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甘棠,一個千年古村落,一顆藏在大山里的明珠,一幅青山、綠水、小橋、人家的美麗畫卷,該有的你都有了,我所以慕名而來。</p> 宋代有人贊揚說:春陵周氏溪山勝,多少騷人為發揚,我道其間描不盡,一圖太極是甘棠。 <p> 我眼里的上甘棠,清新、淡雅,脫俗,如這池塘里的青蓮一般。</p> <p> 上甘棠位于湖南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層鋪鎮。村前清澈的謝沐河環繞,村后有脈逶迤的屏峰山脈,一處世外桃源。</p> 因謝沐二河在此地匯合,山環水抱,是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唐天寶年間,周氏族人從山東青州遷至此定居,取名甘棠。“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蘋果。甘棠,甜甜的野蘋果,山東老家的味道。 <p> 周氏族人定居上甘棠,世代繁衍,延續至今已有40多代,歷經1200多年,村名始終不變,村莊的位置始終不變,居住的家族始終不變,這在全國也是罕見的。</p> <p>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文昌閣和步瀛橋,上甘棠的標志物,網紅!能來上甘棠,全憑這二座建筑的誘惑,不來一趟,總覺得有點對不住它。</p> 文昌閣創建于宋,后明朝嘉靖、萬歷年重修,4層高16米,具有明顯的明代建筑特征。“其形勢帶水礪山,凌云捧日,魁然一大觀也”。 <p> 歷史上文昌閣東側建有廉溪書院,現僅存的幾棟建筑,還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甘棠小學。與文昌閣“尊崇孔孟,倡導道德教化”的用途一脈相承。</p><p><br></p> 風雨中的文昌閣和步瀛橋。 <p> 步瀛橋,三孔石拱橋,周氏族人集資修建于宋代。</p><p> “步瀛”一詞源于唐代殿試考中進士登瀛洲之意,“瀛洲”傳說是東海神仙居住的地方。取名“步瀛”,寄寓甘棠周氏子孫步過石拱橋,成就功業。</p> 相傳,步瀛橋很通人性,凡村里有人考上大官走過步瀛橋,橋都會落淚,落淚的方式就是掉下一塊石塊。出了101位文武官員,掉了100塊石塊,再掉橋就塌了,最后一位官員跪在橋上求情,那塊似掉非掉的石塊才沒有落下來。 傳說很美麗,但實際上步瀛橋因年代已久,雖經多次修繕,還是被洪水沖刷引起局部塌落,現殘存長30米,最寬處4.5米。<div> </div> 殘橋與文昌閣的莊重高聳互為襯托,構景成圖,相映成趣,十足的打卡地。 在畫面中的氣勢,也絕非一般鄉野村景能匹敵的。 <p> 古橋古閣,風雨中更顯蒼涼渾厚,玄秘霸氣。</p> 當你換一個角度看步瀛橋,精巧輕盈,別有韻味。 <p> 雖是殘橋,卻是上甘棠村謝沐河上的重要通道,尤其在早晨、傍晚上學和放學的時間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灑滿古橋的石板路。</p> 橋雖不高,但登上橋面,頓覺視界開闊。驀然回首,感嘆歲月悠悠。 殘橋,展示著殘缺的美,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只是拍照的人們要注意腳下,防止樂極生悲。 <p> 天公不作美,雨一直淅瀝瀝地下著,才有這天水一色的景象。</p> <p> 但雨霧云煙也是一種美,韻雅味清。</p> <p> 在橋下的草叢中,有一風化嚴重的石刻神龕,不知道供的是哪尊神?盡管自己已面目模糊,但仍然庇護著這千年石橋屹立不倒,維系著村前的古棧道的通暢。</p> 短暫的一點霞光,帶來了一抹不一樣的感受。 這個構圖,是不是有點江南水鄉的神韻。 除了步瀛橋和文昌閣,網紅的還有這只狗,但它不是擋道的狗,只是習慣地坐在橋上,看日出霞飛、流水落花…… 過了步瀛橋,左邊為古村落,右邊就是月陂亭。 