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亞市旅瓊攝影家協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 版:《旅瓊攝影》編輯部</p><p class="ql-block"> 日 期: 2020年6月16日</p><p class="ql-block"> 主 編: 李小光</p><p class="ql-block"> 編 委: 林 紅 于喜峰</p><p class="ql-block"> 王孟偉 馮雪梅</p><p class="ql-block"> 梁 靜 孫久革</p><p class="ql-block"> 本期編輯:林 紅 梁 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亞市旅瓊攝影家協會是由旅居海南的全國各地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自愿組成,并正式注冊的專業性群眾組織。</p><p class="ql-block"> 目前,協會有800余名攝影師、攝影愛好者,其中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省級攝影家協會會員150余名。定期開展創作采風,專題講座,作品展覽,專題賽事,藝術沙龍等一系列攝影活動,助力三亞市乃至海南省的文藝繁榮和經濟發展,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做出我們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旅瓊攝影》美篇期刊每月1日、16日發表。不定期發表專題集錦增刊,敬請關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本期欄目設置:</i></b></p><p><br></p><p><i style="font-size: 20px;">一、優秀作品點評</i></p><p><i style="font-size: 20px;">二、六一兒童節作品專題</i></p><p><i style="font-size: 20px;">三、作品展示</i></p><p><i style="font-size: 20px;">四、照片背后的故事</i></p><p><i style="font-size: 20px;">五、我們的攝影師 </i></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i>?一、優秀作品點評</i></b></p> <p>▲《俺們都是屯里的人》關秀峰</p> <p><b>點評人:王利 (協會副主席)</b></p><p>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關老師的紀實作品,方畫幅、側逆光、構圖相對完美。是一幅典型過去東北農村的真實生活寫照,反映出攝影家熱愛這鄉土氣息的生活與眷戀。畫面中的女主人用撥楞錘搓著麻繩,一邊哄著一對雙胞胎孫子,兩個孫子的目光都集中在撥楞錘上,使畫面更加和諧統一,窗外還有前來爬窗圍觀的孩子們,給畫面增加了可看氛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過去農村家里的墻壁都是原生態黃泥抹墻,而本片的主人家的墻面是用報紙糊的,土炕也是用花紙糊的還涂刷了清漆,這樣的家庭在當時已經很是很新潮了。曾記得小的時候去吉林鄉下的姥姥家,那時土炕上用的都是炕席(用高粱秸稈編制的),稍不注意就會擦傷皮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幅好的紀實攝影作品有共鳴、有聯想、有故事,使人久記于心。</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六一兒童節作品專題:</i></b></p> <p>▲《兒童節》 勞惠根</p> <p>▲《演出之前》 黃西良</p> <p>▲《脫貧前的山里娃》 王偉剛</p> <p>▲《藏族小姑娘》 陳安全</p> <p>▲《斯里蘭卡小男孩》 高濟良</p> <p>▲《大山里的孩子》 呂彭澤</p> <p>▲《童 趣》 高 勇</p> ▲《洋娃娃》 傅 葦 <p>▲《賣香蕉的小男孩》 李小光</p> <p>▲《吃冰激凌的女孩》 常鳳華</p> <p>▲《印度女孩》 鄧萬莉</p> <p>▲《大涼山的小姑娘》 文亞娟</p> <p>▲《勇敢者》 金起農</p> <p>▲《小美女》 馬 勇</p> <p>▲《童 趣》 張順福</p> <p>▲《我是小元寶》 梁 靜</p> <p>▲《花兒與少年》 何文鐸</p> <p>▲《我愛和平》 肖百榮</p> <p>▲《我長這么高》 龍友松</p> <p>▲《童心未泯》 萬建國</p> <p>▲《開小差》 廖祖謙</p> <p>▲《母子情》 趙尚榮</p> <h1><br></h1><h1><br></h1><h1><b><i>三、作品展示</i></b></h1><p><br></p><p><br></p><p> ~~~~~~風光類~~~~~~</p><p><br></p> <p>▲《動車到我家》 李占友</p> <p>▲ 《虹橋伴瀑》 馬 彬</p> <p>▲《晨 暉》 王茂和</p> <p>▲《中華巨龍》 李 瑩</p> <p>▲ 《西藏然烏湖》 陳安全</p> <p>▲《挪威風光》 陳慶華</p> <p>▲《小橋流水》 李 緣</p> <p>▲《茅棚側舟》 姜永剛</p> <p>▲《濕地情懷》 汪金銘</p> <p>▲《額濟納胡楊 · 秋》 范國文</p> <p>▲《水墨月亮灣》 