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原成都軍區7823部隊特務連、團宣傳隊蒲江戰友聯誼會

立正稍息

謹以此相冊獻給7823部隊(原成都軍區步兵第十團)的老首長、老戰友們! <p>  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曾經經過的雪山草地,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阿壩州。</p><p> 踏上阿壩這方神奇的土地,猶如進入綠色仙境和漫步在紅色搖籃之中。這里不僅有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還有許多可歌可泣、激動人心的革命事跡。</p><p> 那里無垠的草原,綠得猶如一幅油畫,高聳的雪山顯得那么神秘和圣潔,無塵的藍天、白云,成群的駿馬、牦牛和羊群構成一幅人間美景。那里世代居住著勇敢、淳樸、熱情的高原民族---藏族人民。</p><p> 在那里曾駐守著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7823部隊(原成都軍區步兵第十團)。 </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十團全體指戰員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為之戰斗過的雪山草地,解放、保衛、建設阿壩的艱難困苦,在黃河沙洲無人區、壤塘、紅原、若爾蓋、唐克、黑水和甘南的平息叛亂和剿滅殘匪時的崢嶸歲月……!</span></p> <p>  今天,我們深切的懷念十團的老首長和老戰友們! </p><p> 今天,十團健在的首長,戰友們和特務連、團宣傳隊的老兵們,雖然年紀大了,當年的帥小伙現已是鬢鬢白發,戰友聚會就成了十團戰友們特別是特務連、團宣傳隊戰友們聯絡感情,互致問候的好方式。后來又成立了“阿柯河伴”戰友群,這更加快捷、方便的把戰友們再次聯系在一起,成了戰友們分享幸福晚年的好地方!</p> <p></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7823部隊(原成都軍區步兵第十團) 特務連、團宣傳隊戰友會于 2019.4.9 在美麗富繞的蒲江召開,會期四天。聚會在解放軍進行樂曲中開始,聚會活動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表演,還有戰友們精心準備的豐富多彩的自創節目。</span>聚會還將舉行座談會,及觀看歷次戰友會的影像和資料,并安排游覽石象湖、朝陽湖以及參觀建川博物館等活動。祝本次戰友會圓滿成功!</p> <p>百花爭艷又一春 戰友喜聚壽安鎮</p><p>五十年前同操戈 七旬古稀血性存</p><p>共飲美酒敘往事 齊頌友誼話衷情</p><p>莫言黃昏催人老 童顏童心倍精神</p><p> 葉良云</p><p> 2O19.4.1O於蒲江縣壽安鎮 </p> <p>  曾經的18分隊特務連,是擔負特殊任務的連隊。連隊編制有偵察排,電臺,工兵,騎兵通信,電話總機班,和警衛排。1967年組建150師后,部隊移防廣元后,449團就沒有特務連編制了。</p> <p>老戰友施文明激動的回憶在阿壩老十團短暫而又難忘的歲月!</p> <h1><b>雪山、草地,我們永遠不會忘記</b></h1><p><br></p><p>團首長和去新疆同志合影留念 1964年1月(于阿壩營區大禮堂前)</p><p> 第一排左1和2是去新疆戰士2人,3郭子耕付團長,4黎明付團長,5張炳海團長,6張樹模政委,7嚴滿棟機關協理員,8李玉卬機關管理員,9軍務股黃會松參謀;在張團長和張政委身后的是特務連警衛三班黎付團長警衛員白居龍,特務連就他一人去新疆。