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近河間光明戲院了解她的前世與今生 光明戲院,又名“和平劇場”,俗稱“老戲園子”。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臺”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結合的建筑特點。<h3> (資料圖)<br></br>建成后先后有北京、天津、滄州等地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在此演出,其中新鳳霞與這里淵源頗深,十二三歲在此學戲,1983年電影《闖江湖》在此取內景,她故地重游。另外銀達子、王玉磬、桂三寶、馬增芬、郭全寶、劉寶瑞、郭啟儒等都曾在此登臺獻藝。<h3> (資料圖)1945年河間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軍區機關設在河間,一些重要會議在光明戲院召開。部隊文工團及“火線”、“前衛”、“群眾”三個劇社均在此排演過革命現代劇目。朱德、康克清、呂正操、孫毅、孟慶山、林鐵、羅玉川等冀中黨政軍領導都在這里看過演出。<h3> (資料圖)2013年5月,光明戲院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0月被評為滄州最美古建,同時也被賦予了傳播新時代先進文化的平臺功能,歷經百年滄桑的民國戲院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h3> 截至目前,光明戲院已連續成功承辦五屆“中國·河間西河大鼓書會”、兩屆“中國·河間國際燈工藝術節”、三屆“中國·河間工藝玻璃設計創新大賽”及其他戲曲聯演、非遺展演、詩經研討等演出、會議、活動千余場,來自全國各地及法國、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全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能工巧匠、演藝大師云集于此,成為了河間市借以展現獨特魅力的重要舞臺。<h3> <br></br>光明戲院是我國北方現存較大、較完備的文藝演出場所對研究我省民俗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h3>戲院座北朝南,南北長48.4m,東西寬25m,占地1152㎡。前臉兒為人造石結構,高約12米,建于三步臺階之上,分四層:一層為正門,二層為開窗,三層正中為“光明”浮雕大匾。“光明”二字為近代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所書,由本城刻字鋪“師古齋”老匠師張漪川雕刻,字體渾厚有力。四層為花式攔墻,正中浮雕橄欖形紋飾,兩側為波浪狀矮墻。正門兩側各有三根水刷石方形沖天柱,柱頂端為苞形裝飾。觀眾廳兩側及南面有方形朱紅明柱共18根,直頂梁架。柱間有花根“楣子”及彩繪檐板。檐板彩繪為著名畫師陳鐵珊所畫的山水人物畫。</h3></br> <h3>整理/鞠杏芝</h3></br>來源:河間文旅發布<br></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LJHXvu1h7knKhZ7lp7-C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句容市|
屏边|
伊川县|
廊坊市|
渑池县|
镇江市|
唐山市|
化德县|
承德市|
新营市|
周至县|
格尔木市|
东平县|
肇庆市|
彭阳县|
永济市|
张家界市|
临沭县|
武夷山市|
宁国市|
乌兰浩特市|
台山市|
达孜县|
丰顺县|
噶尔县|
宣威市|
江门市|
成安县|
荥经县|
拉萨市|
荆门市|
太保市|
凤台县|
平阳县|
岳普湖县|
宝鸡市|
蚌埠市|
罗平县|
利津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