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沒有新兵連的新兵

明月松間照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第一次聽軍旅歌手耿為華唱的《綠色軍衣》,當聽到:“也許是過分的愛你, 我才穿上這身軍衣, 告別家鄉的溫暖,走向遠方的風雨……”,不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這歌詞就是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新兵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6日,前幾天才過完18歲生日的我,告別美麗的家鄉青島,參軍入伍,圓了心中當兵的夢。</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乘悶罐火車一路南下,去往部隊的駐地廣西桂林。悶罐車的條件非常簡陋,看不到風景,伴著鐵軌的鏗鏘聲,我時坐時臥,心中還是充滿對火熱軍旅生活的憧憬。入伍前聽當海軍的父親說,我們當兵的地方是桂林,是野戰部隊。我十分高興,作為軍人的后代,我對野戰軍從小就有一種崇拜。我還把家里的一本中國地圖中的廣西那一部分認真地研究了一下,更仔細的閱讀了背面介紹主要城市中的“桂林”,并且記住了一句古詩:"桂林山水甲天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火車走走停停,幾天幾夜過去了,當車過湖南衡陽后,透過悶罐車門的兩扇縫隙,驚訝的發現其它鐵軌上竟有那么多的軍列,不僅有軍人,還有軍車、炮車等等,有的新兵說還看見了坦克,方向和我們一樣都是南下。我馬上聯想到參軍前聽廣播越南驅趕華僑的新聞,心里咯噔一下,這是要打仗嗎?轉念又一想,我們是新兵,還有三個月的新兵連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  火車很快進入了廣西境內,終于在第五天的下午三時左右,我們抵達了桂林。一下火車,大家立即被一座座聳立的青山奇峰吸收住了,驚嘆其美!有的還說隨便把一座山搬回青島去,就是一個風景名勝。隊伍就在站臺上集合起來,坐在背包上等待部隊來接我們。大約過了半小時,一輛軍用吉普車開進站臺,下來一位40多歲的軍官,走到隊伍面前介紹自己是師副參謀長,除了歡迎新戰士、一路辛苦的客套話,主要是告訴大家,全師己到南部邊境野營拉練了,讓我們去祟左縣追趕部隊。</p><p class="ql-block"> 還沒有見到軍營是什么樣子,又登車繼續南下。這時大家的思想就比較復雜了,有的在和接兵排長探討什么,有的打開地圖開始丈量崇左與越南的距離。第二天下午,我們到達到了崇左縣,再往前一個站就是憑祥市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一個中學住了下來,打地鋪,墊一層稻草,和在火車上一樣,兩人一組,鋪一床被蓋一床被,好在天氣還比較暖和。接兵的李慶海連長召集各新兵班班長開會,我是二班副班長,班長是高連峰(曾擔任過青島市"紅代會"常委)。李連長開會的大意是要求各班要做好思想工作。我們新兵二班十個人,我和高連峰按前后排列順序一人五個分頭談話。我是從工廠來的,新兵大都是高中畢業生,我找的5人對我還挺尊重。和我蓋一床被子的孫本泉,有點傲氣的周茂盛,圓臉大眼睛的盧亞寧,都表示沒問題。只有一個掉了眼淚,不吃飯,因為他家姊妹當中只有他這么一個兒子。我約他在學校操場上轉了一圈,具體談了些什么也記不清了,只記得我現身說法,表明自己也是一個獨子,既然到了部隊,就要給家人爭光。之后,他情緒也好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在崇左休整的幾天中,大家還比較輕松,我上街買了個中華字典,之后一直帶在身邊,成了我軍中學習的好伙伴。</p><p class="ql-block"> 有天午休時,周茂盛讓我和他相對側身躺著,俏聲問我:"班副,你有沒有對象(青島俗話即女朋友)?”我搖搖頭,他說:“你在工廠還沒有啊?”我反駁他:“才多大呀!”他接著說:“那要是打仗犧牲了你挺遺憾的。”我說:“你有啊?”