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00年八國聯軍</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收復外蒙的徐樹錚將軍(中)</h5> <h3>眾所周知,晚清時期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懦弱的一個王朝,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與其相比。清朝中后期實行閉關鎖國,迫使強大的中國跟不上列強的腳步。正所謂:“落后就要挨打”,正因為晚清政府弱于西方,自然而然成為世界各國欺凌的對象。</h3><h3><br></h3><h3>從鴉片戰爭開始,世界之上所謂的強國逐漸開始侵略中國,在世界列強之中,以俄國手段最為卑劣,總是趁火打劫,掠奪中國北部大片領土。僅僅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帝國便掠奪我國土地150多萬平方公里。</h3><h3><br></h3><h3>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自然也包括如今的外蒙古。從那以后,外蒙古幾經周折,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在這之中,誰才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對于外蒙古的獨立,誰才是罪魁禍首?</h3><h3><br></h3> <h3><b>晚清時期的外蒙古</b></h3><h3><b><br></b></h3><h3>外蒙古在近代之前,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當時的中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是一個擁有著遼闊疆域的國度,那時的中國國力強盛,萬國來朝,試問哪一個國家敢隨意踐踏!</h3><h3><br></h3><h3>到了近代時期,英國大肆向中國出口鴉片,進而磨滅國人意志。此后,英國大張旗鼓的同晚清政府開戰,并在戰爭中打敗晚清政府。</h3><h3><br></h3><h3>從那以后,晚清政府變成了世界列強的“出氣筒”。不管是哪個國家“缺衣少糧”了,都來欺負一下清政府,最后獲得一定的土地、利益和金錢賠償。</h3><h3><br></h3><h3>不得不說,在同清政府交手的各個列強中,俄國是最讓人厭惡的一個。俄國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鄙夷,俄國總是躲在其他列強后邊,很少同清政府正面交戰,等到清政府被其他列強打敗,俄國便會大張旗鼓的跳出來,要同其他列強分一杯羹。當時的俄國,只能用趁火打劫來形容。</h3><h3><br></h3><h3>而且,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兩國是戰爭的主力,與清政府進行正面較量,而美俄也是躲在英法背后撿漏,經過一年的戰斗,俄國大肆掠奪中國土地150多萬平方公里,就連偌大的外蒙古和新疆,也被沙俄帝國逐漸蠶食。</h3><h3><br></h3><h3><b>這是外蒙古的第一次丟失,是在眾多列強欺凌下,被沙俄逐漸蠶食掉的。</b></h3><h3><b><br></b></h3> <p><b>民國時期的外蒙古</b></p><p><br></p><p>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宣告滅亡,曾經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徹底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一個新的政府。此時,沙俄瞅準中華民國剛剛建立,軍閥混戰,舉國上下無暇顧及北邊的外蒙古。于是乎,沙俄鼓動外蒙古獨立。</p><p><br></p><p>在沙俄的鼓動下,外蒙古獲得獨立,此時的民國政府實在是沒有功夫實力顧及外蒙、沙俄。</p><p><br></p><p>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蘇俄一片混亂,十月革命后,紅軍節節勝利,俄羅斯遠東領土落入無政府狀態,原來由俄國支持的外蒙古獨立勢力也頓失重心。</p><p><br></p><p>此時,北洋政府也解決了各地督軍和南方革命黨后,北洋政府利用這個有利時機,一方面派遣徐樹錚將軍出兵西北,伺機收復外蒙古;一方面于1918年決定出兵俄國西伯利亞,參加聯合干涉軍,屏護三江,并進一步設法收復東北失地。</p><p><br></p><p>外蒙古一路的總指揮是徐樹錚將軍。</p><p><br></p><p>說起來,那時的中國,雖然積貧積弱,內戰不休,但是面對國家大義,依然不乏一腔熱血的愛國志士。</p><p><br></p><p>1919年德國戰敗,北洋政府命令西北的軍隊組建成西北邊防軍,挑選精銳,準備收復外蒙古,命令徐樹錚將軍在多倫設立了前進指揮所。</p><p><br></p><p>徐樹錚,徐州蕭縣(現安徽蕭縣)人,秀才出身。北洋軍閥皖系名將,文武雙全,1905年被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后回國任段祺瑞部第六鎮軍事參議及第一軍總參謀,是段琪瑞的得力助手;時任北洋政府陸軍部次長,積極主張武力統一全國。</p><p><br></p><p>此人風流自賞,豪氣干云,曾賦詩曰:“購我頭顱十萬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少帥張學良對其敬佩有加,稱為“上馬殺賊,下馬露布”。此人乃是周公謹一流,才堪顧曲,而單論收復外蒙古一事,乃真正有利于國家社稷。</p><p><br></p> <p>1919年10月,徐樹錚將軍率領中國西北邊防軍第一師,計步兵二旅,騎兵一團,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拉開了中國軍隊收復外蒙的戰幕。</p><p><br></p><p>徐樹錚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謀略型將領,外蒙古地域遼闊,中國軍隊實際上兵力不足,且軍械皆來自國外貸款,徐定謀于“柔不可守”“弱者示以強”,虛張聲勢,效仿孔明增灶,一路上旌旗招展、大肆張揚,直取庫侖。</p><p><br></p><p>庫侖當局和戰不定,加上中國軍隊為西北邊防軍精選的勁旅,因此在路上,蒙古哨卡對這支軍隊基本不敢抵抗,對于異動者,徐輕袍緩帶,于門哥托草原擺下鴻門宴,殺一儆百,從而造成了當地蒙古高層人士的臣服。</p><p><br></p><p>唯一敢于和中國軍隊交戰的是原俄國顧問變成的白俄股匪,但是他們只是劫掠物資,并無政治目的,因此無法阻擋中國軍隊的前進。中國騎兵曾經和俄軍交手,對所謂哥薩克騎兵的騎術也并不恭維。徐率軍攻取買賣城(今恰克圖)、烏里雅蘇臺、科布多、唐努烏梁海等地。</p><p><br></p><p>1919年11月,徐樹錚在掃除了一切反抗勢力后率兵進駐烏蘭巴托,外蒙王公俯首稱臣。