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解向軍</p> <p>明末時期,陜北高迎祥農民“闖王"隊伍已發展成為一支游擊式的軍事武裝集團。為什么這支強悍的農民闖隊從崇禎初年直到崇禎九年(1636年),他們手段使盡,多路合擊,都未能攻克當時的韓城縣城呢?也許韓城縣算是高迎祥闖王部最難啃的骨頭,就是因為在保衛韓城縣的戰略部署中,有位明朝大司馬,北京保衛戰中立頭功的兵部左侍郎解經傅。</p> <p>解公致仕回到故鄉韓城以后,參加了韓城保衛戰的兵力布防,贏得了地方軍政要員的一致擁護和信賴。韓城這座位于黃河龍門之賓的要塞,為歷代軍事家必爭之地。基本上村村有寨,鄉鄉有城。南線設芝川防守,北線設柳溝城(今屬黃龍界)到崖岔(今桑樹坪)為各嶺防守,西線設神道嶺(今屬黃龍界)到薛峰防守,東線以黃河各渡口為全線防守,縣城東南西北各城門由重將把守。崇禎八年(163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部破伏鳳寨突襲韓城入北原腹地,解氏家族家丁譚世雄斬李自成八隊騎兵將首一位,解家村淪陷。解老寨由生員解聿修負責守衛,敵未能破之。崇禎八年(163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高迎祥農民軍首領滿天星部破薛峰,十二月初二日,數以萬計的陜北農民暴動隊伍,集結韓城縣城下。韓城縣縣城保衛戰,最為關健的北城門,由退休致仕的原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僉都御史衡嶠先生解經傅,和其侄翰林院庶吉士、編修解胤樾及訓導喬玉佐、典史梁大宋等率兵守衛,與各城門護衛隊協同作戰,城內城外共同以防守之,內外夾擊,取得了韓城保衛戰的輝煌勝利,給陜北農民暴動隊伍以強有力的打擊,使這支農民隊伍的殘部,終于放棄了企圖占領韓城為大本營的野心,東撤黃河,轉入山西地境內。</p> <p>韓城縣縣令左懋第領導部署韓城歷次保衛戰,其實就是拜大將軍解經傅謀劃部署的,戰略戰術都是由解經傅大司馬指揮的,與高迎祥部僵持幾十天,最后巧使高迎祥李自成退兵。但解氏家族在崇禎八年被李自成所部在解家村的欺辱殺擄中,給這位叱咤風云的政治人物心靈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創傷和恥辱。</p><p>韓城在古代的駐兵是以神道嶺為主要關隘,元代韓城駐守五營,明朝除神道嶺是國家正規駐兵單位,其次都是地方部隊與民眾組成的亦兵亦農結合的聯合成分軍營,忙則是農,急則為兵。</p> <p>伏鳳口駐防,是不足一個衛的地方部隊,不在國家裝備序列內。指揮機關設在伏鳳口的楊村寨,指揮所的警衛隊駐守在伏鳳口北楊村古寨。伏鳳口牛鼻山頂駐防守軍,道溝梁設駐防崗哨,牛角哨設兵駐防,鑿開河上游(林源)北池寺設防駐兵。自崇禎九年后至明亡,陜北農民軍再沒有從西部山區突破進入韓城的防線。</p> <p>古代西部人好稱王,自封為王的歷代有之,老百姓以為王是頭領,你稱你的闖王,我們擁我們的王,我們的解大將軍是名副其實的帝國武大王。自從解經傅鎮守山關以后,老百姓安居樂業,闖王部再未敢冒犯西部山區。所以,盤道川人后來就為老將軍鎮守盤道川的中心指揮所立廟,以后人們叫它武王廟,是紀念這位明朝的大將軍解經傅,今仍有族人在此。</p> <p>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人們在西莊鎮的楊村寨(古稱岳村寨)一棟宅院大門上看見巨幅大金色字匾:“文武總憲解經傅公府”,文革時期被摘除,當年的府祠大廳今還在,殿前議事堂在2000年后被拆毀而建了村上的活動場所。</p><p>解經傅將軍晚年住在城里解家巷“萬字院”(今狀元府)府上的將軍樓中,閉門教孫徒,門下弟子百余人之多,為他們教授文化,傳授武藝。公的開門弟子劉永祚雖沒有像他一樣入“鄉賢祠",但卻成為了抗清英雄。</p> <p>解經傅麾下民族英雄輩出不窮,開門弟子劉永祚被韓城人視為民族英雄紀念,韓城軍事志中歷史人物只排列記載了他;韓城縣左懋第縣令邀已致仕的解公為他部署指揮保衛韓城之戰,取得了勝利。明亡,左公代表南京陪都代表與清政府談判,清政府勸降,左公不降,被殺,作為民族英雄和忠臣被全國人民永記心中;尤岱,作為解公的保定部下總兵,被尤岱家鄉人民熱情歌頌,永久祭奠。</p> <p>誥授通奉大夫解經傅,字仲說,號衡嶠。公元(1569.9.12-1638.9.4)年人,明朝萬歷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第三甲二百零八名。初任直隸完縣縣令,移繁長垣,補濟源,調郟縣。遷兵部主事,提督武學,移易州道布政使,晉職方郎中,任大梁參知政事,保定巡撫,晉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等職。</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栖霞市|
嵊泗县|
天柱县|
彩票|
玉溪市|
盐边县|
砀山县|
怀来县|
重庆市|
敦煌市|
兴安盟|
九龙县|
大厂|
韶山市|
永定县|
珲春市|
锦屏县|
寿阳县|
台北市|
绥宁县|
冷水江市|
靖西县|
弥勒县|
兴安盟|
神农架林区|
东源县|
五华县|
石首市|
偏关县|
天峻县|
黄山市|
宿迁市|
石狮市|
连云港市|
奈曼旗|
柳河县|
博罗县|
信丰县|
吴桥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