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許師慎:江蘇無錫人,生卒1907一(大清光緒三十三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畢業于江蘇公立商業專門學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28年后,歷任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處長、監察院簡任秘書兼發言人、總統府國史館主任秘書兼纂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49年去臺灣,辦速記人員訓練班十余期,并兼任“三軍參謀大學”、“政工干部學校”、“政治作戰學?!?、“行政學?!薄煿牬髮W、“實踐家政??茖W?!钡冉搪殹?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77年退休,“國史館”聘為榮譽纂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著有《興中會革命史要》、《國父革命緣起詳注》、《國父當選臨時大總統實録》、《國史館紀要》、《中國人名大辭典增補編》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秦孝儀(1921—2007),湖南衡山人,臺灣著名政治家。自幼繼承家學,上海法商學院法律系畢業后,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深造。由于文采煥發,人文素養豐厚,秦孝儀在24歲時就獲得蔣介石拔擢任用,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議事秘書,長期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工作;1949年赴臺灣,并擔任蔣介石侍從秘書。此后,秦孝儀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并任臺灣大學教授。1983年秦孝儀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2000年退休。2007年在臺灣病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史尚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史尚寬先生(1898—1970),字旦生,安徽桐城人,生于1898年農歷元旦,性厚重而穎悟,十一歲能文章,十五歲留學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學校而東京帝大法律系,獲法學士學位。1922年秋赴德國入柏林大學研究法律,越兩年轉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政治經濟。1927年返國,歷任中山、中央及政治大學教授、\"立法委員\"、\"立法院法制委員會委員長\"、\"考試院秘書長\"、\"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國策顧問\"、\"考選部部長\"、\"司法院大法官\"、\"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訓練所所長\"等職。曾躬預民法、憲法及其他重要法典之起草及制定。公余復從事著述,曾獲\"教育部\"頒法科學學術獎。先后出版民法專著十四種、論文數百篇,近千萬言,為法學界放一異彩。惜1970年11月12日寅時因胃癌不治逝世,同月25日安葬于臺北縣八里鄉米倉村飛雁山墓園,享年七十有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史尚寬先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的法學家,不僅從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擔任了民國時期的\"立法委員\"、\"考選部部長\"等職務,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和勞動法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史尚寬先生的\"民法全書\"對民國的立法時間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對后世的法學的研究也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史尚寬先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為迄今為止獨立完成\"民法全書\"的第一人,為后世的每一位法學學子深深敬重,并使其青史留名,芳澤百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杜元載(1904—1975),字賡之,既是著名法學家、教育家,也是河南大學歷史上第一任法學院院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杜元載出生于湖南省溆浦縣一個農家。其家族雖是偏居農村,但家風淳厚。其父“見不善,則畏之如陷阱;小有失,輒惶恐不自容”。受家風影響,杜元載天性仁厚,剛毅木訥,又加上自幼聰明,“長益穎異”,深受父親鐘愛。1922年杜元載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科第四班。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畢業后,杜元載先是到湖南第二師范學校任教,后赴美國留學,相繼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私立西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28年回國后,杜元載應河南中山大學校長鄧萃英之邀,任河南中山大學法科教授兼法科主任。1930年河南大學法科改為法學院后,他成為河南大學歷史上第一任法學院院長。在任河南大學法科主任、法學院院長期間,杜元載不僅知人善任,聘請名師出任該院法律、政治、經濟系主任,同時還聘請河南省高等法院、開封地方法院等界名流充任教師,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的聯系。此外,他還親自制定課程,輔導青年教師教學,組織師生開展各類活動,為學生謀劃出路,使法學院三個學系師生親如一家。為培養師生學術研究能力,杜元載多方籌措經費,組織創辦了《法學季刊》,使法學院師生有了屬于自己的創作小園地。除在法學院任課并擔任院長外,杜元載還在教育學系兼職授課。因其教育學生有方,時任教務主任的黃際遇力請他撰寫《論文作法指導》,刊印分發全校各院系高年級學生研讀,作為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參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離開河南大學后,杜元載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大學、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南京中央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北大學等校任教授、系科主任、教務長、院長等職。1949年杜元載攜家眷去臺灣,歷任臺灣-分類計劃委員會主任秘書、考選部司長、司法行政部司長等職。1958年他出任臺灣師范大學校長、教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校長10年間,杜元載銳意改革,一方面延攬優秀師資到校任教,另一方面密切與國外名校的交流與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使臺灣師范大學很快發展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大學。河南大學旅臺校友會成立后,杜元載長期兼任校友會常務理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杜元載雖出身法學界,但研究卻不局限于法學,在教育學方面同樣有卓越的成績。其學術專著主要有《中國刑法研究》、《教育測驗與統計》、《社會教育》、《杜威教育哲學》等,他散載于報章雜志的論著則有《教育家的泰戈爾》、《論梵蒂岡羅馬教皇在國際法上之地位》、《從法律觀點論志愿遷俘原則》、《今日中國青年努力方向》、《社會的科學研究》、《儒家學說與現代思潮》、《五十年來的中國教育》等。從這些論著不難看出其開闊的學術視野,以及作為學人的社會責任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1975年3月20日,杜元載因病逝世,享年72歲。(河南大學供稿)</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朱匯森(1910年 -),字仲蔚,臺灣教育家,學者,社會活動家。江蘇南通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文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朱匯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別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仲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國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民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出生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蘇南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年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27年,就讀于南通師范學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2年畢業后,曾在南京作記者、小學教師及校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7年抗戰爆發,任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戰區教師服務團人事組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8年,任教育部干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9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4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任教育部視導員。