</p><p><br></p><p>局勢初定,徐樹錚毫不手軟,隨即命令北洋政府派去談判的都護使陳毅總督(可不是后來的陳毅元帥)返回內地,接著又否定“六十三條”,把外蒙古偽政權的“內閣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等“請”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加以軟禁。</p><p><br></p><p>在威風凜凜的中央軍隊面前,外蒙古偽政權的高官們頓時沒了威風。在中央政府強大的武力威懾下,外蒙古宣布投降,回歸中華民國的版圖。</p><p><br></p><p>1919年11月17日,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天。</p><p><br></p><p>外蒙古偽政府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愿意回歸祖國的懷抱。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至此,蒙古全境重歸祖國。</p><p><br></p> <h3>沒過多久,中國再次陷入軍閥混戰,此時的外蒙再次找到了機會,開始一步步爭取獨立。外蒙之所以敢于放肆,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外蒙內部蠢蠢欲動反抗實力,二是蘇俄的暗中支持。<br></h3><h3><br></h3><h3>正是有了這兩種原因,使得外蒙敢于大喊獨立口號。</h3><h3><br></h3><h3>當時的民國政府雖然知道是蘇俄在背后搗鬼,但因雙方實力懸殊巨大,民國政府選擇忍氣吞聲。對于外蒙躍躍欲試的獨立,民國政府方面選擇視而不見。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外蒙古已經獨立,但民國政府不予承認,導致外蒙古并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h3><h3><br></h3><h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外蒙趁亂獨立,等到二戰結束后,在世界強國蘇聯的運作下,國民政府不得不承認外蒙獨立。當時的蘇聯給國民政府開出很多霸王條款,但因當時中國實力弱小,只能被迫接受這種種不公平的條約。</h3><h3><br></h3><h3>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給國民政府下達了強硬的命令,告知國民政府必須接受外蒙獨立。對此,國民政府只能表示無能為力,從而被迫接受了外蒙獨立的事實。隨后,國民政府在蘇聯的壓迫下承認外蒙獨立,從此,外蒙古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h3><h3><br></h3><h3>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h3><h3><br></h3> <h3><b>1946年2月14日中央社消息,中華民國與蒙古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b></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王世杰,和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承認外蒙古獨立和蘇聯在華特權為代價,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剿滅日本70萬關東軍主力。</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46年1月3 日,中華民國政府發布公告,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1946年2月13日,中華民國和蒙古建交。</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早在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王世杰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不僅僅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還簽訂了《關于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關于大連之協定》﹑《關于旅順口之協定》﹑《關于中蘇此次共同對日作戰蘇聯軍隊進入東三省后蘇聯軍總司令與中國行政當局關系之協定》等附件,并互換了關于外蒙古問題的照會。</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雙方就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和戰后問題達成一致。根據條約換文,中華民國政府,將允許外蒙古,通過全民投票公決的方式,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共八條,主要內容是:兩國在對日戰爭中,【“彼此互給一切必要之軍事及其它援助與支持”、【“不與日本單獨談判”或“締結停戰協定或和約”、【戰后“共同密切友好合作”、【“彼此給予一切可能之經濟援助”、【“不締結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集團”。</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同時,蘇聯政府聲明,一切援助給予國民政府,并重申尊重中國在東三省之完全主權及領土的完整。</font></h3><h3><br></h3><h3><b>中華民國政府聲明,日本戰敗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的愿望,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之獨立。</b></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另外,此條約還規定:中蘇共管長春鐵路30年;旅順為中蘇共享海軍基地30年;大連為自由港;蘇軍進入東北后,收復區內由中華民國派員設立行政機構,并派軍事代表和蘇聯聯系;日本投降后最遲3個月內蘇軍全部撤出東三省。該條約有效期為30年。</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在蘇聯和中華民國代表的監督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有97.8%的蒙古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中華民國政府認可了這一結果,外蒙古1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就此脫離中國。