</p> <p>左上照片:前排中李世久、后排右張繁林(1956年10月1日刷金寺留影)</p><p>右上照片:左起1劉廷善、2張炳海、3陳興耀、4陳理發、5陶昌廉(1969年廣元)</p><p>右下照片:前排左起1焦潤生、3張繁林、中排左1汪自維、后排中劉忠義(1969年4月10日於廣元)<br></p><p>左下照片:前排左起1鄧大亮、2黃銳、3劉志才,中排左1黃會松,后排左1楊俊華(鄧大亮愛人)、2倪群華(劉志才愛人)--(1965年10月22日阿壩草地留影)</p><p> 左下這張照片據黃興華(黃銳的兒子)回憶,是他爸爸65年回到十團出差(他爸爸已于62年調到馬爾康茂縣軍分區),與當時團軍務股全體戰友及家人留影。</p> <p>劉長江、段長明、廖正剛與三營通信員</p><p> 阿壩高原留影 六五、六、一</p> <p>  說起騎馬,當年在阿壩,部隊由于是在雪山草地執行戰斗任務,加之當時交通工具幾乎算沒有,十團雖然不是騎兵團,但在團里騎馬也是常態。騎馬當時在少數連隊、特務連都有要求。團級干部、營以上干部(正職)都配有馬匹。在特務連警衛排更是必須的本領,因為團首長在阿壩附近的活動,訓練帶兵,剿匪執行任務都是騎馬。警衛員不僅要會騎馬,還要備馬、遛馬(包括首長的馬),另外對首長的馬的性情還要熟悉。</p><p> 當時團里有不少軍馬,騎乘,駝槍炮。戰馬,是軍人的無言戰友,行軍,執行任務中寧愿自己少吃點都要把戰馬喂好。要想騎好馬的確不易,首先要和戰馬建立互信,感情,它就十分懂得主人要干什么,一切行動才聽你指揮。</p><p> 不了解情況的不知道,看著騎在高頭大馬上好精神、好威風,其實騎馬是一個苦差事。特別是新兵,剛開始騎馬屁股絕對要磨起泡,幾天屁股不敢正坐。出行、執行任務騎上半天,幾天,下馬后,腿都站不穩,在馬上顛的渾身疼,又累又辛苦。</p><p><br></p><p>劉長江 1963年阿壩格爾登寺</p> 姜光德,劉長江及廖正剛 1963年春節于阿壩照相館 <p>劉長江、唐之懷、姜廣德及廖正剛 </p><p> 1965年于阿壩城關小學校內</p> <p>劉長江、姜廣德(曾任袁德朝警衛員) 1964年6月于阿壩照相館</p> 廖正剛、杜玉科、劉長江 1968.1.14 <p>1968年毛主席接見軍隊團級干部(天安門廣場留影)</p><p>前排左起1龍懷廣、2劉建禮、4裴撫民</p><p>后排左起1張繁林、2畢庶堂、3陳立太、4李紀令、5董禮鎖、6郭子耕</p> 劉長江2007年故地重游在格爾登寺留影 <br><br> <p>蓮花落唱戰友情:</p><p>春風春陽好風光,特務連、宣傳隊戰友歡聚一堂。</p><p>戎馬生涯結情緣,相逢握手淚盈眶,</p><p>當年從軍小青年,如今已是鬢發蒼。</p><p>五湖四海好兄弟,匯聚軍旗下歌聲亮,</p><p>為人民服務牢記心上,一心一意跟著黨。</p><p>同舀一鍋飯,同睡一張炕,一人有愁大家解,一人有難大家幫,</p><p>勝似兄弟情誼深,鐵軍威名揚四方。</p><p>平叛剿匪大雪飛,黑水河畔濤聲急,</p><p>頂風冒雪追殘敵,解放藏族好兄弟,</p><p>千里行軍不畏難,雄心壯志沖云天,泥濘小路練就鐵腳板。</p><p>風刀雪箭錘煉意志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誓用鮮血保衛紅色江山。</p><p>你幫我背背包,我幫你扛槍桿,你一口我一口,同抽一支煙,</p><p>你一勺我一勺,同吃一袋炒面,手挽手有難同擔,心連心共度難關。</p><p>架天線搞偽裝,同出力出汗,滴滴嗒嗒把首長命令傳,</p><p>槍林彈雨前赴后繼,全殲叛匪紅旗招展。</p><p>崢嶸歲月共筑人生輝煌,戰友情誼直縛云天,</p><p>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嘹亮軍號仍響在心間,</p><p>為人民服務宗旨牢記,不忘初心老而彌堅。</p><p>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道聲珍重長壽康健。