾濱,下午一進入聚餐現場就成了明星人物。</p> <p class="ql-block">我當年在哈六中期間便是個文藝體育“全材”,近二十多年來又一直身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合唱團以及北京模特藝術團成員,今天我以我獨特的風采在這里亮相,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校友。</p> <p>初一二班的王小青同學(左一)一向為人低調,這位沒有上過師范大學的母校老三屆學生,憑借刻苦自學以及對英語教學的感悟與鉆研,成為了哈爾濱市中學的第一批功勛教師,還擔任過某中學的校長。</p> <p>1965年王小青和同班同學李毓軍剛入學的時候,非常喜歡觀看校園里舉行的排球比賽,我是當年哈六中女子排球隊當仁不讓的四號位主攻手,王小青和李毓軍便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我的超級粉絲。此時此刻,她們與當年心目中的偶像坐在一起,向我傾訴著50多年以前的“追星”感受。</p> <p>當年在哈六中校園里,跨年級的學子很難有這樣的合影。</p><p>感謝景瑞學長,讓這一埋藏在心底很多很多年的夢想終于成真!</p> <p>我與老高三二班學長范學新的愉快合影</p> <p class="ql-block">老初一楊曉春(左)、老初二李戰(右)與我的合影。也許在母校學習期間大家并不熟悉,但當年的“同為天涯淪落人”,而今卻是“相逢何必曾相識”!</p> <p>這種跨年級的老三屆校友聚會真的是難得!大家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積極參與“夕陽與朝陽的對話”。大家還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情懷,那就是“情系哈六中”。</p> <p>景瑞學長,閃亮登場!</p><p>立刻成了美女校友追捧的對象 ……</p><p>歲月的沉淀,讓夕陽風采更加令人回味</p> <p>三人行,必有我師</p> <p>猜一猜,誰來吃晚餐?</p> <p>校友們終于聚齊了,哈六中校長何偉(后排左三)赴宴并與老三屆校友合影留念。</p> <p>歡迎晚宴正式開始,景瑞首先致辭。在座的校友中,景瑞最有資格談母校情懷。因為從初一到高三,再到因文革而滯留學校兩年,景瑞在哈爾濱六中整整度過了八年時光!</p> <p>何偉校長即席發言。此時此刻,他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在校學生,而是比自己年長的他所在的學校過去培養的優秀學生。</p><p>聽何校長侃侃而談,在座的老三屆校友們不禁回想起了聆聽當年王田校長、王又生書記講話時的情景……</p> <p>緊接著何校長發言的是范學新,他和景瑞一樣都是老三屆中的高六六。當年的上山下鄉運動潮起潮落,盡管知識青年們都曾立下過“一輩子扎根黑土地”的豪言壯語,但真正“不忘初心”,實現了自己年輕時莊嚴承諾的,只有這位老高三學長。</p> <p>由于景瑞建議按順時針順序請各位助講團校友即席發言,所以最后才輪到景瑞右手邊的這頓飯的買單者一一馬鳳鳴。</p><p>老三屆校友中有資格談母校情結的非馬學長莫屬。因為從小優秀,所以被保送進入哈六中的初中部。初中畢業又考上母校的高中部。高中畢業又因文革滯留學校兩年,所以整整在哈六中度過了八年青春時光。</p><p>馬學長為人樸實而低調,但他卻是母校老三屆校友中極少數喝過洋墨水的,他在塞爾維亞戴上了農學博士帽。這讓在座的低年級校友,初次見面就肅然起敬!</p> <p>嚴肅的話題結束之后,老三屆校友們都經歷過的熟悉的場面開始了!為母校干杯,為校友干杯,也為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干杯!</p> <p>當宴會開始前的正式發言,轉為酒桌旁的面對面交談,聚餐的氣氛頓時變得輕松起來。</p> <p>此時此刻,漸入佳境。</p><p>不禁想起了電視劇《渴望》里的主題歌:</p><p>有過多少往事,仿佛還在昨天。</p><p>有過多少朋友,仿佛還在眼前。</p><p>誰能與我同醉,相知年年歲歲。</p><p>如今舉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p><p>此情此景,留在心間。</p> <p>景瑞被美女校友們包圍著</p><p>喝高了,有點兒懵 ……</p> <p>歡迎晚宴結束的時候,哈六中政教處副主任張振興給校友們發放紀念衫。</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助講團全體成員來到母校。</p><p class="ql-block">主講人李都穿上紀念衫,與張振興主任在宣講牌前合影留念。</p> <p>哈六中辦公室主任王新波,也在這次活動開始前留下了靚麗的身影。</p> <p>助講團成員一起回到母校,無疑也是漫長人生中一次有紀念意義的活動,于是紛紛和主講人李都校友合影留念。</p> <p>實事求是是母校的校風</p><p>求是講壇是母校的創新</p><p>主持人張振興主任的致辭拉開了講座序幕</p><p>教室里的聽眾是哈六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p> <p>何偉校長發表了簡短的但卻寓意深刻的講話,他把這次以致青春為主題的求是講壇,形容為一場人生追夢的青春接力。