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的一生大概要理一千多次發,可能多數人沒留心過,也就不會印象太深。</p><p><br></p><p>記得老人說第一次理的發叫“胎發”。這是人生的第一次。正緣于第一次,做父母的就倍加看重帶給孩子的這一綹發絲。也就是人生第一次理發的啟始,接下去,就有滿月頭,滿周歲頭,上學明志頭,結婚好日頭至終身回歸。頂上功夫是門技術活,人們為了追求美發,基本上在不同時期認識不同的理發師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顧客和理發師傅會結下了深深情份。</p> <p>理發店門口有個三色燈光柱,一直以來說法不一,三色柱中的紅色代表動脈,藍色代表靜脈,白色代表紗布。世界各國的理發店認為這種花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紛紛效仿。我國的理發店也沿襲這種裝飾,把它作為理發店的惟一標識。我還聽說硤石理發界的資深師傅解說三色燈的出處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有一家理發店是革命黨人活動據點。一次,在理發師的掩護下,一個革命黨主要領導人在追捕中得以脫險。革命勝利后,為了表彰其功績,特許他們以紅、白、藍三色國旗作為標志,這種標志逐漸演變成為后來的轉花筒燈,各國紛紛仿效,成為國際性的理發店標志。</p> <p>海寧理發業起源于清朝年間,清朝年間,男女均留發辮,理發師只需用剃刀剃去辯外的頭發,男的只需修刮胡子,女的修面修飾一下汗毛即可,理發工具操作簡單。到了清未民初,人們紛紛剪去辮子,理發業開始才逐漸的興旺起來。</p><p>1911年,硤石鎮惠寧坊開辦了第一家自怡軒理發店,接著橫頭街開設了錢金喜理發店,下東街開設了呂杏生理發店,米市街開了洪興理發店等,十多家理發店相繼開業,在硤石鎮上形成了初期一定規模。</p><p>民國后,社會上開始流行男女西式發型,為適應顧客的需求,理發業對傳統的理發工具和操作技術進行了革新,1925年,硤石鎮北大街周德興等理發店引進技術,用石灰包蒸汽女子燙發,受到愛美女士的歡迎,為此,硤石鎮理發店拓展了燙發業務。</p> <p>隨著理發業的發展和理發技術的發展和革新,理發服務也更加周到,36年9月據民國海寧日報報道,硤石干河街周福記中西理發店風涼舒適,北大街周德興理發店對顧客熱情接待,敬香煙,泡茶,熱天拉紙扇,當時沒有電風扇,每家理發店在梁上裝二亇滑動,約一平方米的紙質扇面,通過下面一人拉動繩子,經過動靜滑輪,使扇面擺動,來擾動空氣,使扇下面理發顧客得到陣陣涼風,感到涼爽。冬天,生起煤爐,在爐中開個圓孔,上面放把銅管壺燒水,水在銅管壺中翻滾,銅管壺嘴冒出灼熱的蒸汽,再用洋鐵管將煤爐中焚燒的有害氣體引排至室外,洋鐵管外壁向屋內散發熱量,使室內達到恒溫,達感到四季如春的暖象。每位顧客理完發,理發師傅將手端鏡子,在顧客對著大鏡子左擺右照,使顧客能觀察到自己頭的四周,直至顧客滿意為止,用理發行話講,三分生意七分待,人無笑臉休開店,那時就顯示了優質服務境界。</p> <p>解放前,理發師傅的社會地位還蠻高,有身份的人就會叫上門服務,行話叫出包,出包服務賞金十分優厚,男子理發賞大洋一元,女子燙發賞銀元三元,當時市價一個洋鈿折合三百銅錢,可買雞蛋一百個,所以當年理發師都愿意出包服務。</p><p>理發業除了理發,燙發,剪發外,還是有好多服務項目,如為顧客敲背,按摩,搗耳朵,翻眼皮,透眼管,挑痧等服務。</p><p>原硤石鎮河西街北宮理發店曹道生師傅我與他比較熟悉,他從小在上海學生意,滿師后,回到硤石開爿理發店后,他也是比較牛氣,洋涇浜比較精,能說一般的英語會話,將西方禮儀學的比較扎實,理發專業技術工夫很扎實,理發業務外技術操作相當熟練,一般眼疾毛病,偷針,他能用一根豬宗毛將眼管穿透,將米粒消除,有時候眼里掉進沙塵,他能翻開上下眼皮將塵埃吹走,手到病除。碰到失枕或肩膀酸痛,會使用按摩手法,使人感到舒暢,受到當時一代人的好評。</p> <p>理發業在長期的服務中,形成了許多地方習俗,例如,一個人的出生后滿月后,就要剃滿月頭,到了一周歲后,要剃周歲頭,到了讀書辰光,要剃明志頭,到了結婚大喜曰腳,要剃好日頭,直到離開人間時,還耍剃一個終身頭。總至,剃頭名目繁多,又吉又利。由于每個人從出來到回歸,都離不開理發師傅的頂上功夫,所以人們對這行業比較尊重,是以師傅相稱。