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憶是一種病,一種沒完沒了的病,陶醉在回憶的溫床里,不想痊愈啊!</p><p class="ql-block">翻開這只小木箱如同哼著一支古老的童謠,兒時的碎片記憶漸漸清晰起來……</p><p class="ql-block">一雙小木履,走起路來踢踏踢踏響,告訴大人們我來啦;一個小馬扎,坐下來聽大哥哥、大姐姐擺各種天南海北的懸龍門陣,或獨處一角看連環畫、少得可憐的禁書,偶爾也望著浩瀚的天空發呆;一個小木箱,盛滿童年粉色的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該圖來源于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那里曾有老媽給我們的一份禮物----存錢罐,我是綠色帶密碼的郵筒,妹子是粉紅色的小房子。每當聽著收廢舊報紙、牙膏皮、雞毛鴨毛賣的吆喝聲就屁顛顛的跑出去換零花錢,然后存入自個的“郵筒”里。也曾用壓歲錢任性的跑到百貨大樓趕時髦買過鳳凰琴,那彈得“殺雞殺鴨”不成調的擾民聲讓我羞愧默認“沒有音樂??細胞,不是音樂人兒”。那里曾躺著我的剪紙作品、還有跟著隔壁阿姨學做的小海軍美嬌娃……</p> <p class="ql-block">更多是來自戶外的樂趣。在老家崇寧,白天跟著大孩子在田坎、小溪邊戳樹葉當柴燒。偶爾和妹子踮起腳尖尖學跳芭蕾,人來瘋似的引得眾人微觀……入夜,跟著大孩子吆喝“玉米饃,熱的”又引來大人開門后的一片叫罵聲……</p><p class="ql-block">入學了,恰逢珍寶島事件,全民皆兵、備戰備荒,被老師安排撿高年級同學挖防空洞留下的石塊,一不小心遇上白骨一塊,嚇得我們撒丫子跑散了……消滅血寄蟲,又讓我們在溝邊撿釘螺;曾記得在老爸單位球場壩,當地農民收割后借場地曬草垛,我們在那兒盡情撒歡、逮貓兒,廠區附近河溝兒逮魚,與小伙伴一起撿“二碳”的種種經歷。</p><p class="ql-block">回到城里,春天哼著“小燕子,穿花衣……”跟著大孩子翻墻到隔壁兒童醫院采摘桃花。當知鳥在樹上吱吱的叫著夏天時,我們已三五成群咀嚼著4分錢一只的冰棍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到猛嘴灣打密頭兒(扎猛子)、或南虹游泳池暢游去了。云淡風輕的秋季,在晨霧里參加學校的百日跑(下雨時用跳繩代替),一天也未落下。冬天雪花飄飄,用眼藥水管、試管、蠟燭、蠟筆染色做臘梅花、用雞蛋做玉蘭花粉飾家里一隅。</p><p class="ql-block">在“動亂年代”求學,在“動亂年代”成長。課堂里的記憶模糊了,唯有課外的世界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玩具少之又少,記得那時家里剛買的縫紉機,我倆輪流踩縫紉機空轉玩還歷歷在目。那些布娃娃、塑料小提籃、小木槍等封存在記憶深處了,唯有這對陶瓷小貓咪伴隨我們成長了……</p> <p class="ql-block">還有這對可愛的蠟燭臺,在老媽呵護下沒有被我們揉碎在時代的洪流中……</p> <p class="ql-block">懵懂的我們,胸前飄著鮮艷的紅領巾,蹦蹦跳跳舞著《我愛北京天安門》,慷慨激昂的唱著《紅星歌》淹沒在紅色的海洋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該圖來源于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記得老爸給我們買的全套《十萬個為什么》,彌補那個年代嚴重的知識缺陷。可惜我們家“文革”版的已經丟失了。</p><p class="ql-block">記憶中“文革版”的《十萬個為什么》,每個問題的回答都要引用馬恩列斯毛的語錄。這也是那個特殊年代少數能看到的科普類書籍。</p><p class="ql-block">記得那時學習背誦毛主席詩詞,老媽新教我們一首詩詞,聰明的妹子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背誦完自個出去玩了。留下笨笨的我,罰站在那兒苦思迷想(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虎……)虎了半天都沒有下文了。</p><p class="ql-block">記得剛踏進初中校門要求寫國慶頌歌,老爸看著我在那兒咬筆桿,半天下不了筆,過來啟發我才終于交稿。</p><p class="ql-block">還記得三媽偷偷給我們講灰姑娘、白雪公主的故事,稍大一點,婆婆(奶奶)給我們講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人死了還能變成蝴蝶雙飛?嚇得我們不敢聽完,還制止她說這是封建迷信不可信的。</p><p class="ql-block">更羨慕那些有圖書館借書證的人兒,每次路過春熙路省圖書館或祠堂街市圖書館都是一步三回頭,幻想啥時候自己也能坐在那里閱讀或借書出來看看……</p> <p class="ql-block">翻開塵封的糖子盒,仿佛還散發著昔日陣陣的糖果香味……</p> <p class="ql-block">帶有文革特征文字、圖案設計無處不在……</p> <p class="ql-block">上海奶糖,尤其是大白兔奶糖是我們兒時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那會兒也有巧克力、朱古力、可可奶糖,頂級的還有酒心巧克力糖。輕輕咬下,流動的美酒再加上慢慢融化的巧克力,那種滿口醇香至今都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橘瓣水果軟糖更是我們看到就咽口水的,能吃上一兩瓣就幸福死了。