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永州是本書,怎么看也看不完、也看不夠。</p><p>永州有著2100多年的燦爛文化,是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瑤文化、女書文化的發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懷素、何紹基、李達、陶鑄等一大批弛名中外的杰出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p><p>永州是瀟湘文化的重要源流,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制陶工業之源,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在這里找到靈感、留下對山水的贊美,毛主席的“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是對永州美景最好的證明。</p><p>永州山清水秀,“畫圖曾訓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山水之美,溶巖之奇,樓塔寺廟之壯觀,木雕碑刻之奇異,瑤山之古樸…這次與友人一道自駕行,對“南六縣"進行探究,也了卻了幾年前的心愿。</p> <p>新田龍家大院:位于枧頭鎮黑祖嶺村,距縣城14公里,全村龍姓,為東漢零陵太守龍伯高后裔,宋神宗元豐年間遷居至此,已有千年歷史。</p><p>龍家大院依山而建,三面環山,前有池塘,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遺址保存完好,房屋古樸大方,具有典型的湘南特點,均為青磚砌就的清水墻、小青瓦,木雕精美,彩繪詢麗,房屋寬敞適用,很少裝飾。大院有楹聯128副,字體娟秀飄逸,立意恬淡高雅,被譽為“對聯之村"、“書法之村"、“楹聯文化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而我們7天的文化探尋之旅也從此拉開序幕。</p> <p>駱銘孫村:也叫錦衣衛文化村,現存明代建筑多座,其歷史之久遠、規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古民居中極為罕見。</p><p>公祠前門牌樓結構復雜,制作精美,氣勢恢弘,牌樓上“楚南望族"四個楷書大字氣勢磅礴,顯示出駱氏家族的顯赫地位,駱氏諸代人中,官居者甚多,村中一駱安公排樓上“錦衣總憲"匾額好萬歷御賜,也就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其子孫四代世襲爵祿,其遺址保存之完好全國罕見。</p> <p>何山巖村:1819年開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村內徽派建筑共保存有53棟。整個村落呈三橫六縱,建筑依山就勢,構思精巧,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粉墻、瓦、馬頭墻、磚木石雕、高脊飛檐等和諧組合,至今保存完好。</p> <p>南國武當山:這個景點許多人還不知道,其實也可以當成個徒步線路。當地人告訴我們,南國武當山為別于湖北武當山而多了“南國"兩字,此名自宋代已有,千年以來一直是一方佛、道共存共榮的祈福圣地,山上還建有玄帝殿,因為上下山要4、5個小時,行程安排不過來,因此我們就打消了登山的想法,只在山下遠眺了這千年靈山的巍峨,在當地的主要農作物~煙葉地里留個影就返回了。</p> <p>談文溪古村:位于縣城以南15公里,靠山臨水,古韻悠悠,風景優美。該村始建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村內遺存有眾多明清古建筑,可惜我們到達時,村落正在進行大規模修繕,我們不便打擾工匠們的工作,只在近處拍了幾張照就遺憾而去。