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按照上海灘成陸年代的推演,一千三百年前的周浦地界應該還是一片汪洋,隋唐成陸后逐漸發展。原本上海地區的主河道吳淞江因泥沙淤積而不能通海商貿,在宋末時開始啟用黃浦江進行海運貿易,于是黃浦江沿岸以及黃浦江支流地區開始了興旺發達,周浦古鎮就是其中的收益者之一。尤其是近代工業革命后,得益于距離上海城區近、交通運輸便利、周浦人勇于投資實業等原因,清末民初的周浦發展尤為迅猛,不僅是浦東地區的翹楚,即使在上海地區的古鎮中也屬前列。因此說,周浦的光耀,亮點在近代。</p><p><br></p><p> 紀 群 2020-5-29</p><p><br></p><p><br></p><p><br></p> <div><br></div> <p class="ql-block"> 1、隋末唐初,由于長江夾帶泥沙南下,在與東海交匯時沉積下來,逐漸的形成了現浦東南匯地塊,而周浦則是南匯地區最早成陸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2、“周浦”的地名在南宋時已經出現,據南宋紹熙《云間志》記載:“永定禪院在周浦村”,應該說八百多年前的周浦還是個因禪院而被記載的村落。<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3、“周浦鎮”的名稱正式出現是在明弘治年間,在《弘治上海縣志》的地圖上,已明確標有“周浦鎮”的字樣。1726年南匯縣正式設置時,周浦已是南匯縣的重鎮。到了清代,浦東地區已成漕運重要樞紐,而周浦則有了“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之美譽。<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4、周浦有不少別稱,如“儲里”、“華谷里”、 “七家村”、“杜浦”等,而且每個別稱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5、“儲里”和“華谷里”的別稱與南宋詩人儲泳有關。儲泳,字文卿,號華谷,靖康之變后隨宋室南遷隱居于周浦村。儲泳的詩流傳極廣,尤其是他的《思歸》,至今還為人傳頌。“客樓高處望,獨立對斜暉。負郭有田在,故山何日歸?秋深楊柳薄,水闊鷺鶿飛。風景正蕭索,何堪聞搗衣。” <br> 儲泳死后葬于周浦的匯龍橋南,因墓形似木魚,故稱“木魚墳”。儲詩的意境比較高雅,得到了后人推崇,由此“木魚墳”經常有騷人墨客前來憑吊,還留下了很多佳作,其墓地也一直被列為古時的“周浦八景”之首。<br><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6、“七家村”別稱是因為周浦成村時,只有“姚、平、沈、儲、馮、居”七姓,故而得名。姚姓后人姚塤,明成化年間任大常寺卿對周浦的繁榮有很大貢獻,據傳他組織鄉鄰開挖 “義井”,解決居民飲水;集資興建了周浦第一座石橋“積慶橋”,后又建造“永興橋”。在周浦的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先有姚家亭,后有周浦鎮”。<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p> 7、“杜浦”是元代在周浦設置的鹽場巡檢司的用名(官名)。另外,相傳德清主簿杜元方在周浦置有房產,他的侄孫杜堯夫住在周浦時,建堯夫橋,因此有“杜浦”之名。</p><p><br></p><p><br></p><p><br></p> 8、到了清雍正四年(1726年),當時的上海縣劃出長人鄉與下沙鹽場等地建立了南匯縣。首任知縣考慮到收糧方便,便在周浦設立了便民倉,每年的冬春之際派縣官駐守周浦征收漕糧。由此起,周浦水域大小船只連綿數里,市河兩岸茶館酒肆、戲院賭場密布,周浦一下成了“街道回復”、“民居稠密”的“通邑巨鎮”。<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9、清朝中葉,周浦成了南匯的經濟中心,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已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之譽。同治初年,太平軍在周浦一帶抗擊“洋槍隊”,英軍破鎮后大肆焚燒,周浦鎮元氣大傷。<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0、清末民初,因上海城區近代工業的迅猛發展,惠及近鄰市區僅20公里的周浦,周浦有了新一輪的發展。清末文人秦錫田在《周浦塘棹歌》中這樣描述:“黃埔分支周浦塘,一灣一曲一村莊。九十九曲到周浦,周浦東西街路長。”<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1、近代工業革命對周浦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恢復了明清期間的商業繁榮,而且周浦的近代工業發展也相當迅猛,在上海近郊的各大古鎮中名列前茅。<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2、傳統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米糧行業,清末民初在惠南地區有這樣一句順口溜:“胡三省的牌子,顧恒泰的銀子。” “胡三省”和“顧恒泰”正是周浦古鎮的兩個最老的米行字號。<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3、清道光二年(1825年)開設的“良利堂”國藥、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創建的“萬新”醬園、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辦的“三陽泰”南北貨商號等等的興起,使得周浦經濟名列浦東地區十八鎮之首名副其實。<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4、清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舉辦第一屆南洋勸業會展覽,周浦產品在大會的評選中獲金獎五個、優質獎十一個,充分體現了周浦古鎮手工產品的生產水平。