</p><p> 李大銘</p><p> 2019.4.10</p> <h3><font color="#010101">李大銘戰友為這次戰友會組織的歌舞表演</font></h3> <p><br></p> <p>廖正剛戰友表演快板書</p><p>自編自導,背了好久的臺詞,上臺后還是差點忘詞</p> 王長生戰友表演二胡獨奏 涂光中戰友即興演唱當年的京劇樣板戲 <br> 激情高唱,我們永遠年輕! 戰友涂光中夫婦為大家表演新疆舞 <p>七律 和良云兄</p><p>春風拂眼萬物新,戰友情溢壽安城。</p><p>白發衰顏映滄桑,朗聲爽語笑黃昏。<br></p><p>青春織就軍旗艷,熱血換來藏區寧。<br></p><p>老驥伏櫪心猶健,耳邊時聞軍號聲。<br></p><p> 陳續剛<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續剛戰友,壽安偶見,印象頗深,大作已拜讀,情真意切、對軍營充滿感情!</span></p> 我們曾經在特務連警衛三班 <p>  我有幸參加這次聚會真是值得,讓我看到和感受到很多珍貴的友誼和情感,也受益不小。我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完全應該。今后這樣的活動我還會積極參與。</p><p>  衷心祝老十團的各位前輩及家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p> 戰友們忘情的跳起鍋莊! <h3><font color="#010101">大家盡情舉杯,為老十團的情緣,為安康、幸福干杯!</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這一次和老十團的前輩們聚會特別高興,開心,享受。雖然我和你們相處僅僅一天,但那場景一輩子不會忘,這都是由于老十團結下的特別情緣。你們這次聚會,搞的很好,內容豐富多彩,大家非常開心,滿意!</span></p> 戰友們暢游美麗幽靜的石象湖 <h3><font color="#010101">戰友們深情的觀看和回憶歷次聚會的影像及資料</font></h3> <p>  早在2001年,十團和特務連的戰友們,在江油李白故里,太白紀念館舉行了第一次戰友會。戰友們參觀了李白紀念館,太白公園,海燈法師武館等地,并合影留念。</p> <p>  2005年4月17日“老十團”綿陽部分戰友聚會,張炳海、袁德朝老首長也到場同老戰友們共同聚會。</p> <p>戰友們在新北川城聚會</p> <p>  2008年9月在綿陽市富樂山公園,西山公園召開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戰友會,會期三天。老首長袁德朝由家人陪同來參會,兩任特務連老連長千里迢迢趕來了,老戰友陶昌廉將軍也專程從西藏趕來和老戰友們相聚,老戰友們相見,分外親切,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p> 前排中袁德朝老首長、前排右老戰友陶昌廉將軍 <p>  2009年,在重慶合川戰友再相聚,會期四天。參觀了古釣魚城,白塔寺,古文化街。這是一次具有鄉村特色的戰友聚會,合川的戰友及家人全體出動,忙著殺雞殺鴨,戰友們池塘釣魚,采摘櫻桃,有的幫忙用石磨推豆花,場面十分熱鬧,淳樸,開心,真是紅紅火火,戰友一家親呀。</p> 戰友們深情的觀看和回憶歷次聚會的影像及資料。<br>  感謝劉長江戰友精心收集、整理、保存下這些珍貴的資料。 <p>  2013年,蒲江戰友會,2015年又一次蒲江戰友喜相逢,會期四天。戰友們乘船暢游美麗的朝陽湖,石象湖,大銘戰友還特意安排了一場電影晚會。并聯系地方文藝演出隊和十團演出隊與參會戰友們聯歡。</p><p>  最后大銘戰友指揮大家歌唱老軍歌,戰友們渾厚高昂的歌聲,把戰友會推向了高潮!</p> <p>  2014年4月和2015年4月,分別在遂寧舉辦了兩次戰友聚會,參觀了廣德寺,靈泉寺,龍鳳古鎮,晚上戰友們又登上游船,飽覽了遂寧城的美麗夜景。</p> <p>  2014年4月8日瀘州聚會,游覽了九仙洞,瀘州酒廠,瀘州港,瀘州市容。</p> <p>  這是2013年十團特務連戰友在梓潼縣水觀音聚會,有賴世亮老連長,團炮連曾少棟指導員。