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明末清初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形成高峰的原因有很多種,沃興華在書法創(chuàng)作理論中明確指出,其中之一是當時書家及書法愛好者在臨摹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問題上處理的較好。比如這件米芾的《中秋帖》不只是簡單的臨摹,而是注重原貼的神與形、意與法之相似度與如何取舍的問題。又如八大山人臨習《蘭亭》,完全是寫意,無真相而真有魂。</p><p><br></p><p>名家臨帖主觀意識很強,或取其神,或取其韻,或取其度,或取其勢,或取其行筆,章法結(jié)構(gòu)等。米芾臨帖也是這樣,兩貼比較首先是節(jié)臨,第一行去掉六個字,第二行去掉二個字,第三行分二段去掉三個字,為什么呢?細細觀察發(fā)現(xiàn)去掉的都是行書,留下的是草書,只臨草書目的是追求連綿的筆勢。可見他取法是《十二月帖》中的連綿筆勢,因此臨摹時更專注于此。這樣的臨摹與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臨摹就是創(chuàng)作。</p><p><br></p><p>《張遷碑》全稱《漢故轂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刻于東漢中平三年(186),碑石原在山東東平縣,現(xiàn)存于山東泰安岱廟碑林。書法方整剛勁,于雄厚古茂中透出秀雅之氣,是漢代隸書中的優(yōu)秀作品。用筆以方折為主,方中寓圓,強調(diào)積點成線,但不生硬板滯,變化豐富,如“善”、“年”等字中帶波磔的長橫,起筆和收筆都用剛勁的方筆,而姿態(tài)各異;“張”、“惟”等字中有好幾筆短橫,但長短、粗細、俯仰、方圓、曲直、角度配合得自然、生動,沒有千篇一律的感覺。字形大多方整,又有扁方、長方的字形穿插其中,對比鮮明,相映成趣。結(jié)體上斜正、寬窄、疏密結(jié)合,突破了上下均勻的結(jié)字規(guī)范,古拙質(zhì)樸而天真。在這種富有特色的書法中,我們也能體會到漢代隸書文化高古、雄強、典雅、樸拙、浪漫的藝術特征。</p><p><br></p><p>學習隸書首選《張遷碑》,這是諸多隸書書友的共識,也是行家中心照不宣的秘密,此碑帖乃是學習隸書的神作,風格方正古拙,端整雅練。清代郭沿先曾評其為“是碑為冠”,可見其神圣地位。《張遷碑》是一座高峰,更是一方富礦,值得深挖細掘。</p> <p>臨習《張遷碑》不同于抄書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過:“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練字需要提高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讀帖比直接書寫更加重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要用腦子去臨帖而不是手抄,眼睛??要透過刀鋒看筆鋒,筆法要有金石氣,結(jié)體要有古拙美,字勢要有空間感,臨帖貴精不貴多。</p> <p>原碑</p> <p>原碑拓本局部</p> <p>選臨與創(chuàng)作 四尺宣(68cm×139cm) ,毛筆大號羊毫臨創(chuàng)一桿到底。</p> <p class="ql-block">反色</p> <p>局部</p> <p>通臨 毛筆同上;紙品加厚款毛邊紙(48cm×78cm);用時2020年4月27日至2020年5月14日止,共計18天晨臨時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离岛区|
兴城市|
铜梁县|
民丰县|
资中县|
迭部县|
东丰县|
双峰县|
荆州市|
深圳市|
澄迈县|
木里|
福安市|
申扎县|
甘谷县|
蒙城县|
梁河县|
万年县|
永善县|
许昌市|
平安县|
华安县|
梨树县|
富锦市|
永靖县|
天柱县|
广饶县|
五峰|
盐边县|
淄博市|
霍林郭勒市|
白山市|
太康县|
兖州市|
巴塘县|
静海县|
青田县|
柳江县|
哈尔滨市|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