張 慧</p> <p>▲《城市夜景》 彭代勁</p> <p>▲《布達拉宮》 王新華</p> <p>▲《天 路》 金起農</p> <p>▲《月川情夢》 秦玉東</p> <p>▲《秋 忙》 佟祥林</p> <p>▲《三亞港灣》 李福和</p> <p>▲《龍的傳說》 鐘 漢</p> <p>▲《伊春之夏》 王桂玲</p> <p>▲《動車從我家鄉過》 羅 捷</p> <p>▲《夢幻隧道》 趙鴻安</p> <p>▲《長白仙境》 王濱志</p> <p>▲《傲立的紅樹》 向衛東</p> <p>▲《春 耕》 徐淑君</p> <p>▲ 《花 海》 齊玉祥</p> <p>▲《孤 獨》 王同力</p> <p>▲《五指山之夜》 黃 卓</p> <p>▲《棧 橋》 王一號</p> <p>▲《探險者》 王孟偉</p> <p>▲《中國飯碗》 趙 波</p> <p>▲ 《 璀璨星空》 郭玉枝</p> <p>▲《夜幕降臨》 林 紅</p> <p>▲《城市倒影》 周文偉</p> <p>▲《金色梯田》 馬銀川</p> <p>▲《夕陽紅》 趙景軍</p> <p>▲《月 夜》 張大悟</p> <p>▲ 《大漠駝影》 李陳琦</p> <p>▲《雞西夜景》遠紅外拍攝 金健秋</p> <p>▲《城市之光》 于喜峰</p> <p>▲《暮色漁翁》 景桂杰</p> <p>▲《天鵝湖的落日》 宗玉敏</p> <p>▲《博鰲三江入海口》 吳鐘群</p> <p>▲《美麗的萬泉河》 付金城</p> <p>▲《石林-張家界》 劉成華</p> <p>▲《布達佩斯漁人堡》 孫久革</p> <p>▲《清水灣》 謝迎建</p> <p>▲《趕 海》 段英賢</p> <p>▲《海上日出》 李瑞芝</p> <p>▲《黃昏符號》 傅耀坤</p> <p>▲《蘆河風光》 雙建文</p> <p>▲《茶海紅霞》 李自新</p> <p>▲《冰凌花》 石玉海</p> <p>▲《青島世界博物館》 朱鳳山</p> <p>《阿克塔斯草原》 甄新梅</p> <p>▲《飄 網》 王親玲</p> <p>▲《重慶璀璨立交橋》 龔祖章</p> <p>▲《壩上風情》 任厚盛</p> <p>▲《纖夫勞作》 王倫利</p> <p>▲《夜 色》 石文波</p> <p>▲《空中田園》 周 —</p> <p>▲《天 路》 杜安民</p> <p> </p><p><br></p><p> ~~~~~~人文、人像類~~~~~~</p><p><br></p> <p>▲《綠皮車的紀念》 向衛東</p> <p>▲《埃塞俄比亞女孩》 于 江</p> <p>▲《藏族人》 吳太永</p> <p>▲《歡 聚》 呂鵬澤</p> <p>▲《傳 承》 孫 毅</p> <p>▲《花開時》 郭春雨</p> <p>▲ 《依 戀》 祖 利</p> <p>▲《麥穗飄香》 孫寶玉</p> <p>▲《黎家土陶》 綦 煜</p> <p>▲《民族少女》 馬國江</p> <p>▲《棉紗絲絲助抗疫》 孫宏普</p> <p>▲《藏情緣》 王東輝</p> <p>▲《農忙時節》 隋啟林</p> <p>▲ 《大漠情》 尹建倉</p> <p>▲《賣 藝》 姜永剛</p> <p>▲《苦不堪言》 陳曙光</p> <p>▲《時 光》 許高建</p> <p><br></p><p> ~~~~~~鳥、畫意類~~~~~~</p> <p>▲《為悅己者》 周岳峰</p> <p>▲《白面皮鷺》 岳長利</p> <p>▲《藍喉蜂虎》 王 利</p> <p>▲《火烈鳥的春天》 張 慧</p> <p>▲《火尾太陽鳥》 于振海</p> <p>▲《追 逐》 李小光</p> <p>▲《小翠啄蝦》 王雪蓮</p> <p>▲《展翅高飛》 白國華</p> <p>▲《鷹鷺抓魚》 安豐生</p> ▲《綬 帶》 戴 軍 <p>▲《飛 鷹》 張志波</p> <p>▲《永相隨》 宗玉敏</p> <p>▲《瞧這一家子》 喬 棟</p> <p>▲ 《天鵝母子情》 李 瑩</p> <p>▲《白鷺捉魚》 夏貴錄</p> <p>▲《白腹海雕》 高濟良</p> <p>▲《喂 養》 王鳳珍</p> <p>▲《啄上精彩》 李方豫</p> <p>▲《嬉戲》 許高建</p> <p>▲《小橋流水人家》 黃傳貴</p> <p>▲《紫氣東來》 朱 靜</p> <p><br></p><p><br></p><h1><b><i>四</i></b><b style="font-size: 20px;"><i>、照片背后的故事</i></b></h1><p><br></p><p><b> 《三亞明星鳥:亞歷山大鸚鵡》</b></p><p> </p><p> —— 故事講述人 : 白國華</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7年3月5日,我在紅樹林公園拍鳥,忽然,一只漂亮的大鳥闖入我的視野!我咔咔咔一陣追蹤抓拍,自此,亞歷山大鸚鵡就開啟了它的明模生涯</span></p> 當我把首次拍攝的這幅圖片分享到“三亞攝影交流群”后,立刻引起拍鳥愛好者的關注和極大興趣,隨后在三亞掀起了拍攝這只鸚鵡的熱潮!明星鳥的展示技能令我著迷,在忘我的“追星”中曾導致頸椎病復發臥床多日。 《展翅》攝于2017年3月14日,在《三亞市候鳥攝影家協會》展評中獲獎。 鸚鵡飽餐后,經常悠閑的在樹上東張西望,伸伸腿、亮亮翅,梳理著漂亮的羽毛,你瞧!它一不小心將羽毛弄掉一支,愛不釋手的把玩著這支美麗的羽毛! <p> 四年來,每當木棉花開時節,拍鳥愛好者不約而同的來此等候和拍攝這只可愛的鸚鵡,明星鳥兒也如期而至!它精彩的演繹成就我們拍出許多好的作品。</p><p> 這是一只還沒有配偶的雄性鸚鵡,鳥迷們都在為它擇偶獻計獻策!去年冬季三亞電視臺也到拍攝現場進行了采訪。期待明星鸚鵡早日擇偶成功,帶給我們更多的喜悅!</p><p> </p> <p> 編者的話:白國華攝影師的故事,演繹了一段持續四年之久的人鳥情緣!