</p><p> 前排右起1李隆勝,2石文禮,3賴連長,4竇天才,5高大松</p><p> 后排左起1劉長江,2葉良云,3黃啟焰,4曾少棟,5湯士富。</p> <p>  2017年,在綿陽九院科學城聚會,老連長賴世亮,陶昌廉和夫人及汪自維也來參會。參觀了九院科技館,青蓮古鎮,李白故居。</p> <p>  2018年3月在瀘州戰友相聚一堂,恰逢老排長80大壽,戰友們唱著藏歌,跳著鍋莊,給老排長獻上鮮花和吉祥的哈達時,老排長及家人熱淚盈眶,激動萬分!</p><p>  隨后戰友們又移師江津。80多歲的特務連老連長趙忠孝,不顧才做了大手術,堅持手杵拐杖和楊天明老臺長站在高速公路出口處,迎接他親密的戰友們。當戰友們下車時,他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和戰友相擁而泣,連過路人也深受感動。 并全程陪同戰友們參觀了聶帥和陳獨秀紀念館等景區。</p> <p>“老十團人中秋相聚”</p><p>  2019年中秋佳節之際,老首長李紀令的二兒子李孝玉從成都趕到綿陽,看望“十團”在綿陽的部分老兵、家屬阿姨和一起成長的兄弟姊妹。</p> 93歲的“十團”老兵,鄧大亮(右二) 戰友們暢游大邑建川博物館 逝去的歲月<br>永存的友情<br>阿柯水長流<br>戰友情誼深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熔爐里,在雪山草地中,我們走到一起。這是一種不是親情的親情,是一種不是血緣的血緣!戰友們聚會不是吃,喝,玩,樂,而是要找回過去的時光!一起懷念戰友們共同走過的崢嶸歲月!</span></p> <br> <p>  戰友們大家好,“2019年7823部隊、十團特務連、團演出隊蒲江戰友聯誼會”于4月13日圓滿結束。</p><p> 這次戰友會完全達到了預期目的。回憶過去的時光,懷念老首長和戰友們在雪山草地共同走過的崢嶸歲月。戰友會上,這群白發蒼蒼的戰友們仍然童顏童心,意氣風發,頌友誼,話衷情,深情地回顧在雪山草地的戰斗生活。</p><p> 對逝去的老首長和老戰友表示了深切的懷念。</p><p> 戰友會上,戰友們帶來了早已準備好的金錢板、詩詞、軍歌、二胡獨奏等精彩的節目等。最后,全體參會老戰友集體參與跳起了歡樂、瀟灑、激情的鍋莊舞,整個會場一片喜氣洋洋,歡聲笑語,沸騰了整個戰友會場,使戰友會達到了最高潮!</p><p> 這次戰友聚會,咱們老十團的老首長,郭付團長的兒子郭忠運,專程從成都趕到會場,給老十團的戰友們送來了香甜的水果,送來了老首長家對十團老兵的親切關懷和對戰友會的支持。小郭還幫助大會掛橫幅、會標等,在會議中,跑上跑下,幫忙拍照攝影,為戰友們留下了瞬間珍貴的照片。老團長張炳海的長子張軍也從廣西打來電話,祝賀十團戰友會的圓滿成功。</p><p>  80多歲的李大銘戰友,擔任這次戰友會服務組的組長,不辭辛勞。她的女兒女婿也為戰友們送來了美酒,使戰友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滋有味!</p><p>  這次老十團特務連、團宣傳隊戰友會的圓滿成功,是與他們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分不開的,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p><p> 祝全體戰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全家幸福!!! </p><p> 2019年戰友會服務組:劉長江</p><p> 2019年4月13日</p><p><br></p> <h1><b>相聚在八一軍旗下 </b></h1><p> 昨日,你父親、他父親,你母親、她母親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在戰場相遇、在軍中相識。</p><p> 今朝我們又從四面八方走來,為了我們身上流淌的血液,在這個一草一木都充滿著故事的地方相聚。