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岱山高亭去過多次,但乘著公交大巴繞著高亭城區轉一圈還是第一次。6月9日上午,參加"向著快樂出發"戶外群大峧山島徒步,從秀山蘭山碼頭乘公交大巴前往高亭山外碼頭,在高亭繞城一圈,今特發美篇向各位親們介紹一下這座美麗的蓬萊仙島小縣城。</p> <p>公交車經過江南山大橋,就來到了江南山島。</p><p>江南山隸屬岱山縣高亭鎮。位于高亭鎮東南3.5公里,居蒲門港南側。故稱港南山,因方言"港"、"江"同音,習稱江南山。</p><p><br></p> <p>山名</p><p>民國時曾為"蒲門山"。島呈東西走向,長1.8公里,寬0.8公里,陸域面積0.7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72米。</p><p>清時島上已有人定居,據傳有200余年開發史。1954年曾置蒲門鄉,1958年屬高亭公社。1962~1971年曾先后屬山外公社、大岙公社。1972年復屬高亭鎮至今。島上設1個行政村,轄1個自然村,2000年有居民524戶,1345人。</p><p>行政</p><p>該島行政上屬于岱山縣高亭鎮,設江南村。</p><p>人口</p><p>島上有人口1,213(五普),居民以漁業為主,島上耕地缺乏。</p><p>交通</p><p>島上有一定期輪船每日往返于江南山與岱山島山外碼頭之間,向為島上居民出入的主要途徑。2008年8月,與岱山島之間的江南山大橋建成通車后,大橋成為出入島嶼的主要通道。</p><p>社會</p><p>島上原設小學一所,現已裁撤,學生就學需到高亭城區。</p> <p>江南山漁村</p> <p>經過江南山,我們來到了岱山縣城高亭鎮。</p><p>高亭位于岱山本島東南部、舟山群島中部, 處沿海南北航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咽喉要害,北靠滬、杭、甬大中城市,海上交通方便,距舟山本島11海里、寧波46海里、上海洋山港20海里。</p> <p>高亭是岱山縣的縣城鎮,由原岱中、南峰、漁山和高亭“三鄉一鎮”撤并而成,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旅游的中心,總面積87.88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52.96平方公里,轄6個漁農村社區、25個漁農村、7個城鎮社區和1個農業經濟合作社。全鎮擁有常住人口6.6萬人,外來新居民2.1萬人。</p><p>高亭鎮地處亞熱帶,四季溫和,海洋資源豐富,盛產各類漁、蝦、蟹、貝等海鮮特產,是遠近聞名的漁港;全鎮經濟工業為主,以水產加工、船舶修造為支柱產業,全鎮積極探索發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休閑旅游業等。</p><p>社區功能</p><p>高亭城區功能設施齊全,已形成“二區、二縱、二橫、一環”的總體格局,水、電、郵政、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文、教、衛生、金融體系齊全,車站、碼頭配套健全;漁農村社區以建設“小康社區”為目標,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其中村道硬化率已達到85%以上;全鎮共有大小水庫、山塘54座,年總蓄水量近400萬立方米,本島自來水管網覆蓋率達到100%;鎮區域內除漁山、官山、大峧山等周邊島嶼需自行發電外,其余地方均實現了縣級電網覆蓋,路燈安裝率達到95%以上;島際交通來往方便,漁山、江南、官山、大峧山等居人島嶼每日均有客運航班來往。</p> <p>兩年前探望小學費同學時拍攝的高亭掠影</p> <p>高亭縣政府大樓</p> <p>高亭的縣政府廣場</p> <p>入住酒店窗外街景</p> <p>竹嶼新村</p> <p>這次乘公交大巴掃街</p> <p>麗都國際大酒店</p> <p>開元大酒店</p> <p>岱山縣行政服務中心</p> <p>燈塔博物館</p> <p>海上生明月</p> <p>岱山縣客運中心(前往嵊泗、上海方向)</p> <p>客運中心廣場</p> <p>縣文化廣場</p> <p>岱山縣文化中心前的金維映雕像</p> <p>綠城-蔚藍新天地</p> <p>岱山縣第一人民醫院</p> <p>舟山騰華水產有限公司</p> <p>浙江永樂鋁輪制造有限公司</p> <p>岱山縣人民法院</p> <p>岱山中學</p> <p>岱山體育館</p> <p>縣城沿港路</p> <p>蓬萊公園</p> <p>仙洲公園</p> <p>仙洲橋</p> <p>長河路街頭雕塑</p> <p>大黃魚港</p> <p>沿港公路</p> <p>經過峰景灣大橋</p> <p>跨過峰景灣大橋,就來到了山外山島。