月陂亭是上甘棠村南天然石亭,與隔河的文昌閣相映成景。 通向兩廣的古驛道從亭中穿過,是過往客商的絕妙休息之所,也是村里文人吟詩作賦的好地方。因此,月陂亭便成了村里鐫錄名言、記述要事的檔案庫。 月陡亭數十米長的石壁上,鐫刻有24方古代石刻,這些石刻的時代綿延宋、元、明、清4個朝代。其中屬北宋的2方,南宋的4方,元代的1方,明代的1方。 月陂亭是上甘棠村最富文化內涵文物景點。 這樣一處由一個家庭,在近千年的歷史中,陸續鐫刻的、專門反映家族歷史發展過程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絕無僅有。<br><br> 這“忠孝廉節”四個猷勁大字,是文天祥的手跡。當時,甘棠村出了一位周德源,任南宋臨安府(杭州)太守,與文天祥關系甚好。這四字為文天祥手書所贈,周視為珍寶,帶回老家當作座右銘。乾隆二十八年刻在這塊石壁上。 我們夫婦二人在亭內避雨,感受古道遺風。 月陂亭子留舊題,石壁苔封古跡迷。唯有荒亭舊時月, 夜深孤臥碧峰西。<div><br></div> 出入古村有南北兩個槽門。離開了月陂亭,就是上甘棠村西南角上的南槽門。 <p> 上甘棠村的格局是個依山傍水的封閉小城池,有圍墻環繞,既能防匪患,又能防水患。</p> 周氏祖輩修橋鋪路、興教育,儒學之風代代相傳,人才輩出。千年間,上甘棠村內共出進士11名,文武百官101名,官至尚書、節度使、太守、宣政大夫、將軍、剌使、知州、縣令等。 南槽門內景,緊挨著門樓的是周氏宗祠和上甘棠博物館。 這可是湖南省首家村級博物館。 <div> 古村的生活節奏很慢。真希望游客能放慢腳步,仔細品嘗一下這個還未曾商業化的古村落的寧靜和安逸。</div> <p> 這沿河的石墻,是民國的產物,伴隨著石墻的石板路,是瀟賀古道。</p> <div> 石板路貫穿全村,路兩邊建有店鋪。明、清時,這里是商貿集市,至今酒肆之跡猶存。你會不會聯想到杜牧的詩句“水村山廓酒旗風”。</div> 上甘棠村仍保留著明代、清代的民居200多棟,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 <p> 村中的周氏子孫有10只分支,每個門樓代表一個分支,現存1、4、5、9四個門樓,有些分支因種種原因已搬出了上甘棠。</p><p> 圖為五單門樓。</p> <p> 四單門樓的一對抱鼓石,圖案為云紋叫鹿(諧音祿),明代遺物。</p> 高大的風火墻,嚴整的縱深布局,考究的中軸對稱,各戶均以天井組合而形成住宅單元,具有典型的城鎮住宅特點。 <p> 門樓修的越上檔次,證明這支中曾出現過大官。圖中的門柱礎紋飾考究,能看得出原主人家曾經的輝煌。</p> <p> 古建筑墻體均用大綿磚砌成,大面積的清水墻面,冠以起伏變化的白色腰帶,形成清新明快的格調。 </p> <div> 因人口集中和建筑用地有限,形成了密集型民居群體。</div> <p> 村中保留的明清建筑,從外觀上看,基本上都有改動,村民為了增加采光和通風,改掉了原來房子窄長條形的窗子,開了大方窗。</p> <p>多少還能看出局部帶有北方建筑的裝飾風格。</p> 這種門坎石,要經過多少年的磨礪,才能這樣光潔如鏡。 <p> 老建筑大都為樓房,內部以天井為中心布置各類生活用房,一般在進戶門口設置屏風門。可惜,現在破敗了,只在隱約中,能感受那昔日的繁榮和富足。</p> <p><br></p> <p> 四周突起的馬頭墻,爭奇斗異,有一字型、擔子型(二擔子、三擔子)、金字(人字)型等多樣變化或組合使用。</p><p><br></p> <p> 房屋臨水面木欄柵落地,也有了人家盡枕河的意境。</p> <p> 其實村中老屋因年久失修,有的已經倒塌。很多居民都已經搬出去了,即便有些家中有人,也都是老年人,他們不愿搬離,留戀曾經的歲月。</p> <p> 這個半圓磚拱門像是窯口,或地窖口。這建筑作何用途?我不得而知。</p> <p> 村里老建筑的翻修,已經得到政府的控制,這是好事。但站在農民的角度,住這樣的老房子,的確不舒服。