一只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像仙女下凡一樣與拍鳥愛好者不期而遇!一見鐘情!年年相會在木棉花開的燦爛季節!多么浪漫、溫馨、令人愛戀的人鳥情緣啊!</p><p> (本欄目編輯:于喜峰 馮雪梅)</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i>五、我們的攝影師</i></b></p><p> </p><p> </p> <h3></h3><h3> 本欄目已推出我協會21位攝影師,<br> 本期推出的攝影師是:<b style="font-size: 20px;">周確</b></h3>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周確:</b><b style="font-size: 15px;">(</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1952年6月15日生于山東省萊州市、不滿16歲由哈爾濱下鄉至軍墾連隊、24歲時由高產通訊員轉為專業攝影人)新華通訊社高級記者、黑龍江分社編委、圖片總監、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及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曾任中攝協黑龍江省分會副主席、省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省新聞攝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新華書畫院龍江分院執行院長及秘書長、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黑龍江分院榮譽院長等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一個采訪我國西半球維和行動并三進海地的中國新聞人,也是首位用電腦寫作并最早入選“荷賽”的中國記者。1990年三赴柬埔寨并獲獎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影賽多項獎。周確還曾三赴柬埔寨、連續三屆報道在中國、韓國、日本舉辦的“亞冬會”;1992年進軍25屆奧運會、受到國際奧委會及我國領導人接見并獲中國記協表彰。攝影作品《夏夜歸》、《中國雜技》、《短道精英》三獲日本“尼康”國際攝影比賽大獎及十一屆亞運會攝影作品四大獎……數度被黑龍江省文聯、省攝影家協會、省記協授予“優秀作品獎”、“特殊貢獻獎”、“優秀新聞工作者”、 “抗洪賑災模范”、“十佳”攝影記者等榮譽稱號;譯作《一分鐘攝影課》一書,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并獲“金鑰匙獎”;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被派往新華社拉美總分社工作28個月,并獨身至西語國家采風,后又完成全球“五大洲”行,發表博客作品近千篇、著書《看天下》(上下集)”、榮膺“首屆全國博客大賽‘60強’”、挺進“全國知青事業家百強”行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現任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黑龍江攝影網、三亞市旅瓊攝影家協會顧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攝影是一門年輕的技藝,它既能凝固歷史、造型立意,還可為眾多學科當助手與參謀——因為智能攝影將伴5G、6G……同行。攝影成就了我的人生,沒有攝影,我的軍墾8年生活決不會那樣底蘊多彩;沒有攝影,我也不能從深山沖向世界!以老照片為主,“周確知青人生陳列館”得以建立;因每天都有“新產品”貼成圖像日志,我的“朋友圈”日漸擴大……常有《美篇》、“抖音”及“快手”貢獻給同道之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電影下連隊》1973年8月,兵團一團天津知青張淑賢(左)、鶴崗知青張桂香下連放電影。后來,二人返城至哈爾濱、鶴崗兩地企業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陽光初照時》1973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一團軍事會操大會,36連在朝陽照射下表演刺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巡邏黑龍江》1975年,兵團一團四十三連女子前哨班在冰封千里的黑龍江上巡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學打馬草》1976年,上海知青徐杭州(右二)與北京知青李華、李秀研在跟老農工學打馬草。后來,徐與一哈爾濱知青結婚并任哈爾濱市政府信息處長;二李返京后在企業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孕母獅當媽媽》是我國最早入選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一批作品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國雜技》獲得日本(東京)尼康國際攝影比賽87至88年度榮譽(優秀)作品獎。