同年以第一名通過教育行政類高等考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45年,任職于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48年,供職于臺灣省教育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52年,任臺灣省立臺南師范學校(2004年改為臺南大學)校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58年,任臺灣省教育廳第四科科長,負責改制師范學校為師專事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0年,任臺中師范專科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校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7年,任臺灣地區“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8年,任臺灣地區“教育部”常務次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9年,先后任“國立”編譯館編審、“行政院科技委員會”科教組主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72年,任臺灣地區“教育部”政務次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78年,任臺灣地區“教育部部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84年,任臺灣地區“國史館館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曾任中華孔孟學會理事長等職。</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陳守山(1921—2009) ,1921年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鎮蓮塘村。少時曾在福建、廣東地區參加抗日戰爭,加入了國民黨,由排長逐遷軍長。1962年起歷任臺灣東部地區警備司令,預4師師長,第51師師長,第2軍軍長,政戰學校校長,總政戰部副主任兼執行官,陸軍訓練作戰發展司令部司令,第8軍團司令,陸軍副總司令。1976年起當選國民黨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文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陳守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出生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鎮蓮塘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出生日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21年2月20日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畢業院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央陸軍軍官學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谷鳳翔,察哈爾龍關(今河北赤城)人。朝陽大學法學院畢業。曾任國民黨政府監察委員、東北九省監察使。到臺灣后,歷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臺灣“司法行政部”部長,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秘書長、副會長,“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是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常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錢大鈞(1893年6月—1982年7月21日),男,江蘇吳縣人,出生于原正儀鎮雅涇村(現江蘇昆山市玉山鎮)東北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中國國民黨軍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字慕尹。1893年6月14日,錢大鈞出生于原正儀鎮雅涇村(現為昆山市玉山鎮東北村)的商人家庭。他的祖父錢伯熊,是前清貢士。父親錢自梅,母親江氏,兄弟3人,他排行老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建校初期教官。早年積極參加反清倒袁,后在軍閥混戰中為蔣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是蔣的八大金剛之一。曾擔任重要職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中央評議委員、“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戰略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臺北市私立戲劇學校董事長、“中華全國田徑協會”名譽會長、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許師慎:畢業于江蘇公立商業學校,1928年后,歷任中國國民黨史編纂委員會處長,監察院簡任秘書兼發言人,總統府國史館主任秘書兼纂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49年去臺灣,辦速記人員訓練班十馀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黃季陸(1899—1985),男,字學典,名陸、季陸,四川敘永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碩士學位。曾任加拿大《醒華日報》總編輯、成都大學教授、中國國民黨內政部常務次長、四川大學校長、臺灣行政部門政務委員、國民黨內政部長、臺灣考試事務主管機關考選部長、臺灣地區教育部部長、臺灣省國史館館長等職。黃季陸是國民黨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著有《對俄外交問題》、《民主典例與民主憲政》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倪文亞,1903年3月2日生,浙江省樂清縣虹橋人。自1962年起為第六至第十二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1986年遴選為“革新小組”成員。2006年6月3日辭世,享年103歲。夫人郭婉容。</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24年在上海加入國民黨。廈門大學暨上海大夏大學教育科畢業,192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文學碩士學位,韓國漢陽大學名譽法學博士。曾任紐約《民氣日報》編輯,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會理事。后游歷英、法、比利時等國,是國民黨駐德總支部首任代理組織部長。1928年回國后,歷任上海大夏大學和暨南大學教授、系主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官,甘肅省教育廳科長及主任秘書。1933年在上海與賀衷寒等合伙創辦《前途》月刊,同年又與肖作霖等策劃成立復興社外圍組織“中國文化學會”上海分會,當選理事。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央軍校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軍委會政治部設計委員、中訓團教育委員會教務組組長。1941年任三青團中央團部訓練處處長、編審室主任,1943年任三青團中央常務干事,1945年任三青團中央團部組織處處長,同年兼任青年軍政治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并當選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6年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9月黨團合并,任國民黨中央青年部部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49年赴臺,歷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國民黨中央青年部長,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中央黨部第一組主任等職。并在“立法院”組建次級問政團體“革新俱樂部”及“座談會派”,操控立法表決,曾任“副院長”、“代理院長”。1972年起出任“立法院院長”,長達16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周一夔字序生,福建建陽人,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生于杭州。畢業于省立東南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先后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國立中央政治學校、省立重慶大學(1943年1月15日正式改國立)教授,國民政府中央救災準備金保管委員會保管科科長,國民政府振濟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設計委員會委員兼召集人。1947年4月,任南京市地政局局長,嗣任私立海南大學教授。未幾去臺灣。歷任臺灣省立行政??茖W校校長,臺灣省立法商學院院長,“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院長,“國立”中興大學教授兼都市計劃研究所所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務顧問。1987年8月23日病逝于美國。終年80歲。著有《都市計劃講話》、《市地經濟學》、《都市經濟學》、《環境學》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兩岸同胞失去聯系的親戚朋友,我可以無償的幫助你們找到親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峽兩岸一家親,血濃于水、骨肉相連的親情是無法改變的,希望臺灣省早日回到祖國的大家庭中!</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石屏县|
秀山|
台中市|
东海县|
刚察县|
台北县|
嘉鱼县|
临颍县|
调兵山市|
吐鲁番市|
怀来县|
平湖市|
眉山市|
永新县|
西藏|
巴彦淖尔市|
防城港市|
开封市|
牡丹江市|
横山县|
凤凰县|
行唐县|
晋江市|
榕江县|
靖宇县|
县级市|
舞阳县|
滨州市|
大宁县|
繁峙县|
静安区|
邢台县|
财经|
吴桥县|
克拉玛依市|
类乌齐县|
望城县|
册亨县|
双柏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