</p> <p>主講人李都走上講臺,他感慨地說,雖然從年齡上講與在座的年輕人形同祖孫,但大家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我們都師出一門!我們都繼承著同樣的傳統。</p> <p>主講人李都校友,用自己17歲的青春影像作為PPT的開始。大教室里的哈六中高二學生們,此時也都是17歲。所以這種時空穿越,讓全場發出了驚嘆!</p> <p>李都用一張同班同學王小青當年的照片,來致老三屆學子那逝去了的青春。</p><p>大屏幕上那張青春無敵的面孔,與坐在教室前臺的王小青本人形成了對比,在帶來心靈震撼的同時,也讓所有人感悟到,青春是多么的寶貴而短暫!</p><p>李都還用多頁PPT,介紹了大教室前排就座的助講團老三屆校友。他們的人生呈現出多面性,但他們的拼搏精神對母校在校的學生們來說,也是一份真實的榜樣力量!</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六校友景瑞</p><p>1960年—1968年在哈六中從初一就讀到至高三,直到1968年畢業離校,下鄉至兵團5師51團(后來的93農墾局榮軍農場)。1978年考上大學,是哈工大的二級教授。曾任原哈爾濱建筑大學校長、哈工大副校長兼黨委副書記。曾兼任《工程力學》學報編委、寶鋼教育基金會評審委員、哈市專家顧問委員會城建環保組組長。獲國務院特殊津貼。黑龍江省第九、十、十一屆人大代表。</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六校友范學新,這也是一位從1960年到1968年在哈六中從初一上到至高三,在母校度過8年青春時光的校友。他1968年下鄉到兵團一師四團,1969年入黨,整個職場都沒有離開農墾系統。歷任農墾總局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長、環保局長、商務局調研員。為墾區引進人才、落實政策、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做出貢獻,并長期為總局領導起草重要文件、工作報告等,榮獲優秀黨員、總局勞模等稱號。</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六校友馬鳳鳴</p><p>同樣是在母校度過8年青春時光的資深校友。他1968年下鄉,從兵團戰士最終華麗轉身為大學二級教授,曾是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國務院特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審專家。曾任東北農大研究生處長、博士生導師,培養50余名博士。主持完成首屆霍英東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項課題,發表論文150余篇,SCI、EI 收錄20余篇。</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七校友蔡江新</p><p>1964年入哈六中,1968年赴兵團下鄉,1979年調入哈工大(原哈爾濱建筑大學)。1980年至1985年就讀哈工大夜大。在校期間曾參與組建計算機應用系,擔任過系總支書記,并承擔多門專業課的教學與科研任務。曾被省建設廳聘為省建設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應用專家委員會專家。在職期間發表論文多篇與專著一部。</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七校友趙鵬</p><p>1961年上哈六中初中,1964年再升哈六中高中。1968年下鄉去兵團。1977年恢復高考,考上中醫學院。畢業后在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從醫,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工作至今。</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七校友關秀蘭</p><p>從1961年起就讀于哈六中初中與高中,酷愛文藝與體育。1968年赴兵團5師50團,是團宣傳隊的骨干成員。1979年在省重點校安達高中任教。1984年調黑龍江省工會干部學院圖書館工作 ,為圖書館建設盡心盡力,曾擔任過館長職務。</p> <p>哈六中老三屆高六八校友張國新</p><p>從1962年起就讀哈六中初中、高中,1968年下鄉北安良種場。1978年考入哈師大中文系。1982年畢業后任哈爾濱學院中文教師、副教授;上世紀90年代受學校派遣脫產三年進修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后應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請,主持編寫全國高校本科統編教材《大學語文》,任副主編。尤愛古典文學。</p> <p class="ql-block">哈六中老三屆初六六校友王丹虹</p><p class="ql-block">1968年初到黑龍江阿城縣插隊落戶,1971年輾轉到山東建設兵團。后調到北京,先后在四機部1412研究所,中國農業出版社工作,退休前為北京市地壇體育館賓館經理。</p><p class="ql-block">2001年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合唱團成員,北京模特藝術團成員。