當時,中國本土攝影家的作品極少入選與獲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夏夜歸》在次年度日本(東京)尼康國際攝影比賽中,周確的攝影作品《夏夜歸》獲得二等獎,這是一次突破:是中國作者獲得的該賽事最高獎。當時的獎品是一臺剛剛問世的尼康F801照相機+35—70CM“尼克爾”AF鏡頭。為此,《攝影世界》雜志轉發獲獎消息、附獲獎作品(有讀者稱可見“布列松式躍動”)及周確創作與獲獎經過的長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0年9月28日起,周確拍攝的《亞洲飛人曼索爾》一片接續在國內外海量報紙與展覽中亮相;不久,又榮獲北京11屆亞運會及有關影賽的“亞運獎”、“優秀作品獎”及新華社70年佳作獎。這是被公認的、當日有數以百計攝影記者所拍決賽中最精彩的拼搏瞬間——中國運動員以一步之差而屈居亞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我國首次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周確的攝影作品《飛槍女》獲大會影賽的銀杯獎。照片的主角是一位中國香港運動員,該照片先期被新華社發了通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哈爾濱吉華隊奪冠》2004年2月22日,《人民日報》以3欄篇幅發表了這幅拍攝于全國冰球聯賽決賽的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澆鑄》2008年,拍攝于黑龍江省西林鋼廠。周確在專業新聞單位工作三十六年,曾拍攝過大量的經濟類新聞照片并發表于國內外報刊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冰城奇葩賽曇花》改革開放歷程中,哈爾濱建筑廣場圣·索菲亞教堂曾出現過女騎警與大洋馬的巡游,因成本過高而被取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冬季運動會期間,周確拍攝吉林省女運動員陳露的《冠軍風采》照片獲“九冬會影賽”大獎并被國家郵電部制作成面值最高的電話磁卡發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短道精英》大楊揚(右二)為國爭光,金牌多多。此片被傳媒廣為刊發并獲影賽一等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飛天》跳臺滑雪項目是我國雪上運動的弱項,中國運動員李洋如蒼穹雄鷹、拼力一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傳襲國技》在拉美國家巴西,幾乎每個男孩子都希望長大后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因為這項運動是他們的國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洲蜂鳥》蜂鳥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鳥,成鳥才及二點五厘米長。在拉丁美洲長駐期間,周確于秘魯首都利馬拍攝到正在采蜜中的雄鳥;該照片被《人民日報》等報刊采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初次見面請多關照》抓取溫馨一刻并作擬人化的展現,該照片是非常受載體歡迎的圖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自吹自擂》2004年5月,在墨西哥拍到這位炫酷的印地安老人,他自吹小笛并同時擊打小鼓,正應了作者的命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民公決兩派斗氣》被國內外一批主流媒體所采用的政治性極強、卻又輕爽表現的動態圖片:兩派6人狹路相逢于委內瑞拉首都的街道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墨西哥城之夜》墨西哥城是全球居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墨西哥全國人員的五分之一強(兩千多萬)居住在首都!此照片是從該國最高的建筑馬約爾大廈向下拍攝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威武之師 和平之師》一片曾長期作為中國維和網主頁的題頭,被軍警網站廣泛采用——兩只鴿子“默契地”貼飛在兩位中國維和英雄的身上,真乃神來之筆、天作之合!</span></p> <p><br></p><p><br></p><p> 歡迎來自全國各地旅居海南、三亞的候鳥型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加入三亞市旅瓊攝影家協會群,借助協會微信平臺,大家相互學習、提高、展示、分享攝影作品。</p> ▲掃二維碼加好友入協會影友群 ▲掃二維碼關注協會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施甸县|
天祝|
大庆市|
广西|
晋江市|
霸州市|
高青县|
紫金县|
阿坝|
余干县|
会同县|
乌拉特前旗|
德保县|
黎平县|
湖口县|
磐安县|
吴江市|
乌审旗|
河曲县|
怀柔区|
阜新|
松江区|
桂阳县|
武夷山市|
日照市|
海宁市|
孟村|
贵德县|
镇原县|
达日县|
喜德县|
海淀区|
日喀则市|
丁青县|
新化县|
兴和县|
夏邑县|
尚志市|
宽甸|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