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這首著名的唐詩《憫農》,在中國膾炙人口,連小學生都倒背如流,但殘酷的是,寫出這首詩的作者,卻是個唐朝的大酷吏,“憫農"兩個字其實和他相去甚遠。</p> <p><br></p><p>李紳,安徽亳州人,二十七歲中進士,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淮南節度使等職,后入京拜相四年。他在青年時代,寫出千古傳誦的兩首《憫農》一一“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被譽為憫農詩人。</p> <p><br></p><p>但是,一旦發跡后,李紳就變了付嘴臉。</p> <p><br></p><p>唐代筆記《云溪友議》中記載了李紳當刺史時的兩個小故亊。</p> <p><br></p><p>第一個。李紳中進士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小官家里蹭飯,每次都舔著臉聯宗稱“叔"。李紳發跡后,李元將不敢稱叔,降低輩分稱自己為“第”、“侄″,李紳都不滿意,最后李元將只好自稱“孫子″輩,李紳才算接受。</p> <p><br></p><p>第二個。一個姓崔的巡官,和李紳是同科進士,有一次特地來江都拜訪他。剛到旅館下榻,家仆與一個市人發生爭斗。李紳得知是老同學,卻命令將仆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并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軍,為何不立刻來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說:“天色晚了,相公身份貴重,打算明天來拜見的,乞求繞我一命讓我回歸故里。”李紳還是不依不饒,捆打了二十杖才釋放。崔巡官面無人色,不敢慟哭。</p> <p><br></p><p>當時人們議論論道:“李公宗叔翻為孫子,故人忽作流囚。”</p> <p><br></p><p>李紳個頭矮小,人稱“短李",但為官酷暴,人見人怕。</p> <p><br></p><p>當時有舉子趕考,到了江邊船家卻不愿低價渡客,李紳聽說后,下令道:“當年我讀書的時候也退到過這種船家,今天運氣好又遇到了一一全部扔揚子江里!”</p> <p><br></p><p>他冬天征收文蛤,屬下爭辯道:“天這么冷,蛤在淺水還可以涉水去抓,在深水非得潛水去抓。我們和你貴賤有別,但命都是命。″這次還好,李紳感覺有愧,屬下總算逃過一劫。</p> <p><br></p><p>因為李紳這個地方官太酷烈,當地百姓擔驚受怕,很多百姓其至舉家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李紳卻說:“你見過淘麥子嗎?飽滿的在下面,糠粃隨風飄走。這樣的渣子百姓逃走就算了,不必向我匯報。”</p> <p><br></p><p>值得一提的是,李紳和另一??大詩人元稹私交很好,當年他赴京應試時就寓居元稹處,兩人又都是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參與者。</p> <p><br></p><p>元稹何許人?唐代詩人中頭號“文不如其人”的偽君子、大騙子。</p> <p><br></p><p>他妻子韋叢病故,他吟出千古傳誦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聲情并茂、催人淚下之極,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國人。他幾首悼念亡妻的詩更是冠絕全唐:“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但眼睛一眨,他就用嫖娼去報答了。</p> <p><br></p><p>元稹一生口是心非,對女人始亂終棄,沾花惹草嫖妓無數。著名女才子薛濤也被他騙過,氣得薛濤寫了首《柳絮》自嘲:“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蕩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p> <p><br></p><p>文如其人、詩如其人,純屬扯淡。人品和文品,經常是兩碼事。還是元好向說得好:“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县|
梁平县|
寿宁县|
铁力市|
凤凰县|
湘乡市|
阿克陶县|
白城市|
洛浦县|
屏山县|
兰西县|
卓尼县|
青阳县|
宜川县|
青浦区|
毕节市|
乌海市|
漯河市|
昂仁县|
阳曲县|
宜阳县|
定边县|
长治市|
金门县|
益阳市|
元谋县|
云林县|
山西省|
房产|
井冈山市|
博白县|
泾源县|
萝北县|
南陵县|
婺源县|
万安县|
仁化县|
河池市|
兰考县|
禹城市|
西华县|