他略顯得意地點點頭,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個當時挺時興的塑料錢包,抽出一張二寸的照片給我,我看到一個挺漂亮的、面帶微笑的姑娘,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的衣領處露出了里面的海魂衫,因為我也有一張內穿海魂衫的照片,那個年代,青島的年輕人穿海魂衫是一種時髦。僅僅兩個月后,周茂盛就在戰場上犧牲了,他作戰勇敢,被追記一等功。戰后那些年我常想,他喜歡的那個姑娘,后來做了誰的新娘?她還記得這個曾經愛過她的男孩嗎?高連峰、盧亞寧也都犧牲了。孫本泉身負重傷成為一等殘廢軍人,在一次夜間敵人的偷襲中,我也被手榴彈炸傷。當然,這都是后話了。</p> <p class="ql-block">  幾天后的早晨起來,看到學校操場上停了很多輛披著偽裝網的解放牌卡車,是接我們去部隊的,因為,全師已在邊境線上展開。早飯后,根據分兵計劃,由李連長點名,把我們這批新兵分配到各個團和師直屬各個分隊。隨后大家一拔一拔的被帶上卡車離去,很多人來不及告別。就這樣,我們這個只有八、九天的新兵連就結束了。我們也成了從1955年實行義務兵役制度之后,沒有經過新兵連生活的新兵。</p> <p class="ql-block">  我和另外三個青島兵張勝云、張學志、耿壽林分到了師警衛連,這時我們才知道接新兵的李慶海連長原來是師警衛連的副連長。我們坐上分配到師直屬分隊的卡車,一路顛簸向邊境駛去。經過前面的車輛、坦克等的碾壓,公路表面已覆蓋一層二三公分厚的粉塵,車過之處塵土飛揚,幾步之外什么都看不清。接近黃昏時,終于到達了連隊的駐地,當然也是師部的駐地。</p><p class="ql-block"> 這時,雖然我們已是灰頭土臉,但這里的一切都讓人新奇和興奮。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祖國的南疆,這里離邊境線直線距離僅有30公里左右。舉目四望,滿目青翠,連綿的山巒望不到邊際。附近的田野上,竟突兀地立著幾座像桂林那樣的大小奇峰。一蔟蔟綠色的芭焦樹葉,掩映著一棟棟參差錯落的木樓,彼時已是炊煙裊裊,好一幅旖旎的南國風光啊!讓人仿佛置身于詩情畫意之中。</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靖西縣的一個公社,叫龍臨。警衛連連部是臨公路的一棟二層木樓,不大,住人己是很擁擠了。我們新兵的“宿舍”,就在連部旁邊的空地上搭的一頂軍用帳篷里。連里很快就給我們發了領章、帽徽,入伍沒幾天就成了一名真正的解放軍戰士,像當時耳熟能詳的樣板戲里唱的那樣"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大家特別的開心。只可惜公社沒有照像館,不能照一張像,以至于后來一些新戰士犧牲后,竟沒有一張佩帶帽徽和領章的軍裝照。 </p><p class="ql-block"> 隨后的幾天,陸續來了廣東、湖南和河北的幾個新兵,于是就組成了一個新兵班,由五班副班長諸蘭義帶一個老兵,負責我們新兵的訓練,主要是站姿、隊列、操槍、投彈,以及射擊要領等基本訓練。諸蘭義副班長是湖南常德人,個頭不高,但非常干練,軍事技術過硬。在他嚴格要求下,經過半個月的“速成”,我們就從“新兵班畢業”了,分配到連隊的各個班里,我分在一排二班。說來蹊蹺,我與這個一排二班有緣分,我新兵到部隊是一排二班,分來警衛連又是一排二班,戰后給郭慶師長(后任41集團軍軍長)當了一年多警衛員,經過師教導隊三個月的訓練后,又當了警衛連的一排二班班長。</p> <p class="ql-block">  戰前的訓練是非常艱苦的,也是非常接近實戰的,上午練瞄靶,下午就實彈射擊了。而且還有仰角射擊、俯角射擊和抵近射擊。投彈過了三十米,就讓你投實彈,所以,戰前我們沒有聽過炮聲,但對手榴彈的爆炸聲是非常熟悉的。白天訓練,晚上要全副武裝進行夜間行軍,不準說話,不準打手電,跟著隊伍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夜色里。這里地處亞熱帶,時常細雨蒙蒙,山路泥濘,我們穿的防刺鞋不防滑,經常摔得東倒西歪。