</p> <h3>最喜歡各種動物圖案的糖紙!</h3> <h3>比如熊貓奶糖</h3> <h3>金猴降妖糖</h3> <h3>小毛驢奶糖</h3> <h3>貓咪奶糖</h3> <h3>雞蛋奶糖等</h3> <h3>也喜歡各種鮮花奶糖</h3> <h3>牡丹花</h3> <h3>月季花</h3> <h3>人物圖案也是我們的最愛</h3> <h3>娃娃奶糖是各種糖紙的“戰斗機”</h3> <p class="ql-block">當泡泡糖問世時,我們已讀高中了。這些豐富的糖果紙除了那個年代配給的號票購買,更多的是老爸出差捎回來、同學間的互換、贈送,還有我們三媽在人南糖果店的小小“特權”!</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物件還能喚起你久遠的記憶么……</p><p class="ql-block">陪伴著我們知識更新,中學、中專、大專的泡沫文具盒,還帶著陣陣的中華繪圖鉛筆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忘初心,艱苦樸素的理念在那個年代扎下了根。俺的第一個綠色郵筒密碼存錢罐不知何時搞丟了,這是兒子姑姑小時候的存錢罐。瞧瞧,那時的木工活兒多細致啊!</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第二代存錢罐。俺是米老鼠,妹子是貓咪。看得出老爸老媽是有心培養我們的財商啊!可惜,有心栽花花不開啊……辜負老人家的一片冰心啦!</p> <p class="ql-block">那時除了收集糖紙還喜歡收集各種紙煙盒,可惜紙煙盒丟失了。還喜歡收集各地糧票,只要老爸出差就帶回各地的地方糧票。有北上廣,也有內蒙、甘肅、遼寧、安徽、江蘇、湖南,還有天津、昆明、重慶等。更知曉阿拉上海糧票最小單位是0.5兩的。</p> <p class="ql-block">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卷也是個稀罕物,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購買緊俏商品是需要這個“東東”的。</p> <p class="ql-block">這個料票估計是馬兒??的草糧卷。</p> <p class="ql-block">尤其喜歡在郵票這個方寸之地了解祖國的地貌,科技、人文歷史,以及外面的大千世界……</p> <p class="ql-block">零星的建國紀念票,兒時的我們只局限于收集家里書信來往中的信銷票。</p> <p class="ql-block">那時發行的國際版本少得可憐,只有蘇聯、古巴、越南、阿爾巴里亞、羅馬里亞。基本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少有西方國家的郵票。</p> <h3>有關體育特種散票。</h3> <h3>更多的是文革中毛老人家的語錄、詩詞。</h3> <h3>八個樣板戲等</h3> <h3>“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零星散票。</h3> <h3>解放軍版本的零星票</h3> <h3>少數民族票</h3> <h3>“廣闊天地,大有作為”</h3> <h3>領袖紀念票</h3> <h3>少量的外票,還是妹子剛參加工作,單位印尼華僑給的。</h3> <p class="ql-block">紡織特種票,那時的信銷票大部分都是八分一枚,特種套票中高分票普信用不著,市面上及少見,所以收集的套票都是殘缺不全的。</p> <h3>這個愛好一直延續、被傳承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該圖來源于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還記得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禁書嗎?故事里王子和貧兒互換身份,體驗不同的感受。在帶給我們快樂愉悅的同時,還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對純潔、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童年是清澈的,天藍藍,水清清,朝花夕拾,歲歲年年;</p><p class="ql-block">童年是頑皮的,盼放學,盼假期,瘋玩在外,樂不思蜀;</p><p class="ql-block">童年是惶恐的,面對老爸教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懵懵懂懂、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童年是溫暖的,餓了,有婆婆(奶奶)可口的飯菜、麻煩來了,有爸媽的各種呵護。</p><p class="ql-block">童年不識愁滋味,爬上院墻,初識院外強說愁。而今閱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彭泽县|
承德县|
化州市|
尉犁县|
如皋市|
资兴市|
巴彦县|
商城县|
大洼县|
博客|
巴中市|
东莞市|
黄陵县|
綦江县|
茌平县|
北辰区|
蕉岭县|
瓦房店市|
伊金霍洛旗|
抚松县|
简阳市|
伊宁县|
南澳县|
明星|
湖南省|
英超|
通榆县|
姚安县|
太原市|
浠水县|
重庆市|
平陆县|
军事|
包头市|
衡东县|
荣昌县|
阆中市|
时尚|
新乐市|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