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伯庚先生的“三生有幸”
文/劉波
傅伯庚,著名文化學者、書畫家、文藝理論家,我最敬重的仁兄和摯友。把伯庚先生稱為大家,大師卻不為過。所謂普通人與大家的區別則在于,對待生活,對待生命態度之不同。在傅伯庚書畫館墻面醒目位置懸掛著他親自撰寫的兩幅書法作品。一幅寫道:
生存即幸存,
生命即使命,
余生即新生。 由此我想到三生有幸一詞。傳統意義講的三生有幸指的是前生,今生,來生,幸運!這是祈福納祥之詞,是一種美好的理想和期許!伯庚兄自撰的三句話也可概括為“三生有幸”,此“三生有幸”對我們眾多的平凡人而言更平實,更深刻,更鮮活,更精彩。 生存即幸存。說的多好哇。世事無常,有多少我們的親人朋友和我們所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相繼離我們而去,更可怕的是離去的人競然和年齡無關。今天我們能活著且健康自由的活著,難道我們不是幸存幸運的嗎?
生命即使命。降生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肩負著責任與使命,家庭責任也好,社會責任也罷,上升到一定高度就變成了另一種境界,那就是使命。那個人的生命又不承載著責任與使命呢? 余生即新生。三四十也好,五六十也罷。一天過去,次日醒來,新的一天開始。過去的已經過去,新的人生,新的日子,無不可以納入余生的范籌。如此的珍視余生善待新生,又是何等的一種境界呢!試想一下,當我們可以預知余生能有多少時日時,我想,那樣的時日每天都會設計出精彩。 伯庚先生的“三生有幸”是集七十余年人生經驗的深刻感悟,也是先生對生命之美的盛大謳歌。我們無論年齡幾何,一但有了這樣的體味,接下來我們的人生定會與眾不同。 伯庚書館另一幅70感言寫道:
在興趣中修煉,
在追求中升華,
在游戲中感悟,
在無我中得道。 這也是伯庚先生對自已三生有幸一說的最好詮釋。先生有著這樣的生命態度,才有著這樣的行為理念!先生著作等身,佳作無數,他仍每天讀書寫作,揮毫潑墨。生命的鮮活真的與年齡無關,伯庚先生永遠奔走在生命的路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石屏县|
平远县|
麻城市|
泽州县|
疏附县|
会宁县|
叶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烟台市|
临城县|
光山县|
攀枝花市|
扶余县|
太康县|
恩施市|
达州市|
兴海县|
迁西县|
杭州市|
奉新县|
台前县|
漯河市|
福建省|
罗源县|
辽阳县|
云和县|
休宁县|
古田县|
泗洪县|
奉贤区|
江阴市|
德令哈市|
仁布县|
康定县|
江口县|
华容县|
博爱县|
霍州市|
贵德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