戰前的訓練和生活讓人刻骨銘心,尤其對我們這些剛剛入伍,又來自北方的城市兵,氣候、飲食要適應,要習慣很多人擠在一起睡覺,要學會咬緊牙關吃苦,甚至學會用一桶涼水洗頭并洗澡……,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們去竭盡全力。因為我們心里明白,戰斗也許很快就要打響……</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參加全連大會,會前大家齊唱了一首歌,調子顯得有些土,但非常有力量,叫《戰斗英雄任常倫》,我問了問老兵,才知道我們師是膠東著名戰斗英雄任常倫曾經戰斗過的部隊,也曾經是四野的頭等主力師之一。這讓我興奮不已,因為入伍那年的“五四青年節”,廠團委搞活動,組織我們團員到鄰近青島的海陽縣,去參觀那里著名的“英靈山烈士陵園”。在山頂烈士紀念碑的右側不遠,我發現還有一座八路軍戰士的銅像,看介紹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戰斗英雄任常倫。當時我曾注視著銅像想過:這個部隊如今在哪兒呀?我還在銅像前照了一張像。真沒想到,我當兵竟然有緣來到了這支光榮的部隊,心底頓時升起一種自豪感!而這首英雄贊歌,經過全師一代又一代的軍人,一直傳唱著。多少年來我曾思考過,我們的軍隊為什么有戰斗力,除了聽黨指揮,忠于人民,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個部隊在長期的浴血奮戰中,所形成的那種厚重的傳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戰前的思想教育是豐富、實在的。一天晚上,解放戰爭中著名的戰斗英雄李培江副師長,來到我們帳篷里看望新兵,當他聽說我們幾個是山東來的,祖籍也是山東的老英雄非常高興,他說:“山東歷來出好漢,你們可不能給老祖宗丟臉啊!”勉勵大家要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后來,連里的干部講述了李副師長的英雄事跡: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斗中,他負責爆破敵人的碉堡,因為碉堡修得太堅固,炸藥用完了也沒有炸開。為了勝利,他竟用雙手把敵人發燙的機槍從射擊孔中拽出來了,和戰友們一起殲滅了敵人!讓我們對老英雄更加敬佩,也鼓舞了新戰士們的戰斗熱情。戰時,已經57歲的李副師長不顧自己年紀大,堅決要求到前衛團加強指揮,帶領前衛團一路頑強戰斗,是全師最早穿插到指定位置的團隊,出色的完成了戰斗任務。戰后,他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  戰前教育另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看電影。那時一到晚上放映電影,當時的陳連長,都要站在全連隊伍面前強調:如果發生情況,一排搶占兩側有利地形,二排掩護首長撤離……,的確讓我們感受到戰時的氣氛。放映電影,紀錄片多是越南驅趕華僑或在邊境上挑釁滋事的實時報道,讓我們非常氣憤。其實,后來到了戰場上,當我們看見成包成包的中國大米散落在地,看到數不清的中國造的槍支彈藥堆在倉庫里,才真正是義憤填膺,那可是全中國的老百姓勒緊褲腰帶支援他們的啊!你才能深刻理解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含義。紀錄片后也放映一些老片子,《打擊侵略者》、《上甘嶺》、巜英雄兒女》等都看了,后來在戰場上還真涌現出了“王成”那樣的英雄。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是《上饒集中營》,說的是“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被俘將士遭受國民黨兵的種種迫害。看了這部片子,更堅定了我們寧死不當俘虜的決心。65式軍裝,戰士上衣只有兩個口袋。上戰場的那天,靠心臟的左口袋,我插了一顆手榴彈,當作“自殺彈”以備不測,右口袋放了一個急救包。這在當時,也是許多戰士的“標配”。</p> <p class="ql-block">  轉眼間,春節到了。1979年元月27日是大年三十,炊事班殺了一頭豬,連里會餐,一個班一盆菜,大家圍著蹲在地上吃年夜飯。