</p><p> 營房是革命軍人子弟永遠的記憶……,人常說: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可對于部隊大院里的孩子來說,這是我們魂牽夢繞永遠的家!</p><p> 久別重逢倍感親切,與親人一樣,其樂融融。這是一場故事,是有故事的人的聚會,是有故事的老人聚會,是有故事的老熟人聚會。盡管我們都已步入五、六十歲的行列,但我們依然愿像當年一樣,自豪、驕傲、大聲的告訴世界: 我們永遠是“軍旗下的兒女”!</p><p> 李孝珠(李紀令付團長的小兒子)</p> <div>2014年10月“十團”老前輩、老戰友、家屬阿姨和子弟們廣元聚會</div><div> 這次參加聚會的有豐東河、王新德、孫喜峰、李明科、萬金德、唐良成、蔣得書、崔發春、趙相丕、吳春元、羅永金、姚思榮。</div> <p>前排左起席存珍(楊銘鐘愛人)、宋協萍(于云岐愛人)、白雅玉(裴撫民愛人)、李明科、王新德、豐東河、孫喜峰、何正群(張繁林愛人)、唐英秀(李明科愛人)、劉慶菊(劉廷善愛人)</p><p>后排左起萬金德、唐良成、蔣得書、崔發春、趙相丕、吳春元、羅永金、姚思榮、孫炳芝(李永成愛人)、馬秋蘭(孫喜峰愛人)、萬金德醫生愛人劉阿姨</p> 2015年6月“老十團”子弟阿壩行,成都市”八一賓館”(原成都軍區第二招待所)留影 <h1><b>流淌在血液里的記憶</b></h1><p>這里曾有我們的家園;</p><p>這里曾有我們父母年輕的身影;</p><p>這里曾有我們稚嫩的歡歌笑語。</p><p>您已融入我們的血液里,</p><p>您已匯入我們的生命中。</p><p>我們當中,有"雪山"有"草地"可以見證。</p><p> </p><p> </p><p> </p><p> 2015年6月“老十團”子弟時隔40年后,重回阿壩老營房。</p><p> </p><p> 還記得,這營房大門口的小儲蓄所、小郵政所嗎……!</p> <h1><b>集合的號吹響</b></h1><p> 五十年前父輩阿壩獻青春,</p><p> 半世紀后子輩阿壩慶團圓。 </p><p> 讓我們在阿壩盡情的歡唱吧! </p><p> 我們去擁抱阿壩圣潔的草原, </p><p> 我們去撫摸高原藍天和白云! </p><p> 李凡(通訊股長李光武的兒子)</p> <h1><b>雪山、草地,我們來了</b></h1><p> 離家的孩子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往“家”趕,回“家”了! 到“家”了!知心的話兒說不完,想擁抱大家,以慰思念酸痛!</p><p> 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已改鬢毛衰。 我們分別的太久了,我們回來的太晚了! 離開時我們還是玩童少年,離開時我們都是父母健康雙全! 今天我們有許多的爸爸,媽媽已離去,不能讓老人家分享我們團聚的快樂。我們今天的團聚也是為了把故去的爸爸媽媽懷念! 祝福我們健在的爸爸媽媽安康、幸福,長壽!</p><p> 李凡(通訊股長李光武的兒子)  </p><p> </p><p> 今天,我們又走進這熟悉的營區,40多年前,我們在這營區里看電影、看演出,我們到軍人服務社買東西,我們到團里的公共大澡堂去洗澡……。</p> <h1><b>阿壩,您是塊多情的土地</b></h1><p>母親們,為保大家安寧,小家團聚。</p><p>有的放棄了,優越的大城市生活;</p><p>有的放棄了,大后方家鄉的安逸;</p><p>有的放棄了,心愛的工作;</p><p>隨同父輩來到這里。</p><p><br></p><p>母親們,面對惡劣的生活條件,勇敢擔當家庭重任。</p><p>蔬菜缺乏開荒種,肉食不夠養雞添;</p><p>挖菜窯,捻毛線……</p><p>任勞任怨養兒育女。</p><p><br></p><p>母親們,面對艱難的歲月,團結友愛,互相學習,</p><p>相互幫扶,互相鼓勵,情同手足,親如姐妹。</p><p>可謂,一家有難大家幫,一家喜事家家樂。