</p><p>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登基僅4年就被其四叔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推翻。從此,建文帝的下落之迷就困擾了后人六百多年,而談文溪古村也是傳說中建文帝掛錫之地,朝中大臣鄭才去官回鄉,送建文帝“鱉"和“烏龜”兩個石刻,暗示"別歸“之意。</p> <p>藍山湘江源:這是一泓被遺忘了兩千多年的流水,追蹤它的足跡,可以去探究一下靈渠"湘漓分派"的淵源,也可以去萍洲島上尋覓一下湘江、瀟水匯合后的湖湘氣韻。我只想靜靜地看著它的流淌,感受下它的氣息,默默地擁抱一下,品嘗一口它的甘甜。</p> <p>云冰山:是近幾年才建好的旅游休閑渡假勝地,一進入景區就被強烈地吸引住,只見天地間籠罩在白霧中,近處的花草、樹木,遠處的山巒、房舍,都在濃霧中時隱時現…</p><p>特地起個早去拍日出,仍是霧氣蒙蒙,晨霧似乳白色的薄紗,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揮不走、扯不開、斬不斷,如飄飄然乘云欲歸。</p><p>好在我們準備充分,帶來的幾套漢服讓我們穿越了一回~~夢回大唐。</p> <p>寧遠文廟:建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有1000多年歷史,占地十多畝。寧遠文廟別稱“學宮”,既是祭奠孔子的殿堂,又是古代皇家在地方開辦的唯一的“官學”。</p><p>寧遠文廟命運多舛,修而毀,毀而修,反復不知輪回幾何,特別是文革時期“破四舊”留下的殘跡歷歷在目,實為千古憾事!</p><p>走進文廟,只見草茂花繁,飛紅滴翠,滿眼是紅墻琉璃瓦,斗拱飛檐。大成殿殿宇軒昂,沿著周圍墻上的《圣跡圖》,走進孔子的儒家世界,體會那“格物、致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光輝思想??????</p> <p>下灌古村:位于灣井鎮,是一個集文物古跡、傳統風情和自然山色于一體的文化古村,村落地勢平坦,周圍群峰秀麗、層巒疊嶂,兩條小河在村子的下游交匯遠去。</p><p>村子開源于西漢末年,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歷史,村落的出名還因為唐宋時期出了兩個狀元,唐朝湖廣第一狀元李郃發明了葉子戲,也就是今天麻將的早期產品,因此,李郃被稱為麻將鼻祖。</p> <p>舜帝陵:在群山的環抱之中顯得闊廣而靜謐,置身其中,感覺一下子進入到帝陵園的肅穆氛圍之間。</p><p>舜帝是上古賢君,以道德文明治理天下,成為后來儒家推崇的“禮治”、“仁政”政治主張之源。</p><p>面視舜帝,敬意油然而生,在其面前虔誠地進行了頂禮膜拜,膜拜其偉大的精神和人格,也讓自己內心得到一次洗禮。</p> <p>三分石:古老傳說,三分石乃舜帝的陵寢,許多人都以為三分石在寧遠,其實徒步線路是在藍山,從那里才能登頂去撫摸那光潔冰涼的峰體。</p><p>由于時間的原因,我們這次選擇從寧遠這邊登山去遠眺三分石。一路上松柏翠綠,鳥聲啁啾,溪水在山澗騰挪跳躍,片片竹林,滿眼盡是蒼翠欲滴,原始次森林果然名不虛傳。</p><p><br></p> <p>江華瑤都水街:位于水口鎮的秀美山水之間,依傍著有“天河瑤池"之稱的涔天河。以瑤族特有文化和江華秀美山水為特色,以"中國愛情小鎮“作為旅游品牌,集瑤族風情濃郁、愛情文化新穎、建筑古樸韻味于一身。瑤都水街三十六景融合了瑤家的傳統愛情故事,也穿插了現代人的情感表達,分為相遇、相識、相戀、相愛、相守五個階段,讓每個來到水街的游客華體驗到浪漫的愛情之旅。</p> <p>香草源:傳說舜帝南巡駕崩后,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尋夫,在九嶷山下感應到亡夫的魂靈,不禁淚流成河,匯成瀟水河;淚灑竹林,淚痕化作了斑竹;而二妃的一縷香魂歸九嶷,化作了這里漫山遍野的“愛情草“~香草,從此這里就叫做香草源。</p><p>香草源位于瀟水上游的麻江河源頭,是江華瑤族自治縣湘江鄉廟子源村的一個自然村。置身香草源,放眼四周盡是綿延不斷的山外青山,如一幅雄渾的巨幅山水畫卷,原始、自然、野趣,這里也日益成為南嶺戶外愛好者的樂土,也是自駕旅游者探險、休閑渡假的天堂。