</font></h3><h3><br></h3><h3><b>1946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發布公告,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1946年2月13日,中華民國和蒙古建交。</b></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近百年以來,沙皇俄國一直想干的這件事,但是沒干成;國民黨政府倒幫助蘇聯人完成了心愿。</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52年,中華民國政府在逃亡臺灣后,以蘇聯“違約”為由,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控蘇案”,并經大會決議通過。</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53年2月25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宣布,正式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并否認外蒙古的獨立。但是1961年蒙古加入聯合國,當時的中華民國(臺灣)代表,并未在聯合國投反對票,對蒙古獨立的既成事實予以默認 。</font></h3><h3><br></h3> <h3><b>外蒙古獨立背后的事情</b></h3><h3><b><br></b></h3><h3>對于外蒙古的獨立,不管是沙俄帝國還是蘇聯政府都做了巨大努力。沙俄蠶食外蒙,企圖將外蒙古占為己有,沙俄作為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擴張侵略是他的本性。可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度的蘇聯,依舊將擴張作為它的本性,對于外蒙古的獨立蘇聯也是下了大功夫的。</h3><h3><br></h3><h3>1961年,外蒙古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這之中,蘇聯當是首功,蘇聯以其強權政治,大肆壓迫非洲各國,讓他們在聯合國投票中選擇外蒙古獨立。</h3><h3><br></h3><h3>以這種情況而言,非洲各國只能聽之任之,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而且,按照當時的國際情況,除了美國誰又敢同戰斗民族作對。終于,在沙俄帝國和蘇聯政府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下,外蒙古獲得了獨立。</h3><h3><br></h3><h3>不得不說,俄國當真是一個堅持不懈的國度,從沙俄到蘇聯,它始終沒有放棄分化中國的意圖。對于外蒙的獨立,俄國可謂是盡其所能,做了很多事情。對于這件事情,不管是晚清政府還是民國政府都不想面對,但在強權政治面前,弱國只能表示無能為力。</h3><h3><br></h3><h3>而且,當時的俄國意圖非常明顯,它想蠶食中國領土,進而實現其強國之夢。它的意圖明顯,用心深遠,當時的中國政府非常清楚,但也是無能為力。以當時的國力對比,清朝統治者們是不敢同俄國正面硬杠的。</h3><h3><br></h3><h3><b>所以說,外蒙古的丟失只因當時我們國力衰弱,政府無能,蘇聯強橫。</b></h3><h3><b><br></b></h3> <h3>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國家實力都是保障國家地位和領土完整的關鍵因素。</h3><h3><br></h3><h3>以近代時期為例,當時的中國政府國力衰弱,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各國欺凌的對象。從外蒙古獨立這件事上來看,更加清楚的證明了一點:落后就要挨打。</h3><h3><br></h3><h3>外蒙古經過一番周折,獲得了獨立,與此同時,中國領土損失一大塊。</h3><h3><b><br></b></h3><h3><b>對于中國領土的失陷,清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清朝中后期的時候開始,中國已經在走下坡路。</b></h3><h3><br></h3><h3>盡管如此,盲目自信的清政府依舊活在夢中,他們堅信自己是天朝上國,戰無不勝,殊不知西方國家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就在他們迷一般狂妄自大的時候,已經埋下了喪失土地的根源。</h3><h3><br></h3> <h3><b>外蒙古真正地獨立是在中華民國政府時期,但外蒙古丟失的真正罪魁禍首還是要追究到晚清。</b>因為晚清政府的無能,迫使中國處于將近百年的落后挨打之中。近代中國處處挨打的局面,便是晚清政府的腐朽統治造成的。</h3><h3><br></h3><h3>換句話說,若不是清朝中后期的統治者們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碎,近代中國絕不會如此不堪。因為清政府的無能,將中國置于萬劫不復的深淵,方才有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屈辱不堪的戰爭。</h3><h3><br></h3><h3><b>所以說,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是古代中國走向衰弱的根本原因,丟失外蒙古的歷史罪人理應有清朝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和前蘇聯政府來做。</b></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b></b>若不是清政府,中國又怎會任由西方列強宰割?如不是中華民國政府簽訂條約,發布公告,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并且于1946年2月13日,中華民國和蒙古建交,外蒙古怎么能在法理上脫離中國而獨立。對此,清朝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實在是難逃罪責。</font></h3><h3><br></h3><h3>本文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百度有關網絡文章</h3><h3><br></h3> <h5>――本文圖片來自百度和老黑圖片庫,文字素材來自網絡</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南召县|
长寿区|
连州市|
元谋县|
香港|
会宁县|
大竹县|
邮箱|
中方县|
崇义县|
苗栗市|
景洪市|
临沂市|
泽普县|
兰西县|
皋兰县|
佛坪县|
安阳市|
墨脱县|
隆化县|
寿光市|
积石山|
齐齐哈尔市|
定日县|
博野县|
临海市|
方城县|
铜鼓县|
仁化县|
景洪市|
黑水县|
边坝县|
博湖县|
积石山|
定结县|
华容县|
永川市|
禹城市|
天镇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