我看菜盆里有三樣菜:帶皮的肥豬肉、豆腐、白菜。我從小不吃肥肉,只好吃著饅頭就了幾口豆腐和白菜。</p><p class="ql-block"> 晚飯后,連里開聯歡會,除值勤人員,大家在連部的二層地鋪上坐著看各班出的節目。廣東的新兵黃志春表演吹口琴,獲得大家熱烈的掌聲。黃志春和我同歲,我們比較談得來,他父親當年是跟大軍南下的,所以,普通話講得還可以。開戰不久,他就犧牲了。我永遠忘不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個春節吹口琴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聯歡會沒結束,就輪到我上崗了。我持槍站在哨位上,周圍的寨子里不時傳來鞭炮聲,也聞得到壯族老鄉家炒臘肉的香味。那一刻我想家了,想年三十晚上母親做的那一桌豐盛的菜,特別是那香而不膩的肉丸子。想家鄉城市空氣里那濃濃的年味兒,想年三十晚上迎新年那疾風暴雨似的爆竹聲。我遙望北方的夜空,那夜空下有我生活的城市,有牽掛我的親人,此時此刻,他們知道我在這遙遠的南疆邊陲站崗嗎?陡然間我又有了一種自豪感,我不再是一個月前那個無憂無慮的毛頭小伙子,現在是一個能為祖國和人民站崗放哨的中國軍人。迄今為止,我都難以忘懷1979年農歷三十的那個晚上。</p><p class="ql-block"> 春節過后,軍里成立偵察大隊,陳連長被調走了,李慶海副連長被任命為警衛連連長。李連長是山東肥城人,又是我們這批青島新兵的接兵連長,我們對他自然有幾分親切感。李連長秉性忠厚,性格率真,他對戰士的關愛,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有一天,司令部管理科要去靖西縣城拉物資,調了我連幾個戰士去幫忙。連里開飯未見他們回來,以為管理科會管飯,炊事班就沒給他們留飯。結果幾個戰士挺晚才回來,還空著肚子。李連長一邊吩咐炊事班做飯,一邊氣乎乎地抓起電話找管理科長,發了一通不滿后,留下了一句經典的話:“過去俺爺爺給地主扛活,還能有個冷饃吃咧!”一句大實話,道出了他對戰士的一片關懷。</p><p class="ql-block"> 臨近開戰前的一個晚上,我站最后一班崗,剛在哨位上崗,就踫到查崗回來的李連長,他在我身邊停下,寒暄了幾句后問我:“你清楚咱們師執行什么作戰任務嗎?”我說知道,是打穿播呀。他意味深長說,打穿插很危險啊!過了一會他又說:“我接新兵家訪去過你家里,我知道你就兄妹倆個,你父親也是軍人,他只有你這么一個兒子。咱們連還有一個留守的名額,我和指導員商量商量,你就留守吧。”大戰在即,千頭萬緒,他還操心我這個新兵的安危,我感動的熱淚盈眶。但是,我想是軍人的后代,既然來當兵,既然要打仗,我就不能退縮!我感謝李連長,并懇求他:“我不留守,我不能在這里等你們凱旅歸來,我要和大家一起上戰場。”李連長看我這么堅決,也只好表示同意。 </p><p class="ql-block"> 在開戰第二天的2月18號晚上,李連長跟隨預指,遭遇敵人的伏擊,他率領戰士們英勇戰斗,三次沖進伏擊圈,掩護首長和指揮部人員脫離險境,最后被敵人困住,為保護戰友,他把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撲到自己身下,壯烈犧牲。戰后,李慶海連長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稱號。我和李連長從入伍上火車到分配來連隊,相識、相處,加起來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可是他卻在我心中永生,我永遠緬懷他……</p> <p class="ql-block">  戰前,連里要求我們盡量不寫信,一定要注意保密。也聽說有的公社郵局掛在外墻上的郵箱,也被越南特工夜間偷走了。所以,除了剛到部隊給家里寄了一封報平安的信后,我就再沒給家里寫過信。但是我們幾個青島兵卻干了一件當時以為是孝心之舉,現在看來是很不合時宜的事情。臨近開戰前的一個星期天,難得不訓練放假,我們在公社的供銷店買了葡萄酒和罐頭,去山坡上放松一下。其間忘了是誰提議的,說馬上要打仗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活下來,應該把身上帶來的錢和糧票寄回家去。