</p><p>母親們,面對殘酷的戰爭環境,默默承受,飽受煎熬,</p><p>每當父輩征戰沙場,總是身在營地心隨夫行,</p><p>時時為家人的安危擔憂,日日盼望親人歸,望眼欲穿情誰知?</p><p><br></p><p>母親們,雖然共和國的功勞薄上沒有你們的名和姓;</p><p>但父輩的軍功章里,卻含有你們一半的功績。</p><p> 焦紅英(作訓股長焦潤生的女兒)</p> <h1><b>阿壩,您是塊充滿生機的土地</b></h1><p>我們當中,</p><p>有的在這里哇哇出生;</p><p>有的在這里咿呀學語;</p><p>有的在這里蹣跚學步;</p><p>有的在這里上學,加入少先隊;</p><p>即便沒來過的,也是在聽著阿壩的故事長大 。</p><p><br></p><p>我們在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憶。</p><p>一起上學要走好幾里地,中午吃飯干糧得自備,</p><p> 共同經歷被瞬間的大雨淋透,有時還遭受冰雹的襲擊。</p><p><br></p><p>與母親一起開荒種地,</p><p>種土豆,種蘿卜,蓮花白長的好可愛……</p><p>收獲時,那喜悅的心情,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p><p><br></p><p>大小孩,小小孩,</p><p>一塊玩耍,一塊游戲,</p><p>一同禮堂看電影,</p><p>叔叔們拉歌好神氣,</p><p>情不自禁地跟著學。</p><p><br></p><p>從小受著共同的熏陶和教育……</p><p>特殊的環境,造就了我們特別的情懷,</p><p> 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誼。</p><p> 焦紅英(作訓股長焦潤生的女兒)</p> <h1><b>父輩們走過的路值得忙活</b></h1><p> 父輩們走過的路,晚輩們再走,其意義是深遠的……。這不是簡單的尋訪,或旅游觀光,她是一種追憶,一種寄托,更是一種情懷……。沒有他們的過去,就沒有我們的現在,更沒有我們的兒女后代。</p><p><br></p><p>這個水塔好親切,現在是營房里的地標性建筑</p> <p>  崆峼山不會忘記,一代又一代熱血官兵們,這里永遠回響著嘹亮、整齊的歌聲,青春的汗水和激情,讓格桑花更加鮮艷、燦爛!</p><p>  2015年6月“老十團”子弟們與老營房現駐防官兵共同分享“老十團”的昨天和今天。</p> <h1><b>阿壩,您是塊英雄的土地</b></h1><p>80年前紅軍長征走過這里,</p><p>共和國成立之初,這里仍暗藏殺機。</p><p>為保國家安寧,人民幸福。</p><p>我們的父輩來到這里,</p><p>一代又一代熱血將士,</p><p>出生入死,欲血奮戰,</p><p>流血流汗,奮勇殺敵。</p><p>有多少叔叔伯伯,為之捐軀長眠這里。</p><p>活下來的每一位,</p><p>哪一位沒有九死一生的危難經歷。</p><p>十幾年的槍林彈雨,長期的野外艱苦生活,</p><p>你們的身上,不是傷痕累累,就是病痛纏身,</p><p>你們用青春、鮮血和生命,</p><p>譜寫了一章共和國的壯麗詩篇,</p><p>促進民族團結,山川繁榮,</p><p>換來千家萬戶的幸福與平安。</p><p> 焦紅英(作訓股長焦潤生的女兒) </p> <p>十團在阿壩的營房及家屬院布局圖</p><p>(營房于1953年由全團干部戰士自力更生修建完成)</p><p> 戰友劉長江根據回憶繪制</p> <p>  根據回憶1962年至1966年,當時在阿壩的老十團的部隊編制架構: </p><p>老團長童道俊調走后,張炳海任團長、張樹模任政委,1964年張政委調西昌,錢光祖任政委</p><p>副團長:王鴻貴,黎明,郭子耕</p><p>參謀長:劉廷善 副參謀長:袁德朝</p><p>政治處主任:李世久 副主任:梁付鵬</p><p>后勤處處長:吳玉章</p><p>(曾任職的還有陳士森參謀長,張小鎖副政委)</p><p><br></p><p>一營營長:李升堂 