</p> <p>汽車由沿港東路向東行駛,眼前出現了一座橋梁。橋的對面是一個漂亮的小區,那就是山外山島,一座大橋已經將它與岱山本島連為一體。</p> <p>這里曾經是一座荒島</p><p> “那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面只有少許傳統農業。”在高亭人的印象中,山外山島在整體開發前有一些土地和養殖塘,由3塊小島礁組成,與山外村隔海相望。</p><p> 山外山在行政上屬于對岸的山外農業經濟合作社。村民主要在山外山島上搞養殖和種菜,總共面積300多畝。村民每次來往都是靠搖小舢板,交通極為不便。</p> <p>山外山也叫山外對江山。落潮時,3個小島礁會連在一起,灘涂和小蒲門這邊的灘涂幾乎相連。漲潮時,3個島礁又會分開。農民經常會搖著舢板上島勞作,大人在田地里干活,小孩們就在灘涂上撿泥螺抲紅鉗蟹。</p><p>大約在1999年,附近另外一個小島更名為對港山,因為在當地土話中“江”和“港”同音易混淆,山外對江山被改名為山外山。</p> <p>遠處的磨心山</p> <p>2003年4月,岱山縣與一家地產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決定對山外山島進行整體規劃開發,打造“長三角地區最具濱海特色的五星級國際度假島”。在修建了峰景灣大橋等基礎設施后,山外山島整體開發工程于2005年正式動工。</p> <p>多層住宅后面是一幢幢暗紅色或灰色為主色調的聯排別墅,小區內有一個依山而建面積不大的人工湖,景色別致。島的最西端則矗立著兩幢20余層的景觀公寓,可以說是山外山的地標了。</p> <p>峰景灣踞座岱山門戶位置,出入岱山的必經之所,距離老城中心僅3分鐘車程。項目810畝整島開發,占地面積近54萬方,建筑面積約27萬方,規劃戶數2562戶,實際容積率僅0.5,實際綠化率高達65%以上。五星級酒店、國際游艇碼頭、時尚風情商業街、歐式花園別墅、珍稀多層、小高層,一線海景公寓,星級幼兒園綜合精粹。</p> <p>“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走在峰景灣休閑城,許多人不禁會想起海子的這句詩。</p> <p>峰景灣小區牌坊</p><p><br></p><p>走過峰景灣大橋后,左拐就是峰景灣休閑城西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多層住宅。一灣海水,將這個小島與對岸隔開。與沿港東路的喧鬧不同,這里透著幽靜、閑適的味道。空曠的海岸,寧靜的小區,灰白色與淺褐色相間的建筑外墻,四處可見的紅花綠樹,宛若世外桃源。周末或假期,小區都會停有不少掛寧波、上海等地牌照的小車。</p> <p>觀海亭</p> <p>海上遠眺峰景灣</p> <p>站在峰景灣大橋上,眼前如詩如畫。山外山對岸的沿港東路邊矗立著一個嶄新的蓬萊閣小區;往西數百米,一幢幢高樓正拔地而起,那是實施“退二進三”中舊貌換新顏的對港山島;順著沿港東路一路往東,那里荒蕪的鹽灘地上正崛起一座名為竹嶼新區的現代化生態新城。</p> <p>荒島變花園,山外山島是岱山打造生態宜居城的一個縮影。“十一五”以來,岱山縣開發建設新城區、改造建設老城區,實施了一系列城區美化、亮化、綠化工程。目前,岱山縣城建成區面積已擴至7.1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到17.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06%,綠地率37.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87平方米。在岱山本島上,一條橫貫東西的濱海走廊帶正在形成。</p> <p>來到岱山山外客運碼頭,分別從這里乘船前往大峧山島和乘快艇回定海三江碼頭。</p> <p>在這里登上下午3點40分的快艇回定海三江碼頭…</p> <p>快艇離開山外碼頭</p> <p>岱山港漸行漸遠…</p><p>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再見高亭!再見蓬萊仙島岱山!有機會我會再來看你,因為這里是我發小同學的家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乐都县|
罗江县|
察哈|
镇坪县|
怀来县|
天长市|
焦作市|
大埔区|
香港
|
施甸县|
吉林省|
凤山县|
靖西县|
兴文县|
阿克陶县|
吴忠市|
乌拉特后旗|
和顺县|
涿鹿县|
诸城市|
武陟县|
揭西县|
洪雅县|
衡阳市|
沐川县|
新宁县|
获嘉县|
宝应县|
绩溪县|
青冈县|
兴隆县|
邛崃市|
邓州市|
海门市|
迁安市|
萨嘎县|
丹棱县|
临汾市|
永宁县|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