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從新安縣往南走20里,有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村,小村的名字非常的普通大眾,叫張村,之所以介紹這個張村,因為他與我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我的姥姥姥爺就住在這里,我的媽媽就出生在這里,我對她有著莫名的情感。</p><p> 村子雖小卻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據記載張村有著600多年歷史?,相傳明朝的嘉靖年間就已經形成自然村落。游姓在此存在已有23多代人。村子大部分人姓游,而村子的名字卻偏偏叫張村,不知有何意義。村里的老人也無從考證。</p> <p> 這次機緣巧合,恰遇中學時代的同學,他家就在張村,而且與我母親同姓又是本家,他要回老家辦事兒,我就突發奇想跟他到了張村。不巧的是那天下著很大的雨。村子的人幾乎都搬走了沒剩幾戶人家,而且進村的路比較泥濘。只剩下村子里的幾所老宅還顯得那么寧靜,雖經過風雨的侵蝕毀損嚴重,但還是給人一種踏實方正的感覺。古往今來,村子里雖然沒有出現過達官貴人,但是古村因地就勢,天人合一,和諧自然,寧靜典雅,古樸清幽。游姓子孫在這里世代繁衍,人丁興旺。曾經這里繁華如同街市,堪比東都洛陽城。</p> <p> 老宅還在,真好! 老宅隱藏在一個樹木茂盛雜草叢生小村子深處。曲徑通幽鮮有人跡,更無喧鬧。 老宅的前面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清的,岸邊綠色植被茂盛,可以想象晴天時百鳥歡歌,蜜飛蝶舞······</p><p> 我去看時正逢雨天,房前的小路泥濘不堪,這樣的天氣,除了嘩嘩的雨聲更顯得村子的幽靜。</p><p> 門前有幾棵槐樹,樹干不是很粗,但枝稠葉茂,樹冠大而不亂,高聳十幾米,遠遠望去,似一把傘,便想到我的童年,每到四、五月槐樹便開滿白色的花,在食不腹果的年代,村民們用槐樹花充饑,槐樹曾經給了村民們傾訴不盡的恩澤。</p> <p> 老宅的門是樸實無華的木質大門,不知是否為原裝,因為他幾度易主。門兩側貼著一幅對聯。門環,為鐵制。老宅是青磚砌成,屋頂上的瓦亦是青色。院子的地磚上,被雜草苔蘚占據著。</p> <p> 村長帶我們走進院子,娓娓訴說著院子里曾經的過往,人事更迭以及老宅不堪歲月的負重。</p> <p> 這是一座三進式的建筑,一進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坍塌的房屋和地上雜亂無章的亂石磚瓦,感覺隨時有坍塌的危險。院子里靠近一棵梧桐樹上靠著一架梯子,曾經的繁華只能憑想象了。</p> <p> 走進院子,沿著中軸線依次向里走,影壁墻蕩然無存。雨中的老宅飄搖殘破,卻仍然倔強挺立,歲月滄桑依然能感覺到它的厚重與鐘靈,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穿越時代的空間從遙遠的過去款款走來。</p> <p> 這座 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宅,曾經承載著媽媽和大姨、小姨們歡樂無憂的童年。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隨著姥姥姥爺的相繼去世,老宅便失去了它的功能,如今父母也早已移居天堂。而姥姥姥爺的家,我是從父母的多少次充滿自豪的描繪中得知,解放前保長的家,曾經有10多個長工還有女傭,有膠輪大車,有馬匹有馬車夫,還有轎房……,但我初次面對曾經輝煌的豪宅時,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老宅破舊不堪了,滿目滄桑,剝落的墻面,暗黃的墻體,發霉的磚瓦像一張發黃的舊照片,在向我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p><p><br></p> <p> 眼前的我無法收斂我的情緒,心里有一種酸楚的感覺。站在老宅前 ,仿佛能聽到姥姥姥爺的音容笑貌以及說話聲,能聽到媽媽和大姨小姨們在院子里嬉戲玩耍 ,能聽到她們優雅的飲一壺香茶,笑談琴棋書畫時的快樂,能聽到媽媽和大姨小姨們在閣樓上做女紅時的情景,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我甚至覺得他們并沒有離開我,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p><p><br></p><p><br></p> <p> 站在老宅的院子里,內心深藏孤獨落寞的恐懼,滄海桑田星轉斗移,這里的一切如同鏡花水月,真實卻又虛幻。歷史的天空繁星依舊,那些曾經的人和事早已消失在歲月的塵埃里,留下的只是破敗的老宅和一些美麗的傳說。</p> <p> 雖然房屋年久失修,東坍西塌 ,但我能看到他曾經的柔美而寧靜,悠久而親切,歲月斑斕的墻壁上刻畫的是年邁的裂痕,被雨濕潤后更是盡顯滄桑。這座老宅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面目全非,當年的氣派已蕩然無存。</p> <p> 這是一座破爛坍塌的舊房,有四、五間房,上下兩層,底層的房間用石頭砌了將近1米,上面是土墻,石頭已經有點發黑有的還長出了青苔,土墻已經斑斑駁駁,像是在訴說著歷史滄桑的變換及年代的久遠,房門有的已經沒有了。我看著已經歪歪斜斜的樓房,唯有房頂的木梁還在堅強地支撐著。</p><p><br></p> <p> 過廳的頂部,房梁和櫞還在堅強的支撐著,仿佛在等待有緣人來拯救。過廳里堆放的發霉的玉米、破舊的小三輪車等雜物,說明前幾年這里還住過人家。但這些無聲無息的東西,似乎已經沒了生命。聽老人說早先一進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有質感的影背墻,但是已經不見了。</p> <p> 懸掛在二進門房頭的那塊隱約可見的牌匾叫“敬心堂”,村長介紹說是縣衙們頒發的。當年姥爺經常坐著馬車,或者騎著馬去縣里開會。估計姥爺也是一個慈善家。</p> <p>這是一個房間的窗戶,窗臺上的老式瓦片整齊地碼在窗臺上。</p> <p> 生命力頑強的草木在人類活動消失之后,迅速占領了整座院落,沒了人類的干涉,他們肆無忌憚,整座大院雖然已經廢棄多年再無人煙,但生命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繼續繁衍,真是應了那句話:人因宅而生,宅因人而立。</p> <p>距離老宅不遠處是一處停轎房</p> <p> 時代的變遷,古村雖不復曾經的繁華,人口的遷移讓古村有些凋零。但在殘垣斷壁間,雕欄畫棟里,無不透著昔日的繁榮和古代建筑與雕塑的美感。在那一磚一瓦的建筑中,無不透入出歷史的滄桑和時間的印記。</p><p><br></p> <p> 古村落是農耕時代最寶貴的遺產,也是中華民族最堅實的根脈。老宅像一座碑,在我的心頭矗立!因為那里曾經住過我的姥姥姥爺,還有我的媽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丹棱县|
孟津县|
武乡县|
宜川县|
峡江县|
大兴区|
呼伦贝尔市|
博罗县|
逊克县|
罗平县|
都昌县|
镇安县|
盐山县|
商城县|
康乐县|
略阳县|
本溪市|
兴宁市|
韶关市|
额敏县|
长海县|
湘西|
蚌埠市|
龙川县|
钟山县|
慈溪市|
胶南市|
囊谦县|
易门县|
威远县|
万源市|
南溪县|
清远市|
茶陵县|
龙江县|
宝丰县|
洞头县|
保德县|
海宁市|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