教導員:陳園</p><p>一連: 李士舉 二連: 夏德學 喻正剛</p><p>三連: 李明科 熊元良 機炮一連: 張忠夢 李升魁</p><p><br></p><p>二營營長:張繁林</p><p>四連: 羅有定 白仲云 五連: 王新德 婁光明 楊大遂</p><p>六連: 龔道成 王九海 機炮二連: 羅俊</p><p><br></p><p>三營營長:李紀令 </p><p>七連: 李丕純 八連: 于云岐 豐東河 </p><p>九連: 羅永金 機炮三連: 王青海 李長令</p><p><br></p><p>特務連連長(歷任): 賴世亮 郭少泉 李大銘 梁少先 趙忠孝 李德陽</p><p><br></p><p>團炮連(歷任): 李永成 曾少棟 穆明亮 應德貴 喻立勝 袁進</p><p><br></p><p>團機關協理員:嚴滿棟(部隊到成都后任三營教導員) 團機關管理員:李玉卯</p><p>司令部:</p><p>作訓股:焦潤生 楊銘鐘 汪自維</p><p>軍務股:黃銳 劉志才</p><p>通訊股:李光武</p><p>保衛股:焦悅民 黃軍武</p><p>政治處:陳倫松 董禮鎖 畢庶堂</p><p>宣傳股:江瀾</p><p>后勤處:魏銀山 孫喜峰</p><p>衛生隊隊長:劉建禮 楊保安 高碧和</p><p><br></p><p>  (原成都軍區步兵第十團張炳海團長警衛員劉長江根據歷史回憶) ---供參考</p> <p>  格爾登寺的鐘聲,阿柯河水的浪花和巍然屹立的崆峼山,見證著一代一代解放,保衛,建設阿壩的解放軍部隊將士們的歷史功績,雪山草地中的故事讓將士們魂牽夢繞一生!</p><p>  光陰似箭,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戰友們從青年至老年,時光的流逝沖不淡記憶的底片,軍旅生活的情景清晰的在腦海里閃現。許多戰友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雪山草地,永遠留在了他們為之戰斗和眷戀的高原。</p><p>  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光輝的史冊中,有他們最絢麗的一頁。我們這些情同手足的戰友,一群生死與共的伙伴。</p><p>  我們把生命中最壯麗的青春留在了雪山草地,把人生成長中最美好的時光鐫刻在綠色的軍營中。</p><p>  雪山捧起了潔白的哈達給你吉祥,草原盛開的格桑花給你芬芳,甜美的酥油茶給你醇香,金杯酌滿青稞酒給你祝福。</p><p>  我們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不后悔,都是青春年華,都是熱血兒郎,我明白了,這就是人一生的驕傲。</p><p> ----特務連老兵:劉長江</p><p><br></p> <p>附記:</p><p>原成都軍區步兵第十團(簡稱老十團)歷史簡介</p><p> ---供參考</p><p>一、成都軍區老十團歷史簡介</p><p> 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十團前身系1947年8月組建的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二旅一部,該部于1948年1月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22旅66團,同年5月成為新組建的華北軍區野戰軍第一兵團下轄部隊(番號不變)。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統一全軍番號命令,整編為華北野戰軍第18兵團60軍178師(師長:溫先星)534團(師另轄532、533團)。1949年5月中旬由賀龍率領第18兵團(60、61、62軍)南下山西、陜西和四川作戰。先后參加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扶眉,秦嶺及解放成都等戰役。