</p> <p>桐沖口村:在向導的精心安排下,熱情好客的瑤家人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長桌宴,晚上又演出了經久不衰的《盤王大歌》,大家圍著篝火、踏著舞點、跳起歡快的瑤族舞蹈,一掃連日來疲憊的身軀。</p> <p>盤王殿: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瑤族人民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建立盤王殿,以紀念先祖。盤王殿坐北朝南,整座大殿遠望錯落有致,紅墻琉瓦,金碧輝煌;近看雄偉、古樸、典雅,雕梁畫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堪稱中國瑤族第一殿。</p> <p>江永女書:是永州的一張特有的文化名片,也是目前世界上唯獨僅有的女性文學,關于其歷史來源是眾說紛紜。女書的構字形態奇特,形狀如似一只只飛翔在天空的水鳥,又像一片片飄忽于春風中的柳葉,或像一位位斜倚門前遙望遠方的女子,生動鮮活又引人聯想。</p><p>女書共2000多個字符,常用的500多個,寫法從上而下,自右而左,這次有幸聽到女書傳人胡老師給我們吟唱,并求得“上善若水”、“寧靜致遠”兩幅手書,可謂收獲滿滿!</p> <p>上甘棠:這是一個至今1240多年的純漢族千年古村,值得觀看的地方實在太多,村莊有明、清兩朝不同的門樓,千姿百態的馬頭墻、泥塑、飛檐、雕欄,精致典雅的蓮花瓣柱礎,造型各異的窗花,絢麗多彩的照壁和天井,古色古香的家具、神龕等,置身步瀛橋,感悟那歷代文人所崇尚的田園詩情生活,觀望文天祥手書的“忠孝廉節"石刻,深深體會那忠孝不能兩全的心酸…可惜逗留時間太短,這歷史的氣息吸收不夠,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頓悟缺乏深度,這個遺憾只等下次再來彌補。</p> <p>勾藍瑤寨:走進勾藍,仿佛置身于一個古老的世界,隨處可見古香古色、具有典型瑤族特色的民居,那多姿多彩、爭奇斗艷的檐飾彩繪或磚雕,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山上林稠葉茂,遮天敞日;寨中林蔭夾道,山風蘇蘇,涼氣習習,舒爽怡人;遍布全村的青石板巷道,曲徑幽深;最奇的是青山在上,泉流在下,見溪不見源頭,聞聲不見泉影,泉水叮咚,清脆閱耳。</p><p>再進勾藍,就是又喝到了心心念念的正宗風味的瑤家油茶,又是同一家店、熟悉的味道,尤其是聞著那用滾燙的油茶泡著花生米、油團、爆米花等物質散發出來的濃郁的、獨特的香味,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p> <p>道縣月巖:是周敦頤少年時代游玩、讀書之地,也是周敦頤"悟道"場所。月巖有東西二洞門,入洞仰望,月隨步移,上、中、下弘月分別展示出來,故名“月巖",當年周敦頤在這里長期觀察這一現象而后悟出“太極",并寫出影響深遠的《太陽圖說》。</p> <p>濂溪書院:集中展示了濂溪文化,從周敦頤發家之后,后代繁衍旺盛,人才輩出,共出了38位進士、146位舉人、擔任三品至七品官職的233人,魯迅和周總理分別是其31代、32代傳人。周總理書寫的“濂溪系世澤,沂國振家聲",上聯亮明自己的周氏祖脈,尊祖知根不忘本,下聯抒發了志向情懷,報國耀家建新功。</p> <p>周敦頤故里:位于樓田村道山東麓,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就誕生于此,并度過了15年的春秋。周敦頤為官三十余年,廉潔從政,不貪不腐,他提出從政為官的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克已奉公;二是務實守拙。</p><p>周敦頤創建的文化學說,成為王朝治國、百姓持家、君子修身的典章。其一生留下的著作雖然只有6248字,但由于“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故成為理學宗師,湖湘文化奠基人,流傳至今的著作有《太陽圖說》、《通書》、《愛蓮說》、《拙賦》等,尤其是《愛蓮說》中那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千古名句。