</p><p class="ql-block">作為時裝模特,曾獲 “最佳上鏡”、“優秀模特” 等多個獎項。因成績優秀,從事過模特培訓工作,并多次被指定為模特界個人示范表演展示活動。</p><p class="ql-block">學習和教練踢踏舞五年,曾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臺和中華書局培訓過踢踏舞演員。迄今為止仍然活躍在首都的文藝舞臺上。</p> <p>高長平,1968年下鄉,恢復高考后1978年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上學后竟有幸和六中班主任岳華老師相隔15年成為了校友)。他從事教育工作也成為了傳奇:初中畢業教初中,大學畢業教大學。后在北京定居,教授。曾率團隊完成國家級課題,獲國家一等獎。本人喜歡古漢語,尤其是音韻學。</p> <p>還有幾位助講團里的老三屆校友因為現場沒有拍下PPT,這里借景瑞學長的PPT演示做一個補充介紹。</p><p><br></p><p>李毓軍 1968年下鄉在兵團5師50團3連;1972年調入大慶新華發電廠做會計工作;91年調入黑龍江省火電三公司任會計師,直至退休。興趣廣泛,愛好音樂、文學,還是主講人李都的同班同學。</p><p><br></p><p>楊曉春 1968年下鄉到北安良種場,曾在省直一家醫院工作。曾不遺余力擴大對外宣傳工作,每年平均在中央電視臺海外頻道及新華社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發稿300篇次。退休后學習攝影,并主持參與編撰兩部院志。</p><p><br></p><p>李戰,1968年下鄉在北安良種場,大學中文本科,中共黨員;原哈爾濱出版社編輯室主任、編審,兼省新聞出版局直屬審讀員;省作家協會會員。從小酷愛文學,初一時即發表處女作。有百余篇文學作品在各級報、刊、臺上發表,并結集出版《亮麗人生》。代表作電視散文《抹不去的記憶》、長篇小說《血雨瀟瀟》,榮獲國家、省市級多項文學大獎。</p> <p>李都展示出的這張合影,攝于1967年。距今天的講座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了。現在合影中的這些母校年輕的學子們都已步入了人生的暮年。珍藏這張舊照的意義,就在于哈爾濱六中是我們人生之夢開始的地方。</p> <p>李都深情地講到:</p><p>學弟學妹們,我們這些老三屆學長和你們一樣是看著母校主樓前的鉆天楊成長,曾經歡歌笑語,走在紅專路上。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母校為我們提供了當時哈爾濱市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也在我們靈魂深處,注入了時代特有的紅色基因。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最成功的一代人!如今母校在與時俱進,是以創新模式,培養著一代新人。但有一點是應該傳承的,那就是要有建立在家國情懷之上的遠大理想,還要懂得敬畏與感恩!</p> <p>這是助講團成員、老高一校友張國新現場做的講座筆記。一張A4紙清晰表達了整個講座的脈絡,而且抓住了重點,彰顯了從事教育工作的教授深厚的從業功底。</p><p>或許這張紙還能成為在校高中生做學習筆記的樣板。認真聽講,抓住要點,整理思路,受益匪淺!</p> <p>兩個小時的求是講壇專題講座就要結束了。李都在投影大屏幕上展示了精辟的結束語,最后充滿激情地說到:</p><p>“你們還很年輕,年輕沒有失敗!”</p> <p>兩個小時的求是講壇專題講座就要結束了。李都在投影大屏幕上展示了精辟的結束語,最后充滿激情地說到:</p><p>“你們還很年輕,年輕沒有失敗!”</p><p>當大屏幕上出現這樣的青春寄語時,大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p> <p>講座PPT最后定格在這里一一李都在埃及沙漠里拍攝的金字塔日出。</p><p>毛澤東主席曾經把青年比作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日之計在于晨,太陽每天升起,也是希望的所在!</p> <p>講座結束前,哈六中何偉校長向老三屆助講團全體成員頒發了“感謝狀”。</p> <p>講座結束后,老三屆助講團的校友們走出講堂,與哈六中何偉校長在主樓前合影留念。</p> <p>母校精心策劃了這次求是講壇,之前請李都提供了兩組原創照片,分別制作了兩塊精美的宣傳欄。吸引了眾多母校在校學生前來觀看。體現了教育青年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好傳統!</p> <p>助講團的老三屆校友們,與何校長一起欣然在宣傳欄前合影留念。</p> <p>照片上的風光和人物,其實也是老三屆校友們所熟悉的。大家有幸趕上了改革開放,能親眼去看外面的世界。雖然來的有些遲,但今生終于沒有錯過!</p> <p>以異國風情為背景,老三屆校友們不僅回想起年輕時曾經有過的豪言壯語:</p><p>雄鷹蹤跡海天涯,革命豈能做井蛙!</p><p>是啊,人應該有雄心壯志,至少在年輕時!</p> <p>身后是天邊的微笑,人前是相逢的微笑。</p> <p>但愿哈六中的美女校友們,活到老笑到老!</p> <p>與作者合影也不能錯過</p> <p>這位合影者可是位在歐洲留過學的教授,天邊的微笑其實他早就見識過了。