同年12月30日,534團隨賀龍帶60軍軍部與178師及其他兄弟部隊參加解放成都入城儀式。1950年2月,178師兼任四川綿陽軍分區,進行建國初期川西地區剿匪作戰。1952年4月,178師番號撤銷,師部及師直整編為綿陽軍分區,532、533團整編為成都警備司令部警衛團,534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公安20團。1954年,變更為西南軍區公安內衛64團,1957年整編為成都軍區步兵第10團(番號:7823部隊),1967年12月,根據軍委和成都軍區命令改編為陸軍第50軍150師449團(番號:7811部隊),于1985年百萬大裁軍撤銷。</p><p> 老十團近40年的光輝歷程,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p><p>二、老十團前身---華北軍區第八縱隊簡述</p><p> 再簡述一下華北軍區第八縱隊的前身。該縱隊是由太行軍區和太岳軍區部隊發展而來。</p><p> 1945年10月7日,太行軍區所屬部隊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治委員,轄第10、11、13、22旅。1947年8月1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22旅和太岳軍區第23旅以及太岳直屬機關和第19、20、21軍分區三個基干團合編,組成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下轄第22、23、24旅,王新亭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祖瓊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周仲英為副政治委員,桂邵彬為政治部主任。</p><p>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誕生后,立即投入了全國解放戰爭大反攻的作戰。</p><p>三、記憶里的老十團的幾次編制番號更改和部隊調動</p><p> 1957年在阿壩整編為成都軍區步兵第10團(部隊番號:7823部隊)開始,至1965年6月調動至什邡縣紅白場鎮(部隊大部分)進行國防施工,全部隨軍家屬則從阿壩縣搬至成都華陽鎮老縣委大院,(從此結束數十年的“草地”、“山里”戰斗生活)。1966年“文革”開始,部隊大部調動至成都市(團部設在成都市人民北路地質局內),主要任務是保衛軍區大院、制止武斗、支左、軍管等。期間,1967年12月(在地質局大禮堂)改編為陸軍第50軍150師449團(部隊番號改為:7811部隊)。1968年6月調離成都,部隊大部到綿陽市燈塔公社(現綿陽市青義區)“651工地”(建設中的清華分校)。全部家屬也隨之從華陽遷到此地,三個月后,于當年9月調往廣元,直到1985年部隊裁軍撤銷。</p><p> ( 資料:郭忠運、王紀林、劉長江)</p> <p><br></p><p>  以上圖片、資料、策劃、制作: 郭忠運、劉長江</p><p> 2019年5月</p><p> (2020年5月照片資料部分更新)</p><p>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扎兰屯市| 嵩明县| 大埔县| 黄冈市| 东平县| 都江堰市| 商丘市| 长寿区| 天门市| 桑植县| 平江县| 桂阳县| 睢宁县| 高邮市| 清水河县| 哈巴河县| 花莲县| 同心县| 留坝县| 都兰县| 内江市| 汤阴县| 桦南县| 辛集市| 西安市| 梅州市| 江源县| 阿勒泰市| 长垣县| 芒康县| 惠来县| 新巴尔虎左旗| 通河县| 西乡县| 诸暨市| 临泽县| 朝阳市| 长岭县| 舞钢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