</p> <p> 二、三樓通過外挑走廊,配以各式窗花、欄桿,較好地解決了戶內交通、采光和通風,又能營造小范圍的空間藝術特色。</p> 漫步在上甘棠,仿佛置身于一個古老的童話之中。 <p> 上甘棠的北槽門,門外是昂山。“昂山毓秀”是甘棠八景之一。</p> <p> 北槽門外,謝沐河蜿蜒而去,古驛道上,青石板裂痕累累。</p><p> </p> <p> “仰觀峻秀映都寵,巍峨壯麗領群山”。有人說,從風水上講,昂山即為右白虎,成就著上甘棠村的興盛。</p><p><br></p><p> </p> 昂山挺拔毓秀,樹木蒼翠,石灰巖山體溶洞眾多,涼氣逼人。 昂山下,古道穿過樹林,幾頭毛色鮮亮的黃牛在吃草,放牛的老漢悠閑地聊著大天,感覺特別好。 <p> 沿著這條青石板鋪成的”瀟賀古道”向北走,不遠處有棵許愿樹。</p> 年過百歲的榕樹,植根于巖石表面,居然也能郁郁蔥蔥。據說這是一顆靈樹,摸摸它的樹根,能隨你心愿,帶來好運。 “雙仔河”,因謝沐二水在此匯合為謝沐河而得名。 <p> 這兩條水實則為雌雄二水。雄水源于都寵嶺雄川源高山雨水;沐水為雌水,源于上游不遠處的溶洞地下河。</p> 雄雌二水匯合處,你青我黃,涇渭分明。 <p> 這里山環水抱,氣場信息得天獨厚,確是一方風水寶地。因此,上甘棠村歷年雙胞胎出生率為世界平均值的500倍,有“雙仔第一河”的美譽。</p> 轉過山崖豁然開朗,又是一番天地。 順著古驛道的石板路再向前走300米,有一座石橋,橫跨沐水之上。 這座名為“壽隆橋”的石橋,就在我們預約住宿的民宿客棧前。 可別小看了“瀟賀古道”上的這座石板橋,它是原汁原味的宋代石橋。 壽隆橋長10米,寬1.3米,高1.85米,四對橋墩。 <p> 橋墩由長條石仿木器的榫卯結構建造而成。</p> <p> 這種榫卯結構全方位的咬合力,使得石橋屹立近千年不倒。</p> 崎嶇的瀟賀古道穿過沐水, 消失在鄉野之中,馬幫的鈴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因為挨著壽隆橋,所以,我倆住的地方就叫“壽隆橋客棧”,一座孤山前孤零零的民宿,好有遠離塵世的感覺,我喜歡! 二樓向南的客房干凈明亮,超出預期。 推開窗,哇!幾頭老牛從窗下走過,一派田園風光。 左右都是山嶺,雖不高,但仙氣十足。 <p> 房東姓周,是個有點靦腆的年輕人,很實在,也有些小情調,尤其是能照顧到我們的感受,很對我的心思,好感頓生。</p> 我老伴坐在廚房里,望著魚塘和菜園直愣神,可能在盤算著吃什么? 房后的山崖下,是房東養的雞和蜜蜂(稻草堆)。 在這里,各種蔬菜瓜果長得都很非常旺盛,是不是這里水土好? 在這里,只有自己動手才能找到感覺。 沐水里捉上來的昂公魚,絕對野生。 在這里,又見炊煙升起。 我老伴掌勺,這里就有了家的感覺。 <p> 土灶柴火燉土雞,紅燒昂公魚,涼拌黃瓜,再配上楊梅酒,悠哉,美哉!</p> 當暮色彌漫時,房東家的水牛也歸舍了。 清晨, 來一碗雞湯蘑菇面。我問老伴,坐在這大山之中,是不是能吃出仙人的感覺來? 離開的時間還沒到,我倆又信步走向后山。山翠露欲滴,云暗鳥鳴稀。到這里,我才發現,喜歡鳴叫的鳥兒,都跑到城市小區里去了。 老伴體力不支,坐下來休息,我獨自攀登。 站在峻嶺之上,我不禁感慨,原汁原味的上甘棠,一個傳奇家族的千年固守,云煙消散,青山依舊,沉淀了千年的精神,就是這方水土的命脈。<div> 上甘棠,也許我還會來。</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临澧县|
三门县|
淄博市|
彩票|
二手房|
彭阳县|
大连市|
三门县|
北流市|
太白县|
瓦房店市|
无为县|
怀集县|
封开县|
京山县|
汉阴县|
西安市|
富宁县|
宁南县|
六盘水市|
安多县|
吉隆县|
平果县|
赣榆县|
翼城县|
沁源县|
吉木萨尔县|
长顺县|
平潭县|
乌拉特后旗|
九台市|
临沧市|
邹城市|
平顶山市|
钟祥市|
沧源|
石屏县|
鄂托克前旗|
乳源|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