我母親擔心我到部隊吃不飽飯,臨走時給我帶了20元錢和50斤全國糧票,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私房錢。所以,我也就毫不猶豫地附合了,并和他們取了錢、糧票,到公社郵局辦理了郵寄。后來知道,臨近戰前對外郵寄的信件等,為了保密其實并沒有放行,只到開戰后才寄出。當新華社播出我軍奉命對越進行自衛反擊戰的新聞后不幾天,正當家人們對我們杳無音信而焦慮萬分時,他們卻收到了我們寄回的錢和糧票,這無疑在各家“炸了鍋”。我母親據此認為兒子己兇多吉少,涕淚交加……</p> <p class="ql-block">  那時,新兵們私下議論比較多的就是什么時候開戰?我回憶那時的復雜心情,既有一種臨戰氛圍下“等待靴子落地”的急切,又希望能晚一天到來,讓我們這些新兵的訓練和心理準備得更充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傍晚,我正坐在地鋪上休息,突然響起緊急集合的哨聲,連里要求不帶背包,全副武裝門前集合,我一愣,這就上戰場了?!我匆忙在日記本上寫下:我們今天出發了!就把日記本塞進背包里,背上裝備跑去集合。我不敢多問,跟著隊伍走進了山谷,走進了茫茫夜色中……。佛曉時分,疲憊的我們竟又回到熟悉的木樓前,原來是師司令部組織的一次演練拉動。通過這次拉動,我心想還得寫封遺書,不然上戰場犧牲了,總是個遺憾。那時,雖然沒有人挑明這個事,但幾乎所有人都在寫遺書。我用了兩個午休時間,寫下我平生唯一一次遺書,主要是感恩父母,如果兒子犧牲了,懇求二老一定保重等等。我還記得最后對組織的請求:“如果我犧牲了,希望在我的墓碑上刻上‘共產黨員’幾個字”。后來,我把這句話也寫在了給連黨支部的“請戰書”上。</p><p class="ql-block"> 沒過幾天,感受到戰情似乎越來越緊了,連部樓前的公路上,不時的會駛過一輛輛炮車和水陸兩用坦克等。一天下午,我們緊急集合在田野上,聽師首長宣讀了中央軍委的命令!這一刻終于來到了。頃刻間,一聲聲莊嚴的口號響徹天空,我們向祖國、向人民莊嚴的宣誓:自衛還擊,保衛邊疆!</p> <p class="ql-block">  很快,警衛連也一分為二,李連長和黃副指導員帶著一個排,跟隨師預指前出前沿開設去了。同時,我接到連里指示,到師機要科報到當通信員,隨師基指行動。</p><p class="ql-block"> 2月15日的深夜,我們也出發了,夜色中沒有人送別,只有汽車的馬達聲和腳步聲。那一刻,我似乎能聽到自己“咚咚”的心跳聲,也深刻理解了“出征”的含義。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顛簸,我跟隨機要科來到了出發前沿:那坡縣中越邊境線上的念井村。</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凌晨4時40分,萬炮齊發,震撼大地,映紅了黎明前的天空,震驚中外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了!20多分鐘的炮火準備之后,早己等待在前沿的我們,跟隨基指向越南縱深穿插。隊伍在夜色里時走時跑,在過一個小河溝時,不知誰說了一句:過了溝就是越南了!我停下腳步,向北方望了一眼,在心中默念:</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爸爸媽媽!</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祖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六枝特区| 金溪县| 玉林市| 长岛县| 宜黄县| 贵溪市| 棋牌| 北辰区| 林甸县| 瓦房店市| 凤庆县| 嵊州市| 绥阳县| 武义县| 十堰市| 衡山县| 民乐县| 昆山市| 珠海市| 湟中县| 准格尔旗| 区。| 黔西县| 定日县| 柏乡县| 诸城市| 玉山县| 汝城县| 云阳县| 尼勒克县| 长宁区| 莱芜市| 四川省| 开平市| 湄潭县| 兴宁市| 宜春市| 西平县| 江北区|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