</p> <p>校友相聚,快樂繼續!</p> <p>這是同班男女同學的合影,如果50年前能夠同框,該是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呀!</p><p>三人當年同在一個班里,只是那時男生女生都懵懵懂懂,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園氛圍中,一心要做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學生。</p><p>后來的班級聚會,李都曾經感嘆道:如果我們能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同學,或許男生女生間的同學關系,伴隨著青春成長,也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p> <p>在母校的排球場上,做為哈六中女子排球隊當年四號位主攻的我與粉絲王小青,時隔半個世紀,終于有機會在排球 ?? 場上同框啦!</p> <p>從教學樓出來,助講團校友們來到了母校的校友林。這片校友林里種的樹——紫葉李,都是由各屆畢業生所捐贈給母校的。</p> <p>十年樹木,百年樹人。</p><p>母校校友林的創意以及所承載的精神,令人感動!在校友林前留影,其實也是在懷想自己的青春。每棵樹下都標出了校友在哈六中就讀時所在的班級。尋找到對應自己學生時代集體的那棵樹,其實也就找到了埋藏著青春的所在地。</p> <p>這是我當年所在的</p><p>老三屆初三一班捐贈的紫葉李</p> <p>這是主講人李都所在的初一二班集體捐贈的小樹。此時此刻,當年初一二班三位同學內心不禁感慨到,我們曾經的集體,將永遠定格在這里!</p> <p>助講團的老三屆校友們,集體來到了母校的校史館。老初二的校友李戰,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當代的女作家了。不過她還是很虔誠地站在哈六中前輩知名校友、大作家蕭紅的舊照前留影,作為一份珍貴的人生紀念。</p> <p>校史館讓大家重溫母校光榮而厚重的歷史,期待百年校慶時,再回來與母校同慶!</p> <p>馬鳳鳴教授在這里小小地露了一手,看來母校的學子中真的是藏龍臥虎啊!</p> <p>助講團在母校的最后一項活動是簽名留念。大家請主講人李都帥先簽名。</p><p>然后從老三屆高中生開始,校友們一個接一個地開始簽名。</p> <p>看著這些龍飛鳳舞的校友簽名,可以想見其中的有些校友,在職場上簽個這樣的名,就意味著一個項目成立,或者一大筆錢付出!</p> <p>這也是一個承諾:</p><p>2014-09-20 哈六中九秩華誕,我們合了張影</p><p>2017-07-05 母校講座相逢,我們再合一張影</p><p>我們一次次相約:</p><p>百年校慶,我們不見不散!</p> <p>后續活動追述:</p><p>第二天下午李都應邀給母校愛好攝影的學生們舉辦了一個攝影講座,助講團部分校友到現場助力。</p> <p>在手機拍照普及了的數碼攝影時代,攝影已經大眾化。不過作為一種藝術實踐,以個人審美為基礎,以器材操作為技巧,攝影還是有很多規律可言的。這堂90分鐘的攝影課,之所以能引起母校學生的興趣,也在于李都對自己原創的照片解析,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攝影的奧秘。</p> <p>最后李都多說了幾句攝影的題外話:</p><p>能瀟灑地去看天邊的風景,其實也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希望同學們從現在起 就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夢想。為了夢想,不負春光!</p> <p>天邊的風景,留在了母校,也留在了我們的心底。</p><p>我們的夢想從這里啟航,最終這里還是我們心靈歸航的寧靜港灣。</p> <p>情系哈六中</p><p>今生今世都揮之不去的母校情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拍攝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17-07-04</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哈爾濱工業大學賓館餐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17-07-05</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哈爾濱六中講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p><p><br></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团风县|
大埔县|
崇文区|
阿城市|
芜湖市|
方城县|
商水县|
咸宁市|
德清县|
霍山县|
宜良县|
江口县|
盐津县|
射洪县|
苗栗市|
紫阳县|
澄江县|
鱼台县|
宝丰县|
襄樊市|
大邑县|
阳谷县|
南通市|
图们市|
左贡县|
太康县|
长白|
渝中区|
丰城市|
锡林郭勒盟|
招远市|
固阳县|
成都市|
寿阳县|
广东省|
长岭县|
武鸣县|
门源|
简阳市|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