</p> <p>那時,服務價格是由市場管理委員會來制定的,每年作一次價格調整,價格主要是針對大的理發店的價格,小的班發店可相應參照,這樣群眾對消費一目了然,使群眾進理發店能合理消費,也可靈活調節,例如部分女的自已在家用井樹葉泡水來洗頭發,用植物的天然精華,洗出頭發光鮮亮麗,不舍任何化學成份,完全是純天然的洗滌用品,自己在家洗凈后,然后去理發店剪發,可以免去洗頭費用,有的男同志自已在家將胡子刮了,去理發店理發,也可免去一道修面費用。</p> <p>建國初期是理發業鼎盛時期,據1951年私商登記資料統計,當時硤石鎮有大小理發店有50家,從業人員約有一百多人。</p><p>1955年12月,硤石鎮五十多家理發店組織起來,成立了硤石鎮理發合作社,為方便群眾,硤石鎮理發合作社在硤石四個關廂及主要街道設12個理發門市部。1958年以后,隨著機制改變,理發業也作了相應調整,理發合作社劃分第一和第二理發合作商店,第一合作店為曙光理發店和長虹合作理發店。第二合作理發店為大光明和硤石理發店。</p> <p>文化大革命期間,理發業取消了女子燙發等傳統服務項目,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又重新恢復燙發業務。開始是小燙,做點劉海彎曲,或發辯上燙二個菊花球,后來隨著時代進步,大燙長波浪及各種燙發層出不窮。</p> <p>老底子隔壁理發店的幾個理發師傅技術確實登峰造極,根據每人的頭型,有頭圓,頭尖,頭扁等各式形狀,師傅會為你造型,剃出各種發型,技術爐火純青,剪發過程行云流水,筆走龍蛇。作為一門傳統手藝,傳統理發講究的是一個“基本功”,他從當學徒開始,經常一站就是一天,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他的“絕活”還在,剪發、洗頭、修面、挖耳、剃須、舒筋、捶背,傳統理發店里的每道工序都不落下。</p> <p>刮胡子其實是個技術活,每個理發師傅對胡子刀很重視,每天上班時必須磨刀,待刀鋒開口后,準備完畢開始接客,有時碰到拉帶胡子,就會顯露難色,不光難括,而且容易使刀刃的卷口,唯一方式將胡子捂透,正確的剃須要記住三個“1”。1分鐘熱毛巾敷臉:熱水能軟化胡須并且讓毛孔擴張,使胡須變得容易剃除。1分鐘涂剃須泡沫:在放肥皂的盤子中,放點清水,用軟刷子在盤中轉動多圈,使肥皂產生泡沫,刮胡子用肥皂泡沫有潤滑和軟化須根的作用。1分鐘刮胡須:先從鬢邊、兩頰和頸部刮起,其次是下顎,理想角度是26度左右,并盡可能減少回刮。剃須以后要用溫水洗臉,再用涼水沖一遍,這樣可以幫助張開的毛孔收縮復原,最后涂上一些雪花膏,安撫一下你的皮膚,減少刺痛。</p> <p>剃頭是門技術活,尤其是剃板刷頭,顧客頭發每根都要觸碰,而且每根頭發都要修剪的長短一致,根據頭發的松硬度,每個人的頭形,長相,然后要作相應調整,一旦剃好,人就感到精神氣爽。</p><p>有的理發師擅長用剪刀理發,一把梳子,一把剪刀,左右開弓,利用梳子一層層梳齊,接著看著發的長短進行修剪,將一個頭發修剪整齊。</p><p>踫到耍刮光頭,技術差的理發師傅會感到棘手,因為每根頭發都要動,必須將頭發捂好捂透,然后加潤滑肥皂泡沫,將鋒利的刮刀,一刀一刀從上到下的括,對刀口的鋒利影響很大,對手腕的力度更受考驗,這種頭型,一般都是尋找專門師傅來做,所以顧客和師傅一般關系都很觸合,相互遞煙來表達敬重。</p> <p>理發以后,手藝好的理發師傅,還要給顧客捶肩砸背,等同于現在的“按摩”:理發師傅在顧客肩背一番敲砸,最后在一個清脆響亮的巴掌聲中結束剃頭程序(巴掌距顧客光頭上方十公分左右拍響,非直接拍頭也)。所以,有人給理發師傅概括,刀刮滿朝文武,拳打蓋世英雄。男女老幼從頭越,青絲白發全落地。童叟無欺價格惠,有我人間更美麗。</p> <p>年底我去理發,心里感觸挺大。</p><p>隨著刀剪咔嚓,斷發紛紛落下。</p><p>中有些許銀絲,煞是惹眼可怕。</p><p>頭發剪掉還生,光陰逝去無價。</p><p>珍惜夕陽無限, 當下每天過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曲县|
调兵山市|
阜南县|
耒阳市|
达孜县|
镇沅|
库伦旗|
洞口县|
新泰市|
枣阳市|
板桥市|
黔西|
泾川县|
柯坪县|
大姚县|
呼图壁县|
岚皋县|
攀枝花市|
安平县|
同江市|
尖扎县|
新绛县|
英超|
长丰县|
定兴县|
双桥区|
扶绥县|
长治市|
申扎县|
容城县|
黎平县|
辉南县|
石阡县|
曲阜市|
临安市|
唐河县|
明水县|
青川县|
浏阳市|
双流县|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