<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5、清末民初周浦鎮的工廠企業發展迅速,“大中華火柴廠”、“中興煙廠”、“福安煙廠”、“茂新紗廠”、“建南印刷廠”等等,正是這些傳統手工藝和近代工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周浦古鎮在整個上海灘名聲顯赫,故有“小上海”之稱。<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6、周浦古鎮近代工業特點鮮明,除了一大批近代工業企業的掀起之外,也涌現了不少名揚上海灘的實業家。<br> 胡簋銘,南匯坦直鄉人,后遷居周浦。民國元年中學肄業后前往日本其父親處學習實業(其父胡可貞在日本神戶經商),回國后開始創辦企業。1929年參與籌備中華火柴公司,并就任周浦中華火柴廠廠長。1937年上海淪陷,日軍得知他懂日語、聲望高,逼迫其出任周浦地區維持會長,胡堅決不從,悄然出走,隱居定海出家為僧,直到抗戰勝利方才還俗回周浦。<br> 趙楚惟,字炳卿,周浦人。幼年就讀于南匯縣學,又就讀于湖南岳陽書院,回滬后棄書經商。清末期間出任上海豐裕官銀號幫辦,后在考察游歷日本期間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后積極提倡發展實業,民國三年(1914年),創辦 “周浦大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周浦成為上海地區最早通電的古鎮之一。<br><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7、據《周浦鎮志》記載,清代周浦有八景之說,即:木魚古冢、永定晨鐘、姚橋望月、文閣聽潮、生池鱗泳、楊橋海眼、火燒梅嶺、羅漢青松等。可能是周浦發展得太快,問了很多老人,只能說出一個大概的地方,地是物非,八景之說只留在了故事里。<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8、川周路的4482號看上去頗有些歷史感,走進一問這里就是早年的浙寧會館,又稱寧波會館。<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9、清末的周浦,浙江寧波籍的商人頗多,于是由長泰豐席店店主周寶初發起興建。浙寧會館建造時占地0.60公頃,共有41間房,主建筑坐北朝南,以大殿為中心,配以門樓、戲臺、廟宇式廂樓,整個建筑磚木結構、歇山灰瓦頂、方木彎椽、檐下斗拱、四周飛檐翹角。周浦鎮的寧波籍商人每年在此聚會兩次,公布會館財務收支,聯絡鄉人感情,共同進步發展。<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0、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藝術家傅雷先生自幼居住周浦鎮北大街,求讀于周浦鎮小學。1927年赴法留學,1931年返回祖國。抗戰期間,傅雷先生積極參與各種抗日文藝活動。新中國成立后,傅雷先生為第一屆、第二屆全國文代會代表,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書記處書記等職,傅雷一生翻譯外國文學名著33部,著譯約500萬字。傅雷舊居原名曹家廳,占地面積約752.88平方米,建筑面積559.9平方米。該宅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九架梁,懸山灰瓦頂,具有上海傳統民居特色。<div> 周浦人記憶著傅雷,很多人也懷念著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文革初期,因不堪紅衛兵的凌辱,在上海江蘇路的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臨走前,給保姆留下了一個裝入53.50元的小信封,寫明是他們夫妻的火葬費。有朋友這樣寫道:傅雷夫婦的自盡,帶走了一個時代的優雅與溫厚。<div><br></div><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21、周浦船廠街東南三公里左右有個牛橋村,牛橋村中的“東湖山莊”值得一去。據《黑橋蘇氏族譜》記載,“東湖山莊”由蘇澧芳(相傳為蘇東坡幼子蘇過后裔),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興建,迄今已有280年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22、“東湖山莊”共三進,以堂為中心,配以廂房、廂樓、邊廳、圍屋等建筑。第一進為門屋,現僅存正中一間原建筑;第二進正面堂屋三間,是全宅的主體和核心;第三進為“賦月堂”。<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3、第二進、第三進堂屋兩側,原均有2層廂樓,現僅存賦月堂西側上下4間,蘇東坡第28世孫、清末秀才、傅雷啟蒙老師、書法家蘇局仙老人九十歲前就居住于此。<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4、周浦古鎮多郎中,據記載宋末元初周浦地區就有郎中治病百家,到了清宣統二年(1910年)至民國38年(1949年),周浦地區先后有97名中醫開業行醫,很早就有“周浦出郎中”之說。<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5、假如說上海的許多古鎮老街或以早期的農耕文明繁衍生存、或以水鄉的水路運輸便利而經商貿易立身發展的話,周浦則是以清末民初近代工業的興起而知名滬上的,因此說,周浦古鎮更多了一些現代城市的元素。<div> 周浦的老街在改造,不知會是什么模樣,有期待,更有擔心……<br><div><br></div><div><br></div></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开化县|
湖州市|
绥德县|
方城县|
平定县|
舟山市|
诸暨市|
绥滨县|
全椒县|
巨野县|
恩施市|
海南省|
从化市|
井研县|
石门县|
浠水县|
永州市|
应城市|
寿光市|
怀远县|
巩义市|
宁武县|
乌鲁木齐县|
白河县|
瑞丽市|
资源县|
新民市|
合阳县|
双流县|
漳州市|
和田市|
从化市|
北辰区|
澄迈县|
运城市|
稻城县|
井冈山市|
新绛县|
达州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