</p> <p>月巖林場:雖然這次放棄了登都龐嶺/韭菜嶺的計劃,但內心的沖動一直按捺不住,經商議,臨時徒步一小段,滿足一下下心理需求。</p><p>踏入深山的蜿蜒曲折的途徑,遠遠的只看到泠泠淙淙的泉水的朗吟聲撲面而來,前后左右,草叢石縫,幾乎無處不涌泉,無處不泉鳴,山間古木參天,藤蔓纏繞,植被眾多,花卉繁妍,向導一會摘幾朵野草說是什么藥材,一會指著某植物說有某某功效,直讓人眼花繚亂。</p> <p>小坪古村/慶里源:這兩處景點是臨時安排的,雖然有些驚喜,但也在意料之中,永州有著悠久的、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處可發現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也隨時可以聽到當地村民如數家珍般的自豪。</p> <p>陳樹湘紀念館:80多年前的紅軍長征,在江永、道縣等地留下了無限的紅色記憶,尤其是電視劇《絕命后衛師》更是將當年紅軍戰士艱苦卓絕、英勇戰斗的殘酷戰爭場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也讓我們更加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和平時代。</p><p>陳樹湘當年任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師長,擔負中央紅軍長征總后衛的作戰任務,1934年11月底掩護紅八軍團與十幾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四天五夜,全師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部隊彈盡糧絕,陳樹湘傷重被俘,12月9日,在押送途中,憤然從腹部傷口處搗出腸子絞斷,慷慨就義,年僅29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p> <p>雙牌歲圓樓:位于理家坪鄉坦田村,是一處保存了上千年的古民居村落。</p><p>歲圓樓建筑群始建于道光16年(公元1836年),現保存有“二潤莊”、“六如弟”、“四玉騰飛”3棟63間,接“九宮飛星"風水理念布局,構建設計、規模基本相同,聽村干部說當年請了兩班木匹和石匹進行建設比賽,現在還流傳“養死木工、累死石匹”之說。門前全部用大青石鋪地,大門四周全部用大青石組成,樓房內均由前、中、后三進廳和南北兩側廂房組成,廂房門窗、屏風都刻有各種花鳥魚蟲,雕刻精細,前廳與后廳連接處分別雕刻有龍、獅等物,栩栩如生,村中長壽老人多,我有幸捕捉到一位百歲壽星悠閑的身影,可謂意外驚喜。</p> <p>花千谷景區:位于雙牌東北部。花千谷是花的海洋,谷內有300多廟的各種鮮花競相綻放,香花四溢。漫步在絢麗繽紛的花海,一花一景,曲徑通幽,山水相依,令人陶醉,是渡假休閑的好地方。</p> <p>回到家中已好幾日了,一直無法集中思緒去完成每次的美篇必修課,一則事物繁雜,無法聚神;二次通過這次游歷,對永州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對這片孕育著文明、生命的熱土有了更多的情感,整個行程中太多的人文地理、歷史遺跡等無法一一表述完整……最終還是下定決心,以最普通旅游者的心態記錄一下這么多天的感悟,也為將來的老年生活增添絲絲的回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外汇|
新干县|
会泽县|
武汉市|
胶州市|
浦东新区|
容城县|
布尔津县|
瓮安县|
肥西县|
花垣县|
沿河|
上饶县|
于田县|
绩溪县|
揭西县|
田东县|
宁陕县|
吉林省|
永善县|
泊头市|
临海市|
万载县|
佛冈县|
泽库县|
巩留县|
徐水县|
衢州市|
台州市|
通河县|
吉安市|
弋阳县|
齐齐哈尔市|
府谷县|
称多县|
阿拉尔市|
迭部县|
商南县|
富平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