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5月29日,清流縣政協在嵩口鎮倉龍村召開《2020年縣政協文史工作會議暨征集《倉盈里:古鎮嵩口》文史資料座談會》。縣政協文史委員、文史研究員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了2019年政協文史工作,部署2020年文史資料征集工作,就《挖掘利用鄉村文化資源,促進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專題進行調研。</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br></p><p>倉龍村,位于美麗的九龍溪畔,村落形態呈帶狀。村民依九龍溪兩岸建村居住。相傳舊時這里原是一片水竹林地,屬倉盈里(簡稱倉里)管轄,有天然形成的樟樹墩、曬谷墩、黃泥墩、筧頭外墩、筧頭里墩、砥上山墩、獅形厚布墩、坑尾山墩等形成的龍脈體。入居者取倉盈里的倉字,結合地形龍脈,而得名倉龍村。最早遷入的有朱、孫、張姓,后有羅、魏、陳姓次第入居。現村民由陳、魏、馬、羅、李、賴等姓組成,其中陳姓人口較多占全村人口的50%。據滄龍《陳氏族譜》記載,自南宋末年,永安貢川雍公的十一世裔孫維翰公遷居清流滄龍村,維翰公為滄龍陳姓肇基始祖,公生二子,長子名乾九公定居下藥范村,次子衍林公定居倉龍村,二子分房至今繁衍20余世。倉龍村,宋屬折桂鄉倉盈團,元沿宋制,明、清均屬倉盈里倉龍村,民國34(1945)年屬復興鄉梓龍保,1951年屬一區梓龍鄉,1958年屬衛星公社,1961年屬嵩口公社倉龍大隊,1984年屬嵩口鎮倉龍村民委員會至今。倉龍村有6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85戶,總人口1130人,耕地面積980畝,山林面積16350畝,水域面積2207畝,種植煙葉320畝,淡水養殖面積3500畝。</p><p><br></p><p><br></p><p><br></p> <p><br></p><p>倉龍村,屬庫區移民村,位于清流縣中部,嵩口鎮南面,距鎮區10公里,通鄉村公路。過去是清流通往沙蕪必經之路,上世紀70年代初,位于下游的安砂水電站建設,使庫容涌至上游嵩口鎮,倉龍舊村淹沒成了“湖泊之村”。</p><p>村民移民就地遷高建村取名河前村。河前自然村分為兩個村民小組,村民以陳姓為主。現為倉龍漁業專業合作社所在地。這里水位平穩,水流平緩,兩岸植被良好,沿河低山形成了不少河汊、庫灣,是魚類躲避山洪、回流以及索餌、繁殖的優良環境。</p><p>龍峰寺:位于倉龍河前村,據縣城32公里,始建于清康熙10年,木柱結構,建有上下廳,兩邊橫屋,憎舍、膳廳等,寺塑三寶金身等佛像。民國期間擴建,1984年村民集資重修。1994年5月2日,遭受特大洪災,沖毀兩邊橫屋,憎舍、膳廳等,現存上殿。</p><p>龍峰書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曾是倉龍小學所在地。</p><p>龍峰寺鐵鐘:鑄造于清.康熙年間,現懸掛在龍峰寺大殿。</p><p>龍峰靜室:位于滄龍河前村龍峰寺側,群峰豎立,溪流環繞,清.順治初年,憎人我靜,江西吉安人,在此修煉。今毀。</p><p>松林靜室:位于滄龍河前村龍峰寺南側一里許,清康熙3年,憎人我靜,江西吉安人,在此修建普同塔,取名松林。今毀。</p><p><br></p> <p><br></p><p><br></p><p>倉龍經濟特點:</p><p>農業主要種植稻谷、煙葉、油茶、苗木花卉、水產養殖等,舊時水運繁忙,山中木材在此堆積裝排,村人艄排下永安。現時村民利用庫灣建設魚塘,發展水產養殖。創建倉龍漁業專業合作社。打造“清流溪魚”品牌,產品銷往全省各地。全村養殖面積達3000余畝,年產鮮魚3500噸,產值達3500余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6萬余元。</p><p>嵩口鎮黨委政府為打造高品質農旅融合基地。啟動實施倉龍村美麗鄉村建設,現已完成道路拓寬、綠化美化、旅游公廁等建設,兒童游樂區、活動綠地、歡樂谷廣場、水上樂園、農耕體驗區、花海基地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啟動燒烤屋、瓜果長廊、沿河步道、游客接待中心、漁業展示館、漁業文化長廊等建設,建成集生態、休閑、垂釣、觀光、民宿為一體的倉龍水鄉漁村。</p><p>(鄧煌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英吉沙县|
迭部县|
米泉市|
苍山县|
卢氏县|
清丰县|
吴江市|
张家口市|
诸城市|
伊宁县|
阜平县|
上高县|
都江堰市|
三河市|
通许县|
潮州市|
那曲县|
扎赉特旗|
临沭县|
蒙阴县|
宁国市|
平阴县|
澄迈县|
会宁县|
丰县|
吉安市|
台前县|
常熟市|
陵川县|
泽州县|
泾川县|
靖远县|
隆昌县|
类乌齐县|
囊谦县|
那曲县|
巴南区|
桂平市|
望谟县|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