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河汊密布的江南水鄉,我走過各種式樣的木橋、石橋、竹橋,甚至在我居住的小區,每天散步都要經過二座橋。只是平時過橋如履平地,大都熟視無睹。但最近我游覽了一座名為山塘的小石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br></p><p> 這座長22米,寬約2米,橋面由12塊長條石拼接組合而成的石橋,橫亙在金山區廊下鎮的山塘河兩岸。別具一格之處在于站立在橋中央,往南跨一步,便是到了浙江,往北退后一步,便是上海,一橋連接滬浙兩地。當地村民告訴我,這是上海唯一獨具特色的橋。從橋邊豎立的介紹牌中得知,山塘橋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上世紀五十年代重新修造。因浙江一邊叫山塘,上海一邊也叫山塘,故有“山塘河上山塘橋,山塘橋邊兩山塘,一橋兩山塘”之說。</p><p><br></p><p> 山塘原名羅村,距今已有450多年歷史了。清末民初,這里逐步形成集市,曾經有過舟楫穿梭,人流鼎沸的風光。民國初年的一首《鹽溪竹枝詞》,描繪了當年的景像,“山塘橋下水東流,漁火江楓幾度秋。宛似姑蘇城外路,煙波十里蕩輕舟?!?另據說演奏《二泉映月》的無錫民間藝術家瞎子阿炳,為謀生曾在這里教一位曹姓人二胡,并在在此小住,一位名人的足跡,也為這里平添了一個傳奇的故事。</p><p><br></p><p> 漫步在山塘橋金山廊下鎮的北山塘,進口處一座四柱飛檐的百姓舞臺,旁邊的琮璞民俗館顯得古色古香。四周“白墻、黛瓦、觀音兜”的農舍,呈現著當地鮮明的建筑風格,墻上色彩艷麗的金山農民畫,更是營造出了濃郁的地方風情。這里街面整潔,環境清靜,空氣中還彌散著枝頭枇杷的清香。路邊的菜攤,擺放著剛從地里采摘的新鮮蔬果,買菜的大媽,手里還拿著如今很少見到的木桿鐵鉤吊稱。這里純樸的氣息,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記憶里的小鎮。</p><p><br></p><p> 過橋進入平湖廣陳鎮的南山塘,橋下是一條百米筆直的老街,兩邊整齊的屋檐下,掛著一只只醒目的紅燈籠,懸空一面面寫著“明月山塘歡迎你”的旗幟,在風中飄揚。穿行其間,店鋪里嗞嗞作響的梅花糕,古法釀制的平湖老酒,飄出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有種喜慶和愜意的感覺。南山塘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鈸子書的發源地,這里建有鈸子書館、文化禮堂、鄉賢館等文化設施。</p><p><br></p><p> 返回駐足在南塘河邊,只見橋下一群群雪白的鴨子,像浮在水面上的一朵朵白云,一會兒飄向浙江地界,一會兒飄向上海地界,悠然而自得。放眼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田野,金燦燦的油菜籽莢,掩映著一條條阡陌縱橫的鄉間小路,半空中還不時有白鷺飛過的身影。此刻看著自然怡人的郊野風光,呼吸著帶有野花香味的清風,頓時讓我感到格外的神清氣爽。</p><p><br></p><p> 值得一題的是,中午在離石塘橋不遠處,我們還吃到了一頓正宗的農家柴爿灶頭飯,香脆的菜飯鍋巴,糯軟的醬麻油拌茄子,粉嫩的紅燒小土豆,還有鮮美的竹林母雞湯,全是濃濃的鄉村味道。那天雖是一日往返輕松的微游,卻也是身心愉快,收獲滿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南陵县|
旺苍县|
仪征市|
莫力|
安吉县|
同仁县|
买车|
青冈县|
美姑县|
通榆县|
商丘市|
闻喜县|
正阳县|
榆中县|
大港区|
张家港市|
南岸区|
眉山市|
阿克苏市|
霍州市|
怀宁县|
潼南县|
阿勒泰市|
泰和县|
襄樊市|
大悟县|
揭西县|
万山特区|
沿河|
新营市|
盖州市|
建瓯市|
乌鲁木齐县|
油尖旺区|
长治